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精神和竞争意识,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组织、管理和交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校在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积极开展学生合作学习研究,对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了促进作用。
一、优化组合,建立合作方式
我们在听课中常常发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较少,经常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马上组成若干小组,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其实学生并没有学会怎样合作。要使合作学习具有可行性、实效性,必须做到:
1.优化组合成员。组建学习小组不一定按同桌之间或相邻两排学生之间自然组合,可以让学生自愿编组,组员或多或少,把小组的组合权交给学生。同时,教师要视其具体情况,总体把握,做到优化组合,强弱互补;在性格方面,刚柔相济;在性别方面,男女搭配。
2.轮流担任组长。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长可由组员轮流担任,教师按组长的职责对每个组员轮番培训,使每个组员既学会领导别人、组织小集体,又学会接受别人的领导,在参与指导、管理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团队的管理能力,协调方法和相容性格。
3.选择就座的方式。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人数、合作的内容、合作的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桌椅的摆放形式,可以是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U”字形等,使学生感到“心灵自由”、“行为自由”、“思维自由”,营造合作学习的自然环境。
二、强化激励,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无兴趣,合作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学生合作就主动,就会全神贯注,迎难而上;没兴趣,学生被动应付,就会精神疲倦,知难而退。因此必须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合作兴趣。
1.尊重主体,激发合作欲望。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合作的乐趣。人教版第十册《白杨》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爸爸、哥哥、妹妹”的人物对话,教者让学生自由朗读人物对话后,请一名学生朗读这段对话,再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并分角色朗读(每组中最好是两男一女),最后教师让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分角色朗读了这部分对话。听后,学生在评价时都认为小组合作分角色读比一个人读,更形象,更生动,语言更富有个性化。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遇到人物对话的段落,总是主动自由组合,分角色来读。
2.巧设情境,创造成功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者要在行间巡视,对个别学生及时点拨,适时指导,特别是多给相对滞后的学生争取成功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配音故事:“一天,诗人贺知章边走边看,来到自己的家乡。五十多年过去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听完故事后,教师要求学生成为“画中人”,进入角色,把《回乡偶书》这首诗表演出来。学生通过刚才的耳濡目染,人人跃跃欲试,主动与他人合作表演,不少小组合作得很默契,表演得很精彩。
3.注重评价,引入激励机制。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赖于外因的刺激。小组合作学习后,可让组员相互评价他人在合作时的表现、成绩等,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合作行为。教师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根据小组每个组员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获取知识程度进行有代表性地评价,坚持鼓励、扶持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活化指导,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合作需要教者进一步引导、调整,使他们想合作、会合作、真合作、合作好。
1.教师导向。在教授五年级《大漠升起蘑菇云》一课时,教者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课文中“欢呼雀跃”,“激动的泪花”等词语所表达的自豪和激动的心情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就是参与研制的科技人员,在挺住了饥饿与严寒之后,在经历了无数个夜以继日之后,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分组讨论,再来感受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话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导到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背景、意义的研究上来。在讨论中,有的小组还反复地朗读课文,教师不断地提示。教师主导了讨论活动,由学生读、说、演,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2.问题主导。我们在教授人教版第十册《跳水》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在危急关头,船长逼孩子跳水,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在场,有什么办法救孩子吗?学生分组讨论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对对方观点表示认同,有的持不同意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设计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3.示范引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无穷的感染力,因而,每一位教师要注重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的各方面合作,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学有范例,做有榜样。特别是教师要发挥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示范作用,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只有这样,课堂才有活力,效率才会提高。
(责编钟岚)
一、优化组合,建立合作方式
我们在听课中常常发现,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指导较少,经常只是一句“下面请大家按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马上组成若干小组,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其实学生并没有学会怎样合作。要使合作学习具有可行性、实效性,必须做到:
1.优化组合成员。组建学习小组不一定按同桌之间或相邻两排学生之间自然组合,可以让学生自愿编组,组员或多或少,把小组的组合权交给学生。同时,教师要视其具体情况,总体把握,做到优化组合,强弱互补;在性格方面,刚柔相济;在性别方面,男女搭配。
2.轮流担任组长。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长可由组员轮流担任,教师按组长的职责对每个组员轮番培训,使每个组员既学会领导别人、组织小集体,又学会接受别人的领导,在参与指导、管理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团队的管理能力,协调方法和相容性格。
3.选择就座的方式。可以根据小组合作的人数、合作的内容、合作的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桌椅的摆放形式,可以是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U”字形等,使学生感到“心灵自由”、“行为自由”、“思维自由”,营造合作学习的自然环境。
二、强化激励,增强合作意识
学生对合作学习有无兴趣,合作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有兴趣,学生合作就主动,就会全神贯注,迎难而上;没兴趣,学生被动应付,就会精神疲倦,知难而退。因此必须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合作兴趣。
1.尊重主体,激发合作欲望。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合作的乐趣。人教版第十册《白杨》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爸爸、哥哥、妹妹”的人物对话,教者让学生自由朗读人物对话后,请一名学生朗读这段对话,再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人小组,并分角色朗读(每组中最好是两男一女),最后教师让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分角色朗读了这部分对话。听后,学生在评价时都认为小组合作分角色读比一个人读,更形象,更生动,语言更富有个性化。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遇到人物对话的段落,总是主动自由组合,分角色来读。
2.巧设情境,创造成功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者要在行间巡视,对个别学生及时点拨,适时指导,特别是多给相对滞后的学生争取成功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配音故事:“一天,诗人贺知章边走边看,来到自己的家乡。五十多年过去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听完故事后,教师要求学生成为“画中人”,进入角色,把《回乡偶书》这首诗表演出来。学生通过刚才的耳濡目染,人人跃跃欲试,主动与他人合作表演,不少小组合作得很默契,表演得很精彩。
3.注重评价,引入激励机制。合作意识的培养,也有赖于外因的刺激。小组合作学习后,可让组员相互评价他人在合作时的表现、成绩等,让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人,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合作行为。教师还可以组织全体学生根据小组每个组员的合作态度、合作能力、获取知识程度进行有代表性地评价,坚持鼓励、扶持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活化指导,培养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合作需要教者进一步引导、调整,使他们想合作、会合作、真合作、合作好。
1.教师导向。在教授五年级《大漠升起蘑菇云》一课时,教者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课文中“欢呼雀跃”,“激动的泪花”等词语所表达的自豪和激动的心情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你就是参与研制的科技人员,在挺住了饥饿与严寒之后,在经历了无数个夜以继日之后,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分组讨论,再来感受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话语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导到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背景、意义的研究上来。在讨论中,有的小组还反复地朗读课文,教师不断地提示。教师主导了讨论活动,由学生读、说、演,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2.问题主导。我们在教授人教版第十册《跳水》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在危急关头,船长逼孩子跳水,当时他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在场,有什么办法救孩子吗?学生分组讨论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对对方观点表示认同,有的持不同意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设计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3.示范引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无穷的感染力,因而,每一位教师要注重与领导、与同事、与学生的各方面合作,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学有范例,做有榜样。特别是教师要发挥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示范作用,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只有这样,课堂才有活力,效率才会提高。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