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察院档案的管理工作关乎到群众的利益和国家发展。本文主要探究了检察院档案建设的原则问题与工作重点,针对当前的信息化环境和档案工作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推动检察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实现安全、便捷、规范的档案管理。
关键词:检察院;档案管理系统;原则;重点
引言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推进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虽然信息化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确定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原则和重点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检察院档案建设的原则
(一)规划实施
为了推动检察院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建设,各级检查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落实建设原则,上级领导部门在设计档案管理的进程中需要掌握本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分步完成下属检察院的档案实施。
(二)资源共享
当前形势下,国家和相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而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检察院要严格按照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将理论基础转变为实际工作内容,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系制度的实施。检察院要着手规范电子档案和文件的存储和使用,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标准和格式。此外,还要对信息化系统采取激励性管控,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进行[1]。
检察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需要根据相关的标准体系成立一网络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将上级检查部门和各基层检察院的档案数据相连,还要与政府的政务平台实现信息对接,真正意义上完成相关单位的互通交流,确保上级领导对下属部门的监管审查,有效采集档案信息,由上至下的构建档案互通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快速便捷的共享利用。
(三)安全保障
检察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上的疏漏。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弱,保密意识匮乏,在调取档案的过程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给档案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第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当前网络的飞速发展,各领域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电脑病毒严重威胁了电子信息的安全,由于病毒种类繁多且复杂,危害性极大,加之存在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档案系统很容易出现瘫痪或信息泄露的情况,增加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三,设备故障。若在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硬件故障及软件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中操作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损失,甚至泄露。总而言之,以上种种问题都可能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确保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高效,管理人员要全方位分析各种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护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需要安排维护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一旦发现故障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除了对网络方面的控制,在档案的使用上也要加大监管力度。比如可以对保密性高的档案数据完善密级管理制度,调取档案需要层层审批,实名身份授权认证后方可使用。对特殊档案设定权限,只有符合要求的用户才可调取,设置档案的限制级别,接触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要设定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档案培训教育,其中包括管理方法、使用流程和安全保障措施,专人专管,科学有效的避免疏漏问题的出现。
二、检察院档案建设的重点
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创新以往的管理模式,使档案数据向着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根据检察院档案信息的特点,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靠以下几个重点工作来落实:
(一)文书和诉讼档案的建设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要首先了解检察院档案的性质,检察院档案分为财务档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设备档案、诉讼档案、基建档案等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专业化的要属诉讼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既要满足检察院文书档案一文一件的管理要求,又要具备对诉讼档案的案件管理功能。
(二)案件报结方式的革新发展
目前,大部分检察院在诉讼文案的管理上都是先报结,再归入档案管理,也就是说案件办理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结案完毕后的半年或者一年在进行档案存储。虽然这种工作形式给了档案装订整理充足的时间,但有些工作人员只重视结案,忽视了归档的总要性,使很多案件迟迟得不到管理归纳,逾期现象时有发生,很容易造成材料丢失、结案不完全的现象,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
所以,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方式,研究利用信息接口功能,为诉讼案卷的及时归档提供规范化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诉讼案件归档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工作人员要在结案的同时整理归纳相关材料,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档案检索系统的构建
检察院档案系统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档案使用流程是通过阅览室纸质材料的保存、借阅和复制,限制了共享资源的发展。而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先进科学的技术实现资源的传递,打破了常规的限制,实现了档案服务的革新。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系统中要建立方便快捷的检索平台,为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检索功能可以及时在各种数据庞大的档案中找到所需文件,增加了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实现一体化操作流程。此外,这种检索模式还可以跨空间共享资源,上级检查单位和基层检查部门都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网络进行互通交流,为档案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了可能[2]。
(四)庭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庭审录入设备的数字化发展,要求对于现场实况进行记录,还要确保音像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多媒体档案应运而生。当时多媒体庭审档案的储存利用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档案的管理既要能对庭审的内容进行音画播放,又要具备及时查询使用的功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就能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其检索功能可以及时调取相关信息,而且具有保存声像档案的能力,给检察院庭审工作带来了便利。
结论
总而言之,检察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还尚未成熟,想要达到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化高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基于此,各级检查部门要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宁宁.基于JSP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民营科技,2014(12):43.
[2]邱黎晶.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J].理论导报,2012(10):45.
(作者單位: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
关键词:检察院;档案管理系统;原则;重点
引言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求,推进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虽然信息化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确定档案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原则和重点成为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检察院档案建设的原则
(一)规划实施
为了推动检察院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建设,各级检查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落实建设原则,上级领导部门在设计档案管理的进程中需要掌握本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分步完成下属检察院的档案实施。
(二)资源共享
当前形势下,国家和相关部门已经高度重视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而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检察院要严格按照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结合实际发展情况落实档案管理制度,将理论基础转变为实际工作内容,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系制度的实施。检察院要着手规范电子档案和文件的存储和使用,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标准和格式。此外,还要对信息化系统采取激励性管控,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高效化进行[1]。
检察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步骤需要根据相关的标准体系成立一网络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将上级检查部门和各基层检察院的档案数据相连,还要与政府的政务平台实现信息对接,真正意义上完成相关单位的互通交流,确保上级领导对下属部门的监管审查,有效采集档案信息,由上至下的构建档案互通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快速便捷的共享利用。
(三)安全保障
检察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主要的安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意识上的疏漏。一些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弱,保密意识匮乏,在调取档案的过程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给档案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第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当前网络的飞速发展,各领域都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电脑病毒严重威胁了电子信息的安全,由于病毒种类繁多且复杂,危害性极大,加之存在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档案系统很容易出现瘫痪或信息泄露的情况,增加了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三,设备故障。若在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硬件故障及软件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此外,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中操作不当也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损失,甚至泄露。总而言之,以上种种问题都可能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构成威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确保检察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高效,管理人员要全方位分析各种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护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需要安排维护人员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一旦发现故障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除了对网络方面的控制,在档案的使用上也要加大监管力度。比如可以对保密性高的档案数据完善密级管理制度,调取档案需要层层审批,实名身份授权认证后方可使用。对特殊档案设定权限,只有符合要求的用户才可调取,设置档案的限制级别,接触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要设定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档案培训教育,其中包括管理方法、使用流程和安全保障措施,专人专管,科学有效的避免疏漏问题的出现。
二、检察院档案建设的重点
传统的档案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创新以往的管理模式,使档案数据向着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根据检察院档案信息的特点,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需要靠以下几个重点工作来落实:
(一)文书和诉讼档案的建设管理
在管理工作中要首先了解检察院档案的性质,检察院档案分为财务档案、实物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设备档案、诉讼档案、基建档案等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专业化的要属诉讼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既要满足检察院文书档案一文一件的管理要求,又要具备对诉讼档案的案件管理功能。
(二)案件报结方式的革新发展
目前,大部分检察院在诉讼文案的管理上都是先报结,再归入档案管理,也就是说案件办理是主要的工作内容,在结案完毕后的半年或者一年在进行档案存储。虽然这种工作形式给了档案装订整理充足的时间,但有些工作人员只重视结案,忽视了归档的总要性,使很多案件迟迟得不到管理归纳,逾期现象时有发生,很容易造成材料丢失、结案不完全的现象,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
所以,在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中要创新管理方式,研究利用信息接口功能,为诉讼案卷的及时归档提供规范化保障。在实际工作中,要把诉讼案件归档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工作人员要在结案的同时整理归纳相关材料,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档案检索系统的构建
检察院档案系统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将其作为管理工作的基本要点,在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档案使用流程是通过阅览室纸质材料的保存、借阅和复制,限制了共享资源的发展。而档案的信息化系统可以通过先进科学的技术实现资源的传递,打破了常规的限制,实现了档案服务的革新。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档案工作,档案管理系统中要建立方便快捷的检索平台,为档案管理节省了大量时间,检索功能可以及时在各种数据庞大的档案中找到所需文件,增加了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实现一体化操作流程。此外,这种检索模式还可以跨空间共享资源,上级检查单位和基层检查部门都可以通过强大的数据网络进行互通交流,为档案的多元化利用提供了可能[2]。
(四)庭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随着庭审录入设备的数字化发展,要求对于现场实况进行记录,还要确保音像信息的真实可靠,因此多媒体档案应运而生。当时多媒体庭审档案的储存利用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档案的管理既要能对庭审的内容进行音画播放,又要具备及时查询使用的功能,信息化管理系统就能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其检索功能可以及时调取相关信息,而且具有保存声像档案的能力,给检察院庭审工作带来了便利。
结论
总而言之,检察院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还尚未成熟,想要达到新时期的网络信息化高度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基于此,各级检查部门要积极引用先进技术,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王宁宁.基于JSP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民营科技,2014(12):43.
[2]邱黎晶.基层检察院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J].理论导报,2012(10):45.
(作者單位: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