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预设
1.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初步感知1元以内的人民币,然后通过换钱游戏,购物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设计思路】
1.课始,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换一换、买一买、说一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枝自动笔,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出示商场图。
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日常用品。你想买些什么吗?那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 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一定自己买过一些东西吧。你都用过哪些钱呀?
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认一认。
(2)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贴出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3)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把同学们没有介绍的人民币图片贴在黑板上。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啊!你能把这些钱按规律分一分吗?
学生们进行分类。
教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第一种,纸币、硬币:第二种,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的关系
我们平常用得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①1角1角的数,数到10角。
猜一猜,10角是几元?(板书:1元=()角)
②换钱游戏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1元可以换()张1角
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2)角和分的关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三、 创设购物情境,应用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关系,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展示有:笔记本等物品的货架图。
(1)鼠标点击笔记本问:笔记本1元,你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说出几种付钱的方案。
(2)鼠标点击小刀问:小刀5角,可怎样付?
(3)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的两种情况,也可以按只买一样东西,买两样东西,买三样东西的顺序,引导学生交流。
四、 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去收银台付钱。
责任编辑:陈国庆
本节课主要教学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这些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知识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首先通过商店购物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买东西要用人民币,又分两个层次展示了1元和小于1元的纸币和硬币,供学生认识。在购物活动中教学1元=10角,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想1角等于几分。在“试一试”中通过换钱进一步加深对人民币单位间进率的认识。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一系列的换钱和模拟购物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预设
1.在购物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课堂上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知识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初步感知1元以内的人民币,然后通过换钱游戏,购物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设计思路】
1.课始,从生活出发,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课堂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换一换、买一买、说一说,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3.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枝自动笔,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出示商场图。
商场里的物品真多啊!有好吃的,有好玩的,还有日常用品。你想买些什么吗?那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
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 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小朋友,你们一定自己买过一些东西吧。你都用过哪些钱呀?
拿出你所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小组内的同学认一认。
(2)全班交流。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贴出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3)小朋友们真不简单,认识这么多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把同学们没有介绍的人民币图片贴在黑板上。
(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乱啊!你能把这些钱按规律分一分吗?
学生们进行分类。
教师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学生回答时教师相机板书:第一种,纸币、硬币:第二种,元、角、分。
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2.元、角、分的关系
(1)元和角的关系
我们平常用得较多的是元和角,那么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①1角1角的数,数到10角。
猜一猜,10角是几元?(板书:1元=()角)
②换钱游戏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
1元可以换()张1角
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2)角和分的关系
知道了1元等于10角,那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角=10分)
三、 创设购物情境,应用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人民币,并且知道了元、角、分的关系,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课件展示有:笔记本等物品的货架图。
(1)鼠标点击笔记本问:笔记本1元,你可以怎样付钱?
小组讨论,说出几种付钱的方案。
(2)鼠标点击小刀问:小刀5角,可怎样付?
(3)1元钱可以买哪几件物品?
可以按不需要找钱和需要找钱的两种情况,也可以按只买一样东西,买两样东西,买三样东西的顺序,引导学生交流。
四、 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回家以后,陪爸爸妈妈去商店购物,自己去收银台付钱。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