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刚接触地理学科时会碰到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自制地理教具和学具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教师自制教具是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制作地理学具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制地理教具和学具的应用对地理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1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科,就会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和判读,根据等高线判断各种地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些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老师使尽浑身解数讲理论、举列子,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会觉得地理离自己更近。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恰当地应用自制的教具和学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地将教学难点破解。
笔者从教中学地理15年,每次讲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就能产生四季变化,老师告诉他们因为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就产生了四季变化,学生还是很茫然。即使放边放多媒体动画边解释四季形成的过程,还是有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不断地变化。后来我做了个太阳公转模型图,不用老是多费唇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这个困惑。这个模型由四个地球仪和一个红球组成。地球仪用水彩笔把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描粗,使它们变得比较醒目,四个地球仪分别放在地球公转轨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间的红球表示太阳,在太阳的四周插上铁丝,表示太阳直射点,转动红球就可以直观地看到铁丝表示的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个模型把抽象的四季变化的原因直观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转运动。
2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地理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生活发展及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能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使命。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组织学生自制学具,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制作学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或失败的经验,而从失误或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更为宝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会不断积累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开阔他们的思维。
比如笔者教学中,教到地球和地球仪这课时,都会布置学生制作地球仪,学生的制作热情很高,他们回家收集材料,观察地球仪的特点和经纬度分布的特点,一周后富有创意的各色地球仪在学生的巧手之下产生了。有的地球仪是用乒乓球制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制作的,有的是用气球制成的,不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都能把地球仪和经纬度分布特点表达出来了,这样对他们学习经纬线有很多的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体现,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化“动口”为“动手”,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根据教材自制教具是在教师不断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上课前选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非常强。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透彻,以便选择能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是教师自制教具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针对教学效果,不断地改进或者重新设计制作教具使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说,能大胆进行自制教具,就体现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学方法的探究广度。
比如地理教师在制作中国地形模型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山脉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积、海拔高度、特点,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积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准、形象地展现中国地形图,就要对这些地理事物的特点十分熟悉。自制教具是从不会到会,教具的设计,从不成熟到成熟,制作的教具,从粗糙到精美。这就是一个对教材研究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
1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地理学科,就会碰到很抽象的地理概念,经纬度的划分和判读,根据等高线判断各种地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这些概念非常抽象难以理解,传统教学中老师使尽浑身解数讲理论、举列子,学生还是不能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当学生看到那些用生活物品与身边的常见材料做成的地理模型,会觉得地理离自己更近。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热爱地理学科的情感。恰当地应用自制的教具和学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这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地将教学难点破解。
笔者从教中学地理15年,每次讲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课时,就发现很多学生怎么都理解不了为什么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就能产生四季变化,老师告诉他们因为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就产生了四季变化,学生还是很茫然。即使放边放多媒体动画边解释四季形成的过程,还是有很多不明白为什么太阳直射点会不断地变化。后来我做了个太阳公转模型图,不用老是多费唇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这个困惑。这个模型由四个地球仪和一个红球组成。地球仪用水彩笔把赤道和南北回归线描粗,使它们变得比较醒目,四个地球仪分别放在地球公转轨道中二分二至的位置。中间的红球表示太阳,在太阳的四周插上铁丝,表示太阳直射点,转动红球就可以直观地看到铁丝表示的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个模型把抽象的四季变化的原因直观地表达出来了,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从而真正理解了地球的公转运动。
2化“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地理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生活发展及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能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使命。通过学生自己制作学具,可以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组织学生自制学具,就是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制作学具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或失败的经验,而从失误或失败中总结出的经验更为宝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因此会不断积累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开阔他们的思维。
比如笔者教学中,教到地球和地球仪这课时,都会布置学生制作地球仪,学生的制作热情很高,他们回家收集材料,观察地球仪的特点和经纬度分布的特点,一周后富有创意的各色地球仪在学生的巧手之下产生了。有的地球仪是用乒乓球制成的,有的是用海洋球制作的,有的是用气球制成的,不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都能把地球仪和经纬度分布特点表达出来了,这样对他们学习经纬线有很多的帮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体现,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3化“动口”为“动手”,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根据教材自制教具是在教师不断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这个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上课前选定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己做的教具,针对性非常强。对教材的编排意图研究透彻,以便选择能达成目标的方法策略,是教师自制教具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针对教学效果,不断地改进或者重新设计制作教具使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说,能大胆进行自制教具,就体现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教学方法的探究广度。
比如地理教师在制作中国地形模型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山脉分布的位置、海拔的高度,高原的位置、面积、海拔高度、特点,平原的位置、大小、面积大小等地理要素。要做到精准、形象地展现中国地形图,就要对这些地理事物的特点十分熟悉。自制教具是从不会到会,教具的设计,从不成熟到成熟,制作的教具,从粗糙到精美。这就是一个对教材研究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