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毛姆书写的孤独精神探索者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作家毛姆创作的小说具有深刻的内蕴,他书写的作品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更是一种理想的编织。本文从毛姆小说精神探索者形象角度,挖掘文学内部的审美功能和意义,以体现精神探索者具有的性格气质。
  关键词:威廉·毛姆 理想的编织 审美功能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威廉·毛姆出生于1874年,其最重要的小说有《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锁》和长篇小说《刀锋》等。通过小说中的精神探索者形象,作家以其犀利的眼光剖视了当时的社会和人生,揭示了精神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把握作品中的精神探索者思想。
  一 毛姆书写的精神探索者形象
  毛姆的思想受传统与现代两种思潮的影响,用其理性的视角观察世界,透过社会的表面现象来揭示人类心灵深处最本质的东西,正如他作品中塑造的努力追求自我和理想的精神探索者一样,深刻地剖析这个受伤的社会和人性之恶,努力追求通往真理和间美的自由之路。
  1 挣脱枷锁的抗争者的形象——菲利普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总会受到家庭、金钱、情感、社会关系等各种枷锁的限制,迫于生活的压力,人们可能因残酷的现实变得麻木而不会存在强烈的被束缚感觉,但那些精神上独立、努力追求自由的人会感受到这种被限制的痛苦,因而会努力去做孤独的精神探索者。如毛姆书写的《人生的枷锁》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就在经历多年的人生坎坷后,努力挣脱这些束缚人生的枷锁。作家塑造的这位菲利普在德国海德堡感觉到那些学者们虽然不信仰上帝,但却非常开心地生活,他们可以让自己的思想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一个人完全有可能做到既有德行,而又不信从国教”。作者是想通过这个角色来说明作为抗争者菲利普能够重新审视自己,让他觉得没有上帝也能够寻找新的生活准则。作者描写了菲利普通过阅读大量具有叛逆精神的哲学著作,终于可以清晰地懂得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并挣脱了宗教对他的枷锁。
  小说中的菲利普对美与爱情充满了渴望,遇到米尔德丽德叶,他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情欲深渊,却还以为是真挚的爱情,使情感套上了无法摆脱的枷锁。虽然他期待着爱情那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欢乐,但回报他的是心灵的空虚、极度的痛苦和烦恼。米尔德丽德对他并不在乎,而菲利普却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为她几乎耗尽了所有财产。其实作家最想说明的是在这场爱情中,主人公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和自我。而庆幸的是,他终于在这种痴迷中清醒,他不停地反省自己,并进行自我探析,懂得了:“他的痛苦乃在于肉欲得不到满足……他就能挣脱那条束缚着他身心的、不堪忍受的锁链”。作家描写了这段挣扎时间的漫长,因为直到这个女人死了,菲利普才挣脱了情欲的枷锁,获得了重生。
  小说描写的菲利普只是个拮据的普通人,这使他一直受到金钱的束缚,他经济上不得不依赖伯父,挣钱的辛苦使他甚至盼望自己的伯父快点死掉而可以获得遗产。作家借菲利普把金钱比作“人的第六感官”,暗示金钱对人类是多么可怕的束缚。在作品中,作家安排了菲利普这个人物是个天生残疾者,这使他从小就受尽了他人的嘲笑和欺凌,他虽然不甘凌辱奋起反抗,却因弱小失败告终,虽然他学习成绩非常好,却“宁愿做个全校脑子最不开窍的蠢学生,只要四肢健全就行”。儿时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而最终时光让他变得越来越明朗,他也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菲利普虽然是个生活的失败者,但我们却透过他的成长看到主人公终于挣脱了情欲、金钱、生理缺陷的枷锁而获得了自由,了悟了社会和人生,摆脱了世俗枷锁,可称得上是精神探索的胜利者。
  2 为艺术献身的殉道者形象——斯特里克兰德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一直在追寻自己审美理想的人生。作家塑造的这个故事人物是个平平常常的证券经纪人,但在其平静的外表之下却拥有一颗充满激情的心灵。为了完成儿时绘画的梦想,他在四十岁时宁愿为此抛家弃子:“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作者阐明了主人公为了自己所坚持的理想远赴巴黎,带着他心灵渴望的艺术追求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为了追求艺术他表现得极端自我。毛姆在故事中叙述了主人公为了追求艺术理想经历了惊险与坎坷,其实是褒扬了他为艺术而付出的勇敢,以及内心的执著与激情。
  斯特里克兰德是个追寻艺术理想的朝圣者,透过他的经历,作者表达了为理想而拥有的具有一种洒脱的气质倾向,其实那是种挣脱社会环境枷锁的精神,正是那超脱世俗的一切,才会使具有非凡精神的绘画达到真实和自然,从而实现自由。这种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使主人公即便生活得非常贫穷,但为了毕生的理想,他仍像在沙漠中寻找绿洲的拓荒者一样勇往直前。
  主人公的行为非常独特,为了理想他决然地选择了理想的艺术生活,而要想不平凡就注定要走与社会道德规范不一致的途径,追求理想中的艺术和精神上的自由:“我没有时间搞恋爱,……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为了艺术,主人公一直在寻找使自己得到解脱、获得自由的地方,作者借这个主人公表达了思想上的超前,表达了决然抛弃世俗的决心以及脱离传统束缚的心灵。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为了找到自己对于绘画准确的表达,不断地旅行、思考并且实践。最终更接近自然和心中的自由,自在地画画,并创作出举世瞩目的画作。作家告诉读者,斯特里克兰德在这种成功中寻找到了真实和美,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天然自然的美,进而暗示主人公从传统社会规则的束缚中挣脱,是去掉外饰还其本质的过程,是追求绝对自由的过程。作家告诉读者,在艺术的美中,即便自己的生命耗尽,也要能使人获得自由,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艺术境界的审美,而他塑造的斯特里克兰德就是为艺术而献身的殉道者。
  二 精神探索者的特征
  每个作家都有各自独特的精神探索,他激发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毛姆的独特就在于他始终关注人性和精神,旨在为灵魂寻找精神的安放之所,并且通过他的笔表现出精神探索者的孤独性、哲学性和自然的特点。
  1 远离社会的孤独生存状况   在文学领域,孤独具有现代意味,它表达的是一种状态,通过这种感觉的描写可以让人暂时摆脱现实生活中无法排解的纷忧,从而收获精神的超然独处。毛姆书写的精神探索者具有强烈而敏锐的观察力,他们为了寻求精神层面的探索而远离社会,在享受孤独中实现人性本真、重新审视人生。人类文明创造了丰硕的物质及精神内容,而文明的发展也会产生负面效应。精神领域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抛到世界之外成为孤独者,因而毛姆生存的时代弥漫着悲观、虚无的气氛,毛姆笔下的精神探索者身上就充分表现了他们所生存的孤独,努力寻求某种解脱和出路。
  如在毛姆书写的《人生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因为先天残疾受人岐视而感到孤独,却因此获得了非常快乐的自省本领,具有非常敏锐的鉴赏力,能以旁观者的姿态洞察人生,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渐而渐之形成一种不屑的态度。而菲利普母亲的去世让他觉得他推动了世界上唯一的温暖,使他内心更加孤独,尽管伤痕累累却有了类似“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感。当他冷静地注视这一切时,不耻人们外表戴着的虚伪假面,却内心充满邪念与污秽庸俗的思想,令他们面显愚钝呆板,而内心却充满痛苦。作家正是通过菲利普的形象揭示了人们无法摆脱的悲哀和痛苦,而这也正是作家本身感到厌恶和痛心的地方,他借主人公陷入对生活的思考,让菲利普在经历坎坷的痛苦后最终选择了远离世俗的纷争、真实而平静:“他执著地向往过一种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生活,也就是说,他对未来的生活满怀激情……”又如,在《刀锋》中,作家表现了拉里对社会的逃避,是在寻找生活意义的旅行之中。主人公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也不愿意进学校再修,他对自己的战争经历隐瞒得很深,为了探索真正的人生,他像社会边缘人一样过着安逸不受尘事羁的生活,他虽属于上流社会,却一直不融入其中。作者通过这个角色表现了他超前的思想,即:由于平庸的人无法理解拉里的处境和想法,致使其只能生活在孤独中。
  2 深刻、富有哲学意味的思维方式
  毛姆创作的作品中所表达的独特见解和富含哲学意味的思想观点胜似哲学著作,令读者情不自禁地被他笔下塑造的人物所吸引,而其探讨的精神探索者形象所闪动的思想灵魂火花正是他创作的闪光点。
  小说《人生的枷锁》中的主人公菲利普通过努力摆脱精神上的枷锁,最终获得了自由,作家描写了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阅读了各种哲学著作,懂得了“世间既无美也无丑,而只有事实;追求美完全是感情用事”,从而形成了深刻的哲学观念。作家通过这个人物表达了逐渐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因而具有了创造性行动,并大胆地任心灵意愿追寻自由而快乐的生活,这其实是作者受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哲学观的影响。故事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很多坎坷的事情之后,认识到:“对意志的自由的幻想非常强烈,……我总认为我可以自由选择,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做事的。”故事中的菲利普受哲学思维所影响,因而非常鲜明地对世界上的苦难和恶看得相当透彻,极其深刻地指出了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这是因为没有能力去工作,失业的恶性循环给人们带来凄惨生活的更大痛苦,而人们却已经习惯于这种痛苦,因而他觉得那些俗人的生活毫无意义,而主人公作为孤独的精神者却对未来充满希望,并意图改变这种人生。
  又如,小说《刀锋》的主人公拉里更贴近现实。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却仍融入社会,为读者指明了哲学性的思考。作家通过这个人物暗示了二战之后西方青年注视东方文明的迫切心理。因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拉里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经过各种哲学、心理学书籍的阅读,年纪轻轻的他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当你一个人飞上天时,你有许多时间思索。你会有许多怪想法。”作家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对知识的欲望,以及不断追求丰富的精神层面的经验,从而更能理解只有使灵魂脱掉自我中心的痕迹才能与真理和自由相融。
  3 向往异域和自然
  毛姆的小说表现了正是由于主人公们找不到能够寄托的精神家园,他们的思想无法被社会所理解,因而非常向往异域和自然,以寻求新鲜生动的生活,这种精神的乌托邦在他们心中是极其虔诚的,是作家用以表达的人生的信仰、生活的真理,而这种精神上的希望让他们勇敢地活着、生活着,进而从现实世界的枷锁中得以解脱。
  如菲利普早就向往东方的美丽与神圣,希望以此解脱在现实中所受的束缚和压抑。而斯特里克兰德作为艺术家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并终于在遥远的异域——塔希提,找到了他精神上得以解脱的家园。又如,拉里作为孤独的精神思考者与探索者,在经历了二战的死后重生后,不想再让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带给自己更深的痛苦,因此决定走自己的路,意图在异域的文明中领悟人生,实现自我的完善。毛姆笔下的精神探索者,被神秘的异域和美丽的大自然所吸引,实际是作者的一种象征和隐喻,是作家想借此寻找真实自我,以探寻精神的安放之所。
  三 小结
  毛姆因不满当时社会而向往个人的自由,并通过他笔下的主人公进行哲学思考,使郁积于心中的人生痛苦得到宣泄,实质上,这也是激励现实中的人们为生活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美]特德·摩根,梅影、舒云、晓静译:《人世的挑剔者——毛姆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 [奥地利]弗洛伊德,孙凯祥译:《弗洛伊德论创造力与无意识:艺术文学恋爱宗教》,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版。
  [3] 王晓燕:《循心中热望筑精神家园——试论〈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广西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6期。
  [4] 张建华:《神人形象与东方话语——论毛姆小说〈刀锋〉的主题》,《成都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5] [英]毛姆,张柏然、张增建、倪俊译:《人生的枷锁》,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6] [英]毛姆,傅惟慈译:《月亮和六便士》,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7] [英]毛姆,周煦良译:《刀锋》,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王建华,女,1979—,河北承德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收集了51例原发性肺癌尸检材料,结合临床资料对其形态特点、转移规律、及其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原发性肺癌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好发部位为叶、段支气管
他正坐在一个冰湖里面的窟窿上面,从窟窿里钓鱼。窟窿旁边还有两条鱼,是他已经捉得的。嘿,这个博物馆里,玻璃柜子可真不少。楼上甚至还要多,里面有鹿在水洞边喝水,有鸟儿飞往
摘要:《玻璃动物园》是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田纳西·威廉斯通过诗化语言、背景音乐以及布景设计等多个手段在舞台上展示了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悲剧。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意象,如黄水仙、蓝玫瑰、独角兽、父亲的相片以及逃离的汤姆等,这些意象的使用匠心独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有力地烘托了气氛,渲染了主题。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 意象 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识码:A  一
梅里美笔下有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以高龙巴和嘉尔曼这两个异域形象为研究基础,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形态出发,研究分析小说中所蕴含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和文化选择上的
一、杰克·伦敦与《野性的呼唤》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于1876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之中,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在24岁开始文学创作后的15年
癌转移至脾引起脾自发性病理性破裂罕见。现报告一例如下。 病例报告 龙×,男,57岁,住院号:33140,病理号92632,94678,95791。因中腹部突然剧痛30小时于1979年6月15日下午急
厌氧棒状杆菌又称短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aivum,以下简称CP)是用人体骨髓中厌氧棒状菌制作的死菌悬液。它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制剂,是继卡介苗之后进展较快、有一定
Albright首次提出肾细胞癌并高血清钙病人的瘤组织可能产生甲状旁腺素(或类似物质),产生的甲状旁腺素或类似物质能提高血清钙,差不多4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们对甲状旁腺素和
1838年 Morling 第一个报导了一例阑尾类癌,1914年 Gossett 和 Masson 证实了此肿瘤细胞内的颗粒具嗜银性,而称之为嗜银细胞瘤。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主要发生在胃肠道
发生在胃肠道的粘膜腺,即利贝昆氏隐窝(Crypts of Liberkuhn)深部的具有嗜银染色特性的基底颗粒状细胞(Kulchitsky细胞)的肿瘤,称为类癌。 Lubarsch 1888年发表了第一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