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能有得.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学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够得到必需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说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那么如何在保证全体学生都有进步的同时,既能培养出数学尖子生,又能帮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呢?
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可以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教学目标等进行分层对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进步.通常来讲,分层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能力和接受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也就是高、中、低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校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透彻的摸底.为了便于划分层次,学校可以在入学(开学)前组织统一的考试测验,根据成绩来划分层次.比如,85~100分为A级,60~84分为B级,低于60分的为C级,即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再综合考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具体调整,使小组划分更合理.当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知识水平情况,再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划分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清楚分层不是单纯的好坏之分,而是为了给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此外,还应注意,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
2.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不是每节课必须要到达的硬性指标,而是教学进行的依据.在划分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备课.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三个备课本,分别注明学生的层次和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具体内容的备课.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例,A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用方程解答应用题.B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能根据书上的例子,学会解答一般的习题.C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理解基本的解题方法.这样分层的好处是,教学任务更加明晰,而且还能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都能进步.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这一步骤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此,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不同要求来进行的.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时,笔者对C级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表达式,可以套用课本中的例子解题;对B级学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代入法,能脱离课本解题;A级学生要深刻掌握代入法,能用自己的思路解决较为复杂的题目.笔者经常鼓励安慰学生:“这是A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B级学生了解就行,C级学生听不懂也不必害怕、”“这是B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C级学生了解就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被有效调动,都想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层次,C级想掌握B级的内容,B级想冲刺A级的内容,A级想让自己更强大,从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既能顾及全体又能因材施教.
4.对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分层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掌握知识必须大量地做题.在课堂练习题上,笔者的设计是:A级学生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重点在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B级学生做难度中等的题目,重点在夯实重要知识点;C级学生做难度较低的题目,重点是树立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家庭作业,笔者主要采用自主编题的方式:给A级学生布置拔尖提高题,难度相对较大;B级学生布置巩固练习题,以课后习题为主;C级学生布置简单易懂题,主要是把各种大题分解成很小的几个题目,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既减轻了学困生学习的负担,还能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充分掌握并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全体,还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责任编辑黄桂坚)
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可以运用分层递进教学法.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教学目标等进行分层对待,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进步.通常来讲,分层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能力和接受能力,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也就是高、中、低三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学校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透彻的摸底.为了便于划分层次,学校可以在入学(开学)前组织统一的考试测验,根据成绩来划分层次.比如,85~100分为A级,60~84分为B级,低于60分的为C级,即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再综合考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进行具体调整,使小组划分更合理.当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知识水平情况,再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是更为关键的是,划分之前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清楚分层不是单纯的好坏之分,而是为了给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此外,还应注意,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
2.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不是每节课必须要到达的硬性指标,而是教学进行的依据.在划分教学目标之前,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备课.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三个备课本,分别注明学生的层次和教学目标,然后再进行具体内容的备课.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例,A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用方程解答应用题.B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能根据书上的例子,学会解答一般的习题.C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理解基本的解题方法.这样分层的好处是,教学任务更加明晰,而且还能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都能进步.
3.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这一步骤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的,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此,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不同要求来进行的.以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下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时,笔者对C级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表达式,可以套用课本中的例子解题;对B级学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代入法,能脱离课本解题;A级学生要深刻掌握代入法,能用自己的思路解决较为复杂的题目.笔者经常鼓励安慰学生:“这是A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B级学生了解就行,C级学生听不懂也不必害怕、”“这是B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C级学生了解就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被有效调动,都想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层次,C级想掌握B级的内容,B级想冲刺A级的内容,A级想让自己更强大,从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既能顾及全体又能因材施教.
4.对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分层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要掌握知识必须大量地做题.在课堂练习题上,笔者的设计是:A级学生做难度较大的题目,重点在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B级学生做难度中等的题目,重点在夯实重要知识点;C级学生做难度较低的题目,重点是树立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家庭作业,笔者主要采用自主编题的方式:给A级学生布置拔尖提高题,难度相对较大;B级学生布置巩固练习题,以课后习题为主;C级学生布置简单易懂题,主要是把各种大题分解成很小的几个题目,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既减轻了学困生学习的负担,还能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充分掌握并利用分层递进教学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全体,还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