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是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新课标强调: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从教与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中五个关系的处理。
【关键词】课堂改革 探究性学习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17
科學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既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更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化,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某一现象(或事物),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相关的知识,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索的能力。为了让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放异彩,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知识与过程”的关系
《新课标》重视强调学生的探究,要求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去探索、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忽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而是把科学探究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改革重知识轻过程的传统观念,正确处理知识与过程的关系。既不厚此,也不能薄彼,既要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又要学生切实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树立“知识与过程”并重的教育新理念。
二、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探究既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享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和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还应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论),为进一步学习、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决抛弃只有形式而毫无内容的探究。
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帮助、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探究的得失成败,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论),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用从探索中获得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周围生活中的现象,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学习的终极目标。
在探究中获得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才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同时也实践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这一课程理念。
三、正确处理“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的关系
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物理问题的探究中,大多数活动需要进行实验,但有一些探究由于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精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是实验结论过于复杂,学生不易得出结论,面对这类问题,若仍要用实验来探究,往往会事与愿违,其结果根本得不出结论或是得出的结论与正确结论相去甚远,这不但显得很不严谨,反而使学生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的关系,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合理的探究方式。
四、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方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即: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探究性学习中,除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正确处理“探究与学生知识面”的关系
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其全部内容,更不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唯一方式和途径。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一个物理结论都去一一经历探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学生知识面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并落实探究性学习,切记形式,务求实效,另一方面,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教材中的“STS”和“科学世界”这些知识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重视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比如:《物理练习册》中每节都有“拓宽视野”,指导学生读读议议,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3.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让学生去实验、探究;去学习、思考。
【关键词】课堂改革 探究性学习 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17
科學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究。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既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更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把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化,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探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某一现象(或事物),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得相关的知识,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索的能力。为了让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放异彩,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知识与过程”的关系
《新课标》重视强调学生的探究,要求学生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去探索、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忽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而是把科学探究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改革重知识轻过程的传统观念,正确处理知识与过程的关系。既不厚此,也不能薄彼,既要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又要学生切实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树立“知识与过程”并重的教育新理念。
二、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科学探究既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享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和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还应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论),为进一步学习、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为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坚决抛弃只有形式而毫无内容的探究。
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帮助、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探究的得失成败,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论),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用从探索中获得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周围生活中的现象,实现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学习的终极目标。
在探究中获得理论,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才是探究性学习的本质,同时也实践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又走向生活”这一课程理念。
三、正确处理“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的关系
探究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物理问题的探究中,大多数活动需要进行实验,但有一些探究由于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精度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是实验结论过于复杂,学生不易得出结论,面对这类问题,若仍要用实验来探究,往往会事与愿违,其结果根本得不出结论或是得出的结论与正确结论相去甚远,这不但显得很不严谨,反而使学生怀疑教师给出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的关系,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合理的探究方式。
四、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
任何一种方式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习惯,方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发展学生思维的关系,即:在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探究性学习中,除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正确处理“探究与学生知识面”的关系
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其全部内容,更不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唯一方式和途径。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一个物理结论都去一一经历探究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正确处理探究性学习与学生知识面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并落实探究性学习,切记形式,务求实效,另一方面,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物理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教材中的“STS”和“科学世界”这些知识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重视学生手中的学习资料。比如:《物理练习册》中每节都有“拓宽视野”,指导学生读读议议,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
3.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让学生去实验、探究;去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