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8-000-02
摘 要 为了更好的了解散打规则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问题,并据此更科学的开展散打运动的训练工作,本文首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历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从比赛场地、得分部位以及得分标准等几个角度出发,针对武术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战术观念、战术意识、战术知识以及战术形式和行动等几个方面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战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散打 规则变化 变化历程 技术影响 战术影响
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目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攻防格斗运动形式。武术散打与西方的拳击等竞技运动项目类似,是比赛的双方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以对方作为对手进行格斗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其形式主要涉及踢、打、摔、拿以及其他多种攻防运动形式,比赛的目的则是通过攻防格斗去击打对方,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散打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格斗类竞赛项目,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竞赛规则也不断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而比赛规则作为运动竞赛项目的行为杠杆和活动准则,其变化势必会对散打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散打规则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问题,并据此更科学的开展散打运动的训练工作,本文就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历程以及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技战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散打规则的变化历程
自从原国家体委在1979年将武术散打作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后,我国相关的部门就开始针对如何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并在1982年成功的制定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初稿。因此,对于散打运动来说,最早的竞赛规则就是1982年在国家体委的组织下所召开的全国散打技术规则研究讨论会议上所制定的散打规则。自此之后,我国的散打运动开始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并在竞赛规则的指导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丰富,战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此后,原国家体委和后来的国家体育总局又先后出台了1988年中国武术散打规则、1990年中国武术散手规则、1998年中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2004年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以及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使得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运动规则不断得到了完善,也因此,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
通过对上述几次散打竞赛规则的研究发现,在历次修改中,规则变化幅度较大,产生的影响作用最深的当属1998年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和2004年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其中,1998年散打竞赛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鼓励运动员打点得分,改变了散打运动中以往消极进攻的态势,有效的提高了比赛双方的进攻效率,并着重强调和突出了拳法和腿法的进攻以及摔法的有效得分。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散打运动中消极搂抱和缠绕的问题,在观赏性上也扔有待于提高。2004年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取消了对于三分动作的规定,并从运动员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可观赏性的角度出发,倡导运动员散打技术的均衡发展,鼓励运动员对技术动作进行创新,而且为了保证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从抱缠、摔法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散打运动中单一的进攻模式,使得散打比赛的节奏、攻防、对峙以及间歇的比例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赛的攻防和对峙比例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打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
而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出台,则进一步完善了散打运动竞赛的需要,更加强调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并通过明确消极搂抱,加大对消极搂抱的判罚力度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散打运动中长期存在的消极搂抱和缠绕问题,使得散打比赛中消极搂抱的频率和无效缠绕的摔法次数明显减低。
由此可见,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下文就从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对散打战术的影响入手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
首先是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散打运动的竞赛规则是散打运动的衡量标准,对于散打运动来说,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散打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对于散打运动的技术结构体系就一定会有所影响。而随着散打运动竞赛规则的几次改变,散打运动员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的变化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就从散打规则的变化入手,从比赛场地、得分部位以及得分标准等几个角度出发,针对武术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是,散打竞赛规则中对比赛场地的规定的变化为散打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1990年之前,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关于比赛场地的规定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这其间是将擂台作为散打比赛的运动场地的,而后就逐渐从圆形场地演变为方形无边绳擂台,开始向着国际徒手搏击的比赛场地形式转变,逐步与国际体育接轨。而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了在比赛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场地特点,发挥好技术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很多研究人员就根据运动员如何针对不同对手,充分利用场地,结合自身技术特点,更好的发挥自身所掌握的散打技术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散打技术的变化,促进了散打运动的商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
二是,散打竞赛规则中对得分部位的规定的变化为散打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1982年的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得分部位为躯干(不含膝盖)、大腿。而这一规定却使得在比赛的过程中,以及出现运动员消极搂抱的问题,使得比赛中断的次数过多,不利于散打技术的发挥。而后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得分部位的规定开始逐渐出现了变化,至1990年得分部位开始变化为躯干(不含膝盖)、大腿、小腿、头部(不得连击),这一变化使得散打技术中拳法的运用次数开始明显增多,如:鞭拳、盖拳等技击技术的运用次数就开始有所增加。但是同时因为受限于此规定,在比赛过程中,也只能清点对方的头部,点到为止,不能重击。随后,散打竞赛规则中关于得分部位的规定又进一步出现了变化,开始将得分部位的规定基本保持在头部、躯干、大腿、小腿,从而将腿法技术从束缚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不但增加了拳腿的击打范围,而且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开始更加关注散打腿法技术,特别是腿法技术中的鞭腿技术。但是这种情况同时也抑制了其它技术的发挥,使得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常常因为忌惮比赛对手使用摔法,而选择鞭腿技术击打比赛对手的小腿,导致得分不得势的情况。而在2004年,散打运动竞赛规则对得分部位的规定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小腿得分的规定,以此来解决得分不得势的问题,鼓励运动员使用多种散打技术,以更好的促进各技术之间的均衡发展,使得运动员的散打技术开始逐渐全面。 三是,散打竞赛规则中对得分标准的规定的变化为散打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1990年之前,在散打竞赛规则中,主要是采用2分、1分、0分的三级评分标准。但是由于在这一阶段,摔法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而腿法技术的地位则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之中,因此,关于腿法的技术得分标准出现了多次修改,从1分开始变化到2分并再次修正为1分,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推动了腿法技术的法发展,使得腿法技术在散打运动中的使用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奠定了腿法技术在散打运动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出于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使用高分值的技术动作等目的,关于得分标准的修改的频率和幅度都比较大,但是实际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因此,在2004年为了与国际搏击比赛接轨,散打竞赛规则中的得分标准开始修改为2分、1分、不得分三垒,从而使得得分标准操作更为简便,更利于裁判员判罚,并很好了推动了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使得散打技术的发展更为规范和科学。之后在2011年散打运动的新规则中,针对得分标准这一部分又进行了部分修订,如:取消了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则,将“进攻消极8秒”修改为“进攻消极5秒”等,从而引导运动员开始重视快摔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比赛中的消极时间,加快了比赛节奏,使得比赛更为精彩。由此可见,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的得分标准作为竞赛规则的核心内容,其变化将对散打技术变化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仍需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
三、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战术的影响
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散打战术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战术观念、战术意识、战术知识以及战术形式和行动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首先,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观念的影响。战术观念至关重要,只有有了一个正确的战术观念,教练员和运动员才能够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不断创新战术思想和战术应用,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随着散打运动规则的历次修改,散打运动的战术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始逐步的想着巧妙化布置和奇异化创新的方向发展。鼓励在布置战术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身高、体型以及技术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比赛对手、比赛环境等赛场情况,巧妙的、打破常规的安排比赛战术,以灵活的战术观念来控制比赛节奏和比赛时间,取得比赛胜利,从而使得我国散打运动的战术观念开始越来越灵活化、巧妙化、创新化、科学化。
其次,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意识的影响。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战术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历次修改促进了运动员比赛战术进攻和战术防守的意识上:随着散打运动规则的不断修改,散打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也逐渐由以往的消极被动进攻转变为积极主动进攻,不但明显的反映出了散打运动员在战术意识上的改变,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为积极、主动,同时也使得散打运动比赛观赏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再次,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知识的影响。随着散打运动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更为全面,从而使得运动员不得不重视散打战术知识的学习和战术内涵的储备,促使运动员通过对战术知识的吸收和小孩,掌握更为全面的、多样化的战术储备,以应变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散打规则的变化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战术知识的重视和掌握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也促进了战术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最后,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形式和行动的影响。散打运动规则的修改,还促使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更加的丰富、全面,让运动员面对赛场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运用不同的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来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并及时的抓住比赛中转瞬即逝的得分机会,将自身的技战术转化到实际的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之中,取得比赛的胜利。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改变和自我完善,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一点对于散打运动来说也不例外。而散打运动规则作为散打运动重要的内容,只有不断的去粗存精、积极创新,才能够促进我国散打运动的良性发展,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散打运动,热爱散打运动,并以此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
★基金项目: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号2012073。
参考文献:
[1] 李士英.武术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玉峰,赵斌.论竞赛规则的变迁对散打技术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3] 相昌虎.现行2011版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变化对基技术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
[4] 戚虎,李勇.从竞赛规则角度对提高武术散打观赏性的对策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0(06).
摘 要 为了更好的了解散打规则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问题,并据此更科学的开展散打运动的训练工作,本文首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历程进行了分析,然后又从比赛场地、得分部位以及得分标准等几个角度出发,针对武术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从战术观念、战术意识、战术知识以及战术形式和行动等几个方面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战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散打 规则变化 变化历程 技术影响 战术影响
武术散打是中国武术目前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攻防格斗运动形式。武术散打与西方的拳击等竞技运动项目类似,是比赛的双方按照一定的比赛规则,以对方作为对手进行格斗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其形式主要涉及踢、打、摔、拿以及其他多种攻防运动形式,比赛的目的则是通过攻防格斗去击打对方,从而取得比赛的胜利。散打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格斗类竞赛项目,在其发展的历程中,竞赛规则也不断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而比赛规则作为运动竞赛项目的行为杠杆和活动准则,其变化势必会对散打运动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散打规则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问题,并据此更科学的开展散打运动的训练工作,本文就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历程以及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技战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散打规则的变化历程
自从原国家体委在1979年将武术散打作为一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之后,我国相关的部门就开始针对如何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并在1982年成功的制定了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初稿。因此,对于散打运动来说,最早的竞赛规则就是1982年在国家体委的组织下所召开的全国散打技术规则研究讨论会议上所制定的散打规则。自此之后,我国的散打运动开始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并在竞赛规则的指导下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丰富,战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此后,原国家体委和后来的国家体育总局又先后出台了1988年中国武术散打规则、1990年中国武术散手规则、1998年中国武术散手竞赛规则、2004年武术散打(散手)竞赛规则以及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使得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运动规则不断得到了完善,也因此,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
通过对上述几次散打竞赛规则的研究发现,在历次修改中,规则变化幅度较大,产生的影响作用最深的当属1998年武术散手竞赛规则和2004年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其中,1998年散打竞赛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是鼓励运动员打点得分,改变了散打运动中以往消极进攻的态势,有效的提高了比赛双方的进攻效率,并着重强调和突出了拳法和腿法的进攻以及摔法的有效得分。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散打运动中消极搂抱和缠绕的问题,在观赏性上也扔有待于提高。2004年散打竞赛规则的修改,取消了对于三分动作的规定,并从运动员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可观赏性的角度出发,倡导运动员散打技术的均衡发展,鼓励运动员对技术动作进行创新,而且为了保证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从抱缠、摔法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传统散打运动中单一的进攻模式,使得散打比赛的节奏、攻防、对峙以及间歇的比例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比赛的攻防和对峙比例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散打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
而2011年中国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出台,则进一步完善了散打运动竞赛的需要,更加强调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并通过明确消极搂抱,加大对消极搂抱的判罚力度的方式,较好的解决了散打运动中长期存在的消极搂抱和缠绕问题,使得散打比赛中消极搂抱的频率和无效缠绕的摔法次数明显减低。
由此可见,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运动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下文就从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对散打战术的影响入手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
首先是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散打运动的竞赛规则是散打运动的衡量标准,对于散打运动来说,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因此,散打运动竞赛规则的变化对于散打运动的技术结构体系就一定会有所影响。而随着散打运动竞赛规则的几次改变,散打运动员技术特点和技术风格的变化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就从散打规则的变化入手,从比赛场地、得分部位以及得分标准等几个角度出发,针对武术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技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是,散打竞赛规则中对比赛场地的规定的变化为散打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1990年之前,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关于比赛场地的规定还处于摸索阶段,在这其间是将擂台作为散打比赛的运动场地的,而后就逐渐从圆形场地演变为方形无边绳擂台,开始向着国际徒手搏击的比赛场地形式转变,逐步与国际体育接轨。而运动员和教练员为了在比赛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场地特点,发挥好技术水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很多研究人员就根据运动员如何针对不同对手,充分利用场地,结合自身技术特点,更好的发挥自身所掌握的散打技术的问题做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散打技术的变化,促进了散打运动的商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
二是,散打竞赛规则中对得分部位的规定的变化为散打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1982年的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得分部位为躯干(不含膝盖)、大腿。而这一规定却使得在比赛的过程中,以及出现运动员消极搂抱的问题,使得比赛中断的次数过多,不利于散打技术的发挥。而后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得分部位的规定开始逐渐出现了变化,至1990年得分部位开始变化为躯干(不含膝盖)、大腿、小腿、头部(不得连击),这一变化使得散打技术中拳法的运用次数开始明显增多,如:鞭拳、盖拳等技击技术的运用次数就开始有所增加。但是同时因为受限于此规定,在比赛过程中,也只能清点对方的头部,点到为止,不能重击。随后,散打竞赛规则中关于得分部位的规定又进一步出现了变化,开始将得分部位的规定基本保持在头部、躯干、大腿、小腿,从而将腿法技术从束缚的状态中解放了出来,不但增加了拳腿的击打范围,而且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开始更加关注散打腿法技术,特别是腿法技术中的鞭腿技术。但是这种情况同时也抑制了其它技术的发挥,使得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常常因为忌惮比赛对手使用摔法,而选择鞭腿技术击打比赛对手的小腿,导致得分不得势的情况。而在2004年,散打运动竞赛规则对得分部位的规定再一次发生了变化,取消了小腿得分的规定,以此来解决得分不得势的问题,鼓励运动员使用多种散打技术,以更好的促进各技术之间的均衡发展,使得运动员的散打技术开始逐渐全面。 三是,散打竞赛规则中对得分标准的规定的变化为散打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在1990年之前,在散打竞赛规则中,主要是采用2分、1分、0分的三级评分标准。但是由于在这一阶段,摔法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而腿法技术的地位则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之中,因此,关于腿法的技术得分标准出现了多次修改,从1分开始变化到2分并再次修正为1分,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推动了腿法技术的法发展,使得腿法技术在散打运动中的使用率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并奠定了腿法技术在散打运动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之后的几次修订中,出于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使用高分值的技术动作等目的,关于得分标准的修改的频率和幅度都比较大,但是实际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因此,在2004年为了与国际搏击比赛接轨,散打竞赛规则中的得分标准开始修改为2分、1分、不得分三垒,从而使得得分标准操作更为简便,更利于裁判员判罚,并很好了推动了散打运动的国际化发展,使得散打技术的发展更为规范和科学。之后在2011年散打运动的新规则中,针对得分标准这一部分又进行了部分修订,如:取消了后倒地者得1分的规则,将“进攻消极8秒”修改为“进攻消极5秒”等,从而引导运动员开始重视快摔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比赛中的消极时间,加快了比赛节奏,使得比赛更为精彩。由此可见,散打运动竞赛规则中的得分标准作为竞赛规则的核心内容,其变化将对散打技术变化产生直接的引导作用,仍需我们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
三、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散打战术的影响
针对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散打战术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战术观念、战术意识、战术知识以及战术形式和行动等几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首先,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观念的影响。战术观念至关重要,只有有了一个正确的战术观念,教练员和运动员才能够根据散打运动的特点,不断创新战术思想和战术应用,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随着散打运动规则的历次修改,散打运动的战术观念也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始逐步的想着巧妙化布置和奇异化创新的方向发展。鼓励在布置战术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身高、体型以及技术特点等实际情况,和比赛对手、比赛环境等赛场情况,巧妙的、打破常规的安排比赛战术,以灵活的战术观念来控制比赛节奏和比赛时间,取得比赛胜利,从而使得我国散打运动的战术观念开始越来越灵活化、巧妙化、创新化、科学化。
其次,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意识的影响。散打规则的变化对战术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历次修改促进了运动员比赛战术进攻和战术防守的意识上:随着散打运动规则的不断修改,散打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也逐渐由以往的消极被动进攻转变为积极主动进攻,不但明显的反映出了散打运动员在战术意识上的改变,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为积极、主动,同时也使得散打运动比赛观赏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再次,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知识的影响。随着散打运动规则的变化,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更为全面,从而使得运动员不得不重视散打战术知识的学习和战术内涵的储备,促使运动员通过对战术知识的吸收和小孩,掌握更为全面的、多样化的战术储备,以应变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因此,散打规则的变化使得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战术知识的重视和掌握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也促进了战术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最后,散打规则的变化对于战术形式和行动的影响。散打运动规则的修改,还促使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更加的丰富、全面,让运动员面对赛场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运用不同的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来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并及时的抓住比赛中转瞬即逝的得分机会,将自身的技战术转化到实际的战术形式和战术行动之中,取得比赛的胜利。
四、结语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改变和自我完善,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一点对于散打运动来说也不例外。而散打运动规则作为散打运动重要的内容,只有不断的去粗存精、积极创新,才能够促进我国散打运动的良性发展,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散打运动,热爱散打运动,并以此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
★基金项目: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传统武术保护与传承研究,课题号2012073。
参考文献:
[1] 李士英.武术散打裁判必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玉峰,赵斌.论竞赛规则的变迁对散打技术发展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1).
[3] 相昌虎.现行2011版武术散打竞赛规则的变化对基技术影响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
[4] 戚虎,李勇.从竞赛规则角度对提高武术散打观赏性的对策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