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及浙江省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对高职院校的办学投入也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036-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定,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各高校的校内实验实训场地的规模逐渐扩大,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都使得高校拥有较多的固定资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清晰明朗化,如何使得固定资产配置合理化,使用效率最大化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浙江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责任不明确
由于浙江省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职院校對固定资产的无偿使用,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管理”的意识,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职院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固定资产多头管理,使用效率低下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通常是采用账物分管的方式,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各大类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分属系部、后勤总务、图书馆、校产管理处、科研设备处等职能部门管理,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由不同的副校长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统一领导,也没有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综合协调部门。而各院系等部门相互攀比,导致某些设备购置重复,而有些设备购置后又闲置不用。甚至配置不当。此外,固定资产的管理虽归属上述几个职能部门,但其具体占有和使用又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因此就形成了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的状态。最终造成固定资产账物不符,家底不清,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
3.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合理。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目前浙江省大部分高校高职院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所以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又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在现实问题中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级重点中专,2000年后升格为高职学院,2007年入选首批全斟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该校所在区域的高职院校中属于领军型学校,所以选取其作为案例来分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学校党委和领导十分重视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2008年为加强学校统一采购,实现固定资产资源共享,避免浪费,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虽然该校在这三年当中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升级工作。但是随着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长,在使用、管理、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院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
该校自2000年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后,学校在各项管理和工作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和突破,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赢弱。特别是在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重视,使该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保持着原来中专时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自2005年开始,该校纳入浙江省政府采购工作以来,学校的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领导重视、部门强加、员工合力,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了新的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并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采购招标、设备管理及使用、岗位职责、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但是在实践调研和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平衡性不够。
2.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该校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学校固定资产普遍存着“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虽然该校在2010年设立了资产设备处,但初建伊始,管理职能未能真正到位,多数依附财务部门帐务基础上的管理,并不能实施帐物核实的对应管理。另一方面,真正能够起到管理作用的相关制度没有建立或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很多方面依赖中层管理干部的经验进行实施,所以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稳定性不足,一旦部门调整或人员变动,将会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降低到原始水平。
3.验收环节程序不规范,实施过程有漏洞
该校的固定资产由于负责采购的部门有资产设备处、基建后勤处以及各使用部门等多家,在资产验收环节,往往是谁购置的资产,谁来负责验收,这与当前严格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至于采购的资产、设备等是否满足使用标准,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是否与实物相符等,则更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对。
4.缺乏统一协调。资产浪费严重
在固定资产申购和使用过程中,一般是谁申请购置的资产、设备,该资产基本上终身都在该单位使用,直至报废或遗失为止。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使资产的后续跟踪管理该资产的问题很少有人去关心、过问。资产一经形成就为单位或部门占有、使用,很难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同时,由于没有管理部门对资源配置得当与否承担责任,一些部门对资产的使用效果考虑较少,宁愿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使内部闲置资产调配困难。由此导致学校内某些资产、设备浪费现象严重,加之已购置的资产缺乏流动,尤其是缺少了资产再配置环节,导致了部分资产、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三、加强浙江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具体包括资产购置、验收使用、遗失被盗、调拨、出租、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另外,校内人员职务调整或调动时,都要办理财产移交手续,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时,要审查有无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签署的移交意见,固定资产未移交清楚的人,暂不能调离,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固定资产跟踪管理机制,防止资产管理混乱或流失。
2.构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提高全过程动态管理
首先,要加大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开发的经费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管理软件。其次,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对接。另外,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保持充分的协调与沟通,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是人,是否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将直接决定同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学校应选拔一批觉悟高、政策懂、作风硬、业务好、责任强、管理行的人员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去,同时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系统培训,定期进行,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高效管理,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传统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新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提取折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经费来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财政拨款已向多元化渠道转变,用固定资产原值计价核算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的需要。要正确核算教育成本,必须划清各种受用界限,采用权责发生制严格划分经费发生的受益期间。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摊费用。这就要求对学校固定资产按照受益对象和受益期间进行分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准确计算高校运行成本。有利于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准确制定学费收取标准。同时能够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基金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有了物质上的保证。对已完工投入使用,但是还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的问题,应加强财务监督,对在建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必要时联合纪检部门进行清产核资,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教育,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
[2]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
[3]许青云,高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析,当代经济,2008
[4]张富春,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浅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2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1-0036-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促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规定,推动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各高校的校内实验实训场地的规模逐渐扩大,固定资产规模不断增加。职业教育的情景化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都使得高校拥有较多的固定资产。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清晰明朗化,如何使得固定资产配置合理化,使用效率最大化就成为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浙江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责任不明确
由于浙江省大部分高职院校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职院校對固定资产的无偿使用,导致部分高职院校领导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重使用轻管理”的意识,对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职院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固定资产多头管理,使用效率低下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通常是采用账物分管的方式,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监督,各大类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则归口分属系部、后勤总务、图书馆、校产管理处、科研设备处等职能部门管理,而各职能部门又分别由不同的副校长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统一领导,也没有一个真正发挥作用的综合协调部门。而各院系等部门相互攀比,导致某些设备购置重复,而有些设备购置后又闲置不用。甚至配置不当。此外,固定资产的管理虽归属上述几个职能部门,但其具体占有和使用又主要集中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因此就形成了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的状态。最终造成固定资产账物不符,家底不清,重复建设,资源难以共享。
3.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合理。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目前浙江省大部分高校高职院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造成财务报表中普遍存在着虚增资产、成本核算不真、资产更新资金不足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所以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仅设置“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两个对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入账后数据一直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并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其客观情况,从而导致虚增净资产。这种会计核算方法既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又违背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在现实问题中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的国家级重点中专,2000年后升格为高职学院,2007年入选首批全斟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在该校所在区域的高职院校中属于领军型学校,所以选取其作为案例来分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学校党委和领导十分重视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2008年为加强学校统一采购,实现固定资产资源共享,避免浪费,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虽然该校在这三年当中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升级工作。但是随着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规模的迅速增长,在使用、管理、配置等方面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院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
该校自2000年从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后,学校在各项管理和工作方面都在不断探索和突破,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赢弱。特别是在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和重视,使该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保持着原来中专时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自2005年开始,该校纳入浙江省政府采购工作以来,学校的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领导重视、部门强加、员工合力,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了新的现代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并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采购招标、设备管理及使用、岗位职责、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但是在实践调研和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平衡性不够。
2.管理机构不健全,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该校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学校固定资产普遍存着“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虽然该校在2010年设立了资产设备处,但初建伊始,管理职能未能真正到位,多数依附财务部门帐务基础上的管理,并不能实施帐物核实的对应管理。另一方面,真正能够起到管理作用的相关制度没有建立或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很多方面依赖中层管理干部的经验进行实施,所以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稳定性不足,一旦部门调整或人员变动,将会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降低到原始水平。
3.验收环节程序不规范,实施过程有漏洞
该校的固定资产由于负责采购的部门有资产设备处、基建后勤处以及各使用部门等多家,在资产验收环节,往往是谁购置的资产,谁来负责验收,这与当前严格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至于采购的资产、设备等是否满足使用标准,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是否与实物相符等,则更缺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核对。
4.缺乏统一协调。资产浪费严重
在固定资产申购和使用过程中,一般是谁申请购置的资产、设备,该资产基本上终身都在该单位使用,直至报废或遗失为止。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使资产的后续跟踪管理该资产的问题很少有人去关心、过问。资产一经形成就为单位或部门占有、使用,很难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同时,由于没有管理部门对资源配置得当与否承担责任,一些部门对资产的使用效果考虑较少,宁愿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使内部闲置资产调配困难。由此导致学校内某些资产、设备浪费现象严重,加之已购置的资产缺乏流动,尤其是缺少了资产再配置环节,导致了部分资产、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三、加强浙江省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具体包括资产购置、验收使用、遗失被盗、调拨、出租、转让、处置、报废等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另外,校内人员职务调整或调动时,都要办理财产移交手续,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时,要审查有无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签署的移交意见,固定资产未移交清楚的人,暂不能调离,从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固定资产跟踪管理机制,防止资产管理混乱或流失。
2.构建信息化管理平臺。提高全过程动态管理
首先,要加大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开发的经费投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更完善的管理软件。其次,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和各使用部门的对接。另外,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保持充分的协调与沟通,保证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水平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键是人,是否配备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将直接决定同定资产的管理成效。学校应选拔一批觉悟高、政策懂、作风硬、业务好、责任强、管理行的人员充实到资产管理队伍中去,同时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系统培训,定期进行,以提高其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其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高效管理,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传统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新的预算会计制度没有规定高校固定资产提取折旧。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经费来源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财政拨款已向多元化渠道转变,用固定资产原值计价核算的固定资产已不能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的需要。要正确核算教育成本,必须划清各种受用界限,采用权责发生制严格划分经费发生的受益期间。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分摊费用。这就要求对学校固定资产按照受益对象和受益期间进行分摊。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准确计算高校运行成本。有利于政府物价主管部门准确制定学费收取标准。同时能够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基金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使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有了物质上的保证。对已完工投入使用,但是还长期挂账“在建工程”的问题,应加强财务监督,对在建工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建立经济责任制,强化奖惩措施,必要时联合纪检部门进行清产核资,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监督教育,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叶可辉,等,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
[2]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
[3]许青云,高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析,当代经济,2008
[4]张富春,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浅析,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