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uh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超越教材、用好教材”,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者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月光启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月光启蒙》 尊重教材 关注学生 回归教材
  
  《月光启蒙》是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开学时一拿到教材,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住了,所以执教公开课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搜集了不少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期待着自己能展示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在搜查资料的时候,我被作者的原文感动了,尤其是文中描写作者成年成名后重返故乡,而“母亲却不再年轻……”这段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鸣。于是,我在升华主题时,把自以为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引了出来。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在作者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那样年轻,那样美丽,她把自己对生活、对民间艺术的热爱毫无保留地传给了我,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可是成年后,我成为一个诗人重返故乡时,母亲却不再年轻……(教师充满激情地进行语言过渡)
  课件映示: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绪……
  (深情、忧伤的音乐缓缓响起,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朗读结束,音乐继续回响,留下一段空白)
  师:读了这一段文字,你的心情怎样?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呢?(教师还沉浸在刚才的情境中,语调比较低沉)
  生1:我的心里有些难受,我感受到作者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没能守在她的身边尽孝道。
  生2:我感受到看到此时的母亲,作者的心中飘满愁绪。
  生3:我感受到文中的我非常怀念母亲,真想再回到童年。
  师:是的,“我”非常怀念母亲,感谢母亲,因为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教师引读文章的最后一节)
  生:“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学生齐读文章最后一节)
  (课件映示文章最后一节,深情的音乐再次响起,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
  (课后,我请教听课的同事,同事说:开始时被文章清新、活泼的意境所吸引,到最后心情有些沉重、压抑,感觉要哭出来了……再问学生课上最喜欢的内容和环节是什么,学生多数回答:夏天的夜晚很美,母亲在月色下唱歌、讲故事真好听……
  我不禁自问,为什么自以为得意的教学设计却没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后来,看到了一则教学片段,才茅塞顿开。
  片段二
  师: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给“我”的启蒙是什么?(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孙友田,他曾经是一个煤矿工人。在你的印象中,采煤的工作是怎样的活儿?
  生:很辛苦……
  师:孙友田怎么會从一个煤矿工人成长为一个诗人的呢?我们来看看他的散文《黑土地》片段:白天跟师傅下井劳动,头顶一盏矿灯,像黑色的鹰衔着一粒光芒,在丛林一样的支柱间飞翔。晚上,就把井下的感受变成诗行。……
  我写《大山欢笑》:“万年煤层打个滚,一山乌金望外冒,黑宝石,往外跑,满山满谷金光照。一路大声喊:我是煤,我要燃烧!”
  师:这是节选自《黑土地》的两段文字,读第一段文字,再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母亲的工作很辛苦,儿子的生活也很辛苦。但他对生活充满热情,说自己“像黑色的鹰衔着一粒光芒”。
  生:我觉得作者特像他的母亲: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给“我”唱歌谣,“我”白天下井工作,晚上就把井下的感受变成诗歌。
  师:真好,你在一颗爱的种子里看到了母亲的身影,“我”的工作热情必定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第二段是一首诗,《大山欢笑》是他的代表作,读读它,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这首诗很顺口,很压韵,一看就懂,很有趣。
  师:像什么?
  生:像母亲给“我”念的那些童谣,琅琅上口,明快、流畅。
  师:是的,《大山欢笑》里有童谣的影子。所以说“月光启蒙”实际上是说母亲在我童年时代,在夏日美丽的夜晚不知不觉给“我”一颗爱的种子,一颗诗的种子。这《黑土地》就是那些种子开出的花朵。让我们再次齐读——(教师引读文章最后一节)
  【反思和分析】
  (一)超越教材需要首先尊重教材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的语文教师纷纷抛弃了“以本为本”的旧观念,确立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力。以上两则教学片段都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但是片段一中,我引进的课外资源却改变了教材的感情基调,使原本清新明快、活泼愉悦的文章基调变得忧郁、伤感起来。这一语段选自作者的原文《往事如歌——月光启蒙》,编者把它选进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时作了删减,把原文中忧郁、伤感的部分去掉。现在呈现在学生们眼前的《月光启蒙》是那样清新美好,深深吸引了大家。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我引入的忧郁、伤感显然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更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因此,在确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时,我们不能忘记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互动的主要凭借。语文教材在选文时又特别强调文章的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凝聚了许多专家、一线教师心血、智慧的“文本”总体上是优于单个教师的智慧的。因此,只有首先尊重教材,立足文本,才能更好地超越教材。
  (二)超越教材需要切实关注学生
  我们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学资源的选取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为使课堂精彩,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进行精心预设,“逼”着孩子走向自己的预设。片段一中,我也不例外,推荐欣赏的语段是自己深受感动、产生共鸣的一段话。那么,这段忧郁、伤感的文字学生能否真切体会,能否产生共鸣?我没有考虑,只是想到这段话感情真挚,再配上适合的音乐肯定能渲染气氛。结果,煽情的效果是达到了,可孩子们对文章主题“月光启蒙”的理解还是浮光掠影。
  片段二中,教师选择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语段,把文章内容和课外资源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比赏析,揭开了遮在“启蒙”二字上的面纱。所以学生欣喜地发现:“我觉得作者特像他的母亲: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给‘我’唱歌谣;‘我’白天下井工作,晚上就把井下的感受变成诗歌。”“这首诗很顺口,很压韵,一看就懂,很有趣。像母亲给‘我’念的那些童谣,琅琅上口,明快、流畅。”就这样,教师把作品与学生的感受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月光启蒙”的意思。
  (三)超越教材需要适度回归教材
  语文阅读教学固然需要超越教材,但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的“离题万里”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回归教材”。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适度回归文本,既有利于加深学生们对文本中字词句的理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积累,从而更具有“语文意味”,又能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体现语文的“文道统一”。特别是后者,更需要“回归教材”的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回归教材”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不能成为重走“就书教书”的老路的理由,关键是“超越教材”与“回归教材”的统一。
  在片段二中,教师选取了两段文字,这两段文字是作者孙友田的代表作品《黑土地》中的经典语段,与课文的基调一致,利于学生赏析,而且推荐时教师把这两段文字与课文结合起来,如“这是节选自《黑土地》的两段文字,读第一段文字,再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做巧妙地突破了难点。最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归课文,齐读文章最后一节,自然地升华了文章主题。
  总之,“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让本文作者深刻体会到,应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最佳教育方法,应用老师最真诚的爱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使自己真正成为他们值得信任和亲近的朋友。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新”得 爱    开学初,有位学生家长叮嘱说:严是爱,松是害。家长的这个要求让我倍感压力,因为这是我作为班主任带的第一届学生,我满怀着爱心与期待想要为这些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温馨的学习和生活环
摘要:金华作为浙江省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公共场所的很多公示语同时都附有英译。但是目前金华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作者以金华汽车南站为例,调查分析了车站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金华市公共场所 汽车南站 公示语 英译 调查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了中国。而金华作为浙江省中部地区的重要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政治意识淡薄,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部分地区封建陋习仍然存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内容、载体、
摘 要: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反映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文章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质疑意识 课堂氛围 独立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
摘 要: 教材内容需表述规范,只有表述规范、意义明确,才能使人正确理解文意。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五处内容,表述有欠规范,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试做相应的解释,以抛砖引玉,求得正解。  关键词: 人教版 历史教材 规范表述    讲话和作文需要规范表述才能让人听懂、看懂并消除可能产生的歧义,作为“文史不分家”的历史教材更需要规范表述或作相应解释。我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下
摘 要: 本文以《小鸟能说话吗?》课堂作文教学为案例,反思和评价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指出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时应牢记“五个依托”,即以求异思维的培养为依托、以新颖选题的确立为依托、以鲜活语言的表达为依托、以独特感悟的触动为依托、以多元评价的构建为依托。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 作文教学 “五个依托”    【案例】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看图作文
摘 要: 茶馆是一个大众文化圈,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容纳性和包容性,无论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文人学者,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粗野村夫,它都会笑脸相迎。所以茶馆可以称为一个小社会。正是因为茶馆起承转合的顺畅,老舍先生才选择了这一三教九流混聚之所来表现时代的变迁,本文即是从老舍先生的《茶馆》中衍生出国事与民事转换的社会缩影。从晚清民事喧嚣背后湮透着国家没落;到民国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再到新中国
摘 要: 美术生培养不仅需要依靠传授方式获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自己直接去观察理解生活,感知生活,在训练中秉承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完善自己评价标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在高考美术训练指导过程中,作者就如何引导农村中学低层次学生自我疏导调节、自我管理进步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考 美术生 自主学习 个性化    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
摘 要: 立足于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扬州市重点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及校本教材。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与统一,探索教师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语文专业方向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方向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在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该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一向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原课程体系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