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既是自身需要,也是社会需要。忽略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容易导致幼儿孤僻、胆小、自卑、霸道、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等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探索发现、大胆交流表达,逐步调节行为,进行自我完善,发展了交往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态度。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应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教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指南》中所提到的人际交往,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概念。即:帮助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等。在步入幼儿园以前,幼儿主要以发展亲子关系为主。入园后,幼儿开始接触老师、同伴、适应集体生活,每个幼儿都开始架构自己的人际关系。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为幼儿与同伴间建立良好关系搭建了桥梁。下面谈一下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
一、创设有利于交往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游戏环境创设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人文性、有情感安慰和激励功能,遵循生活化、温馨化的原则。在材料投放上,基于小班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与小班幼儿生活比较接近的具象材料。如:与小班幼儿经常接触的生活环节有关,且已经具有相应的使用经验的家庭常用物品,形象逼真、色彩温和,能给与幼儿一定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兴趣的可操作、可摆弄的材料;投放纸盒、纸板、纸箱、纸筒、夹子、等低结构生活材料,便于幼儿随时拿取,解决游戏中材料使用问题;投放纱巾、瓶子、餐具、饰品、帽子等按照材质、形状等归类摆放,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可自由选择、随意组合的材料;投放一些有助于增强角色识别、角色认知、角色互动的材料,让游戏的情节变得更的更加丰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班级中的人、事、物,更好的适应与融入幼儿园的生活,逐步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类型,促进幼儿的交往。
(一)开展角色游戏,学习沟通与协商。
小班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集体,角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如“娃娃家”“公共汽车站”“宝宝糖果屋”等,教师在带孩子参观医院、银行、超市后,可以在活动室设立“医院”“银行”“超市”等模拟区域,丰富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让幼儿逐步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同时学习到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学会礼貌用语。如“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在你来我往中保持愉快的心情,逐步了解角色的特点与职责,进而增强同情心和责任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提高交往的技能。
(二)设计情境游戏,运用榜样示范作用。
小班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胆小孤僻,不敢主动交流,这时可以开展情境游戏,如:“邮递员送信”“打电话”“找朋友”等游戏,消除同伴之间的陌生感,变得轻松愉悦。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事件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做法,设计情境表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练习运用商量用语,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等。幼儿非常喜欢模仿,成人的正确行为必然对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并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当发生冲突等意外事件,如争抢玩具僵持不下的时候,教师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平等友爱的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在幼儿做出初步的分享行为后给予积极的赞赏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一定的自豪感,逐渐形成内化的分享意识。
(三)开展结构游戏活动,学习主动交往与分享合作。
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尚未发展成熟,主要采取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游戏形式,在建构游戏中缺乏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材料时容易受材料的外在形态、颜色等的影响,对此,可以投放一些色彩鲜明的积木、仿真动物,以及一些低结构、废旧材料,来建构、构造各种建筑物或物体,反映幼儿自身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如:大的纸杯、纸盘、牙膏盒、易拉罐、奶粉罐、纸筒等。通过创设宽松的建构环境,采用示范或者引导幼儿同伴交流的方式,教师给与及时、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主动积极交往、相互合作、相互谦让、快乐分享、愉快地参与游戏,主动获取社会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民间游戏不受场地、时间、同伴的限制,形式多样趣味性更强,所需材料简单易得,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与幼儿园体育游戏等其他游戏有机结合,深受小班幼儿喜爱。如:母鸡孵蛋、切西瓜、三个字、跨步、猎人抓野兔、赛龙舟、捞鱼、荷花荷花几时开、猫逮老鼠、挤白菜等。幼儿根据喜好和意愿自主自发选择游戏,自然结伴进行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锻炼幼儿交往技能。
(五)通过亲子游戏,家园共育。
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家长真正体会到亲子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支持并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家园共育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游戏分享交流活动,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
教師从实际出发,耐心观察幼儿的行为,正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通过游戏分享形式帮助幼儿回顾、梳理已有经验,推动小班幼儿继续深入游戏与探索。如:通过做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小班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游戏的分享交流,表现自己的意愿,流露自己的想法,不仅提高幼儿分享交流的兴趣,说话和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养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丰富交往经验。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丰富游戏的形式,采取多元化的指导方式,利用游戏各种有利的途径,通过教师、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共同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支持他们逐步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2 幸福新童年编写组 编
关键词:人际交往能力 游戏活动 小班幼儿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应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教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指南》中所提到的人际交往,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概念。即:帮助幼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幼儿的自主性等。在步入幼儿园以前,幼儿主要以发展亲子关系为主。入园后,幼儿开始接触老师、同伴、适应集体生活,每个幼儿都开始架构自己的人际关系。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方式,为幼儿与同伴间建立良好关系搭建了桥梁。下面谈一下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
一、创设有利于交往的环境,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游戏环境创设要考虑美观性、教育性、情境性、人文性、有情感安慰和激励功能,遵循生活化、温馨化的原则。在材料投放上,基于小班年龄特点,教师可以投放一些与小班幼儿生活比较接近的具象材料。如:与小班幼儿经常接触的生活环节有关,且已经具有相应的使用经验的家庭常用物品,形象逼真、色彩温和,能给与幼儿一定的心理安全感,激发他们兴趣的可操作、可摆弄的材料;投放纸盒、纸板、纸箱、纸筒、夹子、等低结构生活材料,便于幼儿随时拿取,解决游戏中材料使用问题;投放纱巾、瓶子、餐具、饰品、帽子等按照材质、形状等归类摆放,幼儿根据游戏的需要可自由选择、随意组合的材料;投放一些有助于增强角色识别、角色认知、角色互动的材料,让游戏的情节变得更的更加丰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悉班级中的人、事、物,更好的适应与融入幼儿园的生活,逐步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通过丰富多样的游戏类型,促进幼儿的交往。
(一)开展角色游戏,学习沟通与协商。
小班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集体,角色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如“娃娃家”“公共汽车站”“宝宝糖果屋”等,教师在带孩子参观医院、银行、超市后,可以在活动室设立“医院”“银行”“超市”等模拟区域,丰富幼儿的角色游戏。通过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让幼儿逐步了解和掌握社会行为规范,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同时学习到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学会礼貌用语。如“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在你来我往中保持愉快的心情,逐步了解角色的特点与职责,进而增强同情心和责任感,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提高交往的技能。
(二)设计情境游戏,运用榜样示范作用。
小班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胆小孤僻,不敢主动交流,这时可以开展情境游戏,如:“邮递员送信”“打电话”“找朋友”等游戏,消除同伴之间的陌生感,变得轻松愉悦。当幼儿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具体事件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做法,设计情境表演,让幼儿在快乐的情境游戏中练习运用商量用语,了解交往中的良好行为如轮流、互相交换、妥协等。幼儿非常喜欢模仿,成人的正确行为必然对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并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当发生冲突等意外事件,如争抢玩具僵持不下的时候,教师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平等友爱的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在幼儿做出初步的分享行为后给予积极的赞赏和鼓励,让孩子体验到一定的自豪感,逐渐形成内化的分享意识。
(三)开展结构游戏活动,学习主动交往与分享合作。
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尚未发展成熟,主要采取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的游戏形式,在建构游戏中缺乏明确的目的性,选择材料时容易受材料的外在形态、颜色等的影响,对此,可以投放一些色彩鲜明的积木、仿真动物,以及一些低结构、废旧材料,来建构、构造各种建筑物或物体,反映幼儿自身对周围事物的印象,如:大的纸杯、纸盘、牙膏盒、易拉罐、奶粉罐、纸筒等。通过创设宽松的建构环境,采用示范或者引导幼儿同伴交流的方式,教师给与及时、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充分调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激发幼儿主动积极交往、相互合作、相互谦让、快乐分享、愉快地参与游戏,主动获取社会交往的技能,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
民间游戏不受场地、时间、同伴的限制,形式多样趣味性更强,所需材料简单易得,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与幼儿园体育游戏等其他游戏有机结合,深受小班幼儿喜爱。如:母鸡孵蛋、切西瓜、三个字、跨步、猎人抓野兔、赛龙舟、捞鱼、荷花荷花几时开、猫逮老鼠、挤白菜等。幼儿根据喜好和意愿自主自发选择游戏,自然结伴进行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锻炼幼儿交往技能。
(五)通过亲子游戏,家园共育。
幼儿园开展亲子游戏,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家长真正体会到亲子游戏的意义与价值,支持并参与幼儿园亲子活动。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为幼儿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家园共育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游戏分享交流活动,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
教師从实际出发,耐心观察幼儿的行为,正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通过游戏分享形式帮助幼儿回顾、梳理已有经验,推动小班幼儿继续深入游戏与探索。如:通过做小游戏的方式,引导小班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游戏的分享交流,表现自己的意愿,流露自己的想法,不仅提高幼儿分享交流的兴趣,说话和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养成乐于与人交往的习惯,丰富交往经验。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丰富游戏的形式,采取多元化的指导方式,利用游戏各种有利的途径,通过教师、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共同来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支持他们逐步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旅游教育出版社2012.12 幸福新童年编写组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