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游戏给这个群体带来轻松愉悦的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道德风险。
关键词:道德风险;大学生;网络游戏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21-01
在校大学生是网络游戏的主要人群,而网络游戏内容绝大多数带有或属于互相攻击的暴力色情游戏,游戏内容的暴力设计容易给他们造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暴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这对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成长等产生恶劣影响,是我们研究网络游戏道德风险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游戏情节设计可能诱发大学生道德观弱化
目前大多数运营的网络游戏,玩家主要靠打怪、做任务升级。网络游戏在设计上回归于原始生存状态,通过个别或团队的打打杀杀,提高级别,获得装备。它的主题和实质,其实就是一种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野蛮世界,周而复始却无最终的明确目的。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刚刚脱离动物界,文明尚未发展,在道德上也有它消极的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这种现象对于原始人来说虽然是正常的,但对于人类文明和进步来说毕竟是野蛮的。
二、虚拟人际关系可能诱发大学生认知失调
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得、贮存、转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人类个体的认知因素涉及的范围极广,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这些认知因素自身的发展和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程度越严重,则人们期望减轻或消除失调,维持平衡的动机也就越强烈。如果这种需要和动机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认知的严重失调,还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甚至导致人格变态。
三、网络游戏社会化可能诱发大学生犯罪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设计使玩家面对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网络游戏中这种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和逼真性正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作为游戏参与者会很不自觉得将真实世界中的行为与网络活动中的行为相互整合。许多大学生沉醉于网络游戏中难于自拔,游戏让他们又回到了儿童时代,满足了他们爱玩好斗的本能特征。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和帮派组织结构还很容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混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合理的,并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入现实社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四、网络游戏代际沟通障碍可能诱发家庭冲突
社会由无数家庭组成,它是社会生活变化中反映最敏感、最迅速的单元。家庭结构以及相应的伦理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道德规范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传统家庭道德观念中,抚养和教育子女是每一个父母都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当网络走进我们生活当中时,对于我们了解世界、与朋友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当中,网络的作用非常巨大。但是网络也给我们很多家庭带来了苦恼,一是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危害性大,限制孩子上网,反而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剧增,导致走极端;二是父母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就要去寻找自己被他人认可的其他途径,,而网络游戏中恰恰能满足孩子这种心理。无节制地打游戏、浏览不良网站、在聊天室网恋,是家长最担心的几个问题。因为上网和家长发生冲突的事,为上网时间、费用等问题引起争执,打杀家人的恶性事件已屡见不鲜了。
五、网络游戏婚恋可能诱发现实情感空虚
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正处于情感的萌动期,感情丰富且容易发生变化,网络游戏极容易成为其宣泄情感的场所。网恋是网络空间中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借助亲密性的文字和符号,建立起来的带有神秘性、刺激性和无限遐想色彩的依恋关系。网络的隐蔽性与虚拟性又降低了大学生对自己情感的约束,导致对现实情感的定位不清。
爱情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内涵丰富的道德性。爱情"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高度,使人更强烈地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责任感"。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性格、年龄、爱好包装成完美的形象之后进入网络游戏,与异性谈情说爱、尽诉衷肠,但是并真正想建立恋爱关系,仅仅是利用网络来满足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是对情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对付出真情的一方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有些性格孤僻的大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倾注于网络,形成对网络的依赖,而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毫无兴趣。网恋只是被视作游戏而已,这不仅给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其它的社会问题。
以上五个方面是对网络游戏的可能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希望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游戏者有一定的启示,也希望对正在研究网络游戏道德风险的朋友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
[2]李伦,陈韬."网恋"及其伦理问题辨析[J].
[3]耿依娜.网络对青年人性发展的影响[J].
[4]彭阳,唐烈琼.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J].
关键词:道德风险;大学生;网络游戏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21-01
在校大学生是网络游戏的主要人群,而网络游戏内容绝大多数带有或属于互相攻击的暴力色情游戏,游戏内容的暴力设计容易给他们造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暴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这对大学生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个性成长等产生恶劣影响,是我们研究网络游戏道德风险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游戏情节设计可能诱发大学生道德观弱化
目前大多数运营的网络游戏,玩家主要靠打怪、做任务升级。网络游戏在设计上回归于原始生存状态,通过个别或团队的打打杀杀,提高级别,获得装备。它的主题和实质,其实就是一种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野蛮世界,周而复始却无最终的明确目的。
我们知道,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刚刚脱离动物界,文明尚未发展,在道德上也有它消极的方面,最突出的就是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这种现象对于原始人来说虽然是正常的,但对于人类文明和进步来说毕竟是野蛮的。
二、虚拟人际关系可能诱发大学生认知失调
认知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联系,并揭露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和作用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得、贮存、转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人类个体的认知因素涉及的范围极广,主要有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这些认知因素自身的发展和各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协调的,也可能是不协调的。一旦某一认知因素发展不正常或某几种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失调,就会产生认知矛盾和冲突。认知因素之间的失调程度越严重,则人们期望减轻或消除失调,维持平衡的动机也就越强烈。如果这种需要和动机长时间得不到满足,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认知的严重失调,还会损坏人格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甚至导致人格变态。
三、网络游戏社会化可能诱发大学生犯罪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设计使玩家面对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个体。网络游戏中这种虚拟环境的真实性和逼真性正是影响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因素,作为游戏参与者会很不自觉得将真实世界中的行为与网络活动中的行为相互整合。许多大学生沉醉于网络游戏中难于自拔,游戏让他们又回到了儿童时代,满足了他们爱玩好斗的本能特征。游戏中的暴力情节和帮派组织结构还很容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观念,混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误认为这种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合理的,并把游戏中的行为方式带入现实社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四、网络游戏代际沟通障碍可能诱发家庭冲突
社会由无数家庭组成,它是社会生活变化中反映最敏感、最迅速的单元。家庭结构以及相应的伦理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道德规范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传统家庭道德观念中,抚养和教育子女是每一个父母都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当网络走进我们生活当中时,对于我们了解世界、与朋友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当中,网络的作用非常巨大。但是网络也给我们很多家庭带来了苦恼,一是大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危害性大,限制孩子上网,反而使孩子的逆反心理剧增,导致走极端;二是父母缺乏与孩子的交流,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就要去寻找自己被他人认可的其他途径,,而网络游戏中恰恰能满足孩子这种心理。无节制地打游戏、浏览不良网站、在聊天室网恋,是家长最担心的几个问题。因为上网和家长发生冲突的事,为上网时间、费用等问题引起争执,打杀家人的恶性事件已屡见不鲜了。
五、网络游戏婚恋可能诱发现实情感空虚
参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正处于情感的萌动期,感情丰富且容易发生变化,网络游戏极容易成为其宣泄情感的场所。网恋是网络空间中的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借助亲密性的文字和符号,建立起来的带有神秘性、刺激性和无限遐想色彩的依恋关系。网络的隐蔽性与虚拟性又降低了大学生对自己情感的约束,导致对现实情感的定位不清。
爱情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内涵丰富的道德性。爱情"使人上升到新的道德高度,使人更强烈地意识到生活的美好和自己的责任感"。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性格、年龄、爱好包装成完美的形象之后进入网络游戏,与异性谈情说爱、尽诉衷肠,但是并真正想建立恋爱关系,仅仅是利用网络来满足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是对情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往往对付出真情的一方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有些性格孤僻的大学生把自己的感情完全倾注于网络,形成对网络的依赖,而对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毫无兴趣。网恋只是被视作游戏而已,这不仅给大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引发其它的社会问题。
以上五个方面是对网络游戏的可能诱发的道德风险分析,希望对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游戏者有一定的启示,也希望对正在研究网络游戏道德风险的朋友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伦理学教程[M].
[2]李伦,陈韬."网恋"及其伦理问题辨析[J].
[3]耿依娜.网络对青年人性发展的影响[J].
[4]彭阳,唐烈琼.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负面影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