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方向标起着指引作用,它的设计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策略是否恰当决定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高低,二者能否有机结合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型、文章体裁和学生实际,只有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才有可能准确切实。
首先,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课型进行整体思考和宏观设计。教学课型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综合性学习课等几种类型,每种课型的教學目标设计都有共性特点。阅读课不分文体都会设置“读准字音,记住词语意思,了解文学常识,流利朗读或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品味语言”等共性目标。写作课的教学目标一般设置为“结合例文(教材典型课文或学生习作)分析归纳某种写作方法,借助例题运用自己归纳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展示佳作明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修改升格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复习课的目标基本上设置为“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考点及题型,归纳解题技巧,运用技巧解题,发现问题针对性补救”等。试卷讲评课的目标一般设置为“结合例题和平时经验归纳答题技巧,介绍解题思路明白丢分原因,变式训练解决丢分问题”等。综合性学习课的目标一般设置为“小组合作拟定活动方案,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收集信息,课堂展示相互点评”等。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务必要考虑相同课型的共性目标,再结合具体课题和教学内容推敲个性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根据文章体裁进行斟酌。每一种课型都存在共性目标,也存在个性目标。例如阅读课中对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明显差异的,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也各有不同。小说阅读会把“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作为重点目标,而散文则把“把握作者表达的情志、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品析语言特色”作为重点目标,说明文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判断和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作为重点目标,议论文是把“梳理论证思路和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为重点目标。写作课也因文体不同训练侧重点也不同。例如记叙文侧重训练简明连贯地叙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说明文则侧重训练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议论文侧重训练文章的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运用。复习课也要看复习课题确定重点目标。例如基础知识的复习把“背和写当堂过关”作为重点,现代文阅读复习则把“归纳答题技巧并运用技巧正确解题”作为重点,文言文于都把“分类梳理重点词语和准确翻译重点句子”作为重点。试卷讲评课则把“题型梳理和答题训练”作为重点。
再次,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有梯度的目标很重要。不管是什么课型、什么文体、什么教学内容,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水平,否则事倍功半。例如,同是小说阅读教学,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应有层级目标的体现,七年级学生把“故事情节的复述梳理和根据人物描写判断人物性格”作为重点,八年级的学生应把“用短语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品析”作为重点,九年级学生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品析”作为重点。总之,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作为重点,学生合作能解决的不作为难点。
仅仅靠备课阶段的目标设计准确合理切实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恰当的达成策略,目标将成为空中楼阁。为此,课堂上达成目标的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我们必须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全面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实现师生有效对话,才能保证课堂生成性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才能实现最大价值。例如执教试卷讲评课《如何正确解答排序题》,先让学生花5分钟阅读排序题材料和题目答案,再给5分钟时间给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点名提问各自的发现和平时的解题经验并同步板书。当学生看见自己的思考成果得到老师认可并写在黑板上,心中顿生成就感,也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并且能深刻地记住同学分享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再运用自己归纳的方法和技巧解答同类例题,正确率达到100%时更是满足。这样的策略无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其次,巧妙设计教学问题。一堂课的目标不宜过多,一节课的问题设计也不能太多太碎,最好只设计一个主问题。例如执教《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两则家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何异同?”让学生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思考分析归纳。他们会从内容区别写信的背景、写信目的、写信的心情,还会从形式上区别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层次的安排、句式的选择等,从而明白写作内容和形式与作者读者具体情况有关。这样的策略对阅读和写作都是有益的。
再次,采用不同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上有几种学生容易淡出老师的视线,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坐在前排和后排的学生等。作为老师要学会采用眼神暗示、走动和提问等策略关注每个学生。可以用扫视全班,观察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便于调控课堂;也可以对视某个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用眼神提醒他必须集中精力听课;还可以集中盯住某个表现不突出的小组,给予期待和希望。除此之外要学会走到学生中,无特殊情况10分钟左右走动一次,照顾到每个组,有特殊情况特意走到某些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身边,走到特别需要关心呵护的学生身边。另外,点名提问也是很讲究的,不能指点举手的同学。简单的问题点学困生回答并及时鼓励,较难的问题点中等生回答,有挑战的问题点优秀的学生回答。每节课点名的学生尽可能占学生数的二分之一,每个组人数尽量均衡,最好不重复点某个学生,连续三节课必须点完所有学生,这样学生不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还可以用合适的话语引起学生注意,如说“谁害怕我点谁”“谁有问题我点谁”“谁听课认真我点谁”之类的话让所有学生紧张起来不走神。当然还可以通过改变老师说话的音量大小、音调高低、语速快慢等策略引起学生注意。
综上所述,课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前提条件,后者是有力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有做到完美结合,教学质量才不至于成为空话。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课型、文章体裁和学生实际,只有综合考虑,教学目标的设计才有可能准确切实。
首先,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课型进行整体思考和宏观设计。教学课型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分为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综合性学习课等几种类型,每种课型的教學目标设计都有共性特点。阅读课不分文体都会设置“读准字音,记住词语意思,了解文学常识,流利朗读或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品味语言”等共性目标。写作课的教学目标一般设置为“结合例文(教材典型课文或学生习作)分析归纳某种写作方法,借助例题运用自己归纳的方法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展示佳作明人之长来补己之短,修改升格后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复习课的目标基本上设置为“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考点及题型,归纳解题技巧,运用技巧解题,发现问题针对性补救”等。试卷讲评课的目标一般设置为“结合例题和平时经验归纳答题技巧,介绍解题思路明白丢分原因,变式训练解决丢分问题”等。综合性学习课的目标一般设置为“小组合作拟定活动方案,查阅资料或实地调查收集信息,课堂展示相互点评”等。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务必要考虑相同课型的共性目标,再结合具体课题和教学内容推敲个性目标。
其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根据文章体裁进行斟酌。每一种课型都存在共性目标,也存在个性目标。例如阅读课中对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有明显差异的,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也各有不同。小说阅读会把“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作为重点目标,而散文则把“把握作者表达的情志、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品析语言特色”作为重点目标,说明文是把“说明对象的特征判断和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作为重点目标,议论文是把“梳理论证思路和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作为重点目标。写作课也因文体不同训练侧重点也不同。例如记叙文侧重训练简明连贯地叙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说明文则侧重训练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和说明方法的运用,议论文侧重训练文章的结构思路和论证方法的运用。复习课也要看复习课题确定重点目标。例如基础知识的复习把“背和写当堂过关”作为重点,现代文阅读复习则把“归纳答题技巧并运用技巧正确解题”作为重点,文言文于都把“分类梳理重点词语和准确翻译重点句子”作为重点。试卷讲评课则把“题型梳理和答题训练”作为重点。
再次,结合学生实际设置有梯度的目标很重要。不管是什么课型、什么文体、什么教学内容,都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水平,否则事倍功半。例如,同是小说阅读教学,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教学目标应有层级目标的体现,七年级学生把“故事情节的复述梳理和根据人物描写判断人物性格”作为重点,八年级的学生应把“用短语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品析”作为重点,九年级学生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品析”作为重点。总之,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不作为重点,学生合作能解决的不作为难点。
仅仅靠备课阶段的目标设计准确合理切实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恰当的达成策略,目标将成为空中楼阁。为此,课堂上达成目标的策略至关重要。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我们必须给足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才有可能全面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实现师生有效对话,才能保证课堂生成性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才能实现最大价值。例如执教试卷讲评课《如何正确解答排序题》,先让学生花5分钟阅读排序题材料和题目答案,再给5分钟时间给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然后点名提问各自的发现和平时的解题经验并同步板书。当学生看见自己的思考成果得到老师认可并写在黑板上,心中顿生成就感,也就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并且能深刻地记住同学分享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再运用自己归纳的方法和技巧解答同类例题,正确率达到100%时更是满足。这样的策略无疑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其次,巧妙设计教学问题。一堂课的目标不宜过多,一节课的问题设计也不能太多太碎,最好只设计一个主问题。例如执教《傅雷家书两则》这一课时,可以设计“两则家书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何异同?”让学生采用比较阅读方法思考分析归纳。他们会从内容区别写信的背景、写信目的、写信的心情,还会从形式上区别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层次的安排、句式的选择等,从而明白写作内容和形式与作者读者具体情况有关。这样的策略对阅读和写作都是有益的。
再次,采用不同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课堂上有几种学生容易淡出老师的视线,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坐在前排和后排的学生等。作为老师要学会采用眼神暗示、走动和提问等策略关注每个学生。可以用扫视全班,观察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便于调控课堂;也可以对视某个思想开小差的学生,用眼神提醒他必须集中精力听课;还可以集中盯住某个表现不突出的小组,给予期待和希望。除此之外要学会走到学生中,无特殊情况10分钟左右走动一次,照顾到每个组,有特殊情况特意走到某些精力不集中的学生身边,走到特别需要关心呵护的学生身边。另外,点名提问也是很讲究的,不能指点举手的同学。简单的问题点学困生回答并及时鼓励,较难的问题点中等生回答,有挑战的问题点优秀的学生回答。每节课点名的学生尽可能占学生数的二分之一,每个组人数尽量均衡,最好不重复点某个学生,连续三节课必须点完所有学生,这样学生不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还可以用合适的话语引起学生注意,如说“谁害怕我点谁”“谁有问题我点谁”“谁听课认真我点谁”之类的话让所有学生紧张起来不走神。当然还可以通过改变老师说话的音量大小、音调高低、语速快慢等策略引起学生注意。
综上所述,课前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成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前提条件,后者是有力保障,二者缺一不可。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有做到完美结合,教学质量才不至于成为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