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品》课堂的生活化是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必要教育途径。思品教学回归生活是指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贴近学生生活,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创造自己和他人幸福的生活。那么,怎样让思品教学回归生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选择生活中的内容教育学生
思品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只有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活动为载体,引发出的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情感以及认识,才会使其终身受益。那么怎样选择生活中的内容教育学生呢?
1. 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的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考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和提炼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的,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情境表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表演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对道德认识的深入。例如,在《思品》教科版八年级(上)《走进父母》教学时,可以采取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扮演中来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润物无声,寓教于乐,在,在《思品》教科版七年级(下)《谁为我们护航》,设置一场辩论会,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在舌枪唇战中,同学们认识到购买盗版的危害,从而不仅珍惜自己的智力成果,而且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有的同学说:“我们都喜欢上思晶课,跟玩的—样,多好啊!”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僅仅是身体的参与,同时也是情感的参与、心灵的参与。学生的心灵被感受、被体悟到。在生活中,让学生会积极乐观地健康成长。
2. 选择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
将学生的了解信息和材料与课本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将学生的生活与课本结合,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实感受生活就是课堂。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我就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今年“双11”期间,消费者刘某在某购物网站碰到这样的有奖促销活动,买200元的衣服,赠200元。这200元的衣服还必须在此购买,面对这样的有奖销售活动,你是否动心呢?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再进行引导如何维护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作为消费者必须增强自己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如临其境,这样讲授的知识就容易被接受。
3. 选择学生了解的事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教育。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关注身边的热点、焦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共同研究学习主题,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时,我就让学生指出我们存在哪些不足呢?讨论,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关爱社会和他人呢?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在课外我经常引导学生观看央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社会与法》《新闻联播》节目,还有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一些大事,讲解时,用到这些,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二、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多采用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形式上,如创设教学情境那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例如:在学习《思品》教科版九年级第九课《我们的关爱》时,播放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孟祥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事迹,许多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再例如,讲解《尊敬老师》时。收集全班进入中学以来,反映班级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还可以运用座谈、讨论、游戏等形式,在学会尊重老师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谁能将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活生生展示出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谁就能真正将思想品德课上好。
三、设生活化的实践锻炼学生
课后的实践涯动,能促进学生感悟、体验,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更体现了思品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特点,对于提高思品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九年级思品第十四课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正是改革开放才使我们有今天的辉煌。组织班内的小小摄影师,去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家乡的新貌。当照片印出后,学生惊喜地发现,小镇也是美丽的。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化生活中的行为塑造学生
思品课是一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知的目的在于行,因此应该化生活中的行为塑造学生。例如:我在讲解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时,把孝敬父母的行动落实在行动上,我布置了行为作业,回到家后,每个同学都要为父母洗一次脚,由家长签字,这样增进了亲情,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布置寒暑假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假期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记录并附家长评语。这样,学生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中。不断实践中体验、感悟,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动学生的心灵;塑照学生的行为,也才能使恩品课成为广大师生喜欢、实用的课程
一、选择生活中的内容教育学生
思品课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只有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活动为载体,引发出的学生内心的道德体验,情感以及认识,才会使其终身受益。那么怎样选择生活中的内容教育学生呢?
1. 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的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考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和提炼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的,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游戏、情境表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表演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对道德认识的深入。例如,在《思品》教科版八年级(上)《走进父母》教学时,可以采取小品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扮演中来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危害,润物无声,寓教于乐,在,在《思品》教科版七年级(下)《谁为我们护航》,设置一场辩论会,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辩论,在舌枪唇战中,同学们认识到购买盗版的危害,从而不仅珍惜自己的智力成果,而且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有的同学说:“我们都喜欢上思晶课,跟玩的—样,多好啊!”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不僅仅是身体的参与,同时也是情感的参与、心灵的参与。学生的心灵被感受、被体悟到。在生活中,让学生会积极乐观地健康成长。
2. 选择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
将学生的了解信息和材料与课本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形象化语言描绘、探究性问题设置、具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及电教手段的运用等创设最佳教学情境。营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体验、感受的目的。将学生的生活与课本结合,课堂也就变成了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真实感受生活就是课堂。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我就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今年“双11”期间,消费者刘某在某购物网站碰到这样的有奖促销活动,买200元的衣服,赠200元。这200元的衣服还必须在此购买,面对这样的有奖销售活动,你是否动心呢?首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再进行引导如何维护作为消费者的权益,作为消费者必须增强自己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学生如临其境,这样讲授的知识就容易被接受。
3. 选择学生了解的事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教育。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他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关注身边的热点、焦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共同研究学习主题,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时,我就让学生指出我们存在哪些不足呢?讨论,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关爱社会和他人呢?针对不足提一些建议,在课外我经常引导学生观看央市《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社会与法》《新闻联播》节目,还有报纸、杂志等。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一些大事,讲解时,用到这些,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二、创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孩子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多采用一些比较生活化的形式上,如创设教学情境那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例如:在学习《思品》教科版九年级第九课《我们的关爱》时,播放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孟祥斌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事迹,许多同学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再例如,讲解《尊敬老师》时。收集全班进入中学以来,反映班级共同学习、生活的照片,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还可以运用座谈、讨论、游戏等形式,在学会尊重老师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总之,谁能将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上活生生展示出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谁就能真正将思想品德课上好。
三、设生活化的实践锻炼学生
课后的实践涯动,能促进学生感悟、体验,使学生有多方面的收获,更体现了思品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特点,对于提高思品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例如在学习教科版九年级思品第十四课中《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时,正是改革开放才使我们有今天的辉煌。组织班内的小小摄影师,去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家乡的新貌。当照片印出后,学生惊喜地发现,小镇也是美丽的。油然而生一股自豪之情。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思品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四、化生活中的行为塑造学生
思品课是一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知的目的在于行,因此应该化生活中的行为塑造学生。例如:我在讲解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时,把孝敬父母的行动落实在行动上,我布置了行为作业,回到家后,每个同学都要为父母洗一次脚,由家长签字,这样增进了亲情,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布置寒暑假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假期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记录并附家长评语。这样,学生在老师、家长的监督中。不断实践中体验、感悟,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优秀品质。
总之,思想品德课只有“回归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触动学生的心灵;塑照学生的行为,也才能使恩品课成为广大师生喜欢、实用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