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可经常引领孩子们激活已有表象,创造新的形象,让词语和学生的精神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样,词语也就越来越难以遗忘,越容易被提取,再生功能也越来越强。
关键词:词语; 盘点; 目标; 积累; 运用; 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但是回想词语教学,越到高段越容易被忽视。而学生在检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老师很烦恼,埋怨学生不好好记,不好好写。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又何尝没有责任,反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词语的重视程度又如何呢?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只是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写一写,也就完事了。而这肯定是不够的。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词语盘点”的认识不够。师生必须明确“词语盘点”要达到的几点目标:
目标一:熟读词语,感情朗读,训练“读”的能力
一说起感情朗读,大家只知道读句子,读课文。其实,词语才是读的基础。学生只有感悟到了“语言有意境 词语有温度”的真谛,才能真正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盘点中有“笑眯眯”一词,学生在读时就有意识的嘴角上扬,微微一笑,声音甜甜的,使这个词语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而“忧郁”一词在读时就应该声音低沉,语调缓慢,尽显伤感之情。这样就为训练感情朗读语句打好了基础,尤其是指导学生提高朗读的技巧有很大的作用。比如一句话中重点词的朗读语调、语气;根据意思正确断句;读准词语的感情基调等都是以词语为基础的。试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分析、品评词语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怎能不提高?
目标二:系统整合,巩固课文内容,训练“说”的能力
其实利用词语复习课文内容这种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学习课文时都在使用,效果也不错。而“词语盘点”更适合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词语,串讲课文。如通过“乖巧、围裙、硬币”等几个词就可以回忆起《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部分内容:“在一个很冷很冷的大年夜里,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坐在冰冷的墙角,她的围裙里兜满了火柴。可是今天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硬币。”像这样的训练应该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根据词语回忆课文,自己组织语言讲课文故事。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三:加深理解,选择词语造句,训练“用”的能力
“盘点”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清点。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词语教学,查漏补缺,让学生积累词语,理解词语,也就是对本单元的词语做一个小结、归纳。而词语积累的目的重在能灵活运用,这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先是选择单个词语造句。尤其是针对基础知识不扎实但又乐于学习的同学来说,选择简单的词语造句,不仅考察他对词语的掌握程度,更是帮他们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其次是选择多个词语自主连词成段。这主要是针对基础稍好的同学,鼓励他们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散性的思维,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片段训练;最后还可以走出“词语盘点”,拓展词语范围。诸如出示一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填空,就举一反三地训练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目标四:观察字形,指导动笔练习,训练“写”的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会成为“眼高手低”者。说起来头头是道,动笔一写错误百出。而这一毛病在“词语盘点”时就可以得到治疗。先指导认真观察字形,看清易错之处,认准正确写法。不仅让学生认清了自己的错误习惯,更是互相提醒帮助大家记准了字形。同时指导当堂认真书写易错的字词必不可少。这一目标也应该先是以学生自主发现,共同探究为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大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互相考一考,互相帮助纠错。
目标五:拓展训练,延伸课堂,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因为现在教材都是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仰教育、国际主义精神教育、环保教育等。而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最大限度的将这一理念很好的贯彻。作为教师就应利用“词语盘点”,抓住单元主题,拓展学生视野,延伸我们的课堂。如在“缅怀革命烈士”单元就可以“英雄人物故事会”为契机,让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书籍,开展活动。在课堂中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个词语还想到了哪些人物的英雄事迹。从而拓展了课堂,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具体落实,确实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思考。当我们对“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根据词语个性、单元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之“形义结合、情境相容、读写并进”时,词语就有了温度,他们将永远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成为灵动的福音,呼之欲出,美妙而动听。
关键词:词语; 盘点; 目标; 积累; 运用; 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但是回想词语教学,越到高段越容易被忽视。而学生在检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老师很烦恼,埋怨学生不好好记,不好好写。其实作为教师我们又何尝没有责任,反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于词语的重视程度又如何呢?更多的时候我们也只是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写一写,也就完事了。而这肯定是不够的。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词语盘点”的认识不够。师生必须明确“词语盘点”要达到的几点目标:
目标一:熟读词语,感情朗读,训练“读”的能力
一说起感情朗读,大家只知道读句子,读课文。其实,词语才是读的基础。学生只有感悟到了“语言有意境 词语有温度”的真谛,才能真正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盘点中有“笑眯眯”一词,学生在读时就有意识的嘴角上扬,微微一笑,声音甜甜的,使这个词语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而“忧郁”一词在读时就应该声音低沉,语调缓慢,尽显伤感之情。这样就为训练感情朗读语句打好了基础,尤其是指导学生提高朗读的技巧有很大的作用。比如一句话中重点词的朗读语调、语气;根据意思正确断句;读准词语的感情基调等都是以词语为基础的。试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养成了分析、品评词语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朗读水平怎能不提高?
目标二:系统整合,巩固课文内容,训练“说”的能力
其实利用词语复习课文内容这种方法,现在很多老师在学习课文时都在使用,效果也不错。而“词语盘点”更适合这种方法。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词语,串讲课文。如通过“乖巧、围裙、硬币”等几个词就可以回忆起《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部分内容:“在一个很冷很冷的大年夜里,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坐在冰冷的墙角,她的围裙里兜满了火柴。可是今天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硬币。”像这样的训练应该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根据词语回忆课文,自己组织语言讲课文故事。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文内容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三:加深理解,选择词语造句,训练“用”的能力
“盘点”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清点。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词语教学,查漏补缺,让学生积累词语,理解词语,也就是对本单元的词语做一个小结、归纳。而词语积累的目的重在能灵活运用,这是学习的目的之一。但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先是选择单个词语造句。尤其是针对基础知识不扎实但又乐于学习的同学来说,选择简单的词语造句,不仅考察他对词语的掌握程度,更是帮他们树立自信的有效方法;其次是选择多个词语自主连词成段。这主要是针对基础稍好的同学,鼓励他们能创造性的学习,发散性的思维,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片段训练;最后还可以走出“词语盘点”,拓展词语范围。诸如出示一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填空,就举一反三地训练了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目标四:观察字形,指导动笔练习,训练“写”的能力
很多时候,学生会成为“眼高手低”者。说起来头头是道,动笔一写错误百出。而这一毛病在“词语盘点”时就可以得到治疗。先指导认真观察字形,看清易错之处,认准正确写法。不仅让学生认清了自己的错误习惯,更是互相提醒帮助大家记准了字形。同时指导当堂认真书写易错的字词必不可少。这一目标也应该先是以学生自主发现,共同探究为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容易写错的地方,提醒大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或者互相考一考,互相帮助纠错。
目标五:拓展训练,延伸课堂,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
因为现在教材都是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仰教育、国际主义精神教育、环保教育等。而我们的课堂更应该最大限度的将这一理念很好的贯彻。作为教师就应利用“词语盘点”,抓住单元主题,拓展学生视野,延伸我们的课堂。如在“缅怀革命烈士”单元就可以“英雄人物故事会”为契机,让学生搜集资料,阅读书籍,开展活动。在课堂中就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个词语还想到了哪些人物的英雄事迹。从而拓展了课堂,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具体落实,确实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思考。当我们对“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根据词语个性、单元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之“形义结合、情境相容、读写并进”时,词语就有了温度,他们将永远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成为灵动的福音,呼之欲出,美妙而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