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呈现出来,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尤其是数学学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受到足够的训练,通过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但长期以来一方面普遍反映数学作业负担过重,一方面在升学压力下教师又本能地相信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一些,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配合数学新教材的实施,针对传统作业的一些弊端,我在作业改革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 变完成书本作业为主动设计作业
传统作业中 “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今后如何独立开展研究呢?注意到这些以后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加以解决,如七年级上册讲“教育储蓄”一节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后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2. 变形式单一为丰富多彩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作业积极性,如七年级上 “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3. 变独立思考为合作互助
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 “合作互助学习”相背,由此我注意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常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一次数学游戏(如:掷矿泉水瓶盖估计概率),并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说明书,说明书上有明确的个人职责,如何解决组内冲突等;或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解决,最后用“数学小论文”或“数学作文”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对于这样的作业往往学生很乐意通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去积极完成,甚至成效显著,如“图案设计”一节交来的作品大多立意新颖,设计巧妙,色彩丰富,有的配上了背景,有的清晰表达了创作思路,有的风趣幽默,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成功的满足,也体会了团队的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 变全班统一作业为分层次作业
针对传统作业 “一刀切”的现象,坚持分层作业,即把作业分成A`B`C三种难度的作业,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对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给 C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组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类学生的作业上,对C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地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新课标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如果我们都能多花一点心思,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减少机械性 `一般巩固性练习,多布置研究性作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实践能力也会增强,那么我们的教学定会事半功倍的。
收稿日期:2010-07-25
1. 变完成书本作业为主动设计作业
传统作业中 “问题的提出”`“数据的提供”都是教材或教师精心准备的,而不是学生自行提出和采集的,让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造成学生无条件接受,不愿质疑不想创新,今后如何独立开展研究呢?注意到这些以后我在布置作业时就有意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加以解决,如七年级上册讲“教育储蓄”一节前,先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到附近的储蓄所了解有关储蓄知识,在搞清了储蓄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储蓄方式以及本金`利息`利息税`本息和等基本术语后,就以自己家庭理财为例进行一些有关的计算,课后要求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设计参加教育储蓄的方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有了“用数学”的意识。
2. 变形式单一为丰富多彩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作业积极性,如七年级上 “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3. 变独立思考为合作互助
传统作业强调独立思考,不鼓励互相讨论共同完成,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倡 “合作互助学习”相背,由此我注意把让学生“学会合作”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培养,常把学生分成四五人为一组共同完成一次数学游戏(如:掷矿泉水瓶盖估计概率),并要求写出这次活动的说明书,说明书上有明确的个人职责,如何解决组内冲突等;或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解决,最后用“数学小论文”或“数学作文”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表述出来。对于这样的作业往往学生很乐意通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去积极完成,甚至成效显著,如“图案设计”一节交来的作品大多立意新颖,设计巧妙,色彩丰富,有的配上了背景,有的清晰表达了创作思路,有的风趣幽默,同学们不仅得到了成功的满足,也体会了团队的力量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4. 变全班统一作业为分层次作业
针对传统作业 “一刀切”的现象,坚持分层作业,即把作业分成A`B`C三种难度的作业,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对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给 C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B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A组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C类学生的作业上,对C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B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地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A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生,既能让学困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生免受“饥饿”之苦。
新课标给教学实施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在作业的优化设计上如果我们都能多花一点心思,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减少机械性 `一般巩固性练习,多布置研究性作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活跃,实践能力也会增强,那么我们的教学定会事半功倍的。
收稿日期:201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