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共鸣,让初中思品课堂焕发激情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情育人、以情启智,情智共生,这些关键词在很多教育文献中频繁出现,可见情感教学在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地位和价值。为此,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寻找情感共鸣点,以此触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激情和活力。
  【关键词】情感 思维 活力 初中 思想品德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总是给学生一种内容匮乏而又枯燥的感觉,这主要是课堂情感缺失所导致的结果,没有情感的共鸣,思想品德课堂是无法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的。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着重突出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目标,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并结合情感教学目标而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计划,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就如何激发课堂的情感共鸣,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激情提出了几点尝试。
  一、情感生成,激发共鸣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革新,还原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学生思考和互动的引导者和点拨人。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交流和讨论,开放的课堂能够碰撞出情感的火花,教师要顺水推舟,积极地促使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讲到思想品德教材《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时,我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即爱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以及自己的其他长辈,对不孝的行为所不耻。我首先列举生活中孝顺父母的先进事例,我下载了《背起爸爸上学》这部影片,并截取了几分钟的感人片段,同学们对影片小主人公对父亲不离不弃的精神所感动,以此来启发学生去体会与长辈彼此关爱的情感。视频播放完毕以后,我发现了坐在后排右拐角有一个平时表现欠佳的男生,在座位上若有所思,我知道他一定有话想向大家倾诉。我于是鼓励他把心里想的内容说出来,他给我们讲了父亲出工伤而去世的经历,言语中饱含了对父亲的无尽思念,说到这,他言语哽咽,潸然泪下,直到我让他坐下的一刻,他伏在桌之上还在呜咽。这个故事很感人,是我提问前没有想到的,但这“教学材料”生成的情感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举手交流的同学多起来,好多同学体会到了与父母长辈的这份亲情,所以也表达流露出爱父母、长辈之情。
  通过教材的讲解和教师的问题设置,设法达到生成情感的结果,可以说比任何字面内容都具有说服力,因为实现了学生用“心”去领会教材的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实现了德育教育。
  二、预设情境,情感传递
  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感化学生,以达到情感传递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師要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和视频资料,播放背景音乐等方式来实现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使用何种方式,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和教学动态,而且选取的素材要贴近社会生活,包括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达到情感的共鸣。
  例如,在讲到思想品德《行为与后果》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有关复旦大学投毒案的视频,复旦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林森浩出于嫉妒室友黄洋的才华以及学业上的顺风顺水,在饮水机里投下剧毒,最终导致黄洋死亡。当同学们看到了林森浩在审判现场中作出的忏悔时,纷纷唏嘘不已,都为这两个高材生的结局而感到惋惜。这个典型的案例,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以及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当视频播放完毕后,我问大家有什么感想,林森浩在作出这种极端行为时,有没有想到后果很恶劣呢?这时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最后环节我作了总结,一定的行为会产生必然的后果,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学生敏感的话题有很多,这里不仅包括同学之间的相处问题,诸如去旅游景点的问题话题以及礼让行人等问题都可以作为本课的素材来预设情境,通过情感的传递,产生共鸣的效果。
  三、生生互动,情感升华
  传统上的一言堂式的课堂模式,会给学生带来很压抑的感觉,制约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活跃度。只有呈现出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气氛,才能调动学生敢想敢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班级协作互动的氛围,有助于同学们情感上的交流,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直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例如,在讲到思想品德《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辩论主题,假若你的好友遇到了困难,你应该怎样做?我把他们两个人都分在相应的辩论小组中,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自己对好友遇到困难的想法说出来,在各自解释的过程中,还有讲台下的很多同学为他们出谋划策。当所有同学都参与进去的时候,生生互动便达到了高潮,在情感的交流中,我引导学生体会乐于帮助对方,对于朋友和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让班级里的学生在激烈的辩论和探讨中产生情感共鸣,老师只是活动开展的引路人,这种生生互动无疑为枯燥的传统思想品德课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育需要相互信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否则情感的传递就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教师要通过情感的表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情感的共鸣,让课堂如春风化雨缓缓滋润学生的心田。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探寻更丰富的激发情感共鸣的方式方法,以期达到人格塑造和引导正确价值观形成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连接小学承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过渡期,在这一教育教学环节,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如同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般,但是细心观察和总结,便不难发现通向有效教学的还是有几点捷径可循的,为了能够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语文教学良景,笔者针对初中语文课堂实践中存在的疑虑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困境 教学策略  语文,是教育
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他们一直以来数学就不好。有教育者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不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给学生讲课、速度过快等失误;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本身理解能力差,数理逻辑能力相对弱一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拥有8种独立的智能,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和优势。但是,由于义务制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本文拟从语言美的品咂、情感美的感悟和细节美的鉴赏等角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自主感受文本中的“美”,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这也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
【内容摘要】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生存质量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高中生的化学素养,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生活化教学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更要意义,并在实际教学中努力将课堂教学内容和化学实验内容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化学素养 意义 举措  化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物质成分、构成、变化及发展的自然科学。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化学科学已被广
【内容摘要】高中英语课堂的共同体融合了活动,思考,合作,探究,从传统的“阶梯”教学到“登山”教学的转变。教育的常态是能力和灵魂并举,忽略任何一项都是失之偏颇的。磨练学生的解题技能是关键。我们教师对待学生能做到像裁剪师的“量体裁衣”,像交响乐团的指挥的“异向交往”,高中英语课堂的高效不会再是纸上谈兵。  【关键词】倾听 高效 高中英语课堂  每一个教室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能让这道风景一直延续到人生的
【内容摘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遗传类的题一直都是困惑教师和学生一大难点内容,很多学生对生物遗传类的题目敬而远之。基于此,本文笔者就结合多年高中生物教学经验,针对高中生物遗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后期这方面的生物教学工作有所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遗传 解题思路 方法  一、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必要前提,对于生物学遗传方面的解题
【内容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值得研究,对边缘人的矫正关系到学生发展与教育公平。基于化学学科的特征,研究边缘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特征,并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加以应对,可以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边缘人 应对策略  顾名思义,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游离于学习之外,处于课堂边缘的学生。据考证,边缘人概念最早源于1908年德国人提出的“陌生人”概念
【内容摘要】新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学讲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切实重视“质疑”和“问学”的落实;预习中质疑惑点;复习中质疑交叉点;练习中质疑错点是其关键所在。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讲计划 质疑能力 疑惑点 交叉点  徐州市教育局推广和落实“学讲计划”中“质疑拓展”与“问学”涉及到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众多教研活动中,我们
【内容摘要】古人珍惜情谊,慨叹“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心相知”。相逢作诗唱歌酬答,留下千古绝唱,真可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无情未必真豪杰”。  【关键词】赏析 古代 离别诗 离别情  古代交通闭塞,行路困难,社交机会很少,知己难觅。所以,古人特别珍惜情谊。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有聚亦必有散。为此,屈原曾无限感叹的唱到:“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九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我们所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关于知识和方法的培训,很少有人注意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换句话说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缺失导致中国的很多学生成绩很好可是在文化意识方面却出现短板。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教育中如何融合人文教育理念展开探讨,以期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关键词】初中 数学 人文教育 策略 应用  提到数学,在很多学生的印象里貌似都和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