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是为了能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技能型的专业人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国的中职院校也必须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的深化教学改革。应用能力是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是体现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更应该称之为情商。
关键词:应用能力;语文;培养
我们经常听到中职语文教师们无奈地感慨:现在的中职学生太难教了.对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会,并且学习语文的态度成问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
一、因材施教,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中学语文的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必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要只去教学生“学会”,而最关键的是教学生“会学”。因此,语文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归纳,要使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例如:我们可以把平时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节课(这篇文章)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变成“这节课(这篇文章)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琢磨的“这节课我讲得如何”变成“这节课学生学得怎样”。时间长了,教师会习惯地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会不同,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了。
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乐学”的主张,那么实现“趣教”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这是众所周知的,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学,并且把它学好。而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语文课上得枯燥无味,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失败。那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发挥魅力(这个魅力包括语言魅力、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个教学周里,并不是急于传授课本知识,而是首先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教的语文课感兴趣,培养一种学习欲望,要让学生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我的课,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五六岁的孩子,已经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大人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是要求尊重他们。学习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会学会读书,在说话中才会学会说话,在作文中才会学会作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是永远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不能把课堂的时间让大量的讲解、深入的分析等等所占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有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地方。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枷锁,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广阔地想象思维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四、走近学生的心灵,开辟第二教学阵地
语文教学改革趋势就是实施“大语文”教学。目前,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却多没有实践工作,大部分为纸上谈兵。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时间,缺乏阅读量,而语文的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家知道,没有阅读量的学生,在语文上是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学生,那要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呢?我们只有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阅读权利,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带着质疑的精神去读书,就是一个好办法,我在每学期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每学期都要有阅读摘抄(至少30条),每学期至少要写二篇阅读感受,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如果学生能对自己所读文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的给予期末加分。我还经常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时间与学生们畅谈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多说说实话,不要说一些套话、一些空话。我与学生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学生能够信任我,喜欢我,能够大胆地和我进行交流讨论。从教学实践中,我明白课外时间的师生交流,能够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让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探索,每天都在创新。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材、教法与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到语文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
关键词:应用能力;语文;培养
我们经常听到中职语文教师们无奈地感慨:现在的中职学生太难教了.对最基础的文学常识都不会,并且学习语文的态度成问题,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成为许多职业学校语文教师的共识。那么,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
一、因材施教,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
中学语文的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必须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要只去教学生“学会”,而最关键的是教学生“会学”。因此,语文教学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虽然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启发、引导、归纳,要使学生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例如:我们可以把平时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节课(这篇文章)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变成“这节课(这篇文章)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琢磨的“这节课我讲得如何”变成“这节课学生学得怎样”。时间长了,教师会习惯地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也会不同,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了。
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乐学”的主张,那么实现“趣教”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这是众所周知的,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自觉地去学,并且把它学好。而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成为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语文课上得枯燥无味,我认为这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失败。那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发挥魅力(这个魅力包括语言魅力、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幽默的语言可以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在第一个教学周里,并不是急于传授课本知识,而是首先想办法让学生对自己以及自己所教的语文课感兴趣,培养一种学习欲望,要让学生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我的课,并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满足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十五六岁的孩子,已经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大人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而是要求尊重他们。学习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生只有在读书中才会学会读书,在说话中才会学会说话,在作文中才会学会作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是永远也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不能把课堂的时间让大量的讲解、深入的分析等等所占用,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不会有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主要地方。想要培养好学生的应用能力,就必须要改革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和枷锁,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广阔地想象思维的发挥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四、走近学生的心灵,开辟第二教学阵地
语文教学改革趋势就是实施“大语文”教学。目前,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却多没有实践工作,大部分为纸上谈兵。大多数学生没有阅读时间,缺乏阅读量,而语文的教学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家知道,没有阅读量的学生,在语文上是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的学生,那要如何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呢?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呢?我们只有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阅读权利,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带着质疑的精神去读书,就是一个好办法,我在每学期开始上课的时候,就要求我们班的学生每学期都要有阅读摘抄(至少30条),每学期至少要写二篇阅读感受,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如果学生能对自己所读文章,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的给予期末加分。我还经常在课间休息和课外时间与学生们畅谈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想法,多说说实话,不要说一些套话、一些空话。我与学生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所以学生能够信任我,喜欢我,能够大胆地和我进行交流讨论。从教学实践中,我明白课外时间的师生交流,能够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好好地利用课外时间,充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人类生活的实际需要,社会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进程,让我们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探索,每天都在创新。因此,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教材、教法与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到语文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提供可靠的保障。
(河南信息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