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看《致蒋经国信》英译中人际功能的实现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g1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韩礼德所提出的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出发,从语气与情态系统两方面分析《致蒋经国信》一文及其英译本,考察译文如何体现原文的人际功能,以此尝试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在翻译中实现人际功能对等的问题。
  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人际功能;翻译;“致蒋经国信”
  
  1.引言
  近年来,很多学者将系统功能语言与翻译相结合,为翻译实践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见解。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在于元功能的思想。韩礼德提出的三大元功能包括语篇功能、经验功能和人际功能。本文拟将人际功能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以廖承志的《致蒋经国信》及张培基教授翻译的英译本为语料,从语气和情态系统两大领域分析译文如何在人际功能方面实现与原文的对等。
  2.人际功能概述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指语言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胡壮麟,2005:115)。通过人际功能,讲话者可完成“提供”、“命令”、“陈述”和“提问”四种最主要的言语功能。在词汇语法层面上,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来实现。
  根据韩礼德(2000:72)的系统功能语法,语气是由主语及限定成分构成的。主语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词组、人称代词等。限定成分是动词词组的一部分,主要表示时态和情态。语气系统是由主语和限定成分在小句中的位置关系而决定的,最基本的语气系统包括陈述语气、疑问语气、感叹语气和祈使语气。
  情态表达讲话者在陈述和疑问中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评价,在提议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和在提供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韩礼德(2000:88)认为,情态涵盖了“是”与“否”之间的领域,有高值、中值、低值不同的量值之分,说话人以此表达不同程度的可能性、经常性、义务或意愿。
  3.《致蒋经国信》原文介绍
  该文为1982年7月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一封信,之后发表于《人民日报》,曾在海内外传诵一时,造成很大反响。廖承志在信中一方面畅叙旧情,表达怀念之情,一方面晓以大义,阐明中共对和平统一问题的态度和方针,呼吁海峡两岸共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并对蒋经国促成统一大业藉以殷切希望。文章采用文言文体,结构严谨,用词典雅,情真意切,微言大义,是一篇卓有见地、文采斐然的书简政论。
  4. 英译文的人际功能分析
  4.1 语气结构的英译分析
  本节将从主语、限定成分和基本语气系统三个方面详细探讨语气结构在译文中的翻译转化。
  4.1.1主语的英译
  主语是命题中的重要部分,是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和成功时负责的成分(胡壮麟,2005:125),体现着人际功能。在翻译过程中,对主语的选择影响人际功能的实现。
  例1: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
  译文:For three years, we have repeatedly proposed bilateral talk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廖承志这封信虽以个人名义而写,实际代表中共中央。此句表达了中共一贯积极倡导两党谈判的态度,体现了中共对祖国统一这个问题的情感和方针。译文中选取“we”这个第一人称复数充当主语,一方面表明作者自己是站在中共的立场之上,代表中共倡议两党谈判,另一方面,使用第一人称能产生较大的亲和力,有利于缩短与读者之间的距离,避免了不必要的对立态度,与读者建立起一种友善的关系。这样的主语能够较好地体现原文的人际意义。
  小句的主语一般由名词词组或具有名词词组特点的成分担当,有时也由小句充当。英语中,通常小句作主语时要出现在句尾,而句首由先行词“it”占位。
  例2: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
  译文:But it’s a pity indeed that we haven’t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so many years.
  原文中用“此”一字回指“惟长年未通音问”,充当主语。而译文则采用“it”作先行词,将作主语的小句“that we haven't heard from each other for so many years”放在句尾,符合英语的常规表达习惯。
  4.1.2 限定成分的英译
  限定成分指表示时态或情态的助动词(胡壮麟,2005:122)。韩礼德(2000:75)指出,限定成分的作用在于限定命题,对议论命题提供参考点。
  时态即相对于现在的时间,一个命题可由于与这些时间概念表明的说话环境相关,而成为可议论的概念,从而命题可与交际中的语境联系起来。英语中表示时态的限定成分通常与词汇动词相合并,而汉语中则主要通过时间副词或具体语境表达时态。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英汉之间不同时态表达方式的转化,以实现原文的人际功能。
  例3: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译文:We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first cooperation, led by Dr. Sun Yat-sen, though we were still young at that time.
  该句追溯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情况。“吾辈虽幼”是指当时第一次合作时的情况,属于过去,译文使用“be”的复数形式一般过去时“were”,合适地转化了这个时间概念。“亦知一二”则指现在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情况的了解,交际语境处于现在,故在译文中使用了“know”的现在时,传达这种时间概念。
  情态指讲话者对他讲话中所涉及的概率或频率,以及义务或意愿做出的判断,由情态助动词表达(胡壮麟,2005:125)。在情态值方面,分为三类:低值情态动词,如can,may等;中值情态动词,如will,would,should等;高值情态动词,如must,need,ought to等。选取哪种等值的情态动词成为译者在翻译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例4:所谓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等等,在台诸公,心中有数,亦毋庸赘言。
  译文:Neither is there any need to dwell on such assertions as Taiwan’s “economic prosperity, democracy and easy livelihood”, the truth of which all gentlemen in Taiwan must be quite aware of.
  例5:盼弟善为抉择。
  译文:I hope you, my brother, will make a wise choice
  例4中“在台诸公,心中有数”是后文“毋庸赘言”的前提原因,正是因为作者确信“诸公”皆知的情况,所以才不再在这一点上多加论述。译文中选用的是高值情态动词“must”,强调了作者对这一命题的高度确定,符合原文的情态表达。
  例5中选用的是中值情态动词“will”。“will”一般用来陈述一件未来发生的事情,可以表达推定或推测。它暗示一件事情有较高的可能性会在未来发生,既不同于高值情态动词的高度肯定,又不同于低值情态动词的不确定性。试想如果此处用“need”或“must”等高值情态词,则会让对方感觉是一种要求或命令,不利于交际目的的实现。而若用“may”之类的低值情态词,则显得“make a wise choice”与否没有必要性或根本并不重要,也就无法传达作者对此的期盼之情。译文中选用的“will”则可清楚地表达作者对“弟善为抉择”的一种希望、鼓励和信心,试图劝导蒋经国早日为两岸统一做出决断,极好地实现了人际功能。
  4.1.3基本语气系统的英译
  与英语不同,汉语主要靠能愿动词及语气助词来表达说话人的语气。判断汉语小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时候,主要依据的是助词、疑问代词和标点符号。
  《致蒋经国信》中大量使用陈述语气,如上述几例都属于陈述句的翻译。为了达到陈述交流信息的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同样采用陈述语气,实现了原文的人际意义。
  文中另有四句表达疑问语气,如例6:“不归何待?”译为“What are you waiting for, staying away from home?”这一特指疑问句,由“what”在句首充当特指补语。
  例7:否则,偏安之局,焉能自保。
  译文:Otherwise, content as you are with your present rule over the tight eastern corner, how can such a situation be expected to last for long?
  例8:盍不实践于统一大业!
  译文:Why don't you apply it to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
  例9:否则,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
  译文:Otherwise how could you account for yourself after your passing away?
  以上三例原文虽未以问号结尾,但从疑问词“焉”、“盍”、“何”可以看出三句表达的都是疑问语气。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采用的也是疑问语气。事实上,这些疑问句的提出并非真正向读者提出问题寻求答案,而是一种反问的口气,意在引起读者关注,引导读者对这些命题进行认真思考,进而做出合理的抉择。
  信中最后一句“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为祈使句,翻译时保留了原文的祈使语气,“Please convey my regards to your mother as well as to Fang-Liang, Wei-Kuo and the children.”译文以直接而简洁的方式实现了命令的言语功能,向读者提出传达问候的要求。同时,为了避免祈使语气的唐突之感,译者用“please”一词以示礼貌。
  除陈述、疑问和祈使外,感叹也是基本语气之一,用来表现赞叹、惊讶、伤感、愤怒、鄙斥等各种强烈的情感反应。对感叹句的处理也是翻译中体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方面。
  例10:《致蒋经国信》的第一句,“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该句中“竟”这一语气词强烈地表达了一种不可思议、出乎意料的语气,表明作者对海峡两岸对立局面出现的遗憾与感慨,含蓄地暗示这样不合理的现状需要改变。
  该句被译为“Who would have expected that the short distance between us should be keeping us poles apart!”即采用了感叹语气,以“who”引导,感叹号结尾,可以明显从中感受到作者将海峡两岸对立的局面视为一大憾事,与原文完全贴近,感情深厚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但从语气部分构成的“主语+限定成分”角度来看,原文中“咫尺之隔”为主语,充当议论的基点,是对作为一个交际行为的小句的功能负责的成分。而在译文中,主语被转化为人,“who”一词充当主语,这样的转化实际转移了本句的命题,不太符合原文想要表达的人际意义。
  例11: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译文:In reviewing history or looking ahead to the future, one should be public-minded and put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above all. Why harp on the narrow interest of a party?
  句中“何发党私之论!”表明廖承志对国民党坚持“天下为公”宗旨的殷切希望,也对“发党私之论”予以无情的批判和驳斥,话语采用感叹句,简短有力,极有分量,引人深思。译文中虽未直接保留感叹语气,而将之转化为疑问语气,但把握了原文对“党私之论”的责斥,在人际意义方面达到了与原文的对等。
  例12:旨哉斯言
  译文:Well said!
  “旨”意为滋味美,有甘旨的意思。语气词“哉”主要用于感叹句尾,表示较为强烈的感叹语气,若跟它前面的谓语一起提到句首,所表示的感叹语气就更为强烈。此句正是将“旨哉”提到了句首,运用了倒装,原语序应为“斯言”“旨哉”,就是说:这句话说的好极了。译文用一个简短的零句,实现了感叹的次要语言功能,贴切地体现了原文的人际功能。
  4.2 情态系统的英译分析
  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讲话者对自己所讲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在命令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人际意义的这一部分由语法的情态系统实现(胡壮麟2005:145)。
  情态系统表达方式之一即用动词词组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表达。上文中,在限定成分的英译部分已经通过例4和例5考察了译文中情态动词的翻译问题,这里不加赘述。
  表达情态系统的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充当语气附加语的情态副词表达。如:
  例13:惟弟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余期期以为不可。
  译文:But you have time and again insisted upon having “no contact, no talks and no compromise”, which I truly think inadvisable.
  该句画龙点睛之处在于“期期”二字。针对蒋经国所声称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主张,作者通过“期期”强调自己认为这样万万不可,并在后文中苦口婆心地对其予以开导。译文将此译为“truly”一词,深切地体现了作者推心置腹的劝导之情,顺利地实现了小句的人际功能。
  例14: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
  译文:If you should be instrumental in bringing about the cause of national reunification, you will certainly win esteem and praise nationwide and your meritorious service to the country will earn you a niche in the temple of fame.
  作者从多方面的利害关系着手,鼓励蒋经国为祖国统一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并对“成此伟业”的功绩作了肯定的预测,即“举国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国家,名留青史”。这一信息在译文中通过“will”和“certainly”得以体现。“will”为中值情态动词,表示对未来事件发展的一种推定。“certainly”属于表达概率的高值情态副词,充当情态附加语,加强肯定语气。这样的翻译较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态度与意图,体现出了原文的情态。
  例15: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
  译文:Moreover, peaceful reunification is entirely an internal affair of China.
  此句涉及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的性质。副词“纯”字强调和平统一属于且只属于国内问题,完全归于中国内政事项,不涉及任何国际性问题。因此,译者在英译时使用“entirely”这一高值语气附加语,贴切地表达了原文的人际意义。
  5.结论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框架,从语气与情态系统两个方面分析了《致蒋经国信》英译本的翻译,重点探讨了译文如何实现原文所反应的人际意义。通过例证分析,本文认为该译文跨越了英汉在人际意义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的障碍,实现了译文与原文在人际功能层面上的对等。
  通过将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不仅可以为译者分析语言功能提供科学的方法,有效地指导译者的翻译实践,同时也从语言学角度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Thompson,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黄国文.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黄振定.英汉文学语篇对比与翻译[ 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8):39-42.
  [6]邵志洪.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7]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8]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要注意其得体性。要做到翻译得体,礼貌是一个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顾曰国提出的礼貌准则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的礼貌习惯,在英译汉中可以作为我们翻译的标准。  关键字:得体性;礼貌准则;翻译    1. 引言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为了达到交际的成功,英汉翻译时要根据两种文化的差异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英汉两国人民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做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人才,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大量的调查表明,当代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形势比较严峻,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各种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到了较严重的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积极运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自然构建成了
期刊
摘 要: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一个适合本科数学师范专业的全程教学实习模式。其特点是体现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并对实习过程进行及时反思,采取全程评价方式对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师专业化;教学实习;全程评价    1、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特有的实践活动课程。近几年,各高校对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作了多方试验及探
期刊
摘 要:本文在揭示职业规划教育含义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的职业规划教育,分析了我国当前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职业规划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一、职业规划教育的基本含义    在西方,职业规划理论以1908 年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先驱弗兰克帕森斯( F.Parsons) 出版《选择职业》( Choosing a Vocation)一书为标志,至今已有
期刊
摘 要: 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作(Operate),是以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为蓝本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一种方法。本文介绍基于CDIO教育工程模式下的“数据库原理”授课体系,将该理念贯穿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运用CDIO 教育模式对该课程的教与学进行探讨和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期刊
摘 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分级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并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大学英语改革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的探讨,指出该理论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输入假
期刊
摘 要:新教思想虽然起源于欧洲,但是对美国价值观特别是个人主义的影响却更为明显。在欧洲移民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和北美自然条件的双重作用下,新教中重视个人价值,主张自由平等的信条在美国生生不息,对美国个人主义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教;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新教思想起源于欧洲,并在与旧观念抗争的过程中慢慢占据主导地位。那里古老的社会秩序和庞大的思想传统减弱了它对社会价值观发生作
期刊
摘 要:实践证明,暑假期间组织学生“送医下乡”,使学生走出校园,尽早接触病人、接触社会,增强了学生献身医疗卫生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与技能的结合,奉献与服务相结合,也为临床教学病例少、医患合作困难、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少等问题找到了新路。因此“送医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提供了有益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实践
期刊
摘 要: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常常会发生学生在同一时空下对同一文本的主题意义众说纷纭或者对于教师的文本主题意义分析提出不同或相反意见以及师生共同解读的文本主题意义有时还会与作者视域下的文本情怀相互抵牾的尴尬现象。其实,接受美学关于文本的“召唤结构”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等重要阐述为“多元解读”奠定了文本物质基础,并提供了读者主体可能性,从而使接受美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强有力的
期刊
摘 要:电路变化在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疑问多,本文从电路变化的四种类型进行分析说明。如何区别电路的串、并联,是电路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联系实例,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电路;串联;并联;类型;思考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老师必须把握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多思维,在实验中探究规律,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结论。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