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舞蹈是人们表达自我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是一种思想品性的熏陶,是文化素质修养的一种提升。但是在现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本文就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舞感”的一些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 学生“舞感”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20
舞感对于学生最终的舞蹈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在的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更关注学生的舞蹈技巧,而忽略了学生舞感的培养。其实舞感相当于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当一个舞者带着真实情感去舞蹈的时候才能真正让观众产生共鸣。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舞感”。那么接下来,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关于对学生“舞感”的培养。
一、让学生明白“舞感”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去培养舞感,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舞感的重要性,这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是一个道理,只有当他们真正认识到舞感的重要性才会去重视这个问题。
(一)舞感是舞蹈的灵魂
一支舞蹈是舞者通过一系列肢体动作和衬景的音乐来传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支舞蹈缺失了舞感这个关键性因素,那么即使舞者的技巧有多好,这支舞也是不完整的。所以,舞感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者用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关键所在。
(二)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展示舞感的重要性。
曾经我在给学生们讲解舞感的重要性的时候,向学生们展示了两支舞。这两支舞是由笔者自己跳的,在跳的时候,其中一支我的感情以及舞感非常投入,但是在另一支舞中,我向学生们展示的更多是技巧上的一些知识。学生们观看之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具有舞感的那支舞感触更深,而对于技巧性很强的那支舞更多感到的是“无感”。这里的“无感”指的主要是学生对于这支舞没有产生共鸣,没有想和舞者一起舞动的冲动,对于这支舞只是纯粹的欣赏。所以,我就通过这个对比,让学生知道了“舞感”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舞感”的具体策略
学生“舞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培养的过程。下面,笔者就简单谈一下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舞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学生内心情感的塑造
很多时候,一支舞都有其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舞者也都是带有情感的舞蹈,而从舞蹈效果表达出来的意境其实更是舞者的一种内心投射。所以,要想跳出一支有“舞感”的舞蹈,舞者自己先就要好好地塑造内心的情感。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跳这支舞的初衷和目的在哪,要向观众传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意思,想要让别人和这支舞蹈产生怎样的共鸣。这些都是学生在舞蹈之前就要先做好的工作,而我们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帮助学生塑造他们的内心情感。
1.课堂环境的塑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要想让学生塑造丰富有情感的内心,先要为学生营造出这样的环境。比如,在给学生教授一支舞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观看关于这支舞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观看完之后,让学生发表观后感,要让学生真正从中体会到舞蹈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融入到舞蹈的环境中去。又例如,教师可以放一些电影的节选片段,让学生陷入到某个情绪当中去,然后再进行舞蹈教学。这样的课堂环境的营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加强与学生内心情感的沟通。教师作为学生在舞蹈上的引导者,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的技巧和肢体动作,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内心情感的塑造。那么教师加强与学生言语上的沟通,加强与学生内心的相通也是塑造学生内心情感的一个方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学生分享,给学生一些启发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内心世界探求的欲望。
(二)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表达舞感
如果说舞蹈的灵魂是“舞感”,那么肢体动作的表达则是舞感的载体。一个好的舞者是能够做到将舞感渗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之间的,也只有完美的肢体动作才能承担“舞感的重量”。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肢体动作的规范,对于学生不规范的肢体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规范,要让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就有自我规范舞蹈动作的意識,这样才能用更加完美的肢体动作表达出丰富的内心情感,才能真正做到让舞蹈有“舞感”。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增加舞感
相信很多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是以自己口述加以演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而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就是舞蹈音乐与舞蹈本身的结合。舞蹈音乐对于舞蹈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音乐的忽快忽慢、忽高忽低都是影响学生舞蹈的重要因素,学生会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进行不同动作的舞蹈和不同情感的表达。舞蹈音乐的变化会影响学生踩点,影响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情感的酝酿与表达,所以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乐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学生对于舞蹈的背景音乐有足够的熟悉和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才能更好地随着音乐律动和舞蹈。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以烘托舞感
舞感更多的是讲究舞蹈本身所表达的内涵,如果学生跳一支舞,却连这支舞所蕴含的人文知识和背景知识都不知道的话,又何谈在舞蹈过程中体现出“舞感”呢?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很有必要在学生的人文素养上下功夫。平时,可以多让学生看一些有关舞蹈的人文书籍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一旦一个舞者有了人文素养,那么在舞蹈过程中所散发出的人文气息会与舞蹈本身互相映衬,会让学生所跳的舞更有舞感。
(五)训练好舞蹈基本功为“舞感”夯实基础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培养学生舞感的具体策略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基础上的——那就是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如果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不好,肢体协调能力不好,动作做不标准、做不规范的话,那么再多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和人文素养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每节课的热身运动——压腿、拉伸等等都是最基本的环节,千万不能因为过于在意学生内心情感的塑造或者是人文气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舞感”是舞蹈的灵魂与核心。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舞感的培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舞感,让学生的舞蹈是有灵魂的、有意义的。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 学生“舞感”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5.120
舞感对于学生最终的舞蹈效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在的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更关注学生的舞蹈技巧,而忽略了学生舞感的培养。其实舞感相当于是舞蹈的灵魂,只有当一个舞者带着真实情感去舞蹈的时候才能真正让观众产生共鸣。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舞感”。那么接下来,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一下关于对学生“舞感”的培养。
一、让学生明白“舞感”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去培养舞感,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舞感的重要性,这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是一个道理,只有当他们真正认识到舞感的重要性才会去重视这个问题。
(一)舞感是舞蹈的灵魂
一支舞蹈是舞者通过一系列肢体动作和衬景的音乐来传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支舞蹈缺失了舞感这个关键性因素,那么即使舞者的技巧有多好,这支舞也是不完整的。所以,舞感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者用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所思所想的关键所在。
(二)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展示舞感的重要性。
曾经我在给学生们讲解舞感的重要性的时候,向学生们展示了两支舞。这两支舞是由笔者自己跳的,在跳的时候,其中一支我的感情以及舞感非常投入,但是在另一支舞中,我向学生们展示的更多是技巧上的一些知识。学生们观看之后,我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具有舞感的那支舞感触更深,而对于技巧性很强的那支舞更多感到的是“无感”。这里的“无感”指的主要是学生对于这支舞没有产生共鸣,没有想和舞者一起舞动的冲动,对于这支舞只是纯粹的欣赏。所以,我就通过这个对比,让学生知道了“舞感”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生“舞感”的具体策略
学生“舞感”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共同培养的过程。下面,笔者就简单谈一下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舞感”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学生内心情感的塑造
很多时候,一支舞都有其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舞者也都是带有情感的舞蹈,而从舞蹈效果表达出来的意境其实更是舞者的一种内心投射。所以,要想跳出一支有“舞感”的舞蹈,舞者自己先就要好好地塑造内心的情感。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跳这支舞的初衷和目的在哪,要向观众传达一种怎样的情感和意思,想要让别人和这支舞蹈产生怎样的共鸣。这些都是学生在舞蹈之前就要先做好的工作,而我们教师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式帮助学生塑造他们的内心情感。
1.课堂环境的塑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要想让学生塑造丰富有情感的内心,先要为学生营造出这样的环境。比如,在给学生教授一支舞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观看关于这支舞的视频,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等,观看完之后,让学生发表观后感,要让学生真正从中体会到舞蹈所表达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融入到舞蹈的环境中去。又例如,教师可以放一些电影的节选片段,让学生陷入到某个情绪当中去,然后再进行舞蹈教学。这样的课堂环境的营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加强与学生内心情感的沟通。教师作为学生在舞蹈上的引导者,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的技巧和肢体动作,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内心情感的塑造。那么教师加强与学生言语上的沟通,加强与学生内心的相通也是塑造学生内心情感的一个方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内心想法与学生分享,给学生一些启发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内心世界探求的欲望。
(二)肢体动作和内心情感的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表达舞感
如果说舞蹈的灵魂是“舞感”,那么肢体动作的表达则是舞感的载体。一个好的舞者是能够做到将舞感渗透在每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之间的,也只有完美的肢体动作才能承担“舞感的重量”。所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肢体动作的规范,对于学生不规范的肢体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和规范,要让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就有自我规范舞蹈动作的意識,这样才能用更加完美的肢体动作表达出丰富的内心情感,才能真正做到让舞蹈有“舞感”。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以增加舞感
相信很多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大多是以自己口述加以演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而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那就是舞蹈音乐与舞蹈本身的结合。舞蹈音乐对于舞蹈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音乐的忽快忽慢、忽高忽低都是影响学生舞蹈的重要因素,学生会跟随着音乐的变化而进行不同动作的舞蹈和不同情感的表达。舞蹈音乐的变化会影响学生踩点,影响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情感的酝酿与表达,所以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乐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学生对于舞蹈的背景音乐有足够的熟悉和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所表达的情感和主旨,才能更好地随着音乐律动和舞蹈。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气质以烘托舞感
舞感更多的是讲究舞蹈本身所表达的内涵,如果学生跳一支舞,却连这支舞所蕴含的人文知识和背景知识都不知道的话,又何谈在舞蹈过程中体现出“舞感”呢?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很有必要在学生的人文素养上下功夫。平时,可以多让学生看一些有关舞蹈的人文书籍或者是视频,让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一旦一个舞者有了人文素养,那么在舞蹈过程中所散发出的人文气息会与舞蹈本身互相映衬,会让学生所跳的舞更有舞感。
(五)训练好舞蹈基本功为“舞感”夯实基础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培养学生舞感的具体策略都是要建立在一个最基本的基础上的——那就是学生的舞蹈基本功。如果学生的舞蹈基本功不好,肢体协调能力不好,动作做不标准、做不规范的话,那么再多的内心情感的表达和人文素养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一定要注意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每节课的热身运动——压腿、拉伸等等都是最基本的环节,千万不能因为过于在意学生内心情感的塑造或者是人文气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总而言之,“舞感”是舞蹈的灵魂与核心。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舞感的培养,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培养学生的舞感,让学生的舞蹈是有灵魂的、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