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播音主持工作中,亲和力作为一种专业的体现,能够使播音主持的效果加强,播音主持人需要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通过恰当的言行来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节目的传播效果大大提高。本文对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亲和力;播音主持;作用
  引言
  目前传统的媒体播音主持面临着观众减少的问题,为了使主持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不仅需要依靠电视节目的质量,主持人的风格以及魅力也是加强节目效果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节目受到更多观众的支持,主持人应提高自己的亲和力,通过形象的建立使观众具有更好的感受,拉近观众和节目的距离,这样可以使节目的收视率提高,同时使观众对主持的效果更加满意,促进媒体传播得到更好的发展。
  1亲和力的概念
  亲和力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来对其他人表现出友好和热情,使其他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友好,了解自己的态度,并且使互相之间的心灵相通,在思想上引起共鸣。播音主持行业中,亲和力指的是在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对观众展现自己的良好的形象、正确的谈吐举止,这是播音主持工作的基本素养内容。在工作中,播音主持将信息以镜头来传达给观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信息,使播音主持在信息的传播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通过这这种方式,播音主持工作者将亲和力进行合理的应用,使观众在播音主持人的行为和言语中了解到信息,还能够感受到播音支持人的态度和情绪,能够使节目的效果加强,提升观众的满意程度。
  2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
  通过增加亲和力的方式可以使观众对主持人的观点看法更加的赞同,这对社会意识的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媒体传播中不仅需要将信息传播给观众,还需要引导观众的思想和意识,建立正确的风气环境,使人们的观念得到正确的指导。亲和力能够直接影响说服力,由于人们更愿意接受友好的表达,因此,通过主持人的亲和力的影响,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理解主持人表达的内容,并且更加信服其观点,加强了传播的效果。
  加强亲和力可以使观众的热情被激发,这对节目的效果以及影响程度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的媒体传播中,双向传播作为新的传播方式,使传播的水平得到了提升,因此应结合双向传播来加强效果。为了使观众的积极性增强,播音主持人需要提升自己的亲和力,完善自己的言行,例如在电视频道中,购物频道的主持人具有良好的亲和力,通过亲和力的变现使观众更加信任,并且能够对主持人所表达的内容有更全面的了解,使观众能够参与到购物之中。
  3加强播音主持亲和力的有效措施
  3.1以观众为中心
  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以观众作为中心,通过对观众的全面了解,可以明确观众的兴趣,在节目中更好的安排主持的内容和形式,使观众更加满意。播音主持人结合互动和沟通,更加的了解观众的想法,并且站在观众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使观众能够体会到被认同的感受。这样可以使播音主持的效果加强,体现出真情实感,拉近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主持人的友好態度,对节目产生更多的喜爱。其次,播音主持还需要对观众的生活进行了解,实际接触观众,使主持人和观众之间产生互动和沟通,建立更好的信任。另外,主持人应在日常进行阅读,提升自己的知识涵养水平,使主持的内容以更加精确的语言表达。
  3.2提高播音主持人的言语表达能力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人和观众的沟通之中表现,主持人需要加强自身的亲和力,结合言语表达的培养和锻炼,由于言语表达能够体现出播音主持人的文化修养以及专业性等内容,因此主持人需要加强自己的言语表达,完善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提高自己的修养,具有思考的能力,并且在事件的分析中有自己的见解,体现出特色。在分析事件的过程中,结合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分析,使观众能够受到积极的影响,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此外,主持人需要擅长运用语言,在表达中使用观众了解并且可以接受的词语,表达中需要注意感情,使表达更加的亲切,声音表达清晰圆润。使表达变得更加的简洁,能够直达重点,使观众在观看中更高效的获取到信息。
  结语
  在媒体传播中,播音主持的作用有着较大的影响,通过主持人的专业能力以及亲和力的表现,可以使观众对节目的信任增加,提升满意度。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主持人需要加强自己的亲和力,通过恰当的言语行为的展现,使观众能够感受到主持人的情感,并且对主持的内容更加了解,这不仅能够提升节目的质量,还可以引导观众的思想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蓉.新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探究[J].电视指南,2018(14):85.
  [2]王力.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运用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3):126+128.
  [3]刘菲,王东胜.新闻播音主持的亲和力探究经验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09):110.
  [4]苏文涛.播音主持中亲和力的实现策略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8,2(12):135-136.
其他文献
摘要:刑事搜查规则是刑事搜查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完善刑事搜查制度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刑事搜查规则与其他国家相比,尚不健全。而且,法律对刑事搜查规则的规定也不全面。在实践中,由于这一方面的欠缺,容易造成搜查权力的滥用。完善刑事搜查规则的内容,应当以其内涵为出发点,对其内容从种类型的规则与程序型的规则两个角度进行探究、概括。  关键词:刑事搜查;刑事搜查规则;种类型规则;程序型规则  一、刑事搜
期刊
摘要:推动县级媒体深度发展,拥有舆论主导权,强化责任意识,讲好时代故事,提升新闻舆论宣传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初心和使命。只有深入实践,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内涵,发挥媒体融合的合力,县级媒体才能转变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媒体系,成为离群众最近的新型传播平台。  关键词:县级媒体融合;核心竞争力;引领;新型服务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融媒体时代,新闻不再隔夜,互动、共享、
期刊
摘要:新时代社会工作应该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推进社工“三化”,促进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新发展、探索专业服务新视野,积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深化多方合作联动,打造“三共”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强社工时代化与本土化研究,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工发展新模式,不断增加人民福祉。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工作;发展;新视角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判断,同时,
期刊
摘要:经济发展推动者人们的消费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对于产品质量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让人们享受到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另外还要分析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产品质量;质量监管;模式创新  一、对产品质量的感悟与理解  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和产品、过程和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组织应不断地调整对质量
期刊
摘要: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中,受害人的特殊体质和侵权责任发生竞合从而使损害进一步扩大,多数案件中侵权人投保了交强险,此时保险公司以受害人特殊体质对侵权行为的损害的参与度作为抗辩理由要求进行相应的扣减。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本文中,我们结合损害的公平匹配、受害人的行为自由等价值,通过对因果关系和受害人过错的思考对此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特殊体质;侵权责任;因果关系
期刊
摘要: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共享国家地理信息,信息的共享意味着一个国家进入了资源信息化的时代。国家地理信息的合理共享,能够使现有的地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可以减少国家针对地理信息方面的资金花费,还能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本文将从地理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理 信息 发展趋势  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的在发展,许多行业都能够利用计算机
期刊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中信息的泛滥,给现代人带来了更多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视觉传导设计。对于互联网时代中,网络所具有的迅速、及时与廉价,交互性好、创博面广等众多优势,而这些都为视觉传导设计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故文章从简要介绍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入手,分析网络传播下的视觉传达设计。  关键词:网络传播;视觉传达设计;色彩  引言  随着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
期刊
摘要:侦查措施的概念是研究侦查措施的基础与前提,目前学界对侦查措施的概念的界定还存在分歧,存在多种表述。关于侦查的主体,侦查措施的客体,侦查措施的范围,侦查措施的目的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争议。本文首先通过对侦查概念进行分析界定,进而明确侦查措施的概念,然后再对侦查措施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来更好地理解侦查措施的概念。  关键词:措施 侦查措施 侦查手段 侦查方法  一、侦查的概念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侦查
期刊
摘要:近年来,有关安乐死的争论愈演愈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对于安乐死问题持有不同的态度。之前由于医疗水平和医疗技术的限制,在加上人们思想比较保守。所以安乐死的可操作性不高。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思维模式的改变,目前很多地区都具备了实行安乐死的条件,也有不少国家已经将其写进法律付诸于实践。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安乐死的问题还是保持谨慎的态度。  关键词:安乐死;合法化;监督  一、安乐死的概念
期刊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在物质世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就独立存在着一种客观精神(理念、理、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这种客观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物质世界。因此,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客观精神是指离开个别主体的头脑,外在于个别主体而存在的精神现象。精神活动“依托于一定的物质外壳,将主体创造的精神成果保存下来并且加以传播。这时精神便摆脱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