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药物分析》精品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资团队等全方位分析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的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精品课程 药物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备受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特别强调在“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在精品课程建设初期,有一个误区,认为精品课程无非是利用网络手段,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近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促进课程改革深化,促进教学思想拓展,使课程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并通过网络资源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创建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对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建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项目小组成员分析了行业需求、比较了各院校的课程特点、探索了新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传统,开展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教学改革。因此, 本精品课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现以《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分析。
一、评审标准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为:
课程定位:课程性质10分,课程设计10分
教学内容:内容选取10分,组织安排10分,表现形式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10分,方法与手段10分
教学条件:师资队伍5分,实训条件5分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0分
特色与创新10分
从评审来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是重中之重,占课程分值的70%。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以上几个方面。
课程定位
依据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定位。我校药学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特色专业,依托浙江省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势头,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发挥其传统优势和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每年为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领域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在高职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中属于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药物检验高级工的考证课程。该课程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其目标是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熟练掌握现代药物检测技术,熟悉药物质量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药物检测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从事药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辅料的分析检验及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药品生产企业的质检中心和车间化验室、医院药剂科质检室、药检所、医药公司质检部门以及基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部门等相关岗位。本课程的设置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以及药学(药物检验方向)专业。
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本课程同步开设的课程还有:“药剂学”和“天然药物化学”,三管齐下,以产品以及质量指标为载体,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全面掌握药检的最基本技术,完成检验任务。最后,与在校期间的药检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以及第3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多方位向学生传授药物检验技术,以适应不同检品、不同技术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药物分析》精程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递进式设计学习情景,将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与行业需求高度结合。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药物分析》课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宾、课件、考证习题、教学视频等全部上网,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主要负责人施菁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本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该团队的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满腔热情得投入到课程教改之中,勇于教学改革实践,乐于教学奉献。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引进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的技术专家,改善教师的双师结构;引进了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改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同时加大了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由于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生产实践,培养药分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安排他们参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在实践中完成向教师的转型。在师资队伍中,特别重视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独创课程特色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总共设置9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为48学时, 安排了 14个实践教学内容,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对接课程,也是学生进行药检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是为了满足药物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检品检验任务开设的。因此,本课程总结多年课程的教学经验,提练出课程的特色为:一个模式、二个平台、三个结合。具体内容:
(一)四阶段教学模式
根据药检岗位的知识需求、带团技能、应变技巧、职业素养等岗位要求,本课程创立了“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式教学模式,即第一阶段为课程课堂教学,第二阶段为仿真软件训练,第三、四阶段则侧重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成为一个“企业人”。
(二)二个平台
即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多样化,有模拟药店、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开放性的综合实训室以及校内分析测试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有合作医院、社会药店、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医药公司。两个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搭起了一座通往真实工作岗位的桥梁,真正做到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学特点。
(三)三个结合
学生的成绩评估体系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最后的总评成绩不再像以往的教学以一次期末考试来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三大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課堂表现、学生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占20%,阶段成绩(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卷面考核)占40%,项目成绩(课程基础技能项目和综合项目的考核成绩。通过项目操作,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与素质进行评估)占40%,这是一个过程评价体系。
三、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后的思考
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经过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课程必须要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课程组的全体人员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在高质量地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源源不断地给教学提供新思想、新内容,还要努力搞好科研与教研,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要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不仅要有一两个好教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忠诚教育事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有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才能实现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管理。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从课程建设的源头上下功夫。只有改革才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发展。通过完成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不仅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使教师队伍受到锻炼,教学改革还会产生好的教学成果,而这些成果又可作为精品课程申报的支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突出本课程的优势和创新点,而这些优势的创新点就是该课程的特色。课程的特色反映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没有特色的课程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课程组要充分地结合本课程的历史、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与其它院校同类课程的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优势,创建出自己的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教学改革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同时要消化吸收其它同类精品课程的精华,找出本课程还存在的差距,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对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能够持续发展,永远保持新鲜活力。
作者简介
陈婷(1982-),女,助教,从事研究方向:药物分析。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精品课程 药物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备受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特别强调在“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在精品课程建设初期,有一个误区,认为精品课程无非是利用网络手段,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通过近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精品课程建设不仅是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促进课程改革深化,促进教学思想拓展,使课程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操作技能培养的要求;并通过网络资源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成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创建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对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药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建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项目小组成员分析了行业需求、比较了各院校的课程特点、探索了新的教学方式,勇于打破传统,开展了一系列颠覆性的教学改革。因此, 本精品课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系统性,适用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现以《药物分析》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对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进行分析。
一、评审标准
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为:
课程定位:课程性质10分,课程设计10分
教学内容:内容选取10分,组织安排10分,表现形式10分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10分,方法与手段10分
教学条件:师资队伍5分,实训条件5分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10分
特色与创新10分
从评审来看,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是重中之重,占课程分值的70%。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以上几个方面。
课程定位
依据药学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明确本课程的定位。我校药学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特色专业,依托浙江省医药产业高速发展势头,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发挥其传统优势和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养为核心,每年为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领域培养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药物分析》课程在高职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中属于药学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药物检验高级工的考证课程。该课程一直是我校重点建设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其目标是培养与医药企业发展相适应,熟练掌握现代药物检测技术,熟悉药物质量相关标准,具有高水平的药物检测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从事药品原料、半成品、成品、辅料的分析检验及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方向主要为各级药品生产企业的质检中心和车间化验室、医院药剂科质检室、药检所、医药公司质检部门以及基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部门等相关岗位。本课程的设置适用于高职高专药学以及药学(药物检验方向)专业。
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本课程同步开设的课程还有:“药剂学”和“天然药物化学”,三管齐下,以产品以及质量指标为载体,从不同角度使学生全面掌握药检的最基本技术,完成检验任务。最后,与在校期间的药检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以及第3年的企业顶岗实习等后续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多方位向学生传授药物检验技术,以适应不同检品、不同技术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药物分析》精程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递进式设计学习情景,将工作和学习有机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与行业需求高度结合。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药物分析》课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宾、课件、考证习题、教学视频等全部上网,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了“资源共享”。
(四)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主要负责人施菁是一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教师,亲自主持、设计和指导实践教学;本教学团队是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该团队的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满腔热情得投入到课程教改之中,勇于教学改革实践,乐于教学奉献。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引进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的技术专家,改善教师的双师结构;引进了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改善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同时加大了教师基本素质的培训。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安排他们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由于本门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生产实践,培养药分技术的实践能力和相应的动手能力;安排他们参与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在实践中完成向教师的转型。在师资队伍中,特别重视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完善兼职教师的管理制度,这支兼职教师队伍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独创课程特色
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课程总共设置96学时,其中实践教学为48学时, 安排了 14个实践教学内容,是该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对接课程,也是学生进行药检工综合实训和职业鉴定、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的职业能力储备课程,是为了满足药物检验岗位的任职要求以及完成检品检验任务开设的。因此,本课程总结多年课程的教学经验,提练出课程的特色为:一个模式、二个平台、三个结合。具体内容:
(一)四阶段教学模式
根据药检岗位的知识需求、带团技能、应变技巧、职业素养等岗位要求,本课程创立了“任务驱动——工作引导——项目导向——工学交替”四阶段式教学模式,即第一阶段为课程课堂教学,第二阶段为仿真软件训练,第三、四阶段则侧重校内校外实习实践,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成为一个“企业人”。
(二)二个平台
即校内实训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多样化,有模拟药店、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验实训室、开放性的综合实训室以及校内分析测试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有合作医院、社会药店、制药企业以及大型医药公司。两个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搭起了一座通往真实工作岗位的桥梁,真正做到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理念,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教学特点。
(三)三个结合
学生的成绩评估体系采用“三结合”的方式,最后的总评成绩不再像以往的教学以一次期末考试来来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由三大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課堂表现、学生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占20%,阶段成绩(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卷面考核)占40%,项目成绩(课程基础技能项目和综合项目的考核成绩。通过项目操作,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与素质进行评估)占40%,这是一个过程评价体系。
三、精品课程建设实践后的思考
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经过从事本课程教学的几代人的艰苦努力,课程必须要有厚重的历史积淀,课程组的全体人员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在高质量地努力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为了源源不断地给教学提供新思想、新内容,还要努力搞好科研与教研,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要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平,不仅要有一两个好教师,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忠诚教育事业、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有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才能实现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管理。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教学改革,从课程建设的源头上下功夫。只有改革才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发展。通过完成教学改革的研究项目,不仅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使教师队伍受到锻炼,教学改革还会产生好的教学成果,而这些成果又可作为精品课程申报的支撑材料。精品课程建设中要突出本课程的优势和创新点,而这些优势的创新点就是该课程的特色。课程的特色反映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没有特色的课程是没有竞争力的。因此,课程组要充分地结合本课程的历史、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与其它院校同类课程的比较,挖掘自己的闪光点、优势,创建出自己的特色。精品课程的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把教学改革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检验,同时要消化吸收其它同类精品课程的精华,找出本课程还存在的差距,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对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使课程能够持续发展,永远保持新鲜活力。
作者简介
陈婷(1982-),女,助教,从事研究方向:药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