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是孩子能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的一座重要桥梁,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对高考抱有很高的期望,而到了高考冲刺阶段后就真正到了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一个不进则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比如记忆力下降,信心降低,知识混乱等等。这些现象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关。很多学生感觉在冲刺阶段与其他人一样做了大量的习题,也同样回归了教材,也准备了错题本。然而效果不光不明显,有些人成绩反而退步。随着一次次模拟考试成绩的不进反退,对学生的自信心有很大的打击,最终导致高考成绩失常。所以高考冲刺阶段的复习不能再千篇一律,而是真正到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阶段了。善于发现这个阶段学生的不足是能否在教师指导下进步的关键原因。下面我将从几方面谈论一下我在这个阶段一些实例。
(一)2006年我后接的一届文科班中有一个叫刘珊珊的女孩子,其他科都很优秀。如果不看数学成绩的话,成绩能在年组排名前十。再看总成绩年组前40名都难,原因就在于数学成绩太差了。不管题难还是简单始终稳定在50分以下。后来跟她了解原因时她说考试的时候做每一道题她都不知道对或错,全是凭着感觉去猜的。我思考他的数学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没有夯实的知识基础,正确的解题方法指导下,感觉做出的题只能解决整个试卷的一部分。距离高考仅剩下4个多月的时间,那么采用什么方法能帮助她把数学知识基础打牢,学会利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呢?我首先让她买了一套模拟试题,并不只是让她做,而是让她按照我的方法做。
如:(1) 求函数 的最大值与单调递增区间;
(2) 求使不等式 成立的 的取值集合.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综合问题,解决起来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并不算难。我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把问题解决出来而是逐字逐句的分析题的过程中把相应的知识挖掘出来。
比如读了 能够确定这是向量的坐标表示,继续联想向量的坐标是如何确定的呢?需要一对单位正交基底,那么就写出单位长度的互相垂直的两个向量叫单位正交基底。那么什么是基底呢?继续写出基底的定义。与基底有关的知识还有什么呢?接着写出向量的共线定理等等。接下来读到 时会看到这涉及到的是向量的内积运算。那么就写出向量的几种运算方式,分别是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内积等再详细写出每种运算的方法及相应的意义。内积的运算的种类有两种,这种属于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运算的方法又使什么等等。写到这里向量的知识基本上复习了一遍,在写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充实不留遗漏。知道以上的知识后就能够把 的结果算出来了。 要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就需要三角的知识来解决。首先让学生知道在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等几乎所有问题时都必须把函数式进行化简成一个三角型函数才能解决。那么接下来就是化简过程,而化简就需要公式。把本部分内容涉及的公式进行归纳,并要求把公式的记忆方法与使用方法进行总结。比如本题首先用到的就是降幂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公式。 , 就可以解到 。那么接下来需要的是积化和差公式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也需要学生进行熟练。通过公式可以得到最终的化简结果为 。实际上到这里这道题已经解决了大半,但是要想真正完全得到最终结果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本题一问 的最大值,那么就涉及到正弦函数的值域问题,非常好记并把 与 的性质归类进行记忆,那么就能很轻易的得到 的最大值是2。那么对于求单调区间问题方法比较多,让学生归类进行总结。图像法、化归法等。图像法时让学生总结正弦函数及正弦型函数的图像画法及关系。再有图像法为基础解决第二问的三角不等式问题也就不难了。我拿这道题为例告诉学生应该些什么,怎么写。以三天为一个期限,三天后我检查写的成果。第二天学生来找我说太浪费时间了。我对她说:“过程中发现到自己不会的知识了吗?”她说:“发现了”。我说:“发现不会的就不是在浪费时间。”她说:“想不到那么多怎么办?”。我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把自己的思路扩宽”。她又问:“不会的题用不用写?”我回答她说:“必须写,能写多少写多少。”这样过后我在看到她写的内容时,对她所写的内容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并要求她在提到的某些方法时最好能寻找一些典型例题。这样写了大约十套题左右时已经能看出明显的进步。最开始时写的越来越多,每道题上都贴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涉及到的知识及方法,密密麻麻的。后来却越写越少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有的知识方法写了太多遍不用再写了。模拟考试的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高考数学成绩为126分,甚至连我都没有想到。过后我思考这种方法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这个学生基础差,那么这种方法无非就是始终重复着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熟练。
2、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某些题来说,写的过程就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有些题不是难无非就是知识的积累,如果把知识学全就能够解决。
3、始终以高考题为核心,以题练解。高考题常考哪些知识这种方法就针对性的复习哪些知识。
当然这种方法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必须有耐心,还要坚信即使只剩下短短几个月也能学好的信心。
(二)2007年一个叫季琪的女孩找我让我给辅导一下。她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我对她也有一些了解,成绩非常优秀,经常考年组前三名。自认为数学学的也不错,但是每次考试最多的时候也只是考90多分,自己也很不解。头一天时我随机的从我的模拟试题中抽出一份,让她读一遍题后给我说解题的方法以及所涉及到的公式。她在读完每一道题后都能立刻寻找的解题的方法,至于公式的选择也很正确。整张卷下来用了不到四十分钟就在口述的情况下解决了。我心想:她的不足不在知识上,也不再信心上。只有在计算上,也就是教师总说的马虎。我让她把刚才的试卷计算一遍,我没有在时间上约束她。过了大约40分钟左右的时间,她已经把所有试题计算完成。当我给他批改试卷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错误的地方,最终分数依然稳定在90多分。我认真的看了一下她的解题过程,从中发现了问题。首先她解题的思路都没有什么问题,每道题都能按照正确的思路去做,有的想法甚至很有创新性,字体娟秀清晰,步骤整洁全面,几乎没有缺点。但是一到基本的计算过程就会出现错误。如:几加几、几乘几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地运算过程就会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如果出现在解题的最后可能对于得分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解题之初就出现这种幼稚的错误那么整道题都没有分数。所以对于她来说分数不高的原因就是基本计算的准确度。我又找了与错误相似的几道题让她来计算,并规定相应的时间,不允许提前算完,只允许超时。这个要求她很奇怪,因为处于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向来都要求学生提高解题的速度。而我却要求她计算的速度放慢。她按照我的要求解题后,我重新对题进行批改,运算准确性有了一些提高,但是依然有错的。我问她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了吗?她已经发现运算速度过快影响到了她的解题准确性了。我又问她我给你很充足的时间为什么还是会算错呢?原因她就不知道了,我把两套题的批改给她看。我对她说:“你对题的分析没有任何问题,你的问题就出现在计算上,而且就在于非常简单的计算上。你的心理上认为题分析对了就等于成功了,这就导致你在计算时出现了跳跃性思维,而对待简单计算时更是掉以轻心,这样当然会出现错误了。”她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她说:“解决起来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其实就是控制好做题的节奏。你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你就以平时分析的状态去分析问题,当遇到计算过程时你就开始放慢解题节奏,保证计算准确计算的步骤尽量详细就可以了。”我对她提出了几点要求。1、计算过程在解题过程中不要省略。2、严格控制好解题的时间,不要过快。3、计算完成时如有多余时间要把时间放在检查计算步骤上而不是分析步骤上。接下来几天按照我的要求训练了几天她逐渐能够我的要求做了,虽然她很不适应我的要求。效果很明显,得分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天后的高考模拟考试中,她考了110多分,提高的分数虽然我并不满意但是她已经很高兴了。我让她平时做题时也按照我要求的解题节奏去做,高考时数学考了130多分,考了当时县城的文科状元。
这个案例始终提醒我,不管在任何时候的教学都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学生的不足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解题节奏有人快有人慢,不能一味的要求提高运算的速率。当然也不能只一味要求计算的准率。两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最关键的。文中提到的“马虎”并不是难以克服的,那只是一种习惯,让学生认识旧习在哪,并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旧习后的效果,学生自然就会改变自己。
以上两个案例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在高三冲刺阶段数学复习时的一些简单做法。个人认为学生的潜力无限大,每时每刻都能处于上升的可能。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同时他们也不知道改变缺点的方法。如何在高中三年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点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内容。
(一)2006年我后接的一届文科班中有一个叫刘珊珊的女孩子,其他科都很优秀。如果不看数学成绩的话,成绩能在年组排名前十。再看总成绩年组前40名都难,原因就在于数学成绩太差了。不管题难还是简单始终稳定在50分以下。后来跟她了解原因时她说考试的时候做每一道题她都不知道对或错,全是凭着感觉去猜的。我思考他的数学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是在没有夯实的知识基础,正确的解题方法指导下,感觉做出的题只能解决整个试卷的一部分。距离高考仅剩下4个多月的时间,那么采用什么方法能帮助她把数学知识基础打牢,学会利用方法去解决问题呢?我首先让她买了一套模拟试题,并不只是让她做,而是让她按照我的方法做。
如:(1) 求函数 的最大值与单调递增区间;
(2) 求使不等式 成立的 的取值集合.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三角函数与向量的综合问题,解决起来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并不算难。我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把问题解决出来而是逐字逐句的分析题的过程中把相应的知识挖掘出来。
比如读了 能够确定这是向量的坐标表示,继续联想向量的坐标是如何确定的呢?需要一对单位正交基底,那么就写出单位长度的互相垂直的两个向量叫单位正交基底。那么什么是基底呢?继续写出基底的定义。与基底有关的知识还有什么呢?接着写出向量的共线定理等等。接下来读到 时会看到这涉及到的是向量的内积运算。那么就写出向量的几种运算方式,分别是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内积等再详细写出每种运算的方法及相应的意义。内积的运算的种类有两种,这种属于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运算的方法又使什么等等。写到这里向量的知识基本上复习了一遍,在写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充实不留遗漏。知道以上的知识后就能够把 的结果算出来了。 要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就需要三角的知识来解决。首先让学生知道在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单调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等等几乎所有问题时都必须把函数式进行化简成一个三角型函数才能解决。那么接下来就是化简过程,而化简就需要公式。把本部分内容涉及的公式进行归纳,并要求把公式的记忆方法与使用方法进行总结。比如本题首先用到的就是降幂公式及二倍角的正弦公式。 , 就可以解到 。那么接下来需要的是积化和差公式了,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也需要学生进行熟练。通过公式可以得到最终的化简结果为 。实际上到这里这道题已经解决了大半,但是要想真正完全得到最终结果还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本题一问 的最大值,那么就涉及到正弦函数的值域问题,非常好记并把 与 的性质归类进行记忆,那么就能很轻易的得到 的最大值是2。那么对于求单调区间问题方法比较多,让学生归类进行总结。图像法、化归法等。图像法时让学生总结正弦函数及正弦型函数的图像画法及关系。再有图像法为基础解决第二问的三角不等式问题也就不难了。我拿这道题为例告诉学生应该些什么,怎么写。以三天为一个期限,三天后我检查写的成果。第二天学生来找我说太浪费时间了。我对她说:“过程中发现到自己不会的知识了吗?”她说:“发现了”。我说:“发现不会的就不是在浪费时间。”她说:“想不到那么多怎么办?”。我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尽量把自己的思路扩宽”。她又问:“不会的题用不用写?”我回答她说:“必须写,能写多少写多少。”这样过后我在看到她写的内容时,对她所写的内容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并要求她在提到的某些方法时最好能寻找一些典型例题。这样写了大约十套题左右时已经能看出明显的进步。最开始时写的越来越多,每道题上都贴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涉及到的知识及方法,密密麻麻的。后来却越写越少了,我问她原因,她说:有的知识方法写了太多遍不用再写了。模拟考试的成绩也突飞猛进。最终高考数学成绩为126分,甚至连我都没有想到。过后我思考这种方法之所以有这么好的效果原因有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这个学生基础差,那么这种方法无非就是始终重复着基础知识与方法的熟练。
2、提高学生的信心。对于某些题来说,写的过程就能寻找到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有些题不是难无非就是知识的积累,如果把知识学全就能够解决。
3、始终以高考题为核心,以题练解。高考题常考哪些知识这种方法就针对性的复习哪些知识。
当然这种方法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必须有耐心,还要坚信即使只剩下短短几个月也能学好的信心。
(二)2007年一个叫季琪的女孩找我让我给辅导一下。她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我对她也有一些了解,成绩非常优秀,经常考年组前三名。自认为数学学的也不错,但是每次考试最多的时候也只是考90多分,自己也很不解。头一天时我随机的从我的模拟试题中抽出一份,让她读一遍题后给我说解题的方法以及所涉及到的公式。她在读完每一道题后都能立刻寻找的解题的方法,至于公式的选择也很正确。整张卷下来用了不到四十分钟就在口述的情况下解决了。我心想:她的不足不在知识上,也不再信心上。只有在计算上,也就是教师总说的马虎。我让她把刚才的试卷计算一遍,我没有在时间上约束她。过了大约40分钟左右的时间,她已经把所有试题计算完成。当我给他批改试卷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错误的地方,最终分数依然稳定在90多分。我认真的看了一下她的解题过程,从中发现了问题。首先她解题的思路都没有什么问题,每道题都能按照正确的思路去做,有的想法甚至很有创新性,字体娟秀清晰,步骤整洁全面,几乎没有缺点。但是一到基本的计算过程就会出现错误。如:几加几、几乘几这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地运算过程就会出现错误。这种错误如果出现在解题的最后可能对于得分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解题之初就出现这种幼稚的错误那么整道题都没有分数。所以对于她来说分数不高的原因就是基本计算的准确度。我又找了与错误相似的几道题让她来计算,并规定相应的时间,不允许提前算完,只允许超时。这个要求她很奇怪,因为处于她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向来都要求学生提高解题的速度。而我却要求她计算的速度放慢。她按照我的要求解题后,我重新对题进行批改,运算准确性有了一些提高,但是依然有错的。我问她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了吗?她已经发现运算速度过快影响到了她的解题准确性了。我又问她我给你很充足的时间为什么还是会算错呢?原因她就不知道了,我把两套题的批改给她看。我对她说:“你对题的分析没有任何问题,你的问题就出现在计算上,而且就在于非常简单的计算上。你的心理上认为题分析对了就等于成功了,这就导致你在计算时出现了跳跃性思维,而对待简单计算时更是掉以轻心,这样当然会出现错误了。”她问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对她说:“解决起来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其实就是控制好做题的节奏。你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你就以平时分析的状态去分析问题,当遇到计算过程时你就开始放慢解题节奏,保证计算准确计算的步骤尽量详细就可以了。”我对她提出了几点要求。1、计算过程在解题过程中不要省略。2、严格控制好解题的时间,不要过快。3、计算完成时如有多余时间要把时间放在检查计算步骤上而不是分析步骤上。接下来几天按照我的要求训练了几天她逐渐能够我的要求做了,虽然她很不适应我的要求。效果很明显,得分情况有了明显的提高。几天后的高考模拟考试中,她考了110多分,提高的分数虽然我并不满意但是她已经很高兴了。我让她平时做题时也按照我要求的解题节奏去做,高考时数学考了130多分,考了当时县城的文科状元。
这个案例始终提醒我,不管在任何时候的教学都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学生的不足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解题节奏有人快有人慢,不能一味的要求提高运算的速率。当然也不能只一味要求计算的准率。两者之间的平衡才是最关键的。文中提到的“马虎”并不是难以克服的,那只是一种习惯,让学生认识旧习在哪,并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旧习后的效果,学生自然就会改变自己。
以上两个案例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在高三冲刺阶段数学复习时的一些简单做法。个人认为学生的潜力无限大,每时每刻都能处于上升的可能。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缺点在哪,同时他们也不知道改变缺点的方法。如何在高中三年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点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