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妻妾成群》中女性的悲剧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982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童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中描写女性的高手,他笔下的女性都以一个悲剧的形式出现再以一个悲剧的形式结局,起落点都很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和不同的人生。而《妻妾成群》这部作品也很明显地表现了作者展示旧式家庭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创作动机。
  传统的旧式家庭归根到底可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男主”,男性是权力,他主导着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包括家庭中成员们的精神。而女性则是被控制的,她们依附于男性而存在。主人公颂莲本是在校学生,父亲是生意人,这样的家庭背景中成长的她本应会走上一条与传统女性不同的道路,但是父亲因破产而自杀,这成了她命运的转折点。这个细节虽然在作品中只是交代了颂莲的出身,意义不是很大,但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即便是颂莲这样的商户家庭,即便思想上与旧式家庭可能存在不同,但是男性依然决定着女性的命运,顶梁柱父亲的去世会导致女儿人生方向的改变。颂莲在做工与嫁人面前,选择了嫁人,成为了陈家的四太太,但她与陈佐千之间的年龄差距、思想差距注定颂莲不会得到幸福,她只是从一个男性主导的家庭迈入另一个男性主导的家庭,而且陈家对女性的控制更为严苛,这也展示了女性一步步迈向了悲剧深渊。除去五太太文竹和仆人雁儿,作品集中写了毓如、卓云、梅珊、颂莲四个女性,这些女性对于陈佐千来说都是一个服侍与被服侍的状态,这是“男权”最明显的状态。
  不同的女人有着不同的经历,但有着相同的命运。大太太毓如有心躲入佛门,她希望自己能够清心寡欲,不沾染世俗生活,实际上则是对当下生活的一种逃离,而她最终也无法摆脱尘世间俗事的庸扰,这更加重了她的悲剧色彩;二太太卓云在陈家可称得上是个圆滑的人物,她懂得看人的脸色行事,她了解女人的痛处,她热衷于表面亲姐妹般相对、背后冷言犀利地挑拨,她也知道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借刀杀人。正是因为如此,陈佐千对她宠爱有加,她的地位也有所巩固,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之上的。这种争风和夺权也最终会因良心上承受不住或有一个更强大对手的出现而以悲剧收场,即便一直处于这个状态,她的人格已经扭曲,她已经过上了非人的生活,并不是为自己而活;三太太梅珊则是与卓云完全相反的人物,作為一个戏子,她拥有这动听的嗓音和诱人的美貌,这自然讨陈佐千的喜欢,但梅珊却有着一个有恃无恐的火爆脾气,她敢说、敢骂,谁让她高兴或者不高兴她都会毫无隐瞒地表现出来。但这种人往往没什么心计,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心里很少会算计别人,她的行为也同她的脾气一样,她在这个无比压抑的家庭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那就是医生,所有的情感和欲望在医生那里得到宣泄,但这种选择无疑会把自己推向绝路——在被捉奸之后,被投井而亡。刻意逃避也好,用心参与也好,转移精力也好,她们无法摆脱的,终是一个悲剧的命运。
  颂莲与前三个人不同,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她有着与其他人不同的气质,也有着如花的年龄,这是颂莲受宠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她很小心地顺从于陈佐千,也在努力地察言观色,搞好人际关系,在后来的失宠、争宠过程中,颂莲感到这种关系难以应付,也从心里厌倦了这种勾心斗角的生活,她开始对这种生活变得冷漠。我们仍能从颂莲身上看到一个女学生到一个旧式家庭中女人的渐变。她以前会在三个女人争吵打碎花瓶时说“不就是一个花瓶吗?碎了就碎了,能有什么事”,也会在后来因小丫头雁儿做高贵梦把她折磨至死,会借好姐妹剪头的名义减掉卓云的耳朵,这种变化不单出于女性对自己的保护,也有着一种捍卫自身权力和地位的意味。
  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与作品有几处不同的地方,但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梅珊事件。作品中梅珊东窗事发是由卓云一人所为,与其他人无关,写出了卓云阴险狠毒的性格和手段,而在影视中则是颂莲酒后失言而导致梅珊的死。相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后者将陈家的女人因梅珊一事又联系在了一起,颂莲虽是失言,但终成了梅珊的出卖者,而颂莲的信息来源则是卓云,这样一方面突出卓云善于借刀杀人的特点,也将梅珊与颂莲之间仅有的一点同盟关系铲除得无比干净。颂莲是失言的,但后果是无法弥补的,这种痛苦使颂莲在陈家更加不堪,一方面无法承担接下来卓云对她的威胁,一方面自己的灵魂也在受着这种无意间犯下的过错的折磨,这使颂莲疯了的结局变得更加顺理成章。同时也写出被扭曲的女性,她们内心还是有着善良的。
  《妻妾成群》展示了陈佐千与妻妾之间的纠葛和她们的结局,字面上看似一个热闹的家庭,最终却留得一个破散不堪的院落,死的死,疯的疯,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苏童对女性悲剧命运的表达。
  作者简介:
  张曼莉(1992—),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其他文献
会议
1996年,云南丽江的7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新春佳节期间,余震不断的残垣断壁上,令人瞩目地活跃着广东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身影…… In 1996, a magnitude 7 earthquake
真正意义上来说,中国女子教育始于民国时期.清朝末年以后,随着外国文化的进入和通商口岸的建立,很多沿海城市如上海开始出现女子教会学校,开创了女子教育的先河.随着社会的推
2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曾引起世人瞩目。20年后,谁人不想了解唐山的变化?唐山人的风采?因此,搞好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的各项报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我台主要围绕
沈从文的《丈夫》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乡下丈夫进城探妻的故事,作者借文中丈夫乡下人的眼光和体验,向我们传达出其对城乡生活的复杂态度。  丈夫们普遍把妻子送进城靠出卖肉体来谋生活,正因为城市里有着乡下所未有的契机和利益:“到了城市,能够每月把从城市里两个晚上所得的钱,送给那留在乡下诚实耐劳、种田为生的丈夫,在那方面就过了好日子,名分不失,利益存在”,在单纯朴实的乡下人看来,这样的“生意”实在是划算。城市让
期刊
“我常常弄不清自己是什么人,自己的国家在哪儿,归属在哪儿,我究竟为什么要生下来.”这是一个来自西印度群岛的克里奥耳女子的质询,也折射出作者自己作为一个克里奥耳移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