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一个适合本科数学师范专业的全程教学实习模式。其特点是体现数学学科的专业性,并对实习过程进行及时反思,采取全程评价方式对实习情况进行评价。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师专业化;教学实习;全程评价
1、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特有的实践活动课程。近几年,各高校对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作了多方试验及探索,较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模式有: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研习一体化教育实习模式、顶岗教育实习模式等,这些实习模式从不同方面解决了实习前的准备、实习期间的管理、实习基地的建设等问题。但是,现有教育实习模式主要集中于共性管理方面的研究,对于各学科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习模式的研究较少,就数学学科而言,存在着这样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与《数学课程标准》\+①的要求结合起来。一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该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纲领,所以,课堂教学实习模式的建构应该以本国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2)如何与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养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数学也不例外。所以,在实习阶段,把实习生的日常工作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师范生的成长。
(3)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各门不同的学科课程有着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等,不同学科的教育实习模式应该能鲜明地体现该学科的专业特点。
(4)如何进行操作性较强的实习评价。 在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价时,一贯的方法是只以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授课效果为主要依据,再辅以所在实习班级的师生评价为参考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前面三年时间中为实习所作出的准备工作,是一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式。
为此,以高师数学本科专业为例,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一个适合本科数学师范专业的全程教学实习模式。
2、教学实习全程培养模式探讨
本实习模式是为四年本科数学专业师范生培养而制定的,以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导向。因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我国高中数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此外,数学教师专业化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使数学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所以,在实习的前期工作和实际实习过程中应自始至终以新课标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这一实习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演练阶段、实践阶段。并在三个阶段中同步执行“实习成长档案”的编制、整理工作,作为实习评价的依据,同时也让实习生对自己的实习成长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供反思之用。
2.1实习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本实习模式中各阶段时间、内容安排汇总表如下:
2.1.1 准备阶段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有了重大变化。所以,5本必修教材和4本选修教材的学习给每个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如果师范生在实习前能进行新教材的学习无疑对以后的实习工作有很大帮助。因此,第一学年定为准备阶段。具体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以班为单位分配学习小组(可以4或5个同学为一组,男女生搭配),并给学习小组安排指导老师,每个指导老师可负责4个小组,指导老师对学习小组的所有学生在实习的三个阶段进行全程指导。每组配发一套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以及课程标准,小组成员轮流交换看,学习小组每周至少要组织一次活动,活动内容为:对预先指定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应包括个人对指定的内容中每一定理及概念的理解、与前面章节的联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应用、应补充什么相关知识、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何具体要求与老教材的区别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解题训练,包括相应章节的配套练习和高考题,小组成员在每次交流活动时拿出自己做过的好题进行讨论交流,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学完5本必修教材,第二学期学完4本选修教材。
2.1.2演练阶段要当好数学教师,必须练就扎实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其中包括组织数学教学的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开展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等等。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在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会应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并掌握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技术。这些基本功的提升可以反应一个教师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②基于此,在经过第一学年对教材的熟悉后,就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演练阶段,根据训练的内容不同,把第二学年称为初级演练阶段,第三学年称为正式演练阶段。
(1)初级演练阶段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及画图训练。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自行选择素材进行普通话和钢笔字、粉笔字的练习,每个月上交指导老师一次钢笔字贴,对普通话和粉笔字及画图训练采取不定时的抽查,并进行期中,期末的检测,也可组织班级或年级的比赛活动,展示优秀作品以作鼓励。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主要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包括课件的制作和数学软件的操作学习,如几何画板。这一阶段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到学院的机房实际操作,指导老师进行不定时辅导,规定课题检查完成情况并给出成绩。
(2)正式演练阶段第三学年进入正式演练阶段,第一学期进行微格教学,这是首次尝试教学活动,主要训练数学教学语言的组织,教态的纠正,以及课堂提问的简单技巧,师生互动的配合练习。通过录像的回放,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意见,指导教师给出改进意见,每个学生做出反思总结。此外,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数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阶段组织相关的观摩活动,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对“探究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了解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骤;然后,每两个星期安排一次到地方中学听课的活动,内容应选择运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课例,要求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记录下每一个课堂组织的环节。并且在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各成员发表对所听课的体会,加深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认识,还可以在1、2或3、4学期各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对高中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所了解,为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讲习活动做好准备。
在经过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对教材、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微格教学、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认知后,就可以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入正式讲习训练,主要从“三课”技能上进行演练,即:讲课、评课、说课。讲课是实习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讲课之前要作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确定课题、明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书写教案、熟悉教案。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课型让学生尝试进行试讲,如概念课,命题课,习题课,复习课等。在加强讲课训练的同时,还应注意开展评课训练,做到讲课、评课齐头并进。可以每个月安排两次讲习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人都要讲完一节完整的课时,讲课结束后,进行评课并做记录。模拟说课活动可以穿插在讲课当中进行,即每次讲习结束之后紧接着说课。
2.1.3实践阶段 经过前面6个学期、两个阶段的准备之后,在第7学期进入正式实习阶段,即实践阶段。建议安排在新学期(大四上学期)开始,实习生的实习去向,应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便于管理和评价),正式实习阶段持续两个月比较合适。最好经历起始课、概念课、证明课、技能课、复习课、习题课等不同的课型,并且每节课上完之后都要在该课时的教案后面写教学反思。
2.2.1建立实习成长档案 实习成长档案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将所有关于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资料记录下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根据本实习模式的特点,收集的作品或其他有关资料有:准备阶段的学习体会或学习笔记,解题训练的成果,演练阶段的钢笔字贴和画图作品,课件制作,评课记录,实践阶段的教案,学生写给自己的信及意见书,反思阶段的总结,在各个阶段制定的目标等,还可以收集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影像资料,所使用的参考书等。
2.2.2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实习成长档案给出过程性评价 实习三个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查阅学生的实习成长档案记录的所有材料,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实习全过程的评价:对待实习的态度,与人合作的表现,对自己在各方面存在的优点及不足的认识,各个阶段是否都有进步,教材处理能力,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选用是否恰当,反思是否深入等。
2.2.3根据过程性评价给出一个分数(采用百分制)其中准备阶段的表现占20%,演练阶段占30%,实践阶段占50%,以分数的形式对实习生的全程表现做出定量评价,同时结合指导教师的定性评价,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实习生的全程表现。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美)史蒂芬森.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项目组.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5.
“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师专业化;教学实习;全程评价
1、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特有的实践活动课程。近几年,各高校对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作了多方试验及探索,较具特色的教育实习模式有: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研习一体化教育实习模式、顶岗教育实习模式等,这些实习模式从不同方面解决了实习前的准备、实习期间的管理、实习基地的建设等问题。但是,现有教育实习模式主要集中于共性管理方面的研究,对于各学科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习模式的研究较少,就数学学科而言,存在着这样几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与《数学课程标准》\+①的要求结合起来。一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该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纲领,所以,课堂教学实习模式的建构应该以本国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
(2)如何与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师的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的养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数学也不例外。所以,在实习阶段,把实习生的日常工作与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有助于师范生的成长。
(3)体现数学学科特点。各门不同的学科课程有着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等,不同学科的教育实习模式应该能鲜明地体现该学科的专业特点。
(4)如何进行操作性较强的实习评价。 在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评价时,一贯的方法是只以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授课效果为主要依据,再辅以所在实习班级的师生评价为参考依据。这样的评价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前面三年时间中为实习所作出的准备工作,是一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考核方式。
为此,以高师数学本科专业为例,基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一个适合本科数学师范专业的全程教学实习模式。
2、教学实习全程培养模式探讨
本实习模式是为四年本科数学专业师范生培养而制定的,以高中数学新课标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导向。因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我国高中数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此外,数学教师专业化是新世纪数学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使数学教学达到艺术水平。所以,在实习的前期工作和实际实习过程中应自始至终以新课标和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这一实习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演练阶段、实践阶段。并在三个阶段中同步执行“实习成长档案”的编制、整理工作,作为实习评价的依据,同时也让实习生对自己的实习成长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供反思之用。
2.1实习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本实习模式中各阶段时间、内容安排汇总表如下:
2.1.1 准备阶段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有了重大变化。所以,5本必修教材和4本选修教材的学习给每个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如果师范生在实习前能进行新教材的学习无疑对以后的实习工作有很大帮助。因此,第一学年定为准备阶段。具体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以班为单位分配学习小组(可以4或5个同学为一组,男女生搭配),并给学习小组安排指导老师,每个指导老师可负责4个小组,指导老师对学习小组的所有学生在实习的三个阶段进行全程指导。每组配发一套新课标高中数学教材(人教A版)以及课程标准,小组成员轮流交换看,学习小组每周至少要组织一次活动,活动内容为:对预先指定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应包括个人对指定的内容中每一定理及概念的理解、与前面章节的联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或应用、应补充什么相关知识、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有何具体要求与老教材的区别等等。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相应的解题训练,包括相应章节的配套练习和高考题,小组成员在每次交流活动时拿出自己做过的好题进行讨论交流,有助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可以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期学完5本必修教材,第二学期学完4本选修教材。
2.1.2演练阶段要当好数学教师,必须练就扎实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功,其中包括组织数学教学的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开展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等等。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在具备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要会应用严谨的数学语言,并掌握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的技术。这些基本功的提升可以反应一个教师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②基于此,在经过第一学年对教材的熟悉后,就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进入演练阶段,根据训练的内容不同,把第二学年称为初级演练阶段,第三学年称为正式演练阶段。
(1)初级演练阶段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主要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及画图训练。具体做法是:每个小组自行选择素材进行普通话和钢笔字、粉笔字的练习,每个月上交指导老师一次钢笔字贴,对普通话和粉笔字及画图训练采取不定时的抽查,并进行期中,期末的检测,也可组织班级或年级的比赛活动,展示优秀作品以作鼓励。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主要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学习,包括课件的制作和数学软件的操作学习,如几何画板。这一阶段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到学院的机房实际操作,指导老师进行不定时辅导,规定课题检查完成情况并给出成绩。
(2)正式演练阶段第三学年进入正式演练阶段,第一学期进行微格教学,这是首次尝试教学活动,主要训练数学教学语言的组织,教态的纠正,以及课堂提问的简单技巧,师生互动的配合练习。通过录像的回放,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互相提意见,指导教师给出改进意见,每个学生做出反思总结。此外,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对数学新课程教学方法的认识。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阶段组织相关的观摩活动,熟悉各种教学方法。具体做法为:首先,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对“探究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学习,了解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基本操作步骤;然后,每两个星期安排一次到地方中学听课的活动,内容应选择运用这几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课例,要求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记录下每一个课堂组织的环节。并且在听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各成员发表对所听课的体会,加深对这些教学方法的认识,还可以在1、2或3、4学期各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活动,让学生对高中的课堂教学活动有所了解,为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的讲习活动做好准备。
在经过第一学年及第二学年对教材、教师基本技能的训练、微格教学、学习方式、教学方法的认知后,就可以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入正式讲习训练,主要从“三课”技能上进行演练,即:讲课、评课、说课。讲课是实习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讲课之前要作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研究教材确定课题、明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过程、书写教案、熟悉教案。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课型让学生尝试进行试讲,如概念课,命题课,习题课,复习课等。在加强讲课训练的同时,还应注意开展评课训练,做到讲课、评课齐头并进。可以每个月安排两次讲习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人都要讲完一节完整的课时,讲课结束后,进行评课并做记录。模拟说课活动可以穿插在讲课当中进行,即每次讲习结束之后紧接着说课。
2.1.3实践阶段 经过前面6个学期、两个阶段的准备之后,在第7学期进入正式实习阶段,即实践阶段。建议安排在新学期(大四上学期)开始,实习生的实习去向,应以集中为主,分散为辅(便于管理和评价),正式实习阶段持续两个月比较合适。最好经历起始课、概念课、证明课、技能课、复习课、习题课等不同的课型,并且每节课上完之后都要在该课时的教案后面写教学反思。
2.2.1建立实习成长档案 实习成长档案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将所有关于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资料记录下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绩。根据本实习模式的特点,收集的作品或其他有关资料有:准备阶段的学习体会或学习笔记,解题训练的成果,演练阶段的钢笔字贴和画图作品,课件制作,评课记录,实践阶段的教案,学生写给自己的信及意见书,反思阶段的总结,在各个阶段制定的目标等,还可以收集自己在各个阶段的教学影像资料,所使用的参考书等。
2.2.2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实习成长档案给出过程性评价 实习三个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查阅学生的实习成长档案记录的所有材料,然后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实习全过程的评价:对待实习的态度,与人合作的表现,对自己在各方面存在的优点及不足的认识,各个阶段是否都有进步,教材处理能力,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选用是否恰当,反思是否深入等。
2.2.3根据过程性评价给出一个分数(采用百分制)其中准备阶段的表现占20%,演练阶段占30%,实践阶段占50%,以分数的形式对实习生的全程表现做出定量评价,同时结合指导教师的定性评价,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实习生的全程表现。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A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美)史蒂芬森.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5]项目组.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应用[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5.
“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