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6月13日,正在湖南考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湖南大学,看望广大师生并同应届毕业生座谈。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温总理十分牵挂高校应届毕业生。这是5月份以来,他第三次到高校看望大学生。
温家宝借用英国诗人布朗宁的诗说:“我心中寄托的地方是青年,是大学生,是整个青年一代;我脑中寄托的地方,是责任,是期望,是工作……青年学生是富有理想的,但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努力奋斗,不仅给学校留下光荣,而且为整个国家贡献力量,成为栋梁之才。……我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幸福和未来绝不属于愚昧者、怯懦者和懒惰者,而是属于有知识的人,勇敢的人,勤奋的人。希望同学们不退缩,不逃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综合摘编自新华社、人民网等)
胡晓义:事业单位改革绝不是为财政甩包袱
2009年6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将进行4项配套改革:
一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过去都是“铁饭碗”,以后要全面实行聘用制,许多事业单位还有编外人员,在一个单位到底使用什么样的人事制度,这个制度要规范。
二是工资制度改革。现在大家都知道基本工资制度已经改革了,但是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规划,还要实行绩效工资制。
三是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根据大的3类、小的3类,分别情况,通过不同的投入机制,既保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又使人员福利得到保障。
四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和这些改革配套进行的。胡晓义表示,这一改革绝不是为财政甩包袱,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也是没有根据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从来没有削减事业单位投入的安排,只是说根据事业单位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调整投入机制。(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
王荣:领导干部要按岗位调整自己
2009年6月11日,新华社公布原深圳市长许宗衡因严重违纪被免职的消息;2009年6月12日,原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被任命为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拥有博士学位的他被誉为“学术型官员”——1978年,王荣考入江苏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就读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连续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毕业,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经济博士。此后,历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无锡市长、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2004年11月调任苏州市委书记。
一贯低调、务实的王荣却说:“我不大赞成别人说我是学术型官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岗位调整自己。到了不同地方,应适应不同地方发展的内容,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是改革开放后毕业的第一代大学生,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代人提供了这么好的舞台。我们会把这种心存感激转化成努力工作,为社会,老百姓多做事,做成事,给老百姓留下一些东西。”(综合摘编自《羊城晚报》、南方网、《南方都市报》、百度网等)
成思危:“自强不息”影响我一辈子
2009年6月2日,大陆知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应台湾世新大学邀请,出席两岸如何因应金融海啸学术研讨会,这是继许嘉璐、彭佩云之后,又一位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访台。成思危祖籍湖南,曾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大陆最早获得MBA学位的学者之一,是中国知名报人、台湾世新大学创办人成合我之子,现任董事长成嘉玲之兄。
1951年,年仅16岁的少年成思危一心向往新中国,毅然从香港赴大陆发展。回首74年人生,他说:“我的人生有三大选择点,第一,16岁决定赴大陆发展。第二,46岁时从化工改行学管理。第三,1995年参与民建,之后担任民建中央主席,从此踏上从政之路。三大选择都是人生关键时刻抉择,如今看来都是对的。”尽管一生历尽家人分台、两岸政情冷暖,但他仍强调:“若时光如倒流,我的选择还是不会变!”他说:“我12岁生日时,父亲送我‘自强不息’四个字,当时年少不懂内涵,只知努力做好事、读好书。经过人生起伏历练,才了解这四字深义,应是‘逆境时不沉沦、顺境时不懈怠’,前者相对还容易做到,顺境时不懈怠就很难了。父亲的训诲影响了我一辈子,后来女儿12岁生日时,我同样送了‘自强不息’四字给她。”(综合摘编自《钱江晚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
柯炳生:到基层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农业人才论坛”上说: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是精英之才。精英之才和基层之路是什么关系?无论是最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教授,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基层之路。今天的基层之路与20、30、50年前有很多不同,不要把基层仅仅理解为农村。同学们无论做什么样的职业选择,都要明确:到基层去,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他说: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是好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年轻一辈可以藉此了解基层,培养感情,磨炼意志,经历考验,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担当大任。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动因和目的,只要你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层之路不仅是学子们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各行各业人才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同等)
陈忠和:痛苦会让人變得坚强
2009年6月3日,中国女排前主帅陈忠和被正式宣布任命为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分管竞技体育。此前的52年人生,给了陈忠和太多的磨难。25年前哥哥车祸身亡,他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工作性质决定了陈忠和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家人,妻子王莉莉成了帮他负担的人。1992年初,更大的打击向陈忠和袭来,他的爱妻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丧生,从此天人相隔。4年之后母亲瘫痪,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父亲脑溢血去世,陈忠和只是默默承受,痛在心里。他说:“一个人经历的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它可以锤炼你的意志。生活的痛苦会使人变得坚强,只要细细品味人生,就会有所收获。”
“我喜欢老家的大榕树。”榕树韧性十足,经得住锤打,耐得住寂寞。来自福建的他,有着闽南人特有的干练和坚韧,就 像榕树般坚韧不屈。亲人生命的无常,使陈忠和人生的交响曲中有太多的生死离别,命运的考验又使他在赛场中的交响曲充满汗水和泪水,但他在面对这些低落和崎岖的篇章时,用他坚毅的性格、淡泊的心态、精益求精的态度演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综合摘编自人民网、《京华时报》、百度网等)
赵乐际:危机面前要有“安禅”的心态
日前,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谈到率团访日本、韩国、新加坡感想时说:此次出访,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和蔓延之时。如何看待和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更应该注重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领导干部,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保持一种开放、吸纳的状态,通过看别人,在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在学习他人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赵乐际提出:危机是考验,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危机面前,应该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政府、企业、家庭在危机面前,都要审视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王维在《过香积寺》中,有“安禅制毒龙”的诗句。在危机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充满信心,要有“安禅”的心态,科学应对,不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静下心来思考,制定正确的应对之策,实实在在做几件事情。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把中央确定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等)
朱永新: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书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009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新教育改革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读什么样的书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与价值追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会让人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他建议,领导干部可以读一些中国典籍、世界名著、人物传记以及《从优秀到卓越》、《如何改变世界》等通俗的优秀管理图书,还应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阅读一些相关书籍。只要坚持不懈,成为专家不是没有可能。读书如饮食,“没有时间”不应该成为借口,只要把读书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正把阅读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你就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百度网等)
陈宝根:包容是城市管理的胸怀和智慧
近日,西安市长陈宝根谈及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时指出,和谐城市的基础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和谐。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每位市民都能体会到加快发展的自豪感、基本需求的满足感、人居环境的舒适感、社会秩序的安全感、利益分配的公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参政议政的民主感——
要让人民满意,首先需要实现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每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申诉权,对老百姓的话,听得进去,对老百姓的事,辦得下去。要探索柔性方式,以人为本,取信于民。要让人民满意,还要实现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不瞎折腾,不图虚名,不搞形式,通过扎实工作,给群众带来实惠。政府在定政策、做决策时,要以人的需要为第一选择,既要考虑一般群体的需要,又要照顾困难群众的诉求,对各种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性,宽大包容、兼容并蓄,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等)
温家宝借用英国诗人布朗宁的诗说:“我心中寄托的地方是青年,是大学生,是整个青年一代;我脑中寄托的地方,是责任,是期望,是工作……青年学生是富有理想的,但是人生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祖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努力奋斗,不仅给学校留下光荣,而且为整个国家贡献力量,成为栋梁之才。……我希望同学们记住6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幸福和未来绝不属于愚昧者、怯懦者和懒惰者,而是属于有知识的人,勇敢的人,勤奋的人。希望同学们不退缩,不逃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综合摘编自新华社、人民网等)
胡晓义:事业单位改革绝不是为财政甩包袱
2009年6月1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中国政府网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将进行4项配套改革:
一是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过去都是“铁饭碗”,以后要全面实行聘用制,许多事业单位还有编外人员,在一个单位到底使用什么样的人事制度,这个制度要规范。
二是工资制度改革。现在大家都知道基本工资制度已经改革了,但是按照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规划,还要实行绩效工资制。
三是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根据大的3类、小的3类,分别情况,通过不同的投入机制,既保证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又使人员福利得到保障。
四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在科学分类基础上和这些改革配套进行的。胡晓义表示,这一改革绝不是为财政甩包袱,大幅度降低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也是没有根据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从来没有削减事业单位投入的安排,只是说根据事业单位科学分类的要求,科学调整投入机制。(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等)
王荣:领导干部要按岗位调整自己
2009年6月11日,新华社公布原深圳市长许宗衡因严重违纪被免职的消息;2009年6月12日,原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被任命为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拥有博士学位的他被誉为“学术型官员”——1978年,王荣考入江苏农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就读农业经济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连续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8年毕业,是中国第一个农业经济博士。此后,历任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无锡市长、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2004年11月调任苏州市委书记。
一贯低调、务实的王荣却说:“我不大赞成别人说我是学术型官员。领导干部要按照岗位调整自己。到了不同地方,应适应不同地方发展的内容,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我是改革开放后毕业的第一代大学生,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代人提供了这么好的舞台。我们会把这种心存感激转化成努力工作,为社会,老百姓多做事,做成事,给老百姓留下一些东西。”(综合摘编自《羊城晚报》、南方网、《南方都市报》、百度网等)
成思危:“自强不息”影响我一辈子
2009年6月2日,大陆知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应台湾世新大学邀请,出席两岸如何因应金融海啸学术研讨会,这是继许嘉璐、彭佩云之后,又一位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访台。成思危祖籍湖南,曾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大陆最早获得MBA学位的学者之一,是中国知名报人、台湾世新大学创办人成合我之子,现任董事长成嘉玲之兄。
1951年,年仅16岁的少年成思危一心向往新中国,毅然从香港赴大陆发展。回首74年人生,他说:“我的人生有三大选择点,第一,16岁决定赴大陆发展。第二,46岁时从化工改行学管理。第三,1995年参与民建,之后担任民建中央主席,从此踏上从政之路。三大选择都是人生关键时刻抉择,如今看来都是对的。”尽管一生历尽家人分台、两岸政情冷暖,但他仍强调:“若时光如倒流,我的选择还是不会变!”他说:“我12岁生日时,父亲送我‘自强不息’四个字,当时年少不懂内涵,只知努力做好事、读好书。经过人生起伏历练,才了解这四字深义,应是‘逆境时不沉沦、顺境时不懈怠’,前者相对还容易做到,顺境时不懈怠就很难了。父亲的训诲影响了我一辈子,后来女儿12岁生日时,我同样送了‘自强不息’四字给她。”(综合摘编自《钱江晚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
柯炳生:到基层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农业人才论坛”上说:中国农业大学培养的是精英之才。精英之才和基层之路是什么关系?无论是最杰出的科学家,还是教授,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基层之路。今天的基层之路与20、30、50年前有很多不同,不要把基层仅仅理解为农村。同学们无论做什么样的职业选择,都要明确:到基层去,不是“镀金”,而是“炼金”。
他说:到农村去,帮助农村,发展农村,服务农村,是好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年轻一辈可以藉此了解基层,培养感情,磨炼意志,经历考验,只有这样,以后才能担当大任。无论你出于什么样的动因和目的,只要你在基层工作两三年之后,你会发现,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层之路不仅是学子们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各行各业人才锻炼成长的重要途径。(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同等)
陈忠和:痛苦会让人變得坚强
2009年6月3日,中国女排前主帅陈忠和被正式宣布任命为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分管竞技体育。此前的52年人生,给了陈忠和太多的磨难。25年前哥哥车祸身亡,他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工作性质决定了陈忠和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家人,妻子王莉莉成了帮他负担的人。1992年初,更大的打击向陈忠和袭来,他的爱妻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丧生,从此天人相隔。4年之后母亲瘫痪,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父亲脑溢血去世,陈忠和只是默默承受,痛在心里。他说:“一个人经历的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它可以锤炼你的意志。生活的痛苦会使人变得坚强,只要细细品味人生,就会有所收获。”
“我喜欢老家的大榕树。”榕树韧性十足,经得住锤打,耐得住寂寞。来自福建的他,有着闽南人特有的干练和坚韧,就 像榕树般坚韧不屈。亲人生命的无常,使陈忠和人生的交响曲中有太多的生死离别,命运的考验又使他在赛场中的交响曲充满汗水和泪水,但他在面对这些低落和崎岖的篇章时,用他坚毅的性格、淡泊的心态、精益求精的态度演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综合摘编自人民网、《京华时报》、百度网等)
赵乐际:危机面前要有“安禅”的心态
日前,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谈到率团访日本、韩国、新加坡感想时说:此次出访,正值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和蔓延之时。如何看待和应对这次金融危机,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更应该注重扩大对外开放。作为领导干部,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保持一种开放、吸纳的状态,通过看别人,在比较中寻找自己的差距,在学习他人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赵乐际提出:危机是考验,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危机面前,应该有所作为、有所进步。政府、企业、家庭在危机面前,都要审视和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王维在《过香积寺》中,有“安禅制毒龙”的诗句。在危机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充满信心,要有“安禅”的心态,科学应对,不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静下心来思考,制定正确的应对之策,实实在在做几件事情。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把中央确定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贯彻好、落实好。(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等)
朱永新: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书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009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讲话时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新教育改革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认为,读什么样的书往往反映着一个人的生活情趣与价值追求,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读书会让人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
他建议,领导干部可以读一些中国典籍、世界名著、人物传记以及《从优秀到卓越》、《如何改变世界》等通俗的优秀管理图书,还应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阅读一些相关书籍。只要坚持不懈,成为专家不是没有可能。读书如饮食,“没有时间”不应该成为借口,只要把读书作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真正把阅读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你就总可以找到读书的时间。(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百度网等)
陈宝根:包容是城市管理的胸怀和智慧
近日,西安市长陈宝根谈及建设人民满意城市时指出,和谐城市的基础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和谐。建设人民满意城市,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每位市民都能体会到加快发展的自豪感、基本需求的满足感、人居环境的舒适感、社会秩序的安全感、利益分配的公平感、精神生活的充实感、参政议政的民主感——
要让人民满意,首先需要实现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和谐。每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执法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申诉权,对老百姓的话,听得进去,对老百姓的事,辦得下去。要探索柔性方式,以人为本,取信于民。要让人民满意,还要实现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不瞎折腾,不图虚名,不搞形式,通过扎实工作,给群众带来实惠。政府在定政策、做决策时,要以人的需要为第一选择,既要考虑一般群体的需要,又要照顾困难群众的诉求,对各种群体和个体的差异性,宽大包容、兼容并蓄,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综合摘编自《人民日报》、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