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直接进行美育的学科,因为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可以这么说,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美育的因素,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又融汇于全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语文的听、说、读、写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育。然而,我们知道,美育不同于思想教育,美育进行的方式只能通过美的形象、美的情操来陶冶学生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用形象去启迪学生,用感情去打动学生,用美的乳汁去滋润学生的心田。
文学作品的特征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应当对形象进行有血有肉的分析,应当做到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流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低沉。这样,利用自己声音、情绪的变化,来感染学生,诱发他们与课文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写得清新俊逸,十分感人,它的感人之处在于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如文中那个无名战士,在他临牺牲前,把精心保存的七根火柴郑重交给战友的情景:他数火柴时小心、认真的语调,他交完火柴后喜悦的神情,他临牺牲前深情仰望北方的神态。通过分析这些,使学生真正窥视到无名战士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爱护关心战友的金子般的心,感受到革命先烈崇高伟大的精神品质。还有像《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等课文,在讲授时,即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作品的感人力量,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产生愉快、喜悦或激昂、悲壮的情绪,从而形成美丑善恶、是非曲直的审美观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所创造的意境,所描绘的自然和环境,都是由语言体现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分析,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融进作品的景色和人物的心灵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如鲁迅的《故乡》里有一段描写少年闰土的文字: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而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既有写景、状物,又有写人叙事的文字所组成的画面,给人的印象是很美的。讲解这段课文时,我先用明快、抒情的语调朗读一遍,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词语讲解。作者在这里精心选用了“深蓝”、“金黄”、“碧绿”这些具有鲜明色彩的词语分别来修饰“天空”、“圆月”、“西瓜”,这些使人觉得夏天海边的夜晚那样美、天空是那么高远广阔、大地是那么明丽而安详。在这幅动人的画面里,不仅有静态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而且还有动态的人物活动的刻画。你看:“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少年啊!这里通过“其间”二字,就把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刻画高度和谐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异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少年闰土这一小英雄形象的赞颂,给人一种意境美的享受。又如《春》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彩、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的景色。讲解这篇课文的的时候,我注意抓住课文语言所创造的图画美、意境美来讲解,使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就像一幅美的图画一样展现在学生眼前,印入他们的心中,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课的目的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反复告诫他们,我们的文章应当表现健康的情趣,歌颂美好的事物,抒发美好的感情。每次作文,总有一些同学感到无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时常提醒他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求他们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在学了鲁迅的《一件小事》之后,要求学生摹仿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开始有些同学感到无从下笔,后来我提示他们,社会上的精神文明之花,同学之间的关心帮助,教师工作的认真负责,父母亲的慈祥教诲,兄弟姐妹的亲密友好,这些都是美的事物,都可以写。一语未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出了一篇篇讴歌美好事物、抒发美好感情的文章。
语文课中怎样进行美育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略谈了几点肤浅的感受。总之,语文课是美育因素很强的课,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开拓,有机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用最高尚的情怀去美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一代美的新人。
侯素秋,教师,现居湖南岳阳。
文学作品的特征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应当对形象进行有血有肉的分析,应当做到讲到快乐的地方,自然流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低沉。这样,利用自己声音、情绪的变化,来感染学生,诱发他们与课文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例如: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写得清新俊逸,十分感人,它的感人之处在于生动逼真的细节描写。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如文中那个无名战士,在他临牺牲前,把精心保存的七根火柴郑重交给战友的情景:他数火柴时小心、认真的语调,他交完火柴后喜悦的神情,他临牺牲前深情仰望北方的神态。通过分析这些,使学生真正窥视到无名战士对党对事业无限忠诚、爱护关心战友的金子般的心,感受到革命先烈崇高伟大的精神品质。还有像《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等课文,在讲授时,即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审美教育,充分发挥作品的感人力量,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产生愉快、喜悦或激昂、悲壮的情绪,从而形成美丑善恶、是非曲直的审美观念。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所创造的意境,所描绘的自然和环境,都是由语言体现的。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分析,设身处地,讲出语言所表达的优美感人的艺术境界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融进作品的景色和人物的心灵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如鲁迅的《故乡》里有一段描写少年闰土的文字: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而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段既有写景、状物,又有写人叙事的文字所组成的画面,给人的印象是很美的。讲解这段课文时,我先用明快、抒情的语调朗读一遍,然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抓住词语讲解。作者在这里精心选用了“深蓝”、“金黄”、“碧绿”这些具有鲜明色彩的词语分别来修饰“天空”、“圆月”、“西瓜”,这些使人觉得夏天海边的夜晚那样美、天空是那么高远广阔、大地是那么明丽而安详。在这幅动人的画面里,不仅有静态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而且还有动态的人物活动的刻画。你看:“其间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少年啊!这里通过“其间”二字,就把静态的描写和动态的刻画高度和谐统一起来,构成一幅奇异的图画,表达了作者对少年闰土这一小英雄形象的赞颂,给人一种意境美的享受。又如《春》这篇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绚丽多彩、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的景色。讲解这篇课文的的时候,我注意抓住课文语言所创造的图画美、意境美来讲解,使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就像一幅美的图画一样展现在学生眼前,印入他们的心中,使他们获得美的享受。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课的目的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反复告诫他们,我们的文章应当表现健康的情趣,歌颂美好的事物,抒发美好的感情。每次作文,总有一些同学感到无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时常提醒他们,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求他们平时注意留心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在学了鲁迅的《一件小事》之后,要求学生摹仿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小事。开始有些同学感到无从下笔,后来我提示他们,社会上的精神文明之花,同学之间的关心帮助,教师工作的认真负责,父母亲的慈祥教诲,兄弟姐妹的亲密友好,这些都是美的事物,都可以写。一语未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出了一篇篇讴歌美好事物、抒发美好感情的文章。
语文课中怎样进行美育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这里我略谈了几点肤浅的感受。总之,语文课是美育因素很强的课,我们要高度重视,深入开拓,有机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用最高尚的情怀去美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一代美的新人。
侯素秋,教师,现居湖南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