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人幼儿期的教育对其终身都有影响,如果在幼儿期放松了品德教育,由此养成的不良品德行为长大后难以纠正。因此,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幼儿生活、游戏和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学习良好的品德行为,培养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对幼儿采取积极正面的引导,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品德 教育 幼儿
当前,我国正践行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搞好素质教育呢?实践证明,品德教育是基础、是关键、是核心。因为思想品德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部分,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幼儿的经验及其有限,正处于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爱,什么恨;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等等,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别人的交往活动中逐渐明白。自己在幼儿园近1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德育教育越早,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越好。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启蒙教师的责任。良好的品德教育对的孩子健康成长极为重要,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从幼儿实际出发,走进童心看待孩子
现在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如:有的孩子热情开朗,乐于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有的幼儿性格孤僻,好单独行动,不关心别人;有的孩子好动,不遵守纪律;有的孩子粗鲁胆大,有打人、骂人的坏习惯;有的幼儿则胆小怕事,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观察幼儿行为的同时,要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其心理动态。举个身边的例子:王某某是一个好动小朋友,经常打班里的小朋友,当老师进行教育时,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大声哭喊,与老师争嘴,甚至动手到老师。王某某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老师的留心观察及与家长交谈等不同渠道,发现其家庭教育不容乐观,教育孩子以打骂、体罚为主,与孩子无理性交流。这引起了孩子的反感,甚至唱对台戏,从而导致了孩子逆反心理的加剧。孩子的这些表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先与家长沟通交流,协商共达一套品德教育方案,并共同实施,一段时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时常从家长的教育中看到许多育儿方法是不尊重孩子,并且有时侵犯了孩子的人身权;虽然家长的本意是从严管教孩子,可方法却是错误的。由此造成的孩子心理不平衡就发泄到同伴身上,又受到老师批评,更加重了心理负担,生气了又去打小朋友,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走进童心看待孩子,不能以孩子的某个行为和某个表现来判定好孩子和坏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它的原因,我们要找到根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点滴生活、游戏、教学入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有趣的游戏、生活、学习等一日生活中,发挥起最大的活动效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必须选择选择幼儿已有的生活体验的事例教育他们,激起幼儿情绪上的共鸣,促使他们能分清善恶分明,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德。
热爱劳动,勤劳勇敢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幼儿的勤劳品德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培养: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漱口、吃饭、收拾床铺、整理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适当的家务劳动。让幼儿学习扫地、拖地板、收拾碗筷等家务劳动。适当的家务劳动能使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通过劳动使幼儿明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三是为班级服务劳动。当小值日生,擦桌子、端饭、分发东西、收拾摆放图书、学具、玩具。以此来培养幼儿为班级服务的思想,加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二)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而成。因此,老师要求幼儿从小做到尊老爱幼、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不插嘴,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等;教幼儿礼貌问候语,当礼仪小朋友,践行《弟子规》,来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德。
助人为乐是高尚的文明行为,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表示。从幼儿开始,就应不断积累、通过长期培养,形成自觉的习惯上升为一种自我道德的追求。因为助人为乐的思想基础源于人人皆有的同情心和仁爱心。一个人对别人的疾苦报以同情心,他才有可能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人为乐,向社会、向周围的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能做的事情很多,不必拘泥于事的大小。善人善事,助人为乐,就应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给孩子参与评价的机会,主动接受品德教育
在品德教育中,光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改变幼儿在品德教育中的被的地位,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班里小朋友打架是常有的事,有时在老师处理好了,但到了第二天被打幼儿在家长的唆使下又打回来,老师每天当包青天審案。面对这样的事,现在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判断小朋友之间打架好不好?为什么?有什么危险?应当怎么解决才好?幼儿自己参与讨论,商讨解决的办法,老师再结合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帮助分析,使幼儿从中体验同伴间只有互帮互助、互相谦让、团结友爱,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四、家园共育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通过家园联系,促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观一致,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确立一致的目标,从而确保实施教育的一致。通过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在家庭中得到不断强化,同时家庭和幼儿园利用各自的教育优势互相配合,达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连续和互补。通过家园联系,使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取得共识,形成合力,一致配合对幼儿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获得高效高质的教育成果,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夕友主编《幼儿园园长手册》,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王日媛主编《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品德 教育 幼儿
当前,我国正践行素质教育,怎样才能搞好素质教育呢?实践证明,品德教育是基础、是关键、是核心。因为思想品德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核心部分,幼儿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为人的一生打下基础。幼儿的经验及其有限,正处于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的发展过程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爱,什么恨;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等等,都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别人的交往活动中逐渐明白。自己在幼儿园近10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德育教育越早,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越好。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个启蒙教师的责任。良好的品德教育对的孩子健康成长极为重要,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从幼儿实际出发,走进童心看待孩子
现在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如:有的孩子热情开朗,乐于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有的幼儿性格孤僻,好单独行动,不关心别人;有的孩子好动,不遵守纪律;有的孩子粗鲁胆大,有打人、骂人的坏习惯;有的幼儿则胆小怕事,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设法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观察幼儿行为的同时,要分析其思想动机,了解其心理动态。举个身边的例子:王某某是一个好动小朋友,经常打班里的小朋友,当老师进行教育时,他不但不承认错误,还大声哭喊,与老师争嘴,甚至动手到老师。王某某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老师的留心观察及与家长交谈等不同渠道,发现其家庭教育不容乐观,教育孩子以打骂、体罚为主,与孩子无理性交流。这引起了孩子的反感,甚至唱对台戏,从而导致了孩子逆反心理的加剧。孩子的这些表现不是无缘无故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我们先与家长沟通交流,协商共达一套品德教育方案,并共同实施,一段时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时常从家长的教育中看到许多育儿方法是不尊重孩子,并且有时侵犯了孩子的人身权;虽然家长的本意是从严管教孩子,可方法却是错误的。由此造成的孩子心理不平衡就发泄到同伴身上,又受到老师批评,更加重了心理负担,生气了又去打小朋友,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形成。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走进童心看待孩子,不能以孩子的某个行为和某个表现来判定好孩子和坏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有它的原因,我们要找到根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点滴生活、游戏、教学入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有趣的游戏、生活、学习等一日生活中,发挥起最大的活动效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必须选择选择幼儿已有的生活体验的事例教育他们,激起幼儿情绪上的共鸣,促使他们能分清善恶分明,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德。
热爱劳动,勤劳勇敢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幼儿的勤劳品德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培养:一是自我服务劳动。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洗脸、漱口、吃饭、收拾床铺、整理玩具等。自我服务劳动能力培养幼儿生活的条理性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并为幼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打下良好基础。二是适当的家务劳动。让幼儿学习扫地、拖地板、收拾碗筷等家务劳动。适当的家务劳动能使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通过劳动使幼儿明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三是为班级服务劳动。当小值日生,擦桌子、端饭、分发东西、收拾摆放图书、学具、玩具。以此来培养幼儿为班级服务的思想,加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二)培养幼儿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从小培养而成。因此,老师要求幼儿从小做到尊老爱幼、待人和气、热情、有礼貌、不骂人、不讲脏话、不插嘴,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等;教幼儿礼貌问候语,当礼仪小朋友,践行《弟子规》,来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德。
助人为乐是高尚的文明行为,需要我们用行动来表示。从幼儿开始,就应不断积累、通过长期培养,形成自觉的习惯上升为一种自我道德的追求。因为助人为乐的思想基础源于人人皆有的同情心和仁爱心。一个人对别人的疾苦报以同情心,他才有可能无私的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人为乐,向社会、向周围的人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能做的事情很多,不必拘泥于事的大小。善人善事,助人为乐,就应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给孩子参与评价的机会,主动接受品德教育
在品德教育中,光靠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改变幼儿在品德教育中的被的地位,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班里小朋友打架是常有的事,有时在老师处理好了,但到了第二天被打幼儿在家长的唆使下又打回来,老师每天当包青天審案。面对这样的事,现在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让幼儿自己判断小朋友之间打架好不好?为什么?有什么危险?应当怎么解决才好?幼儿自己参与讨论,商讨解决的办法,老师再结合一些团结友爱的故事帮助分析,使幼儿从中体验同伴间只有互帮互助、互相谦让、团结友爱,才能成为受人欢迎的人。
四、家园共育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要通过家园联系,促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观一致,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确立一致的目标,从而确保实施教育的一致。通过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还能在家庭中得到不断强化,同时家庭和幼儿园利用各自的教育优势互相配合,达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连续和互补。通过家园联系,使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取得共识,形成合力,一致配合对幼儿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获得高效高质的教育成果,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夕友主编《幼儿园园长手册》,中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2.王日媛主编《幼儿园目标与活动课程教师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