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牢牢把握学科特点,创新教学理念,立足学生身心特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创造性使用教材,同时应当结合科学学科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下功夫,要鼓励学生质疑,深入开展学习研究,并指导学生充分假设、动手操作、交流互动,提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属于科学启蒙课程,目的在与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当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有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一、准确把握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只有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够保证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更具高效性,综合来讲,小学科学学科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其有效融合为一门学科,同时还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相关,内容的综合性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过程具有探究性。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这样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各种自主教学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口、手、脑并用,以亲力亲为的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3.教学编排具有延续性。在小学科学学科编排中,严格执行了认知发展规律,按照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顺序,每一部分内容之间,前后连贯,逐层深入,扎实抓好每一步学习,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理念,深入推进科学教学活动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新颖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科学学科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理念创新,以此深入推进科学教学活动。
1.立足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科学学科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直接将教学答案给予学生,而是要鼓励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力亲为,研究掌握各类科学问题,在每一个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他们认真阅读思考、提出问题、相互合作,分析攻克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开展教学启发引导,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更是组织者、引领者以及学生的合作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出示研究题,引导学生分小组分析研究教材。教师在小学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疑难问题,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点拨,提升重难点攻克效果。
3.科学补充教材内容,让教材发挥引领功能。科学学科涉及知识面、知识量都比较大,绝不是一本教材所能包罗万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信息,还要联系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增加与学生学习生活关联度较为紧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生活感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成效。
三、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搭建手、脑、口并用的探究平台,让他们开展体验式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鼓励学生质疑,深入开展学习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引子,更是一切探究活动的有效切入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引导学生深刻分析研究教材,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以及会问的技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相机甩出一些包袱,提供一些趣味性的探究题,让学生思维为之一振,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
2.开展假设猜想,引领思维深入进行。假设和猜想是学生借助于已有的感知基础进行的假设性思考,是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开展有效的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提高思维缜密程度。对于学生开展的假设与猜想,教师不适宜进行简单的批判,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裁判员,而要成为他们思想的引领者,不管学生思维方向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肯定,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思维以及思想过程中存在的迥异之处,教师应当通过搭建平台、辩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筛选整理,获得准确的答案。
3.动手操作实验,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于小学科学学科而言,显得更为贴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手段来验证自己假设与猜想的正确性,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对实验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研究,准确把握其中的变化与重要节点;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自觉努力去尝试操作,从实验的变化中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判,验证自己思维的准确性程度。
4.互动交流评价,完善升华学习成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学习环节之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以及思维探究方式的总结,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和提高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展示与交流。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要进行科学的点评,既要点评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也要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结合科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小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科学;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属于科学启蒙课程,目的在与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当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目标要求,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有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
一、准确把握小学科学学科特点
只有全面深刻准确地把握了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才能够保证教学设计与组织活动更具高效性,综合来讲,小学科学学科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环境、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其有效融合为一门学科,同时还与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紧密相关,内容的综合性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教学过程具有探究性。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这样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将教学过程设计为自主探究的过程,通过各种自主教学活动作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口、手、脑并用,以亲力亲为的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3.教学编排具有延续性。在小学科学学科编排中,严格执行了认知发展规律,按照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顺序,每一部分内容之间,前后连贯,逐层深入,扎实抓好每一步学习,才能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教学理念,深入推进科学教学活动
小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新颖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科学学科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理念创新,以此深入推进科学教学活动。
1.立足学生身心特点,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并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科学学科是一门探究性较强的学科,教师更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直接将教学答案给予学生,而是要鼓励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亲力亲为,研究掌握各类科学问题,在每一个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要求他们认真阅读思考、提出问题、相互合作,分析攻克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开展教学启发引导,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更是组织者、引领者以及学生的合作对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出示研究题,引导学生分小组分析研究教材。教师在小学研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学生的探究过程,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出现的疑难问题,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同时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点拨,提升重难点攻克效果。
3.科学补充教材内容,让教材发挥引领功能。科学学科涉及知识面、知识量都比较大,绝不是一本教材所能包罗万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信息,还要联系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增加与学生学习生活关联度较为紧密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生活感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成效。
三、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搭建手、脑、口并用的探究平台,让他们开展体验式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鼓励学生质疑,深入开展学习探究。问题是思维的引子,更是一切探究活动的有效切入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引导学生深刻分析研究教材,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以及会问的技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相机甩出一些包袱,提供一些趣味性的探究题,让学生思维为之一振,始终保持活跃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及学习欲望。
2.开展假设猜想,引领思维深入进行。假设和猜想是学生借助于已有的感知基础进行的假设性思考,是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开展有效的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提高思维缜密程度。对于学生开展的假设与猜想,教师不适宜进行简单的批判,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裁判员,而要成为他们思想的引领者,不管学生思维方向正确与否,都要给予肯定,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思维以及思想过程中存在的迥异之处,教师应当通过搭建平台、辩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筛选整理,获得准确的答案。
3.动手操作实验,自主寻求问题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对于小学科学学科而言,显得更为贴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的手段来验证自己假设与猜想的正确性,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准确观察,对实验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研究,准确把握其中的变化与重要节点;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自觉努力去尝试操作,从实验的变化中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还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评判,验证自己思维的准确性程度。
4.互动交流评价,完善升华学习成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学习环节之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以及思维探究方式的总结,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善和提高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展示与交流。教师在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要进行科学的点评,既要点评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成功之处,也要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达到拾遗补缺、取长补短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内涵,结合科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