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采访这些“名师”时,我们都要问一句,你觉得是什么原因让靖江中专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土?答案各有角度。商联红说学校没有让老师坐班这一点最重要,这样老师想去钻研就有时间有精力;毛越峰觉得是学校舍得花钱在教师培训上;刘瞳同意商老师的看法,还笑着补充一点,“学校从上到下关系比较融洽,领导教师时不时地在一起吃吃饭打打牌,氛围轻松”;潘玉山说关键在于学校非常支持教师下企业,并为此提供各种便利;仇靖泰则认为学校在扶持个人成长方面竭尽所能,哪怕老师拿了一张培训的邀请函来,只要校方觉得对教师有用,都会在经济及时间上给予支持;徐刚则回顾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学校老师搞技术一向出类拔萃,以前曾有老师兼任厂子里的技术总监,还有一位教务主任退休后被选为靖江市科协的秘书长——要是技术上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可能当选呢?”
从管理层的视角又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呢?我们采访了靖江中专的戴建坤校长。
问:您以前在普教当校长,现在转战职教战线,您对职教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何感想?
答:用我长期在普教工作的眼光来看,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教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管理差别很大。普通高中主要看学生的分数,老师分科教学,校长管理是比较轻松的;而我们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作用相应有所不同,普高教师对学生分数提高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而职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引领方面。普教的师资建设要紧抓细节,甚至细到每一个教案;而职教的师资建设则要对教师放松,职教老师不仅要搞教科研,自己还需要到企业去学习研究专业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有相应的研究时间和成长空间。我们在抓常规、抓规范的同时放手让老师们去研究、去开创自己的天地,学校鼓励教师利用一技之长深度涉入行业、企业,教师做出成绩来成果归己,学校还加以奖励,我校不少教师都有自己的专利、实业。我相信这样一句话,天高任鸟飞,职教教师不能圈在校园里,只有在广阔天地中才能锻炼出最强劲的翅膀来。我们学校的精英教师层出不穷,也许就是得益于这种宽而不松的管理文化。
问:靖江中专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什么特色?
答:首先,别看靖江是个小小的苏中县级市,但一直以来都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中小企业遍布,这既给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研究氛围和社会基础,企业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提升也给教师施展本领创造了机会,这是靖江中专教师发展的一个大环境。
第二,学校一贯在教师成长上有大宽容、大投入。比如一般职校里会存在不重视文化课教师的现象,靖江中专不仅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文化基础课的比重不少于三分之一,而且在课时计算上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一视同仁;在培训方面,文化课教师也按所占教师比例享有相应的份额。如果有派10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的机会,文化课教师占教师人数的一半,那就要分到文化课教师5个名额,我们就是这样来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学校非常重视师资培训,不仅省级、国家级培训的机会我们一个都不放过,还积极支持教师自我培训,前几年学校送4位老师去德国学习双元制,回来后建成一个双元制工作室。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达40多万元,共计选派29人到英美德加澳等国培训,92人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而我们学校的专任教师一共才215人。
如果学校教师上研究生,经费是全部报销的。如果考上全日制研究生,我们与教师签订合同,教师毕业后仍然回到学校就职,求学经费一律报销,学习期间工资照发。我们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读研,提高学校的师资学历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强化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我们学校的省级课题拿得比市里哪个普教高中都多。职业教育六大赛事——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业大赛、职教论坛、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在还有一个“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只要教师在这些大赛中获奖,学校配套给予奖励。学校每年花在教师奖励上的支出近20万。我们设立靖江市教育奖励基金,制定《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教科研奖励办法》,分配制度改革向高层次人才和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确保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不低于学校总收入的3%~4%,每年用于教学科研的专项经费占学校总收入的2%~3%。
第三,学校充分发挥精英教师的辐射力量。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等,发挥优秀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创造名师成长与展现才华的良好环境。
每年世界经合组织都要出台一个关于教育的报告,2011年他们的报告里有一句话:任何一个教育系统的质量都不会超越其教师的质量,我的理解,教师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靖江中专将以“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针,让我们的校园里能走出更多的精英教师。
从管理层的视角又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呢?我们采访了靖江中专的戴建坤校长。
问:您以前在普教当校长,现在转战职教战线,您对职教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何感想?
答:用我长期在普教工作的眼光来看,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教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管理差别很大。普通高中主要看学生的分数,老师分科教学,校长管理是比较轻松的;而我们职业学校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的作用相应有所不同,普高教师对学生分数提高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而职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引领方面。普教的师资建设要紧抓细节,甚至细到每一个教案;而职教的师资建设则要对教师放松,职教老师不仅要搞教科研,自己还需要到企业去学习研究专业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有相应的研究时间和成长空间。我们在抓常规、抓规范的同时放手让老师们去研究、去开创自己的天地,学校鼓励教师利用一技之长深度涉入行业、企业,教师做出成绩来成果归己,学校还加以奖励,我校不少教师都有自己的专利、实业。我相信这样一句话,天高任鸟飞,职教教师不能圈在校园里,只有在广阔天地中才能锻炼出最强劲的翅膀来。我们学校的精英教师层出不穷,也许就是得益于这种宽而不松的管理文化。
问:靖江中专的师资队伍建设有什么特色?
答:首先,别看靖江是个小小的苏中县级市,但一直以来都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中小企业遍布,这既给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研究氛围和社会基础,企业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提升也给教师施展本领创造了机会,这是靖江中专教师发展的一个大环境。
第二,学校一贯在教师成长上有大宽容、大投入。比如一般职校里会存在不重视文化课教师的现象,靖江中专不仅确保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文化基础课的比重不少于三分之一,而且在课时计算上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一视同仁;在培训方面,文化课教师也按所占教师比例享有相应的份额。如果有派10名教师参加省级培训的机会,文化课教师占教师人数的一半,那就要分到文化课教师5个名额,我们就是这样来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学校非常重视师资培训,不仅省级、国家级培训的机会我们一个都不放过,还积极支持教师自我培训,前几年学校送4位老师去德国学习双元制,回来后建成一个双元制工作室。近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达40多万元,共计选派29人到英美德加澳等国培训,92人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而我们学校的专任教师一共才215人。
如果学校教师上研究生,经费是全部报销的。如果考上全日制研究生,我们与教师签订合同,教师毕业后仍然回到学校就职,求学经费一律报销,学习期间工资照发。我们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读研,提高学校的师资学历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强化培养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我们学校的省级课题拿得比市里哪个普教高中都多。职业教育六大赛事——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创业大赛、职教论坛、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在还有一个“五课教研两课评比”,只要教师在这些大赛中获奖,学校配套给予奖励。学校每年花在教师奖励上的支出近20万。我们设立靖江市教育奖励基金,制定《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教科研奖励办法》,分配制度改革向高层次人才和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确保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不低于学校总收入的3%~4%,每年用于教学科研的专项经费占学校总收入的2%~3%。
第三,学校充分发挥精英教师的辐射力量。通过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等,发挥优秀人才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创造名师成长与展现才华的良好环境。
每年世界经合组织都要出台一个关于教育的报告,2011年他们的报告里有一句话:任何一个教育系统的质量都不会超越其教师的质量,我的理解,教师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靖江中专将以“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教师全员培训工程”为重点,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针,让我们的校园里能走出更多的精英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