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体育新的组织形式,它以基本体操或器械操、集体舞、民间体育、素质练习及体育游戏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自编自练自创中得到全面发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与课间操相比,其活动规模大,时间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于统一管理。体育大课间活动不仅对学生紧张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有明显的作用,是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是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保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全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编排在课表中的作息制度,它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全校师生必须人人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是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活动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采用“团体活动”和“方阵活动”两种形式。“团体活动”是指全校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开展相关的活动。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地点集中,便于督促检查,相互促进。“方阵活动”则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活动场地划分年级方阵。一个年级为一个方阵,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各方阵充分展示自己年级的活动特色。各年级根据一周的活动安排表,在指定的地点开展属于自己方阵的活动项目。它的特点是地点分散,组织形式灵活,便于协调,容易展现特色。
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并且每周每班活动内容基本固定,一周后器材轮流,既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活动技能,又经常翻新,使学生的活动热情持续保持在高涨状态。
2 要注意找准开展的切入口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先局部后整体,先片断后全面,先小后大。例如先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加一套特色健美操、街舞、搏击操、秧歌操,其次再加上个性化自主练习,再次根据校情、生情加上特色练习等,逐步开展,循序渐进。
3 开展、设计大课间时要不断学习
一方面是学习兄弟学校的优秀成果、成功或者失败经验,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新理念、新思想的辩证吸收。
4 及时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
大课间开展一段时间后,会有各种反馈意见。正面的意见可以得到肯定,并进一步强化,负面意见是一面镜子,可以借鉴,促使不断修改,不断调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师生的需求也会变化,把好的游戏、音乐、练习方法、适合师生锻炼的各种内容不断补充进来,大课间体育活动才会更具生命力。
5 体育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
5.1 对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识问题不可否认,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缩短,并可能推迟部分教师的下班时间,很多班主任对此并不理解,甚至可能会埋怨体育教师。也恰恰是由于这种不理解的存在,导致一些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持消极意见,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常常是出工不出力,这对于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一个障碍。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一定要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探讨,关键是要使他们明白以下2个问题。
1)大课间活动是国家针对多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2)通过大课间的体育锻炼能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育教师要用脑科学的原理与班主任进行探讨,使他们明白脑结构中存在多个神经中枢,各神经中枢间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的,当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与学习有关的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则相应的进行主动性休息,比静止状态的休息效果要好得多;另外,适当的课间运动可以增加肺部的氧气吸入量,使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进而增加脑部供氧量,促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高。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相信大多数班主任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去。
5.2 大课间组织技能的培训问题在大课间活动中,由于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无法同时顾及这么多班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才是大课间真正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但由于时间、人员过于集中,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数与组织不善有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体育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安全预见能力的培训,使班主任能对所开展的活动项目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有所了解,如单杠中的杠上翻转、快速跑冲刺后的减速转弯等,从而掌握必要的保护与帮助的办法,并在学生活动中能及时准确地出现在易出危险的地方,有意识地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大课间安全顺利地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高级中学)
1 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编排在课表中的作息制度,它是学生每天学习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全校师生必须人人参加。体育大课间活动一般是安排在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活动时间一般在30分钟左右,采用“团体活动”和“方阵活动”两种形式。“团体活动”是指全校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开展相关的活动。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地点集中,便于督促检查,相互促进。“方阵活动”则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活动场地划分年级方阵。一个年级为一个方阵,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各方阵充分展示自己年级的活动特色。各年级根据一周的活动安排表,在指定的地点开展属于自己方阵的活动项目。它的特点是地点分散,组织形式灵活,便于协调,容易展现特色。
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项目;并且每周每班活动内容基本固定,一周后器材轮流,既保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活动技能,又经常翻新,使学生的活动热情持续保持在高涨状态。
2 要注意找准开展的切入口
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要操之过急,要一步一步来,充分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先局部后整体,先片断后全面,先小后大。例如先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加一套特色健美操、街舞、搏击操、秧歌操,其次再加上个性化自主练习,再次根据校情、生情加上特色练习等,逐步开展,循序渐进。
3 开展、设计大课间时要不断学习
一方面是学习兄弟学校的优秀成果、成功或者失败经验,另一方面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新理念、新思想的辩证吸收。
4 及时收集师生的反馈意见
大课间开展一段时间后,会有各种反馈意见。正面的意见可以得到肯定,并进一步强化,负面意见是一面镜子,可以借鉴,促使不断修改,不断调整。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师生的需求也会变化,把好的游戏、音乐、练习方法、适合师生锻炼的各种内容不断补充进来,大课间体育活动才会更具生命力。
5 体育教师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
5.1 对大课间活动意义的认识问题不可否认,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缩短,并可能推迟部分教师的下班时间,很多班主任对此并不理解,甚至可能会埋怨体育教师。也恰恰是由于这种不理解的存在,导致一些班主任对大课间活动持消极意见,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常常是出工不出力,这对于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一个障碍。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一定要与班主任进行交流探讨,关键是要使他们明白以下2个问题。
1)大课间活动是国家针对多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现象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2)通过大课间的体育锻炼能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体育教师要用脑科学的原理与班主任进行探讨,使他们明白脑结构中存在多个神经中枢,各神经中枢间的兴奋与抑制是相对的,当运动中枢处于兴奋状态时,与学习有关的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则相应的进行主动性休息,比静止状态的休息效果要好得多;另外,适当的课间运动可以增加肺部的氧气吸入量,使血液的含氧量增加,进而增加脑部供氧量,促进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提高。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相信大多数班主任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去。
5.2 大课间组织技能的培训问题在大课间活动中,由于体育教师的数量较少,无法同时顾及这么多班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班主任才是大课间真正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但由于时间、人员过于集中,在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特别是安全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多数与组织不善有关。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对班主任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体育技术动作、活动组织方法、安全预见能力的培训,使班主任能对所开展的活动项目中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有所了解,如单杠中的杠上翻转、快速跑冲刺后的减速转弯等,从而掌握必要的保护与帮助的办法,并在学生活动中能及时准确地出现在易出危险的地方,有意识地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大课间安全顺利地开展。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