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四个着力点 加快校本课程建设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xia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校本课程”,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开发和实施的适合本校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学校教育教学所必需的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校本课程建设要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这一实质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建设,根据学校自身特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进行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结构,并在学校中加以实施。其实质是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的一种直接体现和实施。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先强调的遵从和统一的课程指导原则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多元主义和多样性原则,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以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根据不同的社区环境与课程资源、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条件等构成校本课程建设不同的基础和出发点。学校开发建设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要体现独特性和个性化,形成符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师生欢迎的课程成果并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反过来,通过开发实施独特的课程,又可以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应然的选择与追求,既能够保证国家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可以体现学校教育的独特性、针对性和多样性。
  二、校本课程建设要围绕教育资源人本化这一中心
  校本课程建设,从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背后的哲学理念却是“以人为本”。校本课程建設的立足点,是关注“人”的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生活化的校本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弥补了学科课程的不足(例如教学环境狭窄、脱离社会生活、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等),使学生兴趣得到满足,特长得到发展。可以说,校本课程突出教育资源生活化,对于改革说教多于体验、灌输多于理解的教育现状,改变目前教学中脱离生活的状况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突破“学校—教室—课本”三位一体的封闭状态,融入了社区、家庭等外在因素。处理好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的整体性协调,要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学校要善于吸纳各界的多才多艺的人,让他们多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献计献策。
  三、校本课程建设要实现师生共成长这一目标
  校本课程建设必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建设过程要更多地考虑教师的个性特点与专长,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开发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为基础,站在整个课程结构的高度,对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整体性的认识,提高自己驾驭课程的能力,从而做出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安排,使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菜单提供者”、教学“组织者”、学生“引领者”的角色,并借此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校本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为学生成才而奠基”的理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找到一条有效的途径。不能简单地把校本课程建设当作学科必修课的延伸,而应着眼通过“生活能力”的相互砥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满足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能力的需要。
  四、校本课程建设要处理好各种关系之间的矛盾
  在加强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应当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教师专长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课程实践与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具体地说,一是要正确处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保持三者之间的连续性与均衡性,确保课程目标的一致性,确保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协调发展。二是要正确处理教师专长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在教师专长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得教师的专长和创造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三是要处理好校本课程实践与资源建设二者之间的关系。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课程实践,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抓好资源建设,将这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文献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读者感知书面语言,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阅读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渡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语言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语文课堂以阅读教学为主,教学过程应该是一
期刊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多种多样,好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运用艺术。教师可根据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自己的语言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千锤百炼、弃失扬得、反复融铸,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一、语言要准确规范  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例如:“整除”与“除尽”、“
期刊
面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的设计者也不再是教师一人的专利,而成为激发学生愿望、动机、价值追求的载体,那么让学生下水去体验作业设计的过程,更应当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一、激发兴趣创设作业设计的氛围    教师一直是布置作业的主人,这是若干年以来形成的模式,其实我认为完全可以让学生成为作业布置的主人、学习的
期刊
精彩的课堂离不开预设,也离不开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和创新,预设与生成缺一不可,没有预设,课堂教学就会失去方向,偏离目标,成为没有航向的小船,随时有触礁的危险:而没有生成,课堂教学也就成了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涟漪,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与乐趣。所以,恰当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不失为平衡预设与生成关系的一种有效策略。  一、导
期刊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2012年度规划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026,题目《小学高效课堂建设中班级自主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谈起高效课堂建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效课堂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会学的课才是优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一、看学生自主的程度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
期刊
2013年以来,民勤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联盟,构建城乡、校际共同发展机制,搭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发展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学校联盟管理运行机制  民勤县以城乡学校的联盟组团发展为依托,实行“一统筹、二交流、三共享、四机制、三保障”的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城乡
期刊
创新对于社会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培养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当说目前我们的创新教育搞得并不太好,这就使得一批批学子完成受教育历程之后在就业这个问题上面临巨大困难。尽管国家鼓励自主创业,但如果说对每个行业都缺乏认识,那么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应该是非常低的。这一切都表明我们的教育缺乏引导青少年深入社会、深入生活、了解社会这些举措,也缺乏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使
期刊
为了进一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要求,传统的初中数学学科建设以及无法满足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加快初中数学学科的建设,整合社会上各方面的力量和学科资源,进一步凝炼学科的方向,加强引用知识的培养力度,强化科技教学。  一、整合力量,凝炼方向,加快应用数学教学学科建设的具体举措如下:  1.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经费是一个学校开展学科建设的前提保证。学校集合更方面的资金,努力挖掘各
期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会学数学,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課题。  一、目的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到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必修学科,是锻炼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作基础,就很难学习和接受其他知识,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自主性  由于初中
期刊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一种极其抽象的思维方式。简而言之,就是创造出以前没有的、不落俗套的、属于自己个人的、新的东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创新?如何教会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不落旧俗的,能展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文章?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万事皆难成功。在教学中一谈到要学生写作文,下面传来让我难受的唉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