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
一、 分层教学的背景分析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便制定了“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的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理解性原则。分层教学都要面对一个分层后的学生、教师及家长如何看待分层的问题,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对此,我们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分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有助于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
第三,发展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层次的选择要作出正确的指导,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偏高,力求使自己获得最大发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适应分层后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第四,主体性原则。在实施分层复习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复习、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使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效果才能到得明显地提高。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了“班内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所谓“班内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分为几个层次的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大纲的要求,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凝练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方法,发展智力,丰富情感。使其全面发展,普遍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第一,学生分层。经过第一学期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类:A类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B类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智力水平一般,成绩中等;C类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开始安排座位时,A类学生为一组,B类学生两组,C类学生一组,排列顺序是 A C B B ,后进生坐在中间方便辅导,经过一个星期上课发现,C类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上课听不明白,经常与别人说话、开小差,影响其他学生。后来把A类学生与C类学生各拆一半重新组合成BB AC CA BB 这样学生可实行一帮一的学习形式,首先要做好优生的思想工作,要求优生在课堂上管好自己,不要与同桌说话开小差,再帮助同桌学习。
第二,备课分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常在认真钻研教材后,分析清楚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属于非共同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各层次的不同要求,对于A类学生要求较高,对于C类学生则只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解决问题(简单的相遇问题)”的教学时,C类学生只要求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第三,练习分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后进生,过好模仿练习这一关;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題。
第四,作业分层。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题和综合题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一、两题思考题作为附加题,主要让A类学生选做,也鼓励B、C层学生做中、高等难度的题目,但要保证质量。
经过分层教学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后进生,以前经常由于不会做而不做作业,经常没作业交,现在对他们降低要求做些最基本题目,慢慢地恢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愿意做作业了。优等生则由于独立自主的学习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挥,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的动力倍增。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发展。
一、 分层教学的背景分析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研究分层教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根据现代心理学研究,我们把学生的差异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变差异。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质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便制定了“正视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的区别对待差异的原则,为分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第二,理解性原则。分层教学都要面对一个分层后的学生、教师及家长如何看待分层的问题,对分层的正确认识是分层教学取得成效的前提。对此,我们把建立正确的分层观念作为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内容,务必使他们认识到:分层是为了教学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给学生划分等级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分层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有助于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普遍发展,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效。
第三,发展性原则。教师对学生层次的选择要作出正确的指导,主要内容为:指导学生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不要偏高,力求使自己获得最大发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层次;指导学生适应分层后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将学习动机和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水平。
第四,主体性原则。在实施分层复习的各个环节,要充分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实施分层复习、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使分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效果才能到得明显地提高。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了“班内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所谓“班内隐性分层的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教学分为几个层次的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大纲的要求,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凝练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与方法,发展智力,丰富情感。使其全面发展,普遍发展。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第一,学生分层。经过第一学期对学生的了解,主要根据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将学生大致分成三类:A类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成绩优秀;B类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智力水平一般,成绩中等;C类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成绩欠佳。开始安排座位时,A类学生为一组,B类学生两组,C类学生一组,排列顺序是 A C B B ,后进生坐在中间方便辅导,经过一个星期上课发现,C类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上课听不明白,经常与别人说话、开小差,影响其他学生。后来把A类学生与C类学生各拆一半重新组合成BB AC CA BB 这样学生可实行一帮一的学习形式,首先要做好优生的思想工作,要求优生在课堂上管好自己,不要与同桌说话开小差,再帮助同桌学习。
第二,备课分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通常在认真钻研教材后,分析清楚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属于非共同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各层次的不同要求,对于A类学生要求较高,对于C类学生则只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解决问题(简单的相遇问题)”的教学时,C类学生只要求看懂线段图,能根据线段图正确列式;而A组学生则要求他们初步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
第三,练习分层,每节课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第一层次基础练习,全班统一要求,重点辅导后进生,过好模仿练习这一关;第二层次,变式练习或简单的综合练习,要求B类和A类学生掌握,这类题重点指导B类学生,也鼓励C类学生尝试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题;第三层次提高题,具有思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要求A类学生多思考、多练习,也鼓励B类学生做一做,作为他们的附加題。
第四,作业分层。针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布置三类难度不同的题目,要求各层次学生必须完成对应层次的作业。布置作业主要以基础题和综合题为主,若有时间在黑板出一、两题思考题作为附加题,主要让A类学生选做,也鼓励B、C层学生做中、高等难度的题目,但要保证质量。
经过分层教学实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后进生,以前经常由于不会做而不做作业,经常没作业交,现在对他们降低要求做些最基本题目,慢慢地恢复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愿意做作业了。优等生则由于独立自主的学习功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发挥,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学习的动力倍增。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