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外敷水胶体敷料和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在预防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PICC置管的患者按住院时间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水胶体敷料外敷,B组采用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涂于PICC置管静脉走向的上臂,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及治愈情况。结果: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敷水胶体敷料和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在预防PICC致静脉炎均具有较好疗效,可减轻患者痛苦,两者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喜疗妥;湿热敷;PICC;静脉炎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1]。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可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长期卧床患者的静脉营养输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点[2]。虽然PICC具有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静脉炎,发生率为2.62-9.7%[3]。静脉炎的发生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又延长了住院时间[4]。因此,有关静脉炎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护理界研究的热点。我科在PICC置管术后早期采取外敷水胶体敷料和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等预防干预措施,并将两者疗效进行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8 月-- 2013 年7 月在我科行PICC 的肿瘤病人60例, 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6-82岁(56.18±16.27)岁。其中大肠癌20例、肺癌10例、胃癌8例、肝癌5例、卵巢癌4例、淋巴瘤4例、食管癌3例、前列腺癌2例、鼻咽癌2例、胰腺癌2例。均需要静脉化疗或长期补液,采用4.0Fr 型号的PICC导管,其中经左上肢穿刺置管31例,经右上肢穿刺置29例。两组性别、年龄、血管状况、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ICC置管者为熟练操作的高年资护士,双人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按照规程进行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PICC置管后按PICC导管维护常规护理,即予10cm×12cm透明贴膜固定,透明贴膜中心点对穿刺点,下缘平导管圆盘的下缘。置管24小时后更换透明贴膜,以后每周更换1次;若出现穿刺局部渗血、贴膜潮湿、或脱落后及时更换;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1)A组:PICC置管术后在透明贴膜上缘沿静脉走向选取水胶体敷料一分为二剪开后沿穿刺静脉走向进行敷贴,连续用7d。(2)B组:PICC置管后采用湿热敷配合喜疗妥乳膏外涂于在透明贴膜上缘沿静脉走向。湿热敷范围覆盖整个前臂,外涂喜疗妥乳膏范围大于静脉范围边缘1cm左右,并轻轻按摩至吸收,每次湿热敷5分钟,每天3次,连续用7d。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及转归情况。
1.3 观察时间
置管后1-7d内对两组病人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记录。
1.4 评价指标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5]
静脉炎的分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无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采用 2检验,P<0. 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A组发生1例Ⅰ级静脉炎,继续应用水胶体敷贴,3天症状消退痊愈。B组发生2例静脉炎,改用水胶体敷料敷贴,Ⅰ级的静脉炎2天后症状消退痊愈,Ⅱ级的静脉炎4天后症状消退痊愈。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3.1 PICC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
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及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其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持续的静脉通道,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治疗。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为机械性静脉炎, 多发生在置管后2-7d内[6]。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若处理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拔管[7]。由于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为侵入性操作,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同时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导管是外源性物质,令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而产生静脉炎。静脉炎的产生同时还与患者心理紧张,造成血管紧张性收缩,送管困难有关;还与导管的型号、穿刺者的技术、无菌的技术有关。因此机械性静脉炎重在及早预防, 才能减少病人痛苦, 减轻经济负担, 延长置管时间[8]。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其发生 [9]。
3.2 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的机制
水胶体敷料为特殊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闭合性敷料,能形成低氧张力,能防止微生物的渗透, 防止细菌入侵, 能渗透蒸汽, 薄且有弹性, 能顺应皮肤的移动;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消退;同时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能保证局部组织正常代谢作用。在PICC 置管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 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3 喜疗妥预防静脉炎的机制
喜疗妥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磺酸基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抑制血栓形成与生长,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同时还要有抗炎、抗渗出、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10],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对皮肤无刺激,耐受性良好[11]。 3.4 湿热敷预防静脉炎的机制
湿热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降低致敏物质及炎性物质的聚集,促进炎性消散;热敷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性,从而有效预防置管后静脉炎[12,13]。
4 小结
PICC置管术后的静脉炎发生率高,临床上要通过提高穿刺者的技术,合理选用导管,注意无菌操作,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肢体活动方法等来减少其发生率。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上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敷贴或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外涂均能有效预防并减少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而敷贴水胶体敷料应用于PICC所致静脉炎,其操作方法更方便、简单,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
[2] 汪素萍,钟小青,游晓燕,等.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8):15-17.
[3] 郑春晖,王风,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4]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56.
[5]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51-252.
[6] 杨雪琴,梁劲琴.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发展,2009,11(2):70-71.
[7] 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2,10(2):133-134.
[8] 杭燕,邰红武.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的研究[J].家庭护士,2008, 6(78):1826-1827.
[9] 梁素芳,林艳香,温咏婵.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2802-2803.
[10] 李凤兰,孙绍秀.喜疗妥乳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368-1369.
[11] 戴勤,刘丽华,尤国美,等.喜疗妥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6):477~478.
[12] 任红艳.PICC导管留置并发静脉炎全程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2008,28(10):123.
[13] 杭建苓.新生儿PIC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65-66.
【关键词】水胶体敷料;喜疗妥;湿热敷;PICC;静脉炎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1]。PICC可以将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速度快、血流量大的中心静脉,避免病人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可减轻因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长期卧床患者的静脉营养输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点[2]。虽然PICC具有许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静脉炎,发生率为2.62-9.7%[3]。静脉炎的发生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又延长了住院时间[4]。因此,有关静脉炎的研究也一直是国内外护理界研究的热点。我科在PICC置管术后早期采取外敷水胶体敷料和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等预防干预措施,并将两者疗效进行比较,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 年8 月-- 2013 年7 月在我科行PICC 的肿瘤病人60例, 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6-82岁(56.18±16.27)岁。其中大肠癌20例、肺癌10例、胃癌8例、肝癌5例、卵巢癌4例、淋巴瘤4例、食管癌3例、前列腺癌2例、鼻咽癌2例、胰腺癌2例。均需要静脉化疗或长期补液,采用4.0Fr 型号的PICC导管,其中经左上肢穿刺置管31例,经右上肢穿刺置29例。两组性别、年龄、血管状况、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ICC置管者为熟练操作的高年资护士,双人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按照规程进行PICC置管,一次穿刺成功。PICC置管后按PICC导管维护常规护理,即予10cm×12cm透明贴膜固定,透明贴膜中心点对穿刺点,下缘平导管圆盘的下缘。置管24小时后更换透明贴膜,以后每周更换1次;若出现穿刺局部渗血、贴膜潮湿、或脱落后及时更换;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1)A组:PICC置管术后在透明贴膜上缘沿静脉走向选取水胶体敷料一分为二剪开后沿穿刺静脉走向进行敷贴,连续用7d。(2)B组:PICC置管后采用湿热敷配合喜疗妥乳膏外涂于在透明贴膜上缘沿静脉走向。湿热敷范围覆盖整个前臂,外涂喜疗妥乳膏范围大于静脉范围边缘1cm左右,并轻轻按摩至吸收,每次湿热敷5分钟,每天3次,连续用7d。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及转归情况。
1.3 观察时间
置管后1-7d内对两组病人局部血管及皮肤情况进行动态观察记录。
1.4 评价指标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5]
静脉炎的分级:0级:没有症状;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无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静脉炎发生率采用 2检验,P<0. 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A组发生1例Ⅰ级静脉炎,继续应用水胶体敷贴,3天症状消退痊愈。B组发生2例静脉炎,改用水胶体敷料敷贴,Ⅰ级的静脉炎2天后症状消退痊愈,Ⅱ级的静脉炎4天后症状消退痊愈。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3.1 PICC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
PICC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及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其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持续的静脉通道,减少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治疗。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而置管早期出现的静脉炎通常为机械性静脉炎, 多发生在置管后2-7d内[6]。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若处理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应立即拔管[7]。由于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为侵入性操作,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的机械性摩擦刺激,同时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导管是外源性物质,令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而产生静脉炎。静脉炎的产生同时还与患者心理紧张,造成血管紧张性收缩,送管困难有关;还与导管的型号、穿刺者的技术、无菌的技术有关。因此机械性静脉炎重在及早预防, 才能减少病人痛苦, 减轻经济负担, 延长置管时间[8]。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其发生 [9]。
3.2 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的机制
水胶体敷料为特殊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闭合性敷料,能形成低氧张力,能防止微生物的渗透, 防止细菌入侵, 能渗透蒸汽, 薄且有弹性, 能顺应皮肤的移动;刺激释放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症消退;同时水胶体有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 能保证局部组织正常代谢作用。在PICC 置管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 可明显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3.3 喜疗妥预防静脉炎的机制
喜疗妥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磺酸基粘多糖,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抑制血栓形成与生长,促进局部血液的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同时还要有抗炎、抗渗出、止痛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10],并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对皮肤无刺激,耐受性良好[11]。 3.4 湿热敷预防静脉炎的机制
湿热敷可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减轻炎性水肿及组织缺氧,降低致敏物质及炎性物质的聚集,促进炎性消散;热敷可以降低痛觉神经的敏感性,减轻疼痛,增加舒适性,从而有效预防置管后静脉炎[12,13]。
4 小结
PICC置管术后的静脉炎发生率高,临床上要通过提高穿刺者的技术,合理选用导管,注意无菌操作,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指导患者正确的肢体活动方法等来减少其发生率。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临床上早期应用水胶体敷料敷贴或湿热敷配合外涂喜疗妥乳膏外涂均能有效预防并减少PICC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而敷贴水胶体敷料应用于PICC所致静脉炎,其操作方法更方便、简单,患者更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PICC在肿瘤患者中应用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05(4):3.
[2] 汪素萍,钟小青,游晓燕,等.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5,20(8):15-17.
[3] 郑春晖,王风,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2.
[4]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256.
[5]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51-252.
[6] 杨雪琴,梁劲琴.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发展,2009,11(2):70-71.
[7] 王秀荣,蒋朱明,马恩陵.640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回顾[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2,10(2):133-134.
[8] 杭燕,邰红武.PICC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相关因素的研究[J].家庭护士,2008, 6(78):1826-1827.
[9] 梁素芳,林艳香,温咏婵.预防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2):2802-2803.
[10] 李凤兰,孙绍秀.喜疗妥乳膏治疗化疗性静脉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9):1368-1369.
[11] 戴勤,刘丽华,尤国美,等.喜疗妥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6):477~478.
[12] 任红艳.PICC导管留置并发静脉炎全程护理干预[J].临床医学,2008,28(10):123.
[13] 杭建苓.新生儿PICC的临床应用与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