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化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f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我们教学课程安排中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科目。它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当今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会觉得语文课枯燥乏味,变得越来越没有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异常艰难。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积极性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1.加强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在语文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就会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地授课讲解。而这种长篇大论的方式只会让学生觉得昏昏欲睡,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课堂模式,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其中。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有参与感呢?最简单的小妙招就是朗读。“读”,一种很好的促进理解的方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要灵活运用。用规范的普通话,声音清楚、响亮地把课本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学生从朗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读,再个别请人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到最后语速为什么放慢了?你想表现出什么?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通过多次朗读,交流与指导,学生的认识在丰富起来,读的体验也在多起来,最后学生齐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这就是一大进步!实际上学生对于古诗词、语言优美的散文,也是很有朗读的兴趣的,往往缺少的是正确的示范和情境的创设。朗读的形式也有很多,常见的有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配乐读、小组比赛读、表演读等等。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喜好选择朗读的形式,从而激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思考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自主思考,有着孩子与文本之间的一种互动。由于受到孩子自身的情感态度、阅历、知识、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思考的成效,也就是对课内外读物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差异时小时大。面对这种差异,我们应该采取正确态度,既要支持和鼓励在课堂中的体验差异,又要对不妥当的地方稍作处理。
  2.将兴趣延伸到课外
  小学阶段的孩子特别喜欢表现、展现自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利用3-5分钟进行一系列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课前演讲、课前编故事、扮演小诗人等,让学生为能在课堂上一展风采,自觉地在课余时间汲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就给以热烈掌声,并评出等级,适当地加以奖励,这样学生既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能力又得到锻炼,他们的积极性大为提高。阅读的兴趣越浓厚,就越会主动地去阅读各类书刊,课外阅读也才真正收到了实效。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所能带来的动力是强悍的,是持久的。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角度来观察,学生表现为最为积极的就是热情高涨、兴趣浓郁、欲望强烈。孩子们感受到语文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加上老师的精心培育,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又成了乐趣,这就激励着孩子更积极地去寻求各类书籍,到知识海洋去畅游,最终受益终身。
  3.在课堂上加强互动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活泼好动而又具有极强的模仿性和表现欲望的普遍特点,把课本剧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让他们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将课本中那些语言生动形象又蕴含人物的动作描述,内容生动有趣的课文组织学生分小组编演课本剧。这样同学们对课本剧的欣赏已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尽头更足了,上语文课也更认真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透彻了,语言也更具创造力了。更重要的是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变死课本为活的演出实践,还加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让学生在处理琐碎事务和人际关系中学会了组织协调和相互配合。小学语文教材为孩子们塑造了许多美的形象,課本剧取材于教材,作用于人的视听,其教育感化作用十分明显,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学生在读—思—编—演剧本的过程中,更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总之,改编和演出课本剧,不仅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愉快,也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形象直观。这样强化了师生间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
  语文是知识传承的桥梁。相信你一定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吧,小说以沉重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那是一个被侵略的小村庄,正在上学的孩子们被告知将来不能再上语文课了,还被禁止使用自己的语言。然而他们的老师,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失落又不失骄傲地告诉他们:“我们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它永远不会中断,犹如不落的太阳!”
  而在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手捧着墨香的语文书,还有什么理由不学好它呢?我们的先人前辈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化的瑰宝,如琅琅上口的唐诗,竟境深远的宋词,拨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罗万象的小说,对于我们来讲,不正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礼吗?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不断进取,学习好怎样教好书,怎样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困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呢?首先是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课堂氛围,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是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端正其学习的态度;再次是多为学困生创造课堂参与机会,多鼓励多指导。想要有效培养初中阶段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就需要有效了解学困生本身存在哪一些需要改进不良学习习惯,并了解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原因,之后按照学生实际状况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本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思想课无论是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上都在经历一个适应、发展的阶段。新课程改革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把传播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自身素质有机结合,力求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达到协调发展,在思想课新教材中改变了过去很多单纯的说教,结合我国现在的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的新风貌、新变化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而使得教材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得中职思想课体现出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情境激趣作文法 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再现生活的真实情况,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场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把学生带入与习作相关的内容或气氛之中,师生在入情入境中进行趣味作文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长期以来,大多的学者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单一无趣的学科,这跟教育者在数学教育中有一定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是否灌输美学教育。数学美学是研究存在于数学中美的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即数学、美学、教育学及心理学的交叉学科。而数学审美教育则是数学美学研究的最终任务,也是数学美学理论的落实和应用。必要的数学审美教育对每位中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初中数学审美教育的意义  1.便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最佳的组合,和谐是世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它就如同一幅图画的美在于它的构图、色调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美在于它的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要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新动力,提高教学效益,并能产生最佳效益。  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
现如今,在一些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规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都是灌输,而缺少交流.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获得成功的机会,取得成功的喜悦,一直是我教学以来反思的问题。通过这次理论学习和培训,使我对课堂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一、有效的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