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创新是一切事物长期发展的本源,如果一件事物长期处于一种单调乏味的状态,那么该事物将不会取得发展和進步。就小学生阅读来说,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需要创新,用新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创新;阅读;小学语文
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奠定学生今后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石,另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创新阅读需要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从而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
一、推翻型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人教版的小学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有故事情节的,故事化的文章是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起点。创新型的阅读教育方式要求教师起主要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阅读完文章,教师可以就文章故事提问,比如周瑜嫉妒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诸葛亮除了利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完成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时学生的思路就会打开,接着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讨,这时学生的文章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的求知欲及所想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有些学生会想既然诸葛亮已经识破了周瑜的把戏为什么不揭穿他而是忍气吞声,并且还立下了军令状呢,他是不是可以直接与周瑜反目成仇,说出他的阴谋诡计呢?又或者诸葛亮可不可以不理周瑜,不接受周瑜所提出的一切要求。
这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探讨价值,同时也需要对三国的历史有所了解,将原文中主人公所做的选择进行推翻,重新设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创新了阅读形式还让学生收获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不论是否探讨出了最终结果,这种推翻性阅读的教育方式都让学生大胆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倡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十分有利。
二、深入型阅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中,很多故事的展开都是以人为背景,将人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进行叙述。但是在这叙述过程中,很多文章会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比如倒叙,插叙等,这样不仅营造了故事中所描述的故事氛围,也为后文的叙述留下了很多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穷人》这篇文章时,作者并没有叙述桑娜拉开帘子之后的事情,在文章结尾设置了很大的悬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结尾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还是皆大欢喜,渔夫是否能够平安归来,回家后看到桑娜收养的孩子会做出什么反应?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对文章结尾进行大胆的设想。
但是,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所设想的结局要符合事实,不能没有依据的胡乱猜想。例如渔夫回家后看到熟睡的孩子,感到十分震惊却又对那可怜的孩子感到同情和不忍,渔夫叹了口气,最后决定收下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或者渔夫最终还是没能平安回来,桑娜等了一天又一天,始终不能相信丈夫已经离去的事实,她能做的只是带着对渔夫的思念抚养孩子并且日复一日的等待丈夫回来;又或者渔夫晚上十分疲惫的回到家,发现桑娜收养的两个孩子非常生气,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将他们抚养长大,并因此与桑娜大吵一架等等。
通过不同结局的设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步步深入,对他们今后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在这一设想过程中得到大幅提高。
三、问题型阅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而不重视文章所设计的故事情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会大大下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发展问题型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所谓问题型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小组探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回答这一问题。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文章往往会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来渲染氛围或者突出人物情感,除上述提到的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外,还有很多抒情、渲染的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在细节上对文章人物的形象和感情做了修饰。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对彼得账单的具体内容进行提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账单中的款项,之后再对妈妈的账单内容进行对比。妈妈为彼得做了很多事却在账单上写了0芬尼,是不是代表妈妈对彼得的爱也是0芬尼呢?到底是妈妈为彼得做得多还是彼得为妈妈做得多呢?如果真的要计算报酬那么妈妈的报酬应该是多少呢?文章最后彼得为什么会十分羞愧呢?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对文章进行探讨的入手点。
此外,文章中彼得与妈妈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也给了学生心灵的冲击,此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彼得和妈妈各自的心理活动,这种对文章细节的挖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也是建立创新型阅读方式的基础。这样的研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亲身的体会比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更有效果,让学生在平淡的文章中体会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创新的教育环境中不断突破自我。只有通过创新教育,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得到提高,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智燕.浅谈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97.
[2] 王金涛.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之四[J].江苏教育,2018(25):22-25+30.
[3] 马蔚兰.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71.
[4] 贺益彩.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学周刊,2016(26):50-51.
关键词:创新;阅读;小学语文
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奠定学生今后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基石,另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创新阅读需要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带给同学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感,从而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更加深厚的兴趣。
一、推翻型阅读,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人教版的小学课本中,很多课文都是有故事情节的,故事化的文章是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起点。创新型的阅读教育方式要求教师起主要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学生在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阅读完文章,教师可以就文章故事提问,比如周瑜嫉妒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诸葛亮除了利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完成造十万支箭的任务还有别的办法吗?这时学生的思路就会打开,接着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讨,这时学生的文章阅读效果和理解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同时学生的求知欲及所想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有些学生会想既然诸葛亮已经识破了周瑜的把戏为什么不揭穿他而是忍气吞声,并且还立下了军令状呢,他是不是可以直接与周瑜反目成仇,说出他的阴谋诡计呢?又或者诸葛亮可不可以不理周瑜,不接受周瑜所提出的一切要求。
这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探讨价值,同时也需要对三国的历史有所了解,将原文中主人公所做的选择进行推翻,重新设想,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创新了阅读形式还让学生收获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不论是否探讨出了最终结果,这种推翻性阅读的教育方式都让学生大胆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倡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十分有利。
二、深入型阅读,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本中,很多故事的展开都是以人为背景,将人作为故事的主人公进行叙述。但是在这叙述过程中,很多文章会采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比如倒叙,插叙等,这样不仅营造了故事中所描述的故事氛围,也为后文的叙述留下了很多悬念,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穷人》这篇文章时,作者并没有叙述桑娜拉开帘子之后的事情,在文章结尾设置了很大的悬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想结尾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故事,是以悲剧结尾还是皆大欢喜,渔夫是否能够平安归来,回家后看到桑娜收养的孩子会做出什么反应?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对文章结尾进行大胆的设想。
但是,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的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所设想的结局要符合事实,不能没有依据的胡乱猜想。例如渔夫回家后看到熟睡的孩子,感到十分震惊却又对那可怜的孩子感到同情和不忍,渔夫叹了口气,最后决定收下这两个可怜的孩子;或者渔夫最终还是没能平安回来,桑娜等了一天又一天,始终不能相信丈夫已经离去的事实,她能做的只是带着对渔夫的思念抚养孩子并且日复一日的等待丈夫回来;又或者渔夫晚上十分疲惫的回到家,发现桑娜收养的两个孩子非常生气,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将他们抚养长大,并因此与桑娜大吵一架等等。
通过不同结局的设想,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步步深入,对他们今后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在这一设想过程中得到大幅提高。
三、问题型阅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等进行分析而不重视文章所设计的故事情节,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兴趣会大大下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发展问题型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所谓问题型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行小组探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回答这一问题。例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文章往往会运用一些写作手法来渲染氛围或者突出人物情感,除上述提到的倒叙、插叙的写作手法外,还有很多抒情、渲染的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在细节上对文章人物的形象和感情做了修饰。在学习《妈妈的账单》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对彼得账单的具体内容进行提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账单中的款项,之后再对妈妈的账单内容进行对比。妈妈为彼得做了很多事却在账单上写了0芬尼,是不是代表妈妈对彼得的爱也是0芬尼呢?到底是妈妈为彼得做得多还是彼得为妈妈做得多呢?如果真的要计算报酬那么妈妈的报酬应该是多少呢?文章最后彼得为什么会十分羞愧呢?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对文章进行探讨的入手点。
此外,文章中彼得与妈妈的神态、动作的描写也给了学生心灵的冲击,此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彼得和妈妈各自的心理活动,这种对文章细节的挖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也是建立创新型阅读方式的基础。这样的研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这样亲身的体会比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更有效果,让学生在平淡的文章中体会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多方面进行创新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自己的教学思维,学生也可以在这种创新的教育环境中不断突破自我。只有通过创新教育,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得到提高,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智燕.浅谈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97.
[2] 王金涛.众筹阅读:创新阅读课程资源供给范式——大数据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变革之四[J].江苏教育,2018(25):22-25+30.
[3] 马蔚兰.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1):171.
[4] 贺益彩.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J].学周刊,2016(2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