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提出问题。而提出问题,关键的是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为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实施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点做法。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感到自己不受到威胁的环境,人的思维活跃度是比较高的。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体现在三怕:一怕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被学生称为笨蛋;二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被学生取笑;三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被学生瞧不起。为了克服学生害怕提问的心理,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扬民主教学的作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亲切、和谐的教学态度和风趣幽默、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和恐惧,激发学生主动参于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张扬个性,乐于探究,标新立异,畅所欲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有了疑问,才有求知欲。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是坚持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实施问题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善于创设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善于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启发诱导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教师要大力倡导提问光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需要勇气,对胆小怕事的,不敢提问的学生,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给予勇气,给予鼓励,激发他提问的热情,体验提问的快乐。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不但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而且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肯定。对提出古怪问题的学生,要正确引导,莫嘲笑,不讽刺,不打击,保护其自尊心。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要大力赞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的喜悦。
三、加强提问方法的引导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在问题教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施问题教学法,要加强提问方法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恰当的点拨、启发、诱导,使学生思考、质疑、探究,达到敢问、想问、善问,并且问到重点处、问到关键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施问题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提问方法的引导呢?第一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例如,《范进中举》的难点是范进发疯的原因。我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范进中举》的片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的强烈的视角冲击,调动学生的提问兴起和热情,然后抓住“中举”这两个关键词语,分析“中举触发发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范进回家,可曾说过“好”?他发过疯吗?为什么?第二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活动中,根据《背影》的第六段进行引导提问: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这个背影去做什么?这一段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懂得怎样根据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第三是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过去的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内,禁锢在书本中,学生死记硬背与他们生活毫无相干的知识,学生苦学、厌学,在学习中失去了生命的色彩。造成的失误在于对教学的“生活世界”的疏离。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年代,教育要回归“世界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生活世界”是蕴涵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背景,是学生道德生长的肥沃泥土。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情境和事件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涵着、友谊、关爱、团结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涵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学以致用和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关注新闻热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问题意识。
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有效的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把自己的课堂建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发学生潜能的平台,学生的创新灵魂将会拼发出智慧的火花。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感到自己不受到威胁的环境,人的思维活跃度是比较高的。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体现在三怕:一怕在课堂上提不出问题,被学生称为笨蛋;二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被学生取笑;三怕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被学生瞧不起。为了克服学生害怕提问的心理,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扬民主教学的作风,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作为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以亲切、和谐的教学态度和风趣幽默、大方得体的言行举止,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和恐惧,激发学生主动参于教学活动,大胆发言,张扬个性,乐于探究,标新立异,畅所欲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问题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有了疑问,才有求知欲。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是坚持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为核心,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实施问题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善于创设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善于肯定学生的“异想天开”,启发诱导学生敢于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权威挑战。教师要大力倡导提问光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学生提问需要勇气,对胆小怕事的,不敢提问的学生,要帮助其树立自信心,给予勇气,给予鼓励,激发他提问的热情,体验提问的快乐。对能提出问题的学生,不但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而且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肯定。对提出古怪问题的学生,要正确引导,莫嘲笑,不讽刺,不打击,保护其自尊心。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学生,要大力赞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
的喜悦。
三、加强提问方法的引导
我国教育历来重视问题教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在问题教学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施问题教学法,要加强提问方法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恰当的点拨、启发、诱导,使学生思考、质疑、探究,达到敢问、想问、善问,并且问到重点处、问到关键上。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实施问题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提问方法的引导呢?第一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例如,《范进中举》的难点是范进发疯的原因。我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范进中举》的片断,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的强烈的视角冲击,调动学生的提问兴起和热情,然后抓住“中举”这两个关键词语,分析“中举触发发疯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创设问题:范进回家,可曾说过“好”?他发过疯吗?为什么?第二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提问。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活动中,根据《背影》的第六段进行引导提问: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这个背影去做什么?这一段的描写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懂得怎样根据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第三是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过去的教学,把学生限制在教室内,禁锢在书本中,学生死记硬背与他们生活毫无相干的知识,学生苦学、厌学,在学习中失去了生命的色彩。造成的失误在于对教学的“生活世界”的疏离。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年代,教育要回归“世界生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动。“生活世界”是蕴涵丰富价值和意义的世界,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广阔背景,是学生道德生长的肥沃泥土。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情境和事件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涵着、友谊、关爱、团结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涵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联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学以致用和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教师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关注新闻热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问题意识。
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教师有效的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把自己的课堂建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发学生潜能的平台,学生的创新灵魂将会拼发出智慧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