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7年4月10日,约瑟夫·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东南马科城。父亲是马扎尔犹太部族一个有名望的粮食商人。这原本幸福的家庭,却由于父亲的猝死而蒙上了不幸的阴影。后来,母亲改嫁给另外一个商人。继父性格暴躁,与普利策格格不入。于是,普利策17岁那年,便离开了家,只身辗转来到了美国。
初到美国,普利策靠干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谋生,他做过水手,当过工人,扮演过马车夫的角色……但他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因为他骨瘦如柴,不宜干重活;此外他自尊心太强,感情易冲动而不能服从雇主生硬的命令。可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对他多么不公,普利策始终不放弃学习。在这段时间里,普利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位于第五大道和洋槐大街的商业图书馆里。
一次,普利策和另外几十个人每人交了5美元给一位答应介绍他们到甘蔗种植园工作的推销商。他们乘上了一艘充满恶臭的小轮船,不久被甩在了城南30多英里的地方。当小轮船径自开走时,他们才醒悟过来:上当受骗了。普利策一气之下写了一篇揭穿这个骗局的文章,《西方邮报》竟发表了这篇文章——未来著名的报业大王的处女作就这样诞生了。
《西方邮报》是普利策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它是一家德文报社,坐落在第五大道和市场大街交叉口处的4层大楼内。他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在那宽敞舒适、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读书看报写文章。在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普利策终于迈人了这座他梦寐以求的大楼。但在报社里,他基本上是做打杂的事,偶尔写一些短文章。不过正是在这里,普利策结识了约翰逊·帕特里克律师和麦克道尔医生。
后来,普利策的朋友约翰逊·帕特里克又帮助他找到了一份更适合的工作,负责铁路铺设权的备案工作。他能将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复杂的条文记得滚瓜烂熟,这一点无疑是一名优秀律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由于普利策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他给约翰逊·帕特里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约翰逊·帕特里克很快在报社里给普利策找了一张旧办公桌,让他攻读法律,并可以无偿地使用他们的图书馆。那时普利策到美国已近4年,这是他第一次从东奔西走、疲于糊口的境地中走出来,能够比较安稳地坐下来读书、学习。普利策内心深处的雄心大略在冬眠了多年之后才得以复苏。普利策在看书休息时常去弈棋室下棋,他以高超的进攻型棋艺结识了日后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物——卡尔·舒尔茨。
1868年,是普利策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
饱经沧桑的普利策逐渐悟出了一个真理:要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靠勇气,更重要的是靠知识和能力,靠个人素质的提高。于是他更加孜孜不倦地自学法律、英语以及写作技能,终于在1868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随后他放弃了奥地利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
1868年底,《西方邮报》需要招聘一名记者,普利策被雇用了。他从一个流浪汉成为一名用笔作剑的战士,愿望终于实现了。也许当时普利策并没有想到:这只不过是他万里报业征程上的第一步。
在犹太商人看来,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普利策一心想有一张自己的报纸。
南北战争后,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电讯、印刷工具的改进,都促进了报业的发展。纽约的《先驱报》和《太阳报》在形式上变化多样,登载的文章文笔辛辣,上讽总统,下述民情。而相比之下,《西方邮报》上刊载的文章却缺乏味道。这时的普利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每篇新闻报道都要反复琢磨、思考,有了新意才发表。他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社会的信任,而且也成为共和党的重要代表。
共和党人霍勒斯·格里利是《纽约论坛报》的主编,他的报纸和他的社会改革的理论受到舒尔茨和普利策的支持。所以,当格里利在1872年参加总统竞选时,他们两人积极为他呐喊助威。尽管格里利竞选失败,可普利策以他那精湛的讲演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竞选的失败却使《西方邮报》的读者数目日益减少。舒尔茨和普雷托里斯对政治风云感到十分沮丧,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德国籍的读者,因此把《西方邮报》的最大控股权卖给了普利策。普利策在这份不景气的报纸上小试牛刀,结果没过多久,《西方邮报》的发行量又上去了。后来舒尔茨觉察到如果让普利策继续干下去,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拥有《西方邮报》的全部权力。于是,精明的舒尔茨和普雷托里斯又赶快以3万美元的高价买回了《西方邮报》的多数股份,普利策从中赚了一笔钱。
普利策的精明终于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他从前的政治盟友、如今的《环球日报》老板麦基,因为没有经销权而不能发展他的报纸。而《密苏里报》的老板菲什巴克是西方联合通讯社的成员之一,比《环球日报》拥有更多优先权。普利策看出《密苏里报》将要破产,就及时在拍卖会上买下了它。接手后,他只办报一天,就把它的经销权卖给了《环球日报》,又把它的印刷设备卖给了几个正打算办报的德国人。这下,普利策又从中赚了一笔,他变成有钱人。但普利策的奋斗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拥有自己的报纸。
这时,他结识了一位十分漂亮,年仅23岁的姑娘凯特·戴维斯。凯特·戴维斯出生于乔治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城中的一名法官,母亲凯瑟琳也是名门之后。
1878年6月19日,普利策与戴维斯在华盛顿圣公会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普利策夫妇的蜜月是在欧洲度过的。普利策没有完全沉迷于新婚的幸福之中,他利用假期研究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历史,并为《太阳报》撰写了一系列稿件。
当他们从欧洲度完蜜月回到圣路易斯时,普利策听说《圣路易斯电讯报》由于亏损,被迫宣布破产而举行拍卖,他敏锐地意识到机会又来了,于是找了一个中间人为他出面投标。最后,普利策仅以2500美元的低价从拍卖场上买下了这份报纸。年已31岁的普利策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而后,他又改造了几家大报纸,他以独特的办报理念,最终赢得了客户,赢得了持续增长的发行量。
1883年,普利策以34.6万美元买下了创办于1870年的《世界报》。《世界报》在短期内就获得了成功,再次找到了它的读者。
普利策曾向林肯谈起他的办报秘诀时说:“报纸首先应该是极具创意与吸引力的,而且要具备真实可靠性;其次,报纸要有斗争性,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而且每天至少要有一条独特新闻,每期都应该有爆炸性新闻;第三,报纸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只给少数特权阶级。要想办报成功,就要雅俗共赏。”他的《晨报》、《晚报》、《星期日报》每年至少赢利100万美元,他的《邮讯报》从1908年到1911年年均赢利49万美元。
普利策一直重视人才教育,1903年,他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资创办新闻学院,在他去世的第二年,新闻学院成立了,现在它是一所专门培养新闻学研究生的学院。普利策留下遗嘱要捐赠25万美元作为基金设立“新闻奖”。如今,“普利策新闻奖”巳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1911年10月29日,约瑟夫·普利策病逝,享年64岁。
(摘自石油工业出版社《犹太10大商人的经商大智慧》 编著:仲侯 等)
初到美国,普利策靠干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谋生,他做过水手,当过工人,扮演过马车夫的角色……但他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因为他骨瘦如柴,不宜干重活;此外他自尊心太强,感情易冲动而不能服从雇主生硬的命令。可是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对他多么不公,普利策始终不放弃学习。在这段时间里,普利策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位于第五大道和洋槐大街的商业图书馆里。
一次,普利策和另外几十个人每人交了5美元给一位答应介绍他们到甘蔗种植园工作的推销商。他们乘上了一艘充满恶臭的小轮船,不久被甩在了城南30多英里的地方。当小轮船径自开走时,他们才醒悟过来:上当受骗了。普利策一气之下写了一篇揭穿这个骗局的文章,《西方邮报》竟发表了这篇文章——未来著名的报业大王的处女作就这样诞生了。
《西方邮报》是普利策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单位。它是一家德文报社,坐落在第五大道和市场大街交叉口处的4层大楼内。他梦想有朝一日也能在那宽敞舒适、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读书看报写文章。在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后,普利策终于迈人了这座他梦寐以求的大楼。但在报社里,他基本上是做打杂的事,偶尔写一些短文章。不过正是在这里,普利策结识了约翰逊·帕特里克律师和麦克道尔医生。
后来,普利策的朋友约翰逊·帕特里克又帮助他找到了一份更适合的工作,负责铁路铺设权的备案工作。他能将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复杂的条文记得滚瓜烂熟,这一点无疑是一名优秀律师所应具备的素质。由于普利策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他给约翰逊·帕特里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约翰逊·帕特里克很快在报社里给普利策找了一张旧办公桌,让他攻读法律,并可以无偿地使用他们的图书馆。那时普利策到美国已近4年,这是他第一次从东奔西走、疲于糊口的境地中走出来,能够比较安稳地坐下来读书、学习。普利策内心深处的雄心大略在冬眠了多年之后才得以复苏。普利策在看书休息时常去弈棋室下棋,他以高超的进攻型棋艺结识了日后对他产生极大影响的人物——卡尔·舒尔茨。
1868年,是普利策命运发生转折的一年。
饱经沧桑的普利策逐渐悟出了一个真理:要成就一番事业不仅要靠勇气,更重要的是靠知识和能力,靠个人素质的提高。于是他更加孜孜不倦地自学法律、英语以及写作技能,终于在1868年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取得了律师资格。随后他放弃了奥地利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
1868年底,《西方邮报》需要招聘一名记者,普利策被雇用了。他从一个流浪汉成为一名用笔作剑的战士,愿望终于实现了。也许当时普利策并没有想到:这只不过是他万里报业征程上的第一步。
在犹太商人看来,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普利策一心想有一张自己的报纸。
南北战争后,美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电讯、印刷工具的改进,都促进了报业的发展。纽约的《先驱报》和《太阳报》在形式上变化多样,登载的文章文笔辛辣,上讽总统,下述民情。而相比之下,《西方邮报》上刊载的文章却缺乏味道。这时的普利策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每篇新闻报道都要反复琢磨、思考,有了新意才发表。他的拼搏精神和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社会的信任,而且也成为共和党的重要代表。
共和党人霍勒斯·格里利是《纽约论坛报》的主编,他的报纸和他的社会改革的理论受到舒尔茨和普利策的支持。所以,当格里利在1872年参加总统竞选时,他们两人积极为他呐喊助威。尽管格里利竞选失败,可普利策以他那精湛的讲演技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竞选的失败却使《西方邮报》的读者数目日益减少。舒尔茨和普雷托里斯对政治风云感到十分沮丧,他们认为他们已经失去了德国籍的读者,因此把《西方邮报》的最大控股权卖给了普利策。普利策在这份不景气的报纸上小试牛刀,结果没过多久,《西方邮报》的发行量又上去了。后来舒尔茨觉察到如果让普利策继续干下去,过不了多久他就会拥有《西方邮报》的全部权力。于是,精明的舒尔茨和普雷托里斯又赶快以3万美元的高价买回了《西方邮报》的多数股份,普利策从中赚了一笔钱。
普利策的精明终于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他从前的政治盟友、如今的《环球日报》老板麦基,因为没有经销权而不能发展他的报纸。而《密苏里报》的老板菲什巴克是西方联合通讯社的成员之一,比《环球日报》拥有更多优先权。普利策看出《密苏里报》将要破产,就及时在拍卖会上买下了它。接手后,他只办报一天,就把它的经销权卖给了《环球日报》,又把它的印刷设备卖给了几个正打算办报的德国人。这下,普利策又从中赚了一笔,他变成有钱人。但普利策的奋斗目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拥有自己的报纸。
这时,他结识了一位十分漂亮,年仅23岁的姑娘凯特·戴维斯。凯特·戴维斯出生于乔治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城中的一名法官,母亲凯瑟琳也是名门之后。
1878年6月19日,普利策与戴维斯在华盛顿圣公会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普利策夫妇的蜜月是在欧洲度过的。普利策没有完全沉迷于新婚的幸福之中,他利用假期研究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历史,并为《太阳报》撰写了一系列稿件。
当他们从欧洲度完蜜月回到圣路易斯时,普利策听说《圣路易斯电讯报》由于亏损,被迫宣布破产而举行拍卖,他敏锐地意识到机会又来了,于是找了一个中间人为他出面投标。最后,普利策仅以2500美元的低价从拍卖场上买下了这份报纸。年已31岁的普利策终于有了自己的报纸。而后,他又改造了几家大报纸,他以独特的办报理念,最终赢得了客户,赢得了持续增长的发行量。
1883年,普利策以34.6万美元买下了创办于1870年的《世界报》。《世界报》在短期内就获得了成功,再次找到了它的读者。
普利策曾向林肯谈起他的办报秘诀时说:“报纸首先应该是极具创意与吸引力的,而且要具备真实可靠性;其次,报纸要有斗争性,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而且每天至少要有一条独特新闻,每期都应该有爆炸性新闻;第三,报纸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只给少数特权阶级。要想办报成功,就要雅俗共赏。”他的《晨报》、《晚报》、《星期日报》每年至少赢利100万美元,他的《邮讯报》从1908年到1911年年均赢利49万美元。
普利策一直重视人才教育,1903年,他向哥伦比亚大学捐资创办新闻学院,在他去世的第二年,新闻学院成立了,现在它是一所专门培养新闻学研究生的学院。普利策留下遗嘱要捐赠25万美元作为基金设立“新闻奖”。如今,“普利策新闻奖”巳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
1911年10月29日,约瑟夫·普利策病逝,享年64岁。
(摘自石油工业出版社《犹太10大商人的经商大智慧》 编著:仲侯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