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过程、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一名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面对新课程,面对新课程倡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转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真真正正地做学生的朋友,发自内心的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生活现实;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尊重学生的认知现实。课堂上,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你的态度。
一.案例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星期天老师在“博大超市”里收集了几样物品的单价:一袋酸奶1.25元,一包饼干2.41元,一个文具盒7.55元。根据这几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
孩子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提出近十个问题并口答出算式。其中既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其中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经过与孩子们商量,最后决定先来研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保留以下几道算式:1.25+2.41 2.41+ 7.55 1.25+7.55 7.55-1.25 7.55-2.41 。
此时,孩子们的表情“洋洋自得”,几个憋不住的孩子好象还在小声的嘀咕着得数。
师:你们能口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出人意料的是:不仅迅速口算出得数,而且完全正确!我情不自禁地夸奖道:“你们真了不起!还没有学习就都能口算了?”
师:1.25+7.55=8.8,你们是怎么口算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1:1元+7元=8元,2角+5角=7角,5分+5分=1角,合在一起是8元8角,也就是8.8元。
生2:1+7=8,0.25+0.55=0.8,8+0.8=8.8。
生3:把1.25看成1.2,把7.55看成7.6,1.2加7.6就是8.8。
生4:先算125+755=880,再点上小数点得8.8。
生5:我把百分位上的数相加,十分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合在一起是8.8。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方法,就连老师也没有想到!如果让你们列竖式算一定没有问题吧!
我建议孩子们每人任选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在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快的主动把算法展示在黑板上,供小组交流与评价。我一边巡视一边与孩子们讨论,做完的同学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
师:你们对这些算法有什么意见,请尽管发表。
……
二.反思
1.尊重生活现实,开发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中往往具有一些数学的生活现实。教学中,适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定的生活色彩,对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小数加减法,仅从知识与技能上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难度。但如果直接的列式计算,不但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本案例正是从学生相似的生活现实(商品标价见到过,超市购物经历过……)出发,通过运用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列式计算,不仅开发了教学的资源,而且是学生真切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尊重学习意愿,调空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的评价已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课堂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当遇到意外事件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
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小数加减法 ”一课的教学,按“预设”的教学流程,根本没有“口算”这一环节,但刚刚揭示算式后,学生的嘀咕声使我觉察到他们想要做的是什么。于是灵机一动“生成”了这一环节,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意愿,从而掀起了课堂的第一次高潮!由此我深深的领悟到: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效利用“即时生成”的课堂资源,让朴实的课堂激情飞扬。
3.尊重认知现实,体验学习成功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现实。正是这种不同的认知现实,产生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才是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课堂上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更不要强迫学生去认同。本案例中,当学生列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算式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而是着重学情,让其口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如果能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并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才能真正落实“允许每个人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这一理念,才能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
这节课处理的很成功,但同时也警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各种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的一次一次“出轨”成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
一.案例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星期天老师在“博大超市”里收集了几样物品的单价:一袋酸奶1.25元,一包饼干2.41元,一个文具盒7.55元。根据这几条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
孩子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提出近十个问题并口答出算式。其中既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其中一步计算的,也有两、三步计算的;经过与孩子们商量,最后决定先来研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保留以下几道算式:1.25+2.41 2.41+ 7.55 1.25+7.55 7.55-1.25 7.55-2.41 。
此时,孩子们的表情“洋洋自得”,几个憋不住的孩子好象还在小声的嘀咕着得数。
师:你们能口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吗?
孩子们纷纷举手,出人意料的是:不仅迅速口算出得数,而且完全正确!我情不自禁地夸奖道:“你们真了不起!还没有学习就都能口算了?”
师:1.25+7.55=8.8,你们是怎么口算的,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
生1:1元+7元=8元,2角+5角=7角,5分+5分=1角,合在一起是8元8角,也就是8.8元。
生2:1+7=8,0.25+0.55=0.8,8+0.8=8.8。
生3:把1.25看成1.2,把7.55看成7.6,1.2加7.6就是8.8。
生4:先算125+755=880,再点上小数点得8.8。
生5:我把百分位上的数相加,十分位上的数相加,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合在一起是8.8。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方法,就连老师也没有想到!如果让你们列竖式算一定没有问题吧!
我建议孩子们每人任选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在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快的主动把算法展示在黑板上,供小组交流与评价。我一边巡视一边与孩子们讨论,做完的同学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
师:你们对这些算法有什么意见,请尽管发表。
……
二.反思
1.尊重生活现实,开发教学资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中往往具有一些数学的生活现实。教学中,适时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赋予数学一定的生活色彩,对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小数加减法,仅从知识与技能上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什么难度。但如果直接的列式计算,不但枯燥无味。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本案例正是从学生相似的生活现实(商品标价见到过,超市购物经历过……)出发,通过运用生活中的信息,让学生主动的提出问题、列式计算,不仅开发了教学的资源,而且是学生真切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尊重学习意愿,调空教学进程
课堂教学的评价已从“以教论学”转变为“以学论教”。“以学论教”的课堂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当遇到意外事件时,我们教师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
通过“生成”去完成“预设”的目标。“小数加减法 ”一课的教学,按“预设”的教学流程,根本没有“口算”这一环节,但刚刚揭示算式后,学生的嘀咕声使我觉察到他们想要做的是什么。于是灵机一动“生成”了这一环节,满足了学生的这一意愿,从而掀起了课堂的第一次高潮!由此我深深的领悟到: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效利用“即时生成”的课堂资源,让朴实的课堂激情飞扬。
3.尊重认知现实,体验学习成功
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不同的数学认知现实。正是这种不同的认知现实,产生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才是课堂变的丰富多彩。课堂上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不要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更不要强迫学生去认同。本案例中,当学生列出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算式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而是着重学情,让其口算,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如果能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并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才能真正落实“允许每个人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这一理念,才能使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
这节课处理的很成功,但同时也警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各种信息。作为活的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让学生的一次一次“出轨”成为擦亮课堂的神奇火种,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作者通联:047100山西省长治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