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估算能力作为一项新增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小学阶段的估算能力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第一学段: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二学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估算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很多时候都没有必要精确计算,估算可以快速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估算有很重要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估算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估算不仅仅是让学生算出一个结果,而是在估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对比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但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估算教学的形势不容乐观。
一、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一) 教材方面
认真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估算教学方面教材的编排并不系统,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有时一个单元只出现一次估算教学。学生接触估算的机会断断续续,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估算技巧。这就使得学生在何时使用何种估算技能并不十分清晰,理解不清晰导致不能灵活运用,最终导致学习估算很吃力,逐渐失去学习估算的信心。
(二) 教师方面
部分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认为精确计算在试卷中的分值远远大于估算,怎么考就怎么教,忽略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缺乏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技巧,过于重视估算结果,忽视估算的过程。最后,老师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估算的意识。
(三) 学生方面
学生对估算的主动意识不强,总是教师要求估算的时候才进行估算,不会主动地运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的结果。部分学生是在精确计算后,再写出估算的结果,这与估算教学中的先估后算的顺序相悖,也不利于估算能力的形成。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神奇的魅力,对于估算题目胡乱作答,阻碍了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应用策略
1. 结合教材渗透估算意识
就教材而言,估算出現的次数为数不多。但我们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我们要把教材当成跳板,合理超越并创新教材,在与其他知识的有机融合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运用估算的意识。
教学片断一:
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设计了猜测并测量教室面积的环节。在猜测环节,由于教室并没有铺地砖,缺乏参考物,学生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如20平方米、30平方米、40平方米、50平方米等。在测量环节,笔者并没有带卷尺,只有三角尺,测量长度不够。这时,笔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如何用三角尺测量教室的面积呢?学生经过讨论共同得出一个最佳方案:让几个学生分别同时打开手臂依次排开,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
师:如何测量教室的长?
生1:先测一个同学打开手臂时的长,再数有几个同学,最后把它们相乘。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同学测量比较合适?
生2:选手臂长度适中的,这样测量结果与准确值最接近
师生按照上述的类似方法测量了教室的宽,最后得出了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积极思考,将估算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并成功地解决了实际问题。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估算的热情高涨,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估算意识。
2. 结合实际教授估算方法
新课标指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虽然估算是一种大概的计算,但是并不是凭空猜想的,它是有一定的根据和策略的。
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学生难免不知道何时估大何时估小。在进行选择估大估小时,可以交给学生这样的思考语言:如果估小了,实际肯定大于……或者如果估大了,实际肯定小于……有了估算判断的内化语言训练,学生就不会盲目地胡乱作答,而是知道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主动估算意识的形成。
3. 结合情境运用估算技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估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过程,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估算无处不在。脱离生活情境教估算,是空洞而抽象的,学生印象不会深刻,也不能真正体会到估算的魅力。
这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情境,例如以学校的“爱心淘宝节”为例:三年级3个班进行爱心义卖活动,1班义卖113元,2班义卖58元,3班义卖75元,可以结合情境提出数学问题:3个班一共义卖多少元?学生觉得运算太麻烦,于是想到先运用估算。这时会出现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如有的将113估成100,有的将113估成110;有的将75估成80,有的将75估成70。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不同的估算过程,就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答案虽不同,但估算过程却是合理的,所以估算的结果和标准并不唯一。
对于估算的评价上,老师更应该注重估算的推理过程,而不是仅仅注重估算与正确结果的接近上,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言之成理的估算过程都应该视为正确。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估算的过程,并评价各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对于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上,有的估算方法,虽然接近正确答案,但并不能快速解决问题;有的估算方法虽然不太接近正确答案,但能快速解决问题。
这样的评价估算方法的能力,学生在一朝一夕中是不能学会的,还需要在后续的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加以熟练运用。
三、 结束语
估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的重要价值,能够结合教材渗透估算意识,结合实际教授估算方法,结合情境运用估算技巧并能合理评价学生的估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坚持在各种情境中运用估算技巧,锻炼估算能力。使估算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数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一) 教材方面
认真研读教材,我们发现估算教学方面教材的编排并不系统,知识点相对比较分散,有时一个单元只出现一次估算教学。学生接触估算的机会断断续续,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估算技巧。这就使得学生在何时使用何种估算技能并不十分清晰,理解不清晰导致不能灵活运用,最终导致学习估算很吃力,逐渐失去学习估算的信心。
(二) 教师方面
部分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认为精确计算在试卷中的分值远远大于估算,怎么考就怎么教,忽略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也缺乏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技巧,过于重视估算结果,忽视估算的过程。最后,老师缺乏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估算,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估算的意识。
(三) 学生方面
学生对估算的主动意识不强,总是教师要求估算的时候才进行估算,不会主动地运用估算去检验计算的结果。部分学生是在精确计算后,再写出估算的结果,这与估算教学中的先估后算的顺序相悖,也不利于估算能力的形成。久而久之,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神奇的魅力,对于估算题目胡乱作答,阻碍了数学能力的发展。
二、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应用策略
1. 结合教材渗透估算意识
就教材而言,估算出現的次数为数不多。但我们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我们要把教材当成跳板,合理超越并创新教材,在与其他知识的有机融合中,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运用估算的意识。
教学片断一:
笔者在执教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位》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设计了猜测并测量教室面积的环节。在猜测环节,由于教室并没有铺地砖,缺乏参考物,学生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如20平方米、30平方米、40平方米、50平方米等。在测量环节,笔者并没有带卷尺,只有三角尺,测量长度不够。这时,笔者把问题抛给学生:如何用三角尺测量教室的面积呢?学生经过讨论共同得出一个最佳方案:让几个学生分别同时打开手臂依次排开,测量出教室的长和宽。
师:如何测量教室的长?
生1:先测一个同学打开手臂时的长,再数有几个同学,最后把它们相乘。
师:那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同学测量比较合适?
生2:选手臂长度适中的,这样测量结果与准确值最接近
师生按照上述的类似方法测量了教室的宽,最后得出了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积极思考,将估算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并成功地解决了实际问题。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估算的热情高涨,这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估算意识。
2. 结合实际教授估算方法
新课标指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虽然估算是一种大概的计算,但是并不是凭空猜想的,它是有一定的根据和策略的。
在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学生难免不知道何时估大何时估小。在进行选择估大估小时,可以交给学生这样的思考语言:如果估小了,实际肯定大于……或者如果估大了,实际肯定小于……有了估算判断的内化语言训练,学生就不会盲目地胡乱作答,而是知道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技巧,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主动估算意识的形成。
3. 结合情境运用估算技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估算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估算的过程,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估算无处不在。脱离生活情境教估算,是空洞而抽象的,学生印象不会深刻,也不能真正体会到估算的魅力。
这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情境,例如以学校的“爱心淘宝节”为例:三年级3个班进行爱心义卖活动,1班义卖113元,2班义卖58元,3班义卖75元,可以结合情境提出数学问题:3个班一共义卖多少元?学生觉得运算太麻烦,于是想到先运用估算。这时会出现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如有的将113估成100,有的将113估成110;有的将75估成80,有的将75估成70。这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不同的估算过程,就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答案虽不同,但估算过程却是合理的,所以估算的结果和标准并不唯一。
对于估算的评价上,老师更应该注重估算的推理过程,而不是仅仅注重估算与正确结果的接近上,只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言之成理的估算过程都应该视为正确。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估算的过程,并评价各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对于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上,有的估算方法,虽然接近正确答案,但并不能快速解决问题;有的估算方法虽然不太接近正确答案,但能快速解决问题。
这样的评价估算方法的能力,学生在一朝一夕中是不能学会的,还需要在后续的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加以熟练运用。
三、 结束语
估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重视估算教学的重要价值,能够结合教材渗透估算意识,结合实际教授估算方法,结合情境运用估算技巧并能合理评价学生的估算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运用估算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坚持在各种情境中运用估算技巧,锻炼估算能力。使估算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数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