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以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情感培养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一些名家经典篇目,其中凝炼优美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强烈真挚的情感,一定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美的资源,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体验感受文本中审美的内容和现实,汲取并提高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每种体裁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语言风格和特点:诗歌用字的传神与凝炼,散文意境的开阔与优美,小说人物个性的鲜明与独特,无不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咀嚼。对这些文字进行推敲、欣赏、品析和感悟,中国语言的魅力方能领悟出来。平时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品味。
  
   一.抓传神词句。如在温庭筠的《望江南》中,读到“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时,可以抓住“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入手:试想清晨起来,女子精心梳洗,独自一人来到望江楼前,当滔滔江面驶来一片白帆时,女子站起身来,倚着栏杆,伫立远望,心情愉悦,那驶过楼前的片片白帆可有自己的心上人?她满脸惊喜,内心激动;可当这些白帆从自己眼前匆匆驶过,不免心中顿生惆怅。一次又一次,那白帆出现在眼前,她欣喜而激动,那些白帆驶过,她又惆怅而伤心。这凝炼的诗句不正好体现了望江女子内心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吗?
  
   二.欣赏优美的语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写道:“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丝牵动活跃而恬静的画面,使我们仿佛看到时间在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如一条流动的河流联系不断,如一条调合之琴,泛着连续的音浪。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
  
   三.品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人物的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一种方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品析可以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德。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对少年闰土的语言描写:“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在这些语言里,跳动着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一个充满了对生活、对自然无限热爱、富于经验的一个勇敢的生命。
  
  四.感悟深刻的哲理。教材中一些经典的议论文或哲理散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幽径达到哲人的心灵深处。如培根的《论读书》“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自然花草”比喻天生的才干,“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读书对人天赋的作用。同学们在品读这些语言时,既能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又能从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
   (一)具体分析,感受人物的形象美。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注重对人物形象进行感知。语文教材为我们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发掘人物内在的心灵美、人格美,让学生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比较鉴别,感受优秀人物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宽阔的胸怀,并把他作为人生的楷模,或从另类形象上看到人性的弱点,摒弃自私的心灵,批评其丑恶的行径。雨果在伏尔泰逝世一周年的演讲稿,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礼赞了伏尔泰一生的伟大成就——培育良知,教化人类”。在这激情洋溢的语言背后是作为一个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雨果对黑暗现实与不合理制度的尖锐抨击,是对人道主义的热切呼唤,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文学家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发挥想象,感受意境之美。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是意与境的有机结合,以景孕情,由情入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学生已有的生活情感体验,让他们通过描写的色彩形象和状态展开丰富的想象,让他们置身于所描绘的境界中,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意境。朱自清的散文《春》中,那“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在碧蓝的天空下,在空旷的田野上,吹拂,弥散……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向学生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审美教育的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造就具有健全完美人格的人。
  
  李荣,教师,现居湖北洪湖。
其他文献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进入现代以来它的发展却陷入低谷。有人认为原因是戏曲艺术的形式过于陈旧、落后,不能适应现代舞台。于是一些剧目开始追求“大制作”的包装效
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跨领域学习,与其它课程相配合”,“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跨学科学习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大亮点。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知识不再被分割成不同条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跨学科学习中得以沟通、整合、更新。   但在语文跨学科教学活动中,亦存在许多盲目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的多个领域提供了便利,在教学活动中也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身影.依靠信息化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原本课程时间长、授课难度大的教学任务被轻松攻克.本文
期刊
本文结合外研版《英语》(一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4 Unit 1“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US.”一课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基于青岛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戏
在时代以及新课改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深入而广泛的开展,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基础音乐教学进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根据心理特点,激趣阅读;拓展教材,探究阅读;课内外结合,感受乐趣;重视实践课,搭建阅读平台。 Primary
语文是直接进行美育的学科,因为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育的因素,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又融汇于全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然而,我们知道,美育不同于思想教育,美育进行的方式只能通过美的形象、美的情操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用形象去启迪学生,用感情去打动学生,用美的
微课,是“微”、“小”的课,时间长度约为5-12分钟.微课,虽然“微”和“小”,但有效运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兴趣的激发,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为小学英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牛津版《英语》3B Module2 Unit1 Period 3为例,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探讨了文本内容的再构、文本过程的再构、文本再构需注意的问题,注重整体感知,激活学生思维,指向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独立语段;文本再构;思维;互动;交际  前言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想说却说不出、不会说的情况。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
钢琴演奏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对学生的听觉能力具有严格的妖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钢琴的理论知识,也要学生在演奏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钢琴表演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