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寨沟的名气太大了。
1992年,它一抬脚就跨进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门槛,比黄山还早了好几年。它天生丽质,一直躲在深山人未识,一经发现就不得了,一群一群的人,跟着一大堆高级形容词,什么人间仙境啦,童话世界啦,潮水般向它涌来。在我的旅行计划中,九寨沟“志在必去”,没有更改的余地。我有一套九寨沟邮票,那枚小型张在我看来的确很美。你看,天空浓蓝,晶亮,几缕懒散的白云那么随意的一抹,就和远山斑斑驳驳的雪峰混在一起,化不开了。雪线以下的山体,往远里看艳绿而蓝,稍稍近一点,就绒绒地绿成一片。接着就是湖水了。你叫我怎么来说它的色调呢!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几团青不青黄不黄的灌木,拥着一棵老爷爷似的原始古松,兀立在湖边。就这样,天呀,云呀,山呀,树呀,多么不可思议地倒映在湖里,互相浸润着,融和着,成了一潭调配得妙不可言的彩色的湖。真的,整个画面又明净又透亮。湖水是那样的净洁与安详,似乎落下一朵小花一片树叶,一圈一圈的涟漪就会荡到岸边。我把小型张拿给班上的一个女生看。她去过九寨沟。她瞟了一眼,说:“什么呀?差远了!静悄悄的,干枯枯的,平板板的,嗅得到九寨沟的水气吗?看得见小松鼠跳跃吗?”说得我很沮丧,也逼得我非去九寨沟不可!
机会当然来了。游览了都江堰和青城山,去九寨沟就顺理成章了。
过 松 潘
本来,成都到九寨沟,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是东线,经德阳、绵阳和李白的家乡江油,从平武入南坪达九寨沟,这条线路比较险要,多少可以领略到一点李白笔下的蜀道难的况味;真要闯剑门蜀道,那是剑阁至广元那一段,据说当年李白就是过剑门关,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雄关栈道去的唐都长安。另一条,就是我现在踏上的西线,从都江堰起即溯岷江而上,经汶川、茂县、松潘而抵九寨沟。这一路都在藏区奔驰,万种风情,且让我随车观光,慢慢道来。
一上车就在下雨。雨一阵大,一阵小。大的时候,亮闪闪的路面都是雨雾,雷声像从车顶上滚过似的,轰隆隆,轰隆隆,追着弯来拐去的汽车。关着的车窗蒙着水汽,除了挡风玻璃被雨刷刷出两个透亮的扇面,看得清前面的路、山岩和树,左右都看不清。车厢里有点沉闷。混杂了人们身上的种种气味,汗气啦,口气啦,还有酥油牛奶酸酸的膻气啦,怪怪的难闻。有人还抽烟,真是要命。这一带有古驿道遗迹,可惜雨雾茫茫,看不见,也领略不到“三垴七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的古意情调了。沉闷的气氛和气味可能让许多人都忍受不住了。雨小一点就是一片哗哗哗的开窗子的声音。细细的雨丝飘进车厢来。岷江的流水声涌进车厢来。岷江浑浊的激流,汹涌在江中巨大的石头上和江岸的岩石上,泡沫横飞,有时简直要溅到车厢里来。山崖上有山洪冲下来,有时漫过公路,流入岷江,汽车快艇似的冲起水的翅膀,飞将过去,车厢里一阵欢呼。叫喊得最厉害的,是坐在后几排的一群藏族青年。他们站起来,和着水声大呼小叫“哗——”,藏族小伙和姑娘们活跃的天性,被一片水声激动起来,他们开始大声说笑,只是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我的感觉是小伙子们的声音粗粗的,中气很足,像中音歌唱演员,声音从胸腔中滚荡出来,瓮声瓮气的使人感到轻微的震动。同样是说藏话,似乎和我在云南丽江听到的稍有不同,丽江听到的是一种高腔大嗓子的热情;岷江车上听到的有一种从音响里发出的重低音的浑厚。姑娘们的声音就清亮多了,天高云淡般的银铃之声又脆又甜。我回头看他们,一个歪戴着毡帽的小伙子向我伸舌头,挤眼睛,逗我笑。我真的向他笑了,姑娘们小伙子们都响亮地笑起来。小伙子们脸黑而亮,姑娘们的脸颊,是被太阳晒熟了的红色。他们唱起歌来,粗犷而有力,盖过了雨声、水声和车声。这种纯乎山野般的快乐,极大地感染了所有乘客。打瞌睡的,晕车的,还在想着亲人的,都振奋起来,车子跑得似乎也更轻快了。
其实,车子曾经有几次大的颠簸,那是遇到公路塌方了,汽车和稀泥与乱石打交道。这并不影响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欢乐,歌声和笑声满车厢飞扬。突然一个急刹车,汽车嘎的一声停住,人们忽地朝前倾。歌声戛然而止,许多人站起来。原来从山上滚下来的一个大石头拦住了汽车。小伙子叫着喊着,高高地抬着他们的长统靴,从后排走上前来,下车去搬石头。我也跟着下去。还下着雨。石头像老狗熊一样大,几个人都推不动。驾驶员找来一根撬棍,小伙子们一声吼叫“嗨——”,“老狗熊”被撬动了,“咚”的翻了身,又“咚”的翻了个身,最后“砰”的一声滚到江里去了。向我伸舌头的那个小伙子搓着手上的泥巴和我打招呼,问我去哪里,我说去九寨沟,他说他们只到松潘。车子又发动了,车厢里哇啦哇啦都在讲滚到江里的大石头。兴奋了一阵,车厢里又开始沉闷的时候,前面开阔起来。雨已经停了,从车窗里飘来一股青草的气味和细细的花香味。房屋尖顶帐篷和经幡出现了。藏族小伙子们姑娘们哗地站起来,松潘到了。
松潘是一座不大的却很古老很有名的边城。据说城门四开的松潘城垣,建于明代,修筑了六十年才修成。滚滚岷江穿城而过,滔滔江水使小城轰轰而响。当年红军长征曾在这里驻扎休整。远远的山冈上,竖立着红军长征纪念碑。我们在松潘吃饭。我买了一碗牛肉汤,三个羊肉包子,吃得很香。真的,松潘的牛羊肉怎么这样香呢?这样嫩呢?公路两边潮湿的地上,都是塑料布或是毡子铺的地摊,最多的是银器和铜器。戒指、手镯、耳环、刀鞘、指套、腰带、经书匣子、酥油灯、铜佛、铜碗、木碗、马具、马鞍、毡帽,等等,等等。我真想买一把匕首,配一个镶银镂空的刀鞘,又怕带着刀旅行不好,拿着刀鞘左看右看。戴金戒指、镶金牙齿的摊主,笑模笑样地看着我,说:“买吧,便宜给你!”我问多少钱,他说15块。我摇头,把刀鞘放下。刚走出去几步,他大声喊:“10块,送你了!”真是不能再便宜了,我交钱接刀,赶紧装进提包,心怦怦跳,不知是欢喜还是害怕。
从松潘出来,汽车在起起伏伏的草原上奔驰,开得很快。放眼看去,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地上一片一片的牛羊。藏族伙子骑在马上“伙伙伙”地奔来跑去,后面跟着壮实的藏狗。水草和金黄一片的星星花眨着眼睛,牧马和牦牛的脊背上闪耀着光亮。从帐篷里走出提着奶桶的藏族姑娘,艳丽的裙子照亮了草地和帐篷。浓重的芬芳变淡的时候,我们离草地远了,而和远处的雪山越来越近了。车上有人说,九寨沟就在雪峰下面。
一 位 画 家
九寨沟这名字最普通不过了。据说长达几十公里的一条山沟里,散落着九个藏族寨子,于是,九寨沟,九个寨子一条沟,就这样天下闻名了。来九寨沟的人之多,车上一位自称是老知青的说,“就像当年去韶山冲一样”。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目的、心情都不一样了。九寨沟呢,范围又大。说是一条沟,几十公里长,宽的地方好几公里,窄的地方也有一二公里。而且都是瀑布和湖泊,都是草甸和森林,虽然宾馆旅店里都住满了人,一进沟里倒见不到多少人了,人都让树让花让草让瀑流湖水召去藏起来了。还是我们班上那位女生说得好,不到九寨沟来,你无法想象九寨沟的美,你闻不到它的气味,看不见它的树叶和小草怎样随风而动,怎样欢笑和窃窍私语。而且我也相信九寨沟的美就在九寨沟,描画是描画不出来的。我遇到一位女画家,她就说:“要把九寨沟画下来太难了!”
我是在镜湖见到这位女画家的。她四十多岁,和我的父母是一辈人。穿套牛仔服,披一块紫红的有黑白蓝图案的大披肩。薄薄的阳光,有时抵挡不住湖水和林梢传来的雪峰的清寒。她把画架支放在一棵高大的冷杉树旁,提着画笔,瞅瞅眼前的景,又看看纸上的画,这里抹一下,那里涂一笔,眉头皱着,似乎不太满意。她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点了支烟,也不抽,夹在指间,呆呆地看着湖水和湖对面的一片纤纤草甸。起初她并没有注意到我。是我折断手里的一根枯枝的响声,使她回过头来。“喂,小伙子!”她掐灭手里的烟卷,朝我笑道,“一个人?”“一个人,”我说。“OK!”她问:“喜欢画画?”“不,”我摇摇头,出于礼貌又点点头。“画画不容易。”她看着她的画说,“我说的不是能把景物画下来就行了,而是要像景物本身那样能打动人。就像九寨沟,每一片树叶,每一挂瀑布都叫人感动。”我说:“你画得很好。”“是吗?”她眼睛清亮地看着我,温和地问我:“你觉得好在哪里?”“这——”我根本不懂画,只好乱说,“您的画是动的。水是动的,落在水上的这片树叶和这朵花都是动的,您看您看,漂起来了,旋转起来了。还有,还有好像能听到一种声音。”“什么声音?”她急切地看着我。“不知道,是云彩的声音吗?是风的声音吗?不知道。”我难为情地笑了。“嗨,小伙子,谢谢你!你太让我高兴了,艺术需要鼓励,你鼓励了我!”画家兴奋得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我从她的眼睛里,从她的脸上和声音里,看到了我的妈妈。妈妈谈到她的学生她的班级,就是这种眼神,这种音调,这种满脸放光的激动与兴奋。画家看着她的画,像对我又像是对她自己,说道:“只有运动着的才是生命。”她告诉我,她来九寨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她跑遍了九寨沟,她准备举办个九寨沟画展。她又问我为什么一个人出来旅行,到了哪些地方,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听了我的回答,她显然很高兴,也很喜欢我,一边收拾画具一边说:“今天不画了,我带你走走!”
1992年,它一抬脚就跨进了《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门槛,比黄山还早了好几年。它天生丽质,一直躲在深山人未识,一经发现就不得了,一群一群的人,跟着一大堆高级形容词,什么人间仙境啦,童话世界啦,潮水般向它涌来。在我的旅行计划中,九寨沟“志在必去”,没有更改的余地。我有一套九寨沟邮票,那枚小型张在我看来的确很美。你看,天空浓蓝,晶亮,几缕懒散的白云那么随意的一抹,就和远山斑斑驳驳的雪峰混在一起,化不开了。雪线以下的山体,往远里看艳绿而蓝,稍稍近一点,就绒绒地绿成一片。接着就是湖水了。你叫我怎么来说它的色调呢!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浓,有的淡。几团青不青黄不黄的灌木,拥着一棵老爷爷似的原始古松,兀立在湖边。就这样,天呀,云呀,山呀,树呀,多么不可思议地倒映在湖里,互相浸润着,融和着,成了一潭调配得妙不可言的彩色的湖。真的,整个画面又明净又透亮。湖水是那样的净洁与安详,似乎落下一朵小花一片树叶,一圈一圈的涟漪就会荡到岸边。我把小型张拿给班上的一个女生看。她去过九寨沟。她瞟了一眼,说:“什么呀?差远了!静悄悄的,干枯枯的,平板板的,嗅得到九寨沟的水气吗?看得见小松鼠跳跃吗?”说得我很沮丧,也逼得我非去九寨沟不可!
机会当然来了。游览了都江堰和青城山,去九寨沟就顺理成章了。
过 松 潘
本来,成都到九寨沟,有两条路线可选。一是东线,经德阳、绵阳和李白的家乡江油,从平武入南坪达九寨沟,这条线路比较险要,多少可以领略到一点李白笔下的蜀道难的况味;真要闯剑门蜀道,那是剑阁至广元那一段,据说当年李白就是过剑门关,从“天梯石栈相钩连”的雄关栈道去的唐都长安。另一条,就是我现在踏上的西线,从都江堰起即溯岷江而上,经汶川、茂县、松潘而抵九寨沟。这一路都在藏区奔驰,万种风情,且让我随车观光,慢慢道来。
一上车就在下雨。雨一阵大,一阵小。大的时候,亮闪闪的路面都是雨雾,雷声像从车顶上滚过似的,轰隆隆,轰隆隆,追着弯来拐去的汽车。关着的车窗蒙着水汽,除了挡风玻璃被雨刷刷出两个透亮的扇面,看得清前面的路、山岩和树,左右都看不清。车厢里有点沉闷。混杂了人们身上的种种气味,汗气啦,口气啦,还有酥油牛奶酸酸的膻气啦,怪怪的难闻。有人还抽烟,真是要命。这一带有古驿道遗迹,可惜雨雾茫茫,看不见,也领略不到“三垴七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的古意情调了。沉闷的气氛和气味可能让许多人都忍受不住了。雨小一点就是一片哗哗哗的开窗子的声音。细细的雨丝飘进车厢来。岷江的流水声涌进车厢来。岷江浑浊的激流,汹涌在江中巨大的石头上和江岸的岩石上,泡沫横飞,有时简直要溅到车厢里来。山崖上有山洪冲下来,有时漫过公路,流入岷江,汽车快艇似的冲起水的翅膀,飞将过去,车厢里一阵欢呼。叫喊得最厉害的,是坐在后几排的一群藏族青年。他们站起来,和着水声大呼小叫“哗——”,藏族小伙和姑娘们活跃的天性,被一片水声激动起来,他们开始大声说笑,只是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我的感觉是小伙子们的声音粗粗的,中气很足,像中音歌唱演员,声音从胸腔中滚荡出来,瓮声瓮气的使人感到轻微的震动。同样是说藏话,似乎和我在云南丽江听到的稍有不同,丽江听到的是一种高腔大嗓子的热情;岷江车上听到的有一种从音响里发出的重低音的浑厚。姑娘们的声音就清亮多了,天高云淡般的银铃之声又脆又甜。我回头看他们,一个歪戴着毡帽的小伙子向我伸舌头,挤眼睛,逗我笑。我真的向他笑了,姑娘们小伙子们都响亮地笑起来。小伙子们脸黑而亮,姑娘们的脸颊,是被太阳晒熟了的红色。他们唱起歌来,粗犷而有力,盖过了雨声、水声和车声。这种纯乎山野般的快乐,极大地感染了所有乘客。打瞌睡的,晕车的,还在想着亲人的,都振奋起来,车子跑得似乎也更轻快了。
其实,车子曾经有几次大的颠簸,那是遇到公路塌方了,汽车和稀泥与乱石打交道。这并不影响小伙子和姑娘们的欢乐,歌声和笑声满车厢飞扬。突然一个急刹车,汽车嘎的一声停住,人们忽地朝前倾。歌声戛然而止,许多人站起来。原来从山上滚下来的一个大石头拦住了汽车。小伙子叫着喊着,高高地抬着他们的长统靴,从后排走上前来,下车去搬石头。我也跟着下去。还下着雨。石头像老狗熊一样大,几个人都推不动。驾驶员找来一根撬棍,小伙子们一声吼叫“嗨——”,“老狗熊”被撬动了,“咚”的翻了身,又“咚”的翻了个身,最后“砰”的一声滚到江里去了。向我伸舌头的那个小伙子搓着手上的泥巴和我打招呼,问我去哪里,我说去九寨沟,他说他们只到松潘。车子又发动了,车厢里哇啦哇啦都在讲滚到江里的大石头。兴奋了一阵,车厢里又开始沉闷的时候,前面开阔起来。雨已经停了,从车窗里飘来一股青草的气味和细细的花香味。房屋尖顶帐篷和经幡出现了。藏族小伙子们姑娘们哗地站起来,松潘到了。
松潘是一座不大的却很古老很有名的边城。据说城门四开的松潘城垣,建于明代,修筑了六十年才修成。滚滚岷江穿城而过,滔滔江水使小城轰轰而响。当年红军长征曾在这里驻扎休整。远远的山冈上,竖立着红军长征纪念碑。我们在松潘吃饭。我买了一碗牛肉汤,三个羊肉包子,吃得很香。真的,松潘的牛羊肉怎么这样香呢?这样嫩呢?公路两边潮湿的地上,都是塑料布或是毡子铺的地摊,最多的是银器和铜器。戒指、手镯、耳环、刀鞘、指套、腰带、经书匣子、酥油灯、铜佛、铜碗、木碗、马具、马鞍、毡帽,等等,等等。我真想买一把匕首,配一个镶银镂空的刀鞘,又怕带着刀旅行不好,拿着刀鞘左看右看。戴金戒指、镶金牙齿的摊主,笑模笑样地看着我,说:“买吧,便宜给你!”我问多少钱,他说15块。我摇头,把刀鞘放下。刚走出去几步,他大声喊:“10块,送你了!”真是不能再便宜了,我交钱接刀,赶紧装进提包,心怦怦跳,不知是欢喜还是害怕。
从松潘出来,汽车在起起伏伏的草原上奔驰,开得很快。放眼看去,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地上一片一片的牛羊。藏族伙子骑在马上“伙伙伙”地奔来跑去,后面跟着壮实的藏狗。水草和金黄一片的星星花眨着眼睛,牧马和牦牛的脊背上闪耀着光亮。从帐篷里走出提着奶桶的藏族姑娘,艳丽的裙子照亮了草地和帐篷。浓重的芬芳变淡的时候,我们离草地远了,而和远处的雪山越来越近了。车上有人说,九寨沟就在雪峰下面。
一 位 画 家
九寨沟这名字最普通不过了。据说长达几十公里的一条山沟里,散落着九个藏族寨子,于是,九寨沟,九个寨子一条沟,就这样天下闻名了。来九寨沟的人之多,车上一位自称是老知青的说,“就像当年去韶山冲一样”。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目的、心情都不一样了。九寨沟呢,范围又大。说是一条沟,几十公里长,宽的地方好几公里,窄的地方也有一二公里。而且都是瀑布和湖泊,都是草甸和森林,虽然宾馆旅店里都住满了人,一进沟里倒见不到多少人了,人都让树让花让草让瀑流湖水召去藏起来了。还是我们班上那位女生说得好,不到九寨沟来,你无法想象九寨沟的美,你闻不到它的气味,看不见它的树叶和小草怎样随风而动,怎样欢笑和窃窍私语。而且我也相信九寨沟的美就在九寨沟,描画是描画不出来的。我遇到一位女画家,她就说:“要把九寨沟画下来太难了!”
我是在镜湖见到这位女画家的。她四十多岁,和我的父母是一辈人。穿套牛仔服,披一块紫红的有黑白蓝图案的大披肩。薄薄的阳光,有时抵挡不住湖水和林梢传来的雪峰的清寒。她把画架支放在一棵高大的冷杉树旁,提着画笔,瞅瞅眼前的景,又看看纸上的画,这里抹一下,那里涂一笔,眉头皱着,似乎不太满意。她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点了支烟,也不抽,夹在指间,呆呆地看着湖水和湖对面的一片纤纤草甸。起初她并没有注意到我。是我折断手里的一根枯枝的响声,使她回过头来。“喂,小伙子!”她掐灭手里的烟卷,朝我笑道,“一个人?”“一个人,”我说。“OK!”她问:“喜欢画画?”“不,”我摇摇头,出于礼貌又点点头。“画画不容易。”她看着她的画说,“我说的不是能把景物画下来就行了,而是要像景物本身那样能打动人。就像九寨沟,每一片树叶,每一挂瀑布都叫人感动。”我说:“你画得很好。”“是吗?”她眼睛清亮地看着我,温和地问我:“你觉得好在哪里?”“这——”我根本不懂画,只好乱说,“您的画是动的。水是动的,落在水上的这片树叶和这朵花都是动的,您看您看,漂起来了,旋转起来了。还有,还有好像能听到一种声音。”“什么声音?”她急切地看着我。“不知道,是云彩的声音吗?是风的声音吗?不知道。”我难为情地笑了。“嗨,小伙子,谢谢你!你太让我高兴了,艺术需要鼓励,你鼓励了我!”画家兴奋得像得了什么宝贝似的,我从她的眼睛里,从她的脸上和声音里,看到了我的妈妈。妈妈谈到她的学生她的班级,就是这种眼神,这种音调,这种满脸放光的激动与兴奋。画家看着她的画,像对我又像是对她自己,说道:“只有运动着的才是生命。”她告诉我,她来九寨沟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她跑遍了九寨沟,她准备举办个九寨沟画展。她又问我为什么一个人出来旅行,到了哪些地方,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听了我的回答,她显然很高兴,也很喜欢我,一边收拾画具一边说:“今天不画了,我带你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