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视角,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班主任而言,在管理班集体中,后进生问题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当,工作既轻松又有成效,反之,则事倍功半。我知道,影响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班主任对待好学生和后进生的态度。尽管高一和高二在处理班上问题时,我努力做到一视同仁,就事论事,不歧视后进学生,让他们在公平的气氛下生活学习,可是效果不明显。到了高三,我觉得应该改变交流方法,于是,尝试了另一种与后进生的交流方式。
   我每隔几天就去问问他们,最近我在教学和班集体管理中有什么不足,或者对我或班集体有什么建议或意见等等,而不谈其他的。起初学生也有一种戒备心理,觉得老师是做作,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可是,随着次数的增多,他们的戒备心理没了,也逐渐了解了老师的用意,于是各方面都慢慢地发生了转变。实践证明,我的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多次交流后,相关学生不仅在言语行为上有很大改观,而且学习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并且在高考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为什么会有如此效果,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后进生的交流,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工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教师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精心备好每节课,可是肯定还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对这些不周到的地方,优秀学生是普遍不会在意的,因为他们大多信服老师,尤其在高三阶段。但是,对于那些后进生而言情况是不一样的,他们会非常在意教师失误或有问题的地方,有时这些还是他们给自己的借口。通过与后进生的交流和征求他们的意见,教师很快就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这为改进自我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据此,教师可以经常反思自己课上以及班集体管理中做得好的地方以及不足之处,并想出解决办法,日后就特别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二,经常接触后进生,学生心理上得到了满足。通过与后进生的不断交流,他们感觉到自己一直受到老师的关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这就为教师日后的工作打好了铺垫。后进生虽然存在很多不足,表面上甚至有些叛逆,但面临高考,他们也有压力,也有目标,也有奋进的欲望,他们内心依然渴望老师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所以,后进生既不愿意老师总是批评他们,更担心老师不理他们,甚至放弃他们。而现在老师找他们交流,不仅不是批评他们,反而是征求对教师工作的意见,他们会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帮助他们,这在心理上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他们自己会逐渐认可自己,承认自身价值,会将内心的目标转化为实际行动。
   第三,教师可以借这种交流方式去感化学生。在每次交流沟通中,老师只是征求对自己工作的意见,而很少或没有其他,这会让学生觉得老师为了工作总去征询他人意见,并没有顾及什么面子问题,那自己呢,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应该怎么办呢?自己的学业如何才能更有起色呢?学生都是聪明人,他们会把老师的行为作为一面镜子,在对比之中会更加认清自己。一旦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那么,他的态度与行为自然就会发生改变。
   第四,这种交流方式可以得到学生的信任。老师不找优秀学生征求意见反而找他们,这能让后进生从中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认可老师,进而逐渐信任老师,愿意打开心扉和老师交流,也愿意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老师的愿望不就实现了吗。
   第五,间接影响其他学生和班集体环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信息非常灵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很快会被他人知道。那些优秀学生会从老师的工作方式中感悟到老师的用心,一方面会主动给老师提建议,帮助老师进步,另一方面会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帮助这些后进生,集体的力量瞬间会被放大、增强,整个班集体氛围随之变化,班集体的心理环境更加成熟,人文环境更加浓厚,所有人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
  从过去的实践看,我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真诚的心感动学生,不仅有利于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这些后进生的进步,还有利于班集体整体成绩的提高。不久前,一位家长对我说:“谢谢杨老师,这些年ZBL让您操心了,无论他高考成绩如何,我们都感激您,遇到您这样的好老师,是孩子的福分。”□
  (作者单位:北京市八一中学)
  编辑 王雪莉
其他文献
王昌龄与《文选》的关系,历来研究不多.《吟窗杂录》本《诗格》与《文选》的关系,学人更未加意,这与学界对其真伪混杂的定性有关.考察王昌龄诗歌创作对《诗格》引诗的接受情况,可以作为《诗格》真伪考证的一个新方法.该本《诗格》引诗几乎都见于《文选》,足证《文选》是王昌龄撰写《诗格》时的主要参考书;《文选》与《诗格》选录(引用)不同时代诗作数量和代表诗人的一致说明王昌龄与萧统的诗歌史观相似;《诗格》引诗在《文选》诗中的分布显示出王昌龄与萧统诗歌审美的契合.《诗格》论诗语则反映出王昌龄与萧统文学观及文学思想的契合,这
微气候直接关乎人们的户外游园体验,在众多的调节微气候手段中,中国传统园林的廊道空间对户外微气候的营造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廊道空间的建筑本体是营造舒适微气候的基本条件,同时,它的空间布局方式不仅实现灵活的交通功能,而且因其线性空间的属性,形成多样的微气候环境,提供人们在游园活动过程中选择适宜微气候的自主性。廊道的文化意境也可以为游客创造游园过程中舒适的心理反应。基于微气候视角分析廊道在建筑本体、布局方式、对游客心理反应上的积极意义,总结廊道在微气候营造上的经验和规律,不仅是“以人为本”设计观念的延展
《闪亮的坐标》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播出的一个特别节目.通过影视艺术家的演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感人至深、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用独具匠心的艺术之美,于历史细节处探寻初心使命,于英雄伟大人格中讴歌崇高的信仰,让最闪亮的坐标照耀新时代的前行之路.该节目是与当今时代的良性沟通,它通过特定历史、新时代的英雄叙事以及与观众的日常性,拓展了红色叙事的受众,特别是新青年一代的尝试和探索.此外,在呼唤新青年进入英雄历史的同时,自觉坚守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20世纪30年代初,蔡楚生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巨大改变,开始拍摄左翼电影。以地理意象为切入点来审视这场转变则可发现:在“向左转”之前,蔡楚生站在富人阶层的立场上,将其作品中的城乡意象大多塑造为积极的和令人神往的,忽略其中的矛盾与冲突,并通过富人阶层和传统意义上的女性促成了这一美好意象的建构;在“向左转”时期,他秉持左翼的思想,将其作品中的城乡意象大多塑造为消极的和残酷的,暴露冲突与不合理,并通过不同的阶层和具有进步倾向的女性促成了这一负面意象的建构。此外,这种地理意象和意义的塑造有助于形成一种道德恐慌
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中,“此在”是十分关键的概念.从“此在”的角度研究音乐,将音乐语言置入存在主义哲学范畴中,是从追问“音乐语言是什么”转向“音乐语言如何存在”的问题.音乐语言是作曲家长期以来有效的表达思想、情感时所使用的音响材料、各种形式要素以及曲式结构原则、技法创作原则组织起来的方式或手段.作曲家凭借他的创造性思维使他在世界中领会到的图像、声音、文字、情感等可以知觉到的东西纳入意识之中,并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音乐语言.当音乐语言自身显示为自身时,这种显示在海德格尔看来才是有“意义”的,同时显示出
自20世纪以来,音乐创作的边界不断向外延伸与拓展,音乐作品不再固化于某种既有观念与表现形式,逐渐开始与多媒体技术或其他媒介形式结合,形成全新的音乐体裁.继有机音乐三部曲之后,谭盾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合作共筑“水乐堂”实景音乐剧场,并亲自设计和创作实景建筑水乐《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作品以实景化建构思维为着眼点,贯穿作曲家谭盾长期以来秉持的有机音乐创作理念,运用自然界中原有材料作为音乐发声的基本素材,将西方传统的乐器语言与现代的工艺性声音手段巧妙融合,以水乐堂建筑空间作为音乐材料的组织载体,形成奇特的视听
在贡布里希“图式—修正”理论的视野下,文徵明的“兰亭画”蕴藏着较大程度的图式变革。结合相关图像与文献研究,重点探析他承袭以前人“古法”为主的“曲水流觞”图式和新创以主观表现为主的“重构时空”图式。由此可知,文氏的图式革新对后世画家开展“摹古而不泥古”的艺术实践具有启迪作用,同时也为今后创作与解决相似图式问题的绘画题材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此外,其革新也隐含着审美创作理念与审美鉴赏视角的变革。此二者之“变”既拓宽了绘画创作的选材范围与表现方式,也启示着观者要以正确的审美角度去欣赏作品
爱德华·霍普是当代艺术史上最为神秘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时代为基,描绘美国都市的寂寥生活,“霍普式”逐渐发展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一个符号.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经久不衰,是因为其敢于打破当时艺术界形式与内容的割裂局面,创造性地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社会心理的孤独本质.结合爱德华·霍普所处的时代背景,从他作品独特的几何构图和封闭式的空间传达,以及光影、色彩等视觉语言出发,可知霍普式孤独之美和它在电影、摄影等大众文化中的衍生,进而可加深对于当代美国绘画艺术风格的理解.
输入密码,你就能连接上来自太空的WiFi信号,甚至还能收到卫星发来的“问候”信息。这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目前正在加速变为现实。作为卫星互联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日前将首批两枚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该公司卫星互联网计划的正式启动。据悉,该公司计划发射超过1.2万颗卫星组成太空“星链”,向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互联网好比把WiFi“搬到”了太空中,只要在信号覆盖
基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加强高校本科毕业环节教学指导过程的监控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地提升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高校引入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已成为趋势。根据综合类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与实际情况,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展演、创作)管理平台现状与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了平台的顶层设计思路和构建适合综合艺术院校毕业论文(展演)管理平台的策略与优化方案,旨在实现对毕业论文与展演(设计)的全过程监控与管理,切实提升毕业论文与展演(设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