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24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农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注重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努力发展经济、创新载体、创新体制机制。
【关键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第一次提出,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观念比较淡漠。目前农村中许多农民集体观念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不少农民售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求利心理强,比以前更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部分农民对党的政策片面理解,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甚至知道是自己的义务而不去履行。
2、农民整体素质提高慢。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且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尤其是西部地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大都外出打工,80%以上的农民仍处于散养状态,而且年龄偏大、素质较低。农民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表现在农业创新技术初期不敢尝试,待技术成熟后又容易跟风,产生不了应有的效应,这些因素,不但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制约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3、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农村建设中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乡镇财政基本上没有设置专用资金,这使得许多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村精神文化传播阵地被荒弃。据统计,农村乡镇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60%,有些村虽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同时由于对农村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费投入较少,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开展困难、群众的参与性也不强、创建工作没有吸引力。
4、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把核心价值建设等同于卫生整治,有的只在检查验收时做点表面文章,没有在提升农民素质上狠下功夫;制定政策时有失偏差,文明村镇是一级党委、政府综合性的最高荣誉,但往往不能同生态村镇、整治村镇相比,与之相应的配套奖励资金标准过低。
5、农村主流文化阵地缺失。腐朽落后文化在部分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在农村,由于现在农村的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大大的缩短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和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民可以支配的空闲时间逐渐增多。赌博已成为部分人劳作之余的主要消遣,求神拜佛、占卜算命已成为部分人的精神寄托,宗族势力成为制约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妨碍着农村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制约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力度。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抓好教育侧重点,要以村干部为重点,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以青少年为重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的舆论引导和建设力度。促进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道德风尚建设,努力在农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和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二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诚信友善、富而思进的观念。三是加强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学知识的渗透和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培育和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农民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瓶颈”的关键。应该按照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4、创新载体。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落实“三个贴近” 、抓住“一个建设”。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可以探索尝试开展 “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 “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都是有效的载体。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因此,针对群众的“三盼”即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可以在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为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建设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
5、创新体制机制。农村有的地方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较早,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例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关键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第一次提出,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对于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观念比较淡漠。目前农村中许多农民集体观念淡漠,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不少农民售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求利心理强,比以前更关注自身的利益问题。部分农民对党的政策片面理解,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知之甚少。甚至知道是自己的义务而不去履行。
2、农民整体素质提高慢。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且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农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尤其是西部地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大都外出打工,80%以上的农民仍处于散养状态,而且年龄偏大、素质较低。农民大多缺乏创新意识,表现在农业创新技术初期不敢尝试,待技术成熟后又容易跟风,产生不了应有的效应,这些因素,不但制约现代农业的发展,而且制约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3、经费投入不足。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农村建设中虽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乡镇财政基本上没有设置专用资金,这使得许多已经建立起来的农村精神文化传播阵地被荒弃。据统计,农村乡镇无正规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占60%,有些村虽有文化活动室,但设施不齐,且没有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农村文化生活十分单调。同时由于对农村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费投入较少,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开展困难、群众的参与性也不强、创建工作没有吸引力。
4、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干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核心价值观建设是“软任务”,不如物质文明,体现政绩明显,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一些同志存在模糊意识,把核心价值建设等同于卫生整治,有的只在检查验收时做点表面文章,没有在提升农民素质上狠下功夫;制定政策时有失偏差,文明村镇是一级党委、政府综合性的最高荣誉,但往往不能同生态村镇、整治村镇相比,与之相应的配套奖励资金标准过低。
5、农村主流文化阵地缺失。腐朽落后文化在部分农村地区有所抬头,在农村,由于现在农村的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大大的缩短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和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民可以支配的空闲时间逐渐增多。赌博已成为部分人劳作之余的主要消遣,求神拜佛、占卜算命已成为部分人的精神寄托,宗族势力成为制约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妨碍着农村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制约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力度。
二、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一是抓好教育侧重点,要以村干部为重点,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以青少年为重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的舆论引导和建设力度。促进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三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农村道德风尚建设,努力在农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和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地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一是加强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二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指导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消除封闭、保守的意识,树立敢闯敢拼、诚信友善、富而思进的观念。三是加强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文化科学知识的渗透和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培育和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农民收入是打破当前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瓶颈”的关键。应该按照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
4、创新载体。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两个服务”、落实“三个贴近” 、抓住“一个建设”。 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可以探索尝试开展 “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 “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都是有效的载体。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因此,针对群众的“三盼”即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可以在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为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以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建设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
5、创新体制机制。农村有的地方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较早,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例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