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的底蕴与亮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始终是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生命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教育意义。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如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使其学会尊重生命、享受生命、热爱生命,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生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去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寻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生命的魅力。为了发挥生命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打造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文章对生命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合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重点研究了有效教学对策。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 引言
  从整体角度看,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其未来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和智力机制尚未完全成熟,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处于关键发展阶段。这时,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构建具有生命质感的教学形式十分迫切。因此,教师应兼顾道德与法治教育、生命教育,在教学中发掘生命教育的素材,围绕初中生发展特点、思维逻辑、个性爱好,制定科学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打造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让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的价值,引导其感知生命的真、善、美,促使其享受高品质的人生,在生活、学习和发展中探寻生命的奥秘,促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二、 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生处于智力发展、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由于生理、心理机制的发展尚不完善,学生思想、心理和社会意识不平衡。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学生追求思想独立。初中生思想、行为观念尚不成熟,但希望摆脱对父母的情感依赖。实际上,学生在出现独立自主思想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情感寄托。若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交关系,其情绪和情感往往难以安放,陷入迷茫、空虚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极容易出现自闭的情况。其二,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具备了一定的问题处理能力,但是性格较为冲动,抗挫折能力较弱。通过构建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模式,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生命的宝贵性,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将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正确的心态面对逆境和挫折。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生命教育是围绕人本主义展开的,体现了对人生命质量和品质的关注,这就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目标。通过加强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从内心重视生命的价值,可以激发其智力、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潜能,促进其主动追求生命的多彩性、独特性。同时,通过打造有生命质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让学生懂得关注生命体验,关注生命给他人、给社会、给自身带来的价值,使其重视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无限价值,自觉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内涵,在热爱生命的细节中落实素质教育。
  (三)促进和谐文明社会形成
  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前提是人类生命和谐。在社会发展中,生命个体是社会构成的重要部分,对促进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从生命和谐角度看,个体要实现了解自我、认识自然、融入社会、善待他人,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生命与以上四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个人生命与自身、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但是,部分学生对自身生命、他人生命,以及自然界生命的漠视,客观上也迫切地要求加强生命教育。通过打造有生命质感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认知生命的价值,自觉地树立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形成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品格,进而实现与社会、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文明、和谐社会的形成。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现状
  (一)缺乏明确的教育定位
  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教育环境下,生命教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部分学校、教师未能脱离以往教学理念的限制,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目标更多是围绕考试评价展开。这样,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仅限于生命教育知识的记背,导致生命教育效果被弱化。同时,生命教育旨在让学生认识生命,把握生命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但是,由于缺乏充分的重视、明确的教学定位,教师未能结合学生思想和心理发展需求开展教育活动,很难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二)对学生生命状态关注度不高
  生命教育面向的是学生,而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是对学生生命状态的关注。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侧重生命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生命状态、学习地位缺乏关注,使得教学活动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学生难以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只有充满温度的生命教育,才是真正有质感的教育活动。但部分教师仅关注到自身管理和监督的身份,与学生缺少情感、思想层面的互动,很难给学生生命状态、思想和心理带来积极影响。
  (三)课堂活动形式多样性不足
  在教学活动形式设计上,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认为讲授式教学更能保障教学进度,导致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因素。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较为被动,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倦情绪,难以发挥生命教育的效果。在单一的活动形式下,即便学生能够认识生命知识,也难以将其表现在实际行动中。
  四、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对策
  (一)樹立生命教育意识,引入教育范例
  教师是学生学业成长的引路人,是神圣的职业岗位。在活动组织、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想均会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为了将生命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打造高质量的生命教育模式,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教育理念,严格要求自身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成为学生们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具体而言,首先,教师应深入地分析和研究生命教育理论内容,以及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意义,并将自身生活阅历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环境。其次,教师应精准地把握备课、授课、课外活动设计等环节,坚持人本、生本教育理念,在预先调查学生个性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设计高质量的生命教育范例。例如,在讲解“老师伴我成长”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引入歌曲《蓓蕾之歌》,让学生不自觉地联想学校教职工的敬业精神,使其认识到教师在岗位上的用心关怀和勤劳付出。然后,教师可以选取与往届学生的相处经历,讲述自身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生命与奋斗的关系。此外,在解读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师生相互关怀,互相帮助的实例,让学生们认识到人际交往、情感交流是生命活动的重要部分。这样,才能塑造高品质的生命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感受生命的温度,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二)引入开放探究场景,加强生命感知
  教学活动形式是影响学生参与度和思维活跃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运用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涨,创设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运用网络化资源、动态化教学工具,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环节获得新鲜的活动体验,促使其深入地分析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调查学生对过往生活中生命经历的体验,发现其在生命理论知识理解上存在的不足,针对性地选取网络资源、整合并制作动态化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和实践性。例如,在讲解“做情绪的主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开放式讨论活动作为课堂导入环节,围绕“情绪”主题,引导大家联想自身在生活中情绪变化的故事,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和分析情绪对个人生命、生活方式的影响,客观地认知情绪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引入“脾气与生命健康”的资料拓展卡片、动态化视频,让大家从中医角度观察坏情绪给生命体五脏六腑带来的影响。比如,教师引入了流行音乐歌手唱歌的场景,引导大家思考:“唱歌的好坏与我们的情绪有什么关系呢?”在音乐场景的渲染下,学生们可以将先前的中医知识结合起来,认识到坏脾气对脾脏的不良影响,得出坏脾气会影响歌唱者音调、底气的结论。通过这样的开放式探究活动,学生们可以真正建立课程知识与生命体的联系,对生命的脆弱性、丰富性、多样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实施多元教学方法,感悟生命真谛
  生命教育包含了复杂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而不是短期的教学实践。所以,教师应充分地了解生命教育对初中生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初中生心理敏感程度、思维逻辑规律,建立灵活度高、系统性强的多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关注生命、热爱生命,使其在长期沉浸式学习体验中获得思想境界的提高,增强其对生命的珍视程度。例如,在讲解“珍爱生命”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启发式、体验式教学理念进行糅合,利用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打造一系列与生命相关的主题体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命诞生的不易。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大家:“动植物界中生命的诞生需要经历哪些过程?”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可以就麦苗、花朵、树木种植和成长,以及动物和人类母亲的生命孕育展开思考。为了增强学生对生命诞生的艰难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导入“我的出生我来体验”环节,组织学生们从“生命孕育”环节体验妈妈的辛苦。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5分钟小准妈妈”体验活动,让学生自由报名并在腹部系上重5公斤的沙袋,再引导他们进行日常的行为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学生们可以站在母亲的角度体验生命传承的不易,以及孕妇日常活动的艰难,促使其主动珍视生命,爱护父母给予的生命,促使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四)布置课外实践活动,体验多彩生命
  生命教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在心理、生理机制的发展上尚不成熟,对任何新奇事物、概念充满着好奇心,也十分热衷于参与学习类实践活动。所以,教师应保证教学活动形式、内容契合学生身心发展、思維认知需求。为此,教师应将生命教育延伸至道德与法治课堂外,让学生触碰生命、贴近生命、感受生命的力量,使其认识到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比如,在讲解“品味生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归到生活场景中,引导其追寻生命的成长的足迹,如养小鱼、小鸟,种植花草等活动,以日记形式记录动植物的成长,让学生关注生命成长需要的环境、成长中的美好。然后,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演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站在观察者角度、动植物角度讲述生命成长历程,使得更多同学们来感受生命力的顽强。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视频链接,让学生们以小记者的身份,了解不同人物在岗位上绽放生命价值的故事,使其从真人真事上感受生命教育的温度,刺激其产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奋力拼搏的意识。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命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丰富课程教学内涵、促进学生生命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应着力分析初中生多方面发展特点,打造有质感的生命教学活动。具体而言,通过引入关怀教育范例、设置探究场景、实施多元活动、布置课外活动任务等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和存在的价值,自觉地尊重和热爱生命,促使其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生命个体。
  参考文献:
  [1]李晓芳.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2]吕晓伟,刘雨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9(4):55-57.
  [3]林海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J].好家长,2017(54):145.
  作者简介:
  林情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延安中学。
其他文献
美国2000年报告一期和二期(早期)梅毒5979例,发病率为2.1/10万,是1941年开始报病以来最低的发病率,从2001年早期梅毒病例数开始增长,到2004年报告7980例,发病率为2.7/10万,主要是男男性接触者(MSM)中病例增加的结果。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具有知识量大、理论性强、公式多、抽象等特点,而学生存在兴趣、理解能力、学习方法不同等方面的差异,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必须要实现分层次教学。文章对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展开分析,对具体应用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并最终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一、 前言  数学是思维体操,要求学生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高中数学對学生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认识与探索化学世界,从而发现当中各事物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 引言  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有效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问题,也是教師教学实践中的核心问题。这里所指
摘 要: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微课的应用能够让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有利于学生实验思维及方法的联想和拓展,充分激发学生实验的灵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实验的渠道,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文章主要介绍了微课的特点和优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微课教学实践对改进初中物理实验现状的感悟以及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肯定。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才能促使学生在未来成为科学的探究者,进而更加自主地探索知识与技能。对此,合作学习策略可以更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文章分析合作学习的含义与应用现状,并从问题情境、准备工作等多个方面,制定有效的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习题教学,习题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整体质量。传统习题教学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造成习题教學效果不理想,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文章以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为着手点,分析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措施,增加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效性,达成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建设目的。  关键词:物理观念;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一、 引言  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给定、目标及障碍,三
摘 要:思维导图是时下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思维制作专用工具,能够根据多样化基础理论,改善传统思维局限性,更加关心知识的本质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梳理与剖析能力,并促进思维细化、数据可视化,从而加强学生学习能力。文章依据初中地理的课程特点,依靠思维导图梳理知识间的关联,搭建了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地理教学;应用研究  一、 引言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初中地理
摘 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一步拓展,以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任务,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展开自学,继而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引导学生排除不合理因素,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自学;议论;引导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初中化学有这样描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
摘 要:感恩是对他人给予自己的善行报以正确认知并合理反馈,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出现了较多新思潮,而新思潮中消极、负面的部分对初中生感恩品质的培养带来了不利因素,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多方的力量共同改善现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实施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课程,将感恩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感恩品质。基于此,文章介绍了感恩的含义,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培养学生感
摘 要:福建新中考将初中历史列为了省级统一考试科目之一,这对初中历史教学既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挑战。机会在于,被列入统考计分之后,初中历史教学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学生也开始重视起历史学习了。挑战在于,“两考合一”,不制定考试大纲,命题增强试题开放性,新中考改革更重视“教学导向”和“实际需要”。如果初中历史教学仍“一双鞋穿到底”,那势必会无路可走。因此,面对新中考这一挑战,只有及时改变教学思想,树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