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和立体主义的文学视角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葛水平终于要写她的山神凹了。每个作家都有一个为故乡作传的心结。葛水平以前寫了那么多关于故乡的文字,散珠碎玉,这次终于要把它们连缀起来,用她这几年钻研丹青习得的心得和技法,为故乡山神凹画一幅整体图景了。对于那些习画的作家,画风较之文风更能直观地反映出作家的风格。另一个习画的作家曾这样点评葛水平的画:一个能创造出自己文本的作家,画画也往往是自成一派的。葛水平为《活水》单行本封面所作的画,很有代表性,让人想到毕加索,颇得立体主义、抽象派的神韵。侧面和正面交错的人脸,画面奔放,无拘无束,传递出作者自由自在的心境。葛水平这几年的习画经验明显地影响到了笔下的文字,文字的画面感更强了,写景更多了,小说布局更错综繁复了。故乡山神凹,这个业已消逝的自然村落,终于在葛水平笔下重生与复活了。
  故乡人事
  故乡人事,非亲即故,写出来总是连血带肉。葛水平笔下的山神凹是个什么样子呢?它应该是太行山脉褶皱里一个很普通的小山村。公社大食堂时期,最多时吃饭的人有一百零八,算起来不过二三十户人家。山神凹背倚罗罗山,流经耐受河,山上有山神小庙,于是就有了山神凹。村名是“山神”,是对神界的向往,河名是“耐受”,寓示着人间的艰苦。山神凹繁衍几代后又建了炎帝庙,起了戏台,在神灵的关照下,在文娱的调剂中,延续着苦乐相问的世俗生活。就像河流的名字“耐受”一样,山神凹人是吃苦耐劳的。“不算计,不动脑筋,不思前想后,更不虚情假意”是从前山神凹人的气质。
  山神凹很普通,没有世家富户,没有乡绅地主,只出了一个南下干部,但除了留下了孤寡,没给故乡带来什么荣耀和福荫。山神凹的人物谱系并不复杂,申家虽是大姓,但仅有南下干部申秋宏和留守人员申荫富这两支,是本家但还不算远亲。山神凹在公社时期只能算生产小队,村里最高行政官员只是小队会计。会计的职务在申家两支间交替。所以说,山神凹是个没有严正宗法传统的小山村,自有一股散漫不拘的气质。多产有悖正统的异人,再加上很多畸零的憨人、傻人,给人感觉就如同葛水平的人物画,是立体主义风格的,是一种抽象和变形。
  山神凹的生计。《活水》中并没有着墨于山神凹人的主业农事,更多地写了那些副业——已经或即将失传的手艺,焗瓷、打铁、点豆腐、熟羊皮、擀毡……除这些同生计有关的副业,还有纯属生计之外的造二胡、八音会。山神凹人在吃苦耐劳之外,更多了一层烂漫的气质,山神凹人是快乐的。写了几个不务正业的人,申寒露焗瓷,养种猪;申丙校打蛇、造二胡。他们不是地道的农民,但代表着农民身上那种渴望改变命运的劲头。《活水》写的是山神凹的稗史,写的是山神凹野生蓬勃的一面。
  山神凹是人神共舞的。乡间直接相连大自然,自古以来就是天人合一,万物有灵,那是人们对天地的敬畏。老槐树守护着山神凹,被锯时会流血;失去儿子的李夏花会被神鸟指引;驴子会护主;羊被卖了后还认得主人,甚至把小羊产回山神凹。山神凹也是神巫交杂的,神婆申秀芝、通灵的申芒种,是神巫的人间代言人。申秀芝因为一场病而神灵附体,为乡人驱灾祛病。申芒种自小有天眼,能俯瞰山神凹全景。马蜂窝是他的守护神,自打马蜂窝被毁后,他的灵性逐渐泯灭。申芒种还看到了山神凹其他人看不到的隐秘,申丙校和张老师,父亲和翠红,成年人的偷情,进了这个孩子眼里,心灵进一步蒙尘。
  山神凹的岁月。因为不以写农事为主,节令就没有那么突出。而气候变暖,节气的征候减缓,除了农人还有真实感受,节气的名字成为蝉蜕,大多时成了城市人感怀伤物的吟哦。故乡也随着节令的模糊而逝去了。葛水平则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留住了节气,那就是将节气安放在故乡的人物身上。白露、寒露、小满、小暑、芒种、谷雨……节气是四季的节点,以节气命名的人是山神凹的关键,名字的安放是有用意的。白露、寒露是秋天的节气,白露阴气渐重,寒露露气凝结,一派肃杀,预示着人生盛极而衰的秋季。对应的是山神凹的中年人,申秋宏这一支的第三代,弟兄俩中申白露是传统农人,申寒露是游走浪子。小满、芒种、小暑、大暑,是夏天的节气,万物蓬勃茂盛,小满小得盈满,芒种收种农忙,小暑暑气渐长,大暑暑气隆盛,对应着山神凹申家第四代的年轻人,分属申家两支。申小满是浪荡和毁损;申小暑是坚守和希望;申芒种是山神凹的通灵人物,却日益被尘土埋没,失去了灵性,和山神凹一起没落。谷雨是春天的节气,雨润万物,百谷生长。韩谷雨是节气人物中唯一的外姓人,最终却只有他坚守在山神凹。作者如此安排,自有用意,山神凹的正宗申家同山神凹一起凋敝了。
  山神凹人的流浪。能固守在山神凹的人不多,山神凹人都想要摆脱土地的束缚,年轻人如此向往,老一辈人也少有眷恋。葛水平在《活水》里说得好:“他们甚至可以在不高兴时毫无顾忌地流露出人类所固有的劣根性,考虑背叛和离弃大地,因为,他们在拥有土地的同时也就拥有了背叛的资本。”因为拥有,所以背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土地的贫瘠。除了韩谷雨,眷恋山神凹的还有他的羊。韩谷雨两次讲到羊不忘故地和故人,畜类亦有情,何况是人?这里有质问和反讽。下山融入城市的过程充满无言的伤痛。申国祥进城只能拾荒。宋栓好进城回来时莫明瞎了一只眼睛;申丙校进城入赘改姓,最后还是离婚两次而回;李夏华进城不接受城里人的摆布,就只能受辱。
  山神凹的败落。老槐树树洞里的菩萨被盗卖,山神凹失去了自己的守护神。这是年轻一代的毁坏者申小满带来的灾祸,她带来文物贩子,让山神凹人变卖了本来就不多的祖产,村庄走向败落。山神凹人寄予希望的八音会因技艺不精而被解散,山神凹想要聚起来的人气又散了。申芒种听从小满的怂恿,毁坏炎帝庙后遭了神谴,从通灵变成痴傻。山神凹的精气神彻底散了。随着老一辈人离世,小一辈人离乡,秃尾巴的老马自己走失了,山神凹终于空了。“少人的山神凹,天高,地也厚。”山神凹正在等待着新的轮回。
  源头活水
  为故乡立传,用什么来贯穿全线?写了故乡那么多人事,能勾勒出一条线的,实际还是申家三代女人的命运,她们是只在“引子”部分出现过的柴青娥、在正文中出现的李夏华,和“尾声”中的主角申小暑。她们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代女性。   “引子”部分的柴青娥,“长了一副吃香喝辣样子的女人,一辈子,尝尽了一張人皮非常难披的味道”。一嫁被休,二嫁山神凹申秋宏,男人却跟着部队南下了。她独守内窑,守着清寡,守着贞节,守了四十四年,终于等回了带着后娶媳妇的申秋宏。申秋宏临走撂下一句话,过世后回来同她合葬,让柴青娥觉得终于找到了自己日子的源头活水,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于是为自己打了墓穴,不停地往墓穴里运送家什,祈盼着身后的幸福日子。但这个愿望死后并没有实现,也由不得她自己做主,不仅没有等回申秋宏,反而被儿子卖了阴婚,同一个陌生的十八岁青年在阴曹地府合葬。这是旧时代女人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的上部和下部中,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了李夏华这个女人。如名字一样,这是个灿若夏花的美丽女人,也注定是个命运不济的女人。嫁入贫穷的山神凹后,她生了傻儿大嘎,羸弱的丈夫外出拾荒,她也落了个独守寒窑的命运,不得不用肉体做交换维持生计。大嘎虽是傻子,但却代表着天谴,大嘎的死终于唤醒了李夏华内心的良知,她决心告别荒淫的过去,洗心革面重新为人。在神鸟的指引下,她也离开了山神凹,但没去找自己的丈夫,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她在剧团打杂,在城里人的诱惑面前守着自己的本分。但幸福依旧遥远,这个娇媚美丽的女性不敌一个憨傻女人,因为没能再生育,在失去儿子后又失去了婚姻,生活的源泉又面临枯竭。好在她曾经的恋人申寒露一直不忘旧情,最终意识到李夏华在自己生命中的重要性,一路找寻“爱情”,同她一起相伴余生。苦命的李夏华有了归宿,失节的女人也有权利获得幸福。这是生活的仁慈,也是山神凹的仁慈。李夏华最初是申国祥的媳妇,最后嫁给申寒露,也成为了申秋宏这一支的人,所以跟柴青娥是一脉的。
  出现在“尾声”中的申小暑是第三代女性,她不是全书的主角,却代表着生活的希望。小暑是申白露之女,是柴青娥的曾孙女。因为柴青娥死后被儿子卖了阴婚,她一家背负着卖祖的骂名,在村里理亏气短,不能抬头做人。正因为此,小暑存志气,走正道,没有像同龄人小满一样,进城后走邪路、忘本,给故乡带来的是毁坏。因为自己曾祖母的心结,小暑在城里自愿了却心债,照顾孤寡老人,不仅感动了老人,还为自己赢得了爱情。最后小暑借助扶贫的机会,想要在山神凹开发种植旱地红薯,完成了对故乡山神凹的赎罪和回馈。
  小说的题目是《活水》,那到底什么是源头活水?对于守了一辈子寡的柴青娥,等着丈夫回来合葬,成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对于李夏华,重新找回爱情成为源头活水。人间情爱是女人们伫留人世的根由,是女人们的源头活水。对于申小暑,源头活水还不止是爱情。她得了天意,梦到自己未曾谋面的曾祖母,柴青娥飘落到耐受河里,起伏间有一股源头活水,曾祖母似乎在向她交代着什么。回到山神凹,她恍惚问又看到逝去的曾祖母无家可归,坚定了守护故乡的决心。小暑在故乡找到了自己的根脉,也找到了自己的源头活水。“寂寞拿不走活水长流”,因为有小暑的惦念,山神凹也找回了自己的一缕源头活水。
  “水让人生根,让人浑身热气腾腾。”最初山神凹的祖先因为凹里有耐受河而留下来繁衍生息,小暑找到的这缕源头活水,是否能让空了的山神凹重新兴旺起来,还是个未知数。但是葛水平坚信,“重返故乡是未来人的必然选择”。《活水》正是代表了这种希冀。
  纪实虚构
  葛水平多写散文,在她这里,散文和小说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以前在散文中以纪实笔法书写过的故乡人物,葛水平将他们一个个安放在了虚构的故乡画卷里,在《活水》里为他们保留了一席之地。有守寡终身的内窑婶,有用火药炸死自己的书林,有玩八音会的五爹,有穿了毛衣捉虱的小爷……葛水平以前写的这类散文,是很有特色也很经典的,实际成就不逊于她的小说。可以说她的散文和小说互为补益,共同构筑了她的文学世界。
  那么,同样的材料,用于散文中和用于小说中会有什么不同?散文是纪实性质的,写出来总是真切感人,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那份生活的苦乐;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就同一材料,用散文表现总是不及用小说表现有力度。在小说里,人物脱离开现实走向了独立,成为文学人物,从而使人物从个人性走向普遍性。散文写作保持了原始材料的生鲜,小说对材料进行了深加工,使材料成为完整的产品,有更多的文学表现力。这也就解释了葛水平何以是以小说而不是散文名世。我想也是因为此,葛水平将她的山神凹放进了小说里,给故乡人事更广阔的文学空间。
  在语言风格上,《活水》还是延续着葛水平喜欢和擅长的上党方言。比如:“人人心里能能不下的小九九,只要在炎帝面前均匀呼吸、脉搏平静跳动,使垂立的四肢找到体位,算是嘴说有理儿得到神的认可。”这里的“能能不下”可能是上党地区独有的方言。现今的小说家们渐渐不满足于普通话的通约和贫乏,纷纷转向方言寻求语言资源。方言的产生、保存和延续多得益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党盆地位于太行山脉,正有这样的地理优势。山西另一个方言保存较完整的地区是吕梁山脉。这些方言里有很多古朴的词汇,很可能上接到《诗经》那一脉。作为山西人,这些地域特色的方言构不成阅读和理解障碍,还觉得很亲切。但不知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能否理解。
  再说小说行文中的分段问题。从《裸地》开始,葛水平开始追求一种短段落的行文风格,增强了文本的跳跃感,可能是受到网络阅读体验的影响。网络文章一般三句就要断一个段的,为的是阅读的轻松。《裸地》因为比较长,读起来感觉有些细碎。《活水》长度适中,读起来轻松但不琐碎。我看很多传统作家,比如王安忆和铁凝,早期也有过断段落频繁的时期,但后来风格逐渐稳定,小说无论长短都是长段落。这可能跟作家的思维连贯性、气息的长短有关。对于阅读能力稍强的读者来说,长段落的阅读构不成障碍,还有一气呵成之感。比起葛水平以前的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感觉那样的行文断段更自然一些。
  作为中国文人,不被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吸引是不可能的。书画是文人们的精神原乡,最终没有皈依宗教的,总能在书画或经典中找到精神归宿。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葛水平近年来会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书画当中。那里显然比文字更能展现她的艺术天分。在《活水》中,写到申寒露最终下定决心,舍下脸面追回李夏花,用了个比喻:“这世上谋事就像是拾粪,弯得远总能拾一泡。”这句话葛水平在一幅画中用过。她的画基本还是文人画,求意为宗,有一幅画题词是:“男人撒谎,女人撒娇,小孩子撒尿,老人撒手人寰。”有野趣,也有文趣。她的画线条挥洒,多用各色色块,很有立体感。明显感觉到,自打习画后,葛水平的文字风格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写景更细微了,色彩更丰富了。   《活水》的结构清晰齐整。分为四部分:引子、上部、下部和尾声。引子部分写了柴青娥他们这一辈老人,上部写山神凹的中年人,下部写山神凹的年轻人,尾声同引子呼应,写柴青娥的曾孙女申小暑。如果没有柴青娥这一个“引子”,申小暑在城里照顾孤寡、报效家乡的行为就少了原动力和合理性。引子是山神凹的历史,尾声是山神凹的未来。引子写了酷烈的生存,尾声更多描绘了希望。
  小说的结尾,可以看到两个版本。在《人民文学》刊出时,结尾处小暑回山神凹,在耐受河畔举行了婚礼,回乡种植旱地西红柿也取得了丰收,是个圆满的结局。在《活水》单行本里,这个结局去掉了,在小暑一行回到山神凹考察就结束了,是否举行婚礼,旱地西红柿是否种植也没了下文。反而,这样一个结尾更开放,更自然,更符合常情。本来,小暑因为自己的善良,在城市中收获了爱情,这个情节是带有童话色彩的。现实中,城乡之间的沟壑是很深的。美好是人们的向往,抵达它却艰难曲折。也许乡下人的追求不再是城里人的接纳,女孩子的追求不再是爱情婚姻,让城乡间以平行的方式前行,更有可能产生彼此的尊重。
  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做上述解析,是努力理解作者的意图,体察作者的用心。文学创作是艰辛的事业,严肃的作家都是春蚕吐丝,用心血凝结笔下作品。山西这片土地水土硬,生活物质而滞重,追求一份足以抗衡现实的精神生活并不易,葆有一份诗画心情和平静的创作心境也不易。面对一部作品,读懂体会是第一要义,但止步于此似乎于作者、读者都有未竟之意。常读王安忆作品,除了小说外,她的小说理论也总是让人颇有收获。读了她的几本小说课,以為《故事与讲故事》不必读了,却发现了与本文极为对应的一些观点。
  她在《故事不是什么》中概括的一类作家,竟然非常贴合葛水平。她说小说有一条道路,就是将精彩的片段组织起来形成小说。——“走这条道路的作者,似乎更多的是直接从我们民俗生活中接受文化教养的作者。他们谙熟中国戏剧的各种唱本和章回小说,比较直接地继承了中国旧小说的传统。”这是王安忆在1988年写下的话,可今天用来形容葛水平竟然也很合适。王安忆甚至说:“他们积累了丰厚的社会经验,他们的创作往往是以中长篇为主。”葛水平最见长的的确是中篇。王安忆列举了一部作品,当时轰动一时的古华的《芙蓉镇》。她说小说虽然写了胡玉音作为女人的三段婚恋,但三个故事问的内在联系并不强。还举了《水浒传》为例,这是优秀的章回小说,但一百单八将的故事都是平行的。“在小说的构成形式上,人物与人物之间、事件与事件之间,除了因时间和地点形成的契机联系外,并没有更为强有力的因果联系。”这样讲故事可以一直讲下去,只要留下“扣子”或“关子”,用一句“且听下回分解”,就能一环扣一环以致洋洋洒洒几十万言。而网络小说更是动辄几百万言,想来就是这一路数,唯有此才能进行下去。但于真正的小说艺术,却有缺憾。王安忆说:“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实质上是在做简单的重复,缺乏强有力的因果推进与反推进,无法牢固地构筑关系,突破空间,而只在时间上做一些单调的迂回。”
  所以,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活水》给我们的感觉,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些散。脱胎于纪实的小说创作,如何在虚构时增加人物问、事件问彼此的紧密连接,确实是个需要考究的问题。如果是写家族史,顺着时间连贯人物就可以了。为故乡写史,空间是特定的,人物是流动的,如何结构的难度更高。而已有一部写故乡史的经典,就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典型的散文化的。《活水》并没有完全写成散文化的,在结构全局和连贯情节方面确实难度更高,对作家也形成了挑战。评论家如何言说,也只是隔岸观火,具体的承转接续只能由作家自己细细体会和把握。
  葛水平习画,在中国传统水墨外,她还在学习油画。绘画对技术是要求很高的,特别是西方的油画。中国传统水墨画,还有文人画,很多时讲求“悟性”,是感性和理性未及分离时呈现出的一种混沌状态,近乎玄学。而西方油画很多时是技术性的。如果葛水平将油画中习得的技术性进一步融入小说创作中,我想如同作画一样,一定会产生“蝶变”的效果。
  《地气》《裸地》《活水》,一脉相承,葛水平一直在寻找土地的根脉,寻找土地给予人的力量,寻找承载万物的大地般的厚德。一路追寻,精诚所至,除了文学作品和精美画作本身,专注、投入、定力、心量,就是最好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认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通过以天空为家园的“鸟”来呐喊抗战和抒情,既暗示了作者的漂泊者身份和诗人角色,同时也喊出了抗战时期最响亮的口号——“抗战动员到最后一人”;诗歌通过三个“这”字的排比运用和反复强调,喊出了“抗战已经刻不容缓”的时代最强音;“鸟”为了抗战,最后连羽毛都腐烂在土里,则写出了“为了抗战而毫无保留乃至竭尽生命”的彻底奉献精神。本诗既充满象征色彩,同时又非常能写时代之实。 
期刊
摘要:《方山子文集》系作者方勇集四十多年心血与功力而成的宏著,共31卷1629万字,内容丰富,成就显著。其中尤以《庄子学史》为代表作,庄学界权威专家予以高度评价。由《方山子文集》的出版,特别想到了学者的治学,方勇的韧劲和长远眼光,是取得出色成就的重要因素,值得弘扬。  关键词:《方山子文集》 《庄子学史》韧劲 长远眼光  摆在面前的是刚收到的两大箱快递,打开一看,是每卷紫黑色精装本(每卷50多万字
期刊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索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含了许多方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数学探索能力的几点尝试,它包括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鼓励创新等几个方面。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点: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周围,我们时时刻刻都离
期刊
【摘 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幼儿的自觉性,尊重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 自身素质 策略 闪光点  素质教育是新时代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当前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渗透素质教育。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在幼儿园教育过程
期刊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性课程。它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宗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一定的认识论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所采取的途径、手段和方式,以及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思维方式。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
期刊
据调查,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行为、情绪出现偏异,存在着一般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语文教材中包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作文教学为切入点,疏导学生积郁的情感  据调查,青少年的一般心理障碍表现为逆反心理、离巢心理、
期刊
排一出好戏,上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就上课而言,增进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教学质量也是有很大作用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锻炼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维观念的主要渠道。只有提高学生活动的有效性才能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真正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作为英语教师,时常在思考为什么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很辛苦,但实际效果并不
期刊
【摘 要】所谓语感,就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培养语感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情景 想象 朗读 积累应用 训练  一、创设情境,情理交融,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语感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渲染情感,营造有利于情感产生的
期刊
在《纲要》中艺术领域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使我们更深切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美术欣赏与幼儿的发展  回望传统的美术教育,我们从一入园就要求孩子“依样画葫芦”,以幼儿作品与教师的相似程度评价画面的质量。而儿童身上与生俱来存在的巨大艺术潜能,(如:幼儿对艺术形式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往往不需成人的指点,他们凭着直觉就能感受出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