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教为不教’教学观下小学语文‘全程自主学习’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文号YZc/2018/26)
摘要:本文借助对“‘全程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和对相关问题的剖析,为学生制作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活动单”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自主学习活动单 调查 剖析
一、调查背景
“‘教为不教’教学观下小学语文‘全程自主学习’实践研究”是我校立项的省级规划课题。课题于2018年9月进入实验研究阶段,到2019年4月,课题组成员重点对“学习活动单”的制定和运用活动单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为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活动单”和制定、使用情况,并于2019年5月初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求更好地改进研究,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二、调查说明
本次共发放问卷79份,收缴问卷79份,有效问卷77份,其中主观题完成情况占65%。下表是对本次调查所收集数据的统计:
三、调查分析
下面结合问卷内容和采集数据逐项对本次调查进行剖析:
第一项“你喜欢自主学习还是喜欢听老师讲”。数据显示约73%的学生喜欢进行自主学习,约27%的学生喜欢听老师讲。应该说这是不小的改变。因为在这之前,学生们上课就是听讲记笔记做题,自主学习的意识非常淡薄,甚至有的学生竟说出“要学生自学,那还要老师干什么?”显然这位学生的看法有些偏激,或是对自主学习的不了解所致。大部分学生喜欢自主学习。而另外23%的学生,应该设法让他们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加入自主学习的行列。
第二项“你知道‘全程自主学习’吗?”数据显示52%的学生选择“知道”,48%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可见学生对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还是有所了解的。针对48%的学生“知道一些”这一情况,下一步还应该在“全程自主学习”的操作方法上进行宣传和指导,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全程自主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包括哪几个环节和哪些学习方式方法等),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识领会和运用。因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第三项“你进行过‘全程自主学习’吗?”数据显示有约51%的学生选择了“经常”,45%的学生选择的是“偶尔”,有4%的学生选择“没有”。这组数据客观地反映了当下学生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现状。针对约45%的学生“偶尔”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情况,下一步在组织“全程自主学习”时,应该尽可能地在校内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充分利用好学习小组长的帮扶和管理作用,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全程自主学习”,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逐步养成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四项“你设计过‘自主学习活动单’吗?”约40%的学生选择“没有”,33%的学生选择“偶尔”,27%的学生选择“经常”。这项数据反映了当前该项试验中一个关键问题——“自主学习活动单”应该如何制定?这项试验一开始时,我是通过向学生发放学习活动单的框架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更多时候是呈现现成的学习活动单,学生是按照学习活动单的导引来进行自主学习的。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就是约27%的学生是能够从教师制作的学习活动单里发现制作规律的,也就是知道該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来设计学习活动单,所以这部分学生是能够制作基本符合要求的学习活动单的。对于33%的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偶尔进行“学习活动单”的设计。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初步了解到学生“偶尔”制作的原因,基本上是第一课时制作一些自主学习内容简单的“自主学习活动单”,第二课时就不知道如何去设计了。下一步,应在引导学生制作学习活动单的时候,多提供一些形式多样的范例。
第五项“你会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单’吗?”这项调查内容表面看和第四项内容有相似的地方。其实不然,有好多学生表示,自己也制作过“自主学习活动单”,但都是随便制作的。随便表现在哪里呢?从内容来看,随便制作的活动单更像习题集。有的同学就是把课后问题或是同步补充习题里的内容抄在上面,虽然也制作了一份“自主学习活动单”,但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尽管有学生制作过“自主学习活动单”,但并不代表其会制作。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约18%的学生表示“不会”制作,约66%的学生表示“会一些”,只有约16%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掌握”。从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只有约16%的学生基本掌握制作学习活动单方法,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制作或是只会制作一些。
第六项“你觉得‘自主学习活动单’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约10%的学生选择“没有”,约24%的学生选择“有一些”,约66%的学生选择“帮助很大”。也就是约90%的学生反映“自主学习活动单”对自己的学习是有不同程度帮助的。毫无疑问,这项实验对学生是有帮助的,但之所以不被一部分学生接受,除了制作上存在的困难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缺少一定的评价跟进,应该用相应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主动去尝试制作并运用“自主学习活动单”进行“全程自主学习”。
对于第7项主观题“你在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单’设计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写的都是“读不懂作者的意图”或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之类的内容。这反映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太少了,下一步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并逐步形成习惯,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第8项“如果让你给‘全程自主学习’实验提一条宝贵的建议,你最想提啥?”好多学生写的是“在活动单上写一些如何读懂作者意图的方法”或是“提供一些关于作者意图的线索。”确实,在设计学习活动单内容时,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或是思想内涵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应该在第一课时学习活动单里面设计一条“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活动内容。在调查中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约20%的学生提出“自己能按要求制作一些活动单内容,但自己却不会做”,并提出“请老师平时多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品读一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还有约15%的学生提出“希望制作的学习活动单能交流使用,而不是自己做自己的。”学生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都应在下一步实验中进行改进。
四、改进措施
结合上面分析,接下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这项实验:
(一)加大对这项实验的宣传,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学生对这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全程自主学习”,为什么要进行“全程自主学习”,和如何进行“全程自主学习”。
(二)系统地教会学生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逐步落实。
1.第一、二课时“自主学习活动单”的制作方法。明确给学生提出制作时必须注意的方面,每一个方面应该如何去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某些内容进行制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样板供学生参考。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时可以从某一两个方面做起,逐步展开,便于学生学习和接受。
2.经常开展一些制作经验交流活动,对高质量的活动单进行展示和奖励。
3.帮助每一位参与实验的学生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结对,向他们介绍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教”中领会和巩固。
(三)在接下来的每一课学习中,都要坚持按照实验的要求,落实“全程自主学习活动单”的制定和使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制作和使用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四)制定配套的评价量规。
相信有了动力推动,以及制作、使用方法的引领,学生会逐渐喜欢上这项实验的。
参考文献:
[1]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黄大灿
摘要:本文借助对“‘全程自主学习’情况调查”所收集数据的统计和对相关问题的剖析,为学生制作高质量的“自主学习活动单”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自主学习活动单 调查 剖析
一、调查背景
“‘教为不教’教学观下小学语文‘全程自主学习’实践研究”是我校立项的省级规划课题。课题于2018年9月进入实验研究阶段,到2019年4月,课题组成员重点对“学习活动单”的制定和运用活动单进行自主学习的研究。为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活动单”和制定、使用情况,并于2019年5月初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求更好地改进研究,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二、调查说明
本次共发放问卷79份,收缴问卷79份,有效问卷77份,其中主观题完成情况占65%。下表是对本次调查所收集数据的统计:
三、调查分析
下面结合问卷内容和采集数据逐项对本次调查进行剖析:
第一项“你喜欢自主学习还是喜欢听老师讲”。数据显示约73%的学生喜欢进行自主学习,约27%的学生喜欢听老师讲。应该说这是不小的改变。因为在这之前,学生们上课就是听讲记笔记做题,自主学习的意识非常淡薄,甚至有的学生竟说出“要学生自学,那还要老师干什么?”显然这位学生的看法有些偏激,或是对自主学习的不了解所致。大部分学生喜欢自主学习。而另外23%的学生,应该设法让他们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加入自主学习的行列。
第二项“你知道‘全程自主学习’吗?”数据显示52%的学生选择“知道”,48%的学生选择“知道一些”,可见学生对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还是有所了解的。针对48%的学生“知道一些”这一情况,下一步还应该在“全程自主学习”的操作方法上进行宣传和指导,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全程自主学习”是怎么一回事(包括哪几个环节和哪些学习方式方法等),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认识领会和运用。因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第三项“你进行过‘全程自主学习’吗?”数据显示有约51%的学生选择了“经常”,45%的学生选择的是“偶尔”,有4%的学生选择“没有”。这组数据客观地反映了当下学生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现状。针对约45%的学生“偶尔”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情况,下一步在组织“全程自主学习”时,应该尽可能地在校内教师指导下进行。要充分利用好学习小组长的帮扶和管理作用,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全程自主学习”,并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逐步养成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四项“你设计过‘自主学习活动单’吗?”约40%的学生选择“没有”,33%的学生选择“偶尔”,27%的学生选择“经常”。这项数据反映了当前该项试验中一个关键问题——“自主学习活动单”应该如何制定?这项试验一开始时,我是通过向学生发放学习活动单的框架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更多时候是呈现现成的学习活动单,学生是按照学习活动单的导引来进行自主学习的。对于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就是约27%的学生是能够从教师制作的学习活动单里发现制作规律的,也就是知道該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来设计学习活动单,所以这部分学生是能够制作基本符合要求的学习活动单的。对于33%的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偶尔进行“学习活动单”的设计。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初步了解到学生“偶尔”制作的原因,基本上是第一课时制作一些自主学习内容简单的“自主学习活动单”,第二课时就不知道如何去设计了。下一步,应在引导学生制作学习活动单的时候,多提供一些形式多样的范例。
第五项“你会设计‘自主学习活动单’吗?”这项调查内容表面看和第四项内容有相似的地方。其实不然,有好多学生表示,自己也制作过“自主学习活动单”,但都是随便制作的。随便表现在哪里呢?从内容来看,随便制作的活动单更像习题集。有的同学就是把课后问题或是同步补充习题里的内容抄在上面,虽然也制作了一份“自主学习活动单”,但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尽管有学生制作过“自主学习活动单”,但并不代表其会制作。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约18%的学生表示“不会”制作,约66%的学生表示“会一些”,只有约16%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掌握”。从数据反映的情况来看,只有约16%的学生基本掌握制作学习活动单方法,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制作或是只会制作一些。
第六项“你觉得‘自主学习活动单’对你的学习有帮助吗?”约10%的学生选择“没有”,约24%的学生选择“有一些”,约66%的学生选择“帮助很大”。也就是约90%的学生反映“自主学习活动单”对自己的学习是有不同程度帮助的。毫无疑问,这项实验对学生是有帮助的,但之所以不被一部分学生接受,除了制作上存在的困难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缺少一定的评价跟进,应该用相应的评价来促进学生主动去尝试制作并运用“自主学习活动单”进行“全程自主学习”。
对于第7项主观题“你在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单’设计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写的都是“读不懂作者的意图”或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之类的内容。这反映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太少了,下一步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并逐步形成习惯,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在第8项“如果让你给‘全程自主学习’实验提一条宝贵的建议,你最想提啥?”好多学生写的是“在活动单上写一些如何读懂作者意图的方法”或是“提供一些关于作者意图的线索。”确实,在设计学习活动单内容时,对于那些远离学生生活,或是思想内涵有特殊意义的作品,应该在第一课时学习活动单里面设计一条“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的活动内容。在调查中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约20%的学生提出“自己能按要求制作一些活动单内容,但自己却不会做”,并提出“请老师平时多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品读一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还有约15%的学生提出“希望制作的学习活动单能交流使用,而不是自己做自己的。”学生说得还是很有道理的,这些都应在下一步实验中进行改进。
四、改进措施
结合上面分析,接下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这项实验:
(一)加大对这项实验的宣传,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学生对这项实验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全程自主学习”,为什么要进行“全程自主学习”,和如何进行“全程自主学习”。
(二)系统地教会学生进行“全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点逐步落实。
1.第一、二课时“自主学习活动单”的制作方法。明确给学生提出制作时必须注意的方面,每一个方面应该如何去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符合自己需求的某些内容进行制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样板供学生参考。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时可以从某一两个方面做起,逐步展开,便于学生学习和接受。
2.经常开展一些制作经验交流活动,对高质量的活动单进行展示和奖励。
3.帮助每一位参与实验的学生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结对,向他们介绍制作的方法,让学生在“教”中领会和巩固。
(三)在接下来的每一课学习中,都要坚持按照实验的要求,落实“全程自主学习活动单”的制定和使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制作和使用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四)制定配套的评价量规。
相信有了动力推动,以及制作、使用方法的引领,学生会逐渐喜欢上这项实验的。
参考文献:
[1]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