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收藏热,不仅将紫砂收藏推向一个新高峰,而且还让品茗赏壶成为一种时尚。这种时尚的追求者众多,但能真正品玩出紫砂三大境界的人,又有多少?
最早使用紫砂壶饮茶的人是一位老和尚——金沙僧。因为枯寂,更为了修心,他便捏出一把紫砂壶,放上香茶,一泡泡、一道道、一巡巡、一口口,既慰口舌之欲,又可修身养性、健体强身。
品茗赏壶,这一娴静有致的意趣,既得益于老和尚曾与陶工相处而习得的陶艺——在宋元陶罐的基础上加个把、挖个嘴、安个盖,又受惠于当时饮茶兴起的散茶冲泡法,更有赖于能在大潮山上挖出紫砂土。于是,不同于煎煮茶,紫砂壶泡茶的清新和厚重,迷倒了数代人。
凭心而论,同样的茶叶,用陶用瓷、用金用银等器皿来泡、来煮、来煎,都不及用紫砂壶。而紫砂壶中,既有金沙僧制壶的小巧,又有供春捏壶的质朴。即便是在紫砂壶诞生不久的大明正德之后,只要是名家所制的宜兴紫砂壶,当时已经是价格不菲的雅器,且供不应求。到了清三代,紫砂壶更是备受恩宠——嵌金错银、漆面雕身、玉石相衬。而仿自然形态的花壶,惟妙惟肖;曼生壶,雅静韵深。紫砂壶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实用的功能,变成一种品位乃至身份、地位的象征。
清末至今,宜兴紫砂壶更是千姿百态,其价格也步步走高。尤其是现在,用鼠标点击查询,各种名头的紫砂壶艺人,所制紫砂壶的身价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的都有。好像紫砂壶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喝茶,而是在迎娶皇帝的女儿、找到阿里巴巴的神灯或者探索一处宝藏,令人神往之极。
然而,真正懂紫砂的人是无法接受那些人对紫砂的这般追捧和吹吹打打的。笔者对宜兴紫砂壶只神驰于三个定义:一是冰心评价紫砂的四个字“素面素心”;二是原中国文联主席、著名音乐家周巍峙送给周桂珍大师的八个字“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三是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宜兴紫砂壶所做的最简朴、最经典的定义——“看着舒服,用得舒服”。
但笔者要加一句,泡茶是紫砂壶的生命力和价值之源。由于宜兴紫砂做壶胚可塑性好,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后透气好,所以用紫砂壶泡出的茶,味道远胜其他器皿。当然,用壶泡茶要得要领,犹如唐代卢仝《七碗茶诗》所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清代陈曼生请制壶大家杨氏做了一把宜兴紫砂壶,形状像盛开的菊花,并在壶身上钤文:“水已沸,菊正黄,赏茶人,何时来?”一炉、一壶、一盆菊,表达的是等待、焦灼,还是自信、豪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氛围和情调的营造,已是诗,已是画。
让茶与水产生最好的结合,是宜兴紫砂壶的物理功能——“用着舒服”,也是品玩紫砂的根本,是最神秘的境界。紫砂展现的可塑性、素雅古朴——“看着舒服”,就成了紫砂“生慧”之后的大美境界。最后,壶艺与茶道的结合,生出的“物我两忘”、“意境悠远”,便是紫砂至幻至美的最高境界。
1992年,时已80岁高龄的顾景舟做了一把茶壶,并在上面亲自刻了两个字“夙慧”。笔者请教顾老“夙慧”何意,顾老啪地击案而言:“夙慧,前世的聪明也!”人生七十古来稀,年届八十的顾老耳不聋、眼不花、手有劲、思维灵敏。
在顾老家中,与他同食东坡肉,共饮绍兴黄酒;再用他亲手做的紫砂壶泡上阿里山乌龙冻顶茶,听顾老绘声绘色地开讲邵大亨一壶换一命的传说,惬意非常。
虽然如今只能追忆顾老的生前趣事,但顾老教会笔者领略的紫砂三境界,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有感于紫砂之妙,笔者还曾当着顾老的面做了一首小诗,虽不成文,但也博得顾老一笑。时隔二十年再写出来,也让大家一乐:“商商七载未成商,陶陶斋内论短长,千金难求景舟壶,有缘共品石瓢香,神州鏖战皆夺利,孺子躲进古作坊,人生四十养浩气,阳羡泉泡雪芽汤。”这也不失为紫砂一境界。
最早使用紫砂壶饮茶的人是一位老和尚——金沙僧。因为枯寂,更为了修心,他便捏出一把紫砂壶,放上香茶,一泡泡、一道道、一巡巡、一口口,既慰口舌之欲,又可修身养性、健体强身。
品茗赏壶,这一娴静有致的意趣,既得益于老和尚曾与陶工相处而习得的陶艺——在宋元陶罐的基础上加个把、挖个嘴、安个盖,又受惠于当时饮茶兴起的散茶冲泡法,更有赖于能在大潮山上挖出紫砂土。于是,不同于煎煮茶,紫砂壶泡茶的清新和厚重,迷倒了数代人。
凭心而论,同样的茶叶,用陶用瓷、用金用银等器皿来泡、来煮、来煎,都不及用紫砂壶。而紫砂壶中,既有金沙僧制壶的小巧,又有供春捏壶的质朴。即便是在紫砂壶诞生不久的大明正德之后,只要是名家所制的宜兴紫砂壶,当时已经是价格不菲的雅器,且供不应求。到了清三代,紫砂壶更是备受恩宠——嵌金错银、漆面雕身、玉石相衬。而仿自然形态的花壶,惟妙惟肖;曼生壶,雅静韵深。紫砂壶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实用的功能,变成一种品位乃至身份、地位的象征。
清末至今,宜兴紫砂壶更是千姿百态,其价格也步步走高。尤其是现在,用鼠标点击查询,各种名头的紫砂壶艺人,所制紫砂壶的身价从几千元到几百万元乃至千万元的都有。好像紫砂壶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喝茶,而是在迎娶皇帝的女儿、找到阿里巴巴的神灯或者探索一处宝藏,令人神往之极。
然而,真正懂紫砂的人是无法接受那些人对紫砂的这般追捧和吹吹打打的。笔者对宜兴紫砂壶只神驰于三个定义:一是冰心评价紫砂的四个字“素面素心”;二是原中国文联主席、著名音乐家周巍峙送给周桂珍大师的八个字“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三是壶艺泰斗顾景舟为宜兴紫砂壶所做的最简朴、最经典的定义——“看着舒服,用得舒服”。
但笔者要加一句,泡茶是紫砂壶的生命力和价值之源。由于宜兴紫砂做壶胚可塑性好,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后透气好,所以用紫砂壶泡出的茶,味道远胜其他器皿。当然,用壶泡茶要得要领,犹如唐代卢仝《七碗茶诗》所述:“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清代陈曼生请制壶大家杨氏做了一把宜兴紫砂壶,形状像盛开的菊花,并在壶身上钤文:“水已沸,菊正黄,赏茶人,何时来?”一炉、一壶、一盆菊,表达的是等待、焦灼,还是自信、豪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氛围和情调的营造,已是诗,已是画。
让茶与水产生最好的结合,是宜兴紫砂壶的物理功能——“用着舒服”,也是品玩紫砂的根本,是最神秘的境界。紫砂展现的可塑性、素雅古朴——“看着舒服”,就成了紫砂“生慧”之后的大美境界。最后,壶艺与茶道的结合,生出的“物我两忘”、“意境悠远”,便是紫砂至幻至美的最高境界。
1992年,时已80岁高龄的顾景舟做了一把茶壶,并在上面亲自刻了两个字“夙慧”。笔者请教顾老“夙慧”何意,顾老啪地击案而言:“夙慧,前世的聪明也!”人生七十古来稀,年届八十的顾老耳不聋、眼不花、手有劲、思维灵敏。
在顾老家中,与他同食东坡肉,共饮绍兴黄酒;再用他亲手做的紫砂壶泡上阿里山乌龙冻顶茶,听顾老绘声绘色地开讲邵大亨一壶换一命的传说,惬意非常。
虽然如今只能追忆顾老的生前趣事,但顾老教会笔者领略的紫砂三境界,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因有感于紫砂之妙,笔者还曾当着顾老的面做了一首小诗,虽不成文,但也博得顾老一笑。时隔二十年再写出来,也让大家一乐:“商商七载未成商,陶陶斋内论短长,千金难求景舟壶,有缘共品石瓢香,神州鏖战皆夺利,孺子躲进古作坊,人生四十养浩气,阳羡泉泡雪芽汤。”这也不失为紫砂一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