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今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周年祭日。当那山冢崒崩、陵谷激变的惨烈一幕徐徐合上之后,珍藏于历史深处的应是中国人民所特有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同舟相济、患难与共的民族秉性以及感天动地的人间真情、人类大爱!如今,灾区人民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已逐渐走出震痛,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包括精神家园)。他们于此所表现出的那种坚韧、乐观、万难不屈的优秀品质,那种不动摇、不懈怠、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亦令天地惊,鬼神泣,同样会为历史铭记!这里刊出的几篇文章和相关图片,权当侧记。
2009年1月22日上午10时30分,向峨乡棋盘村村民董晓阳一家欣喜搬进了统规统建永久性安置房,成为全省首批住进统规统建永久性安置房的受灾群众。令董晓阳没有想到的是,他同时还从成都市副市长王忠林手中接过了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他说:“房屋产权证到手了,这就是新年最好的礼物!”
人们的思绪又回到了一年前,回到那个极不平常的一年:2008年1~4月,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都江堰市科学安排了未来三年在建、促建、储备项目530个,计划总投资821亿元;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质量好、速度快、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5%、34%、67%。孰料5月12日,正当都江堰市干劲十足地大步迈进时,灾难突降。都江堰市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受灾范围之广,伤亡人数之多,灾害损失之大,前所未有。地震共造成都江堰市3091人死亡,10560人受伤,191人失踪,受灾人口达62.21万人,特别是中心城区受到重创,80%以上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山区、沿山区损失惨重,95%以上房屋损毁;旅游经济受到全域性重创,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和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重要景区景点遭受严重破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多年积累的发展成果毁于一瞬,都江堰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占成都市直接经济损失总额的50%以上。
在都江堰市极度困难的时刻,全国人民心系受灾地区,情牵受灾群众,给予了都江堰市巨大的物质援助和宝贵的精神支持。勇敢坚强的63万都江堰人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共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援助下,忍悲含泪,负重自强,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开展了一场气壮山河、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随后,又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强意志,投入到灾后重建的新的战役之中。
中共都江堰市委按照“三年全面恢复、五年全面提升”的要求,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灾后重建,部署落实了910个总投资达1390亿元的灾后重建“四个一批”项目。目前都江堰市在建276个项目,竣工51个项目。2008年,都江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财政总收入1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亿元,多渠道筹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10.7亿元。
基本建立重建规划体系。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用城乡统筹的理念,高水平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实施规划及36个子规划,完成了向峨、虹口等7个乡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设计、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规划调整,实现了城乡规划的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市域教育、卫生、环保、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公共设施重建规划;编制完成了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完成了灾后旅游业重建概念规划、农业恢复重建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先后制订、颁发了农村和城镇住房重建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城乡住房重建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坚持以“四性”为规划导向,将农房重建与推进“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实施了66个农民集中安置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打造了一批农房重建亮点,探索形成了农房重建的“十种模式”,并在成都市全面推广。截至2009年2月12日,全市汇总农村重建总数为53037户,其中享受国家救助政策有45907户。目前,全市重建开工共计35598户,开工比例为67.11%。原址重建已开工12547户(自建12445户、联建102户);政府组织统规统建已开工11148户;政府组织的统规已开工4922户;社会开发建设已开工6981户(统规自建1822户、统规统建5159户);异地迁建448户。全市维修加固84947户已全部完成。都江堰市的农民们没有想到,灾后半年,许多村民都已经搬进了新居。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启动,先行实施了荷花池片区原址重建试点工作,完成了173万平方米的城镇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基本完成城镇受损房屋安全鉴定复核确认工作,全面启动了城镇受灾家庭重建资金补助和重建意愿申请登记工作,落实了总建筑面积约217万平方米、总投资54.25亿元的19个安居房(廉租房)项目,其中10个安居房(廉租房)项目127万平方米开工建设。
三次产业恢复成效明显。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恢复,及时开展了二王庙等重点文物修复和景区基础设施抢修。10月1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恢复接待游客。加大对旅游商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批星级宾馆、农家乐、商业企业恢复营业。成功举办“关爱都江堰、感恩全社会”等宣传营销活动,及时推出灾后特种旅游线路。全年接待游客4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的55%、54%。与国际知名软件企业思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概念信息、智爱电子等软件企业入驻园区,信息服务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工业重建步伐进一步加快,都江堰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恢复面达94%。基本完成工业集中发展区6.67平方公里土地储备,复式工业厂房、污水处理厂、道路等配套项目加快建设。拉法基第三条生产线、普什宁江精密数控机床川苏产业化基地等48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引进江翰工业园、晨明电动车等15个亿元项目。加快现代农业恢复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恢复面达93%。大力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启动了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等产业化项目。通过上海为都江堰市举办农产品专场展销会,建立特色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绿色通道,猕猴桃、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进入了上海连锁批发零售市场。
基础设施重建全面展开。积极做好项目服务促建工作,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成灌快速通道(沙西线都江堰段)、成郫灌干道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工建设;灾前在建的彭青路、岷江4号桥、内二环等重点项目恢复建设,即将竣工;都汶高速成灌高速至玉堂段等12个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709公里乡村道路新建、改建深入推进。都江堰市交通在建项目达12个,总投资95亿元。全力推进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城市20万吨自来水厂、青城山污水处理工程、城乡生活垃圾填埋场等项目全面启动。
对口支援工作成果丰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中共上海市委俞正声书记、韩正市长等16位上海市领导先后到都江堰市视察指导对口援建工作。上海对口支援指挥部与都江堰市及时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工作责任倒查制、项目联系制、结对帮扶制等对接机制,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援建项目快速推进,确定的87个援建项目中竣工1个,在建50个,其余36个项目正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各乡镇与上海各区(县)进行了全面对接,结对帮扶扎实推进。两地产业互动合作取得初步成果,签订了总投资近40亿元48个经济合作项目;建立了上海市场“零费率”绿色通道,都江堰市农产品在上海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上海市领导亲率1100余人的旅游团赴都江堰市,震后累计组织5000余名游客赴都江堰市旅游,推动了旅游业的恢复振兴。精心实施规划编制、人才培养、社工支持、支教、支医、支警等软件援助项目;在都江堰市常驻的上海医疗卫生、支教教师、公安干警、社工、志愿者和工程建设等援建人员达1200多人,施工队伍达4000多人。上海对口支援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肯定,实现了“三个走在全国最前列”:现有项目投资总额已达65亿元,实现了项目总投资走在全国最前列;对口支援到位资金10多亿元,实现了到位资金总额走在全国最前列;启动了7类共87个项目,实现了启动项目总数走在全国最前列。
“5·12”以来,都江堰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者、志愿者、建设者一起并肩战斗,一起冲锋上阵,一起顽强拼搏。从来没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如此震撼,从来没有一种举动让我们如此惊叹,从来没有一种记忆让我们如此难忘。历史不会忘记,中央领导以及省、成都市领导心系群众、情暖灾区,深入一线、鼓舞士气,汇聚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强大合力。历史不会忘记,广大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创造了世界救灾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历史不会忘记,全国人民、海内外同胞特别是上海人民心系灾区、千里驰援,展示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历史不会忘记,全国各个省市,特别是成都市各兄弟区(市)县、市级有关单位,无私援助,情如手足,为都江堰市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持。历史不会忘记,都江堰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心连心、手挽手,以最朴实的行动绘就了“执政为民、患难与共”的感人画卷,共同见证了人类大爱、人间真情。
作者单位: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