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rdy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述类文本阅读既要考虑阅读时间,又要考虑准确率;既要通过多做题来提高阅读速度,又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来提高答题准确率。看清楚问题;勾勾画画、圈圈点点;高度关注某些词可以迅速把握问题之关键;看清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划分全文层次。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时间;准确率;答题技巧
  在这个教育改革风生水起的时代,许多名家对语文教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温儒敏说:“解决他们的读写能力,特别是阅读的能力,还有一般信息处理和文字表达、语言交际的能力。这是中学语文最基本的能力。”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就考察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以及理解语言的能力。马国山说:“我呼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理性思维,让理性之光照耀语文。”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恰好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从高考的角度来说,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语文150分的题中占到9分,且又处在最前面的位置,这一道题顺利过关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信心,所以这9分志在必得。做这一道题既要考虑阅读时间,又要考虑准确率;既要通过多做题来提高阅读速度,又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来提高答题准确率。
  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时间要控制在十分钟左右,这一点大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已经能够轻松地做到了。但要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迅速找出正确答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答题技巧]
  首先要看清楚问题,是“正确”还是“不正确”。然后,带着问题阅读,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在原文中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同时在选项对应的句子下面标上第几段第几行如“②3”表示第二段第三行。有疑问的字词要圈住,先存疑,等四个选项都看完以后用排除法进行选择,先排除掉两项,剩下的两项再仔细进行比较,最后挑出符合条件的选项。当然对于迷惑性不是很强的问题,有时一眼就可以确定的,便可以直接下判断,不需要四个选项都看,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1.需要引起关注的一些词有:
  ①.表示推断性的词如“往往、容易、会、可能”看选项与原文语气是否一致;
  ②.表示范围的词如“一些、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不可以去掉,否则就是扩大范围;
  ③.出现了并列成分且有“都”、“全部”“和”等字词的,要考虑并列成分是否都符合语境中的内容,而尤其是出现了“都”的情况下,错误的概率较高;
  ④.表示绝对性的词“必须、势必、不可避免”看是否有相应的词来代替,语气是否一致;
  ⑤.出现了“就可以、就能够”有些时候会犯推断绝对化的毛病;
  ⑥.表示比较的词如“更早、更先进、最”要多加关注;
  ⑦.遇到“基础”“(谁)认为”这样的词,要看清楚到底什么是什么的基础,
  是不是基础;究竟是谁认为,是某人还是作者引用某人的观点。
  ⑧.关联词如“只要,就”“只有,才”考虑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出
  现了表示因果关系的词如“是因为、因为、所以、因而、从而”要考虑是否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⑨.出现“是为了证明”“是为了论述”这样的词多加关注,一定要搞清楚选项中所提到的内容是否是原文要论述的观点。有时候在原文的某一段中会有好几层意思,搞清楚某一段话出现的位置,经常会跟紧挨着的论点有联系;有时候一层意思说完,又转入下一层意思,而选项里面则经常把前后的意思混淆。
  2.有的句子在原文中没有,看能否推断出来,若不能,则为“于文无据”;有时候选项中会故意把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几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前后之间加上一定的关系,那么就要考虑是否可构成这样的关系。有些时候会把递进关系变成并列关系,或把因果关系变成并列关系,这些都需要辨析清楚。有时候会把原文中的句子前后次序颠倒,那么要看颠倒以后意思有没有改变。
  二、文后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经常是这样的:第一道题考察对一些句子的
  理解,第二道题考察对段落的理解;第三道题考察对全文的把握。
  1.对句子的理解需要在原文中迅速找见答题区间,把相对应的内容划出来。详见第一条。
  2.对段落的理解。有时候题目中会明确说明是第几段,那么这道题的内容整个都在这一段中找答案;不明确说明却又用了概括性的句子,为了迅速把握主要信息,首先,通读第一段,因为第一段经常会是总起性的段落,这里面可能会囊括了全文的主要论点。其次,先看一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因为一段前的第一句话往往是概括整段內容的句子,这样做既能迅速找见答案要点,又能节省大量时间,考场上点滴的时间都弥足珍贵,节省时间的窍门就在这里。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判断出正确答案,一举多得。再次,关注每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最后面的往往会是结论性的句子。
  3.对全文的把握。这涉及到对全文结构层次的划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考察。
  ①.出现了“总-分-总”“总-分”这样的词多加关注,要考虑清楚究竟是“总-分”的结构还是“总-分-总”的结构,段与段之间究竟是并列关系还是分述与总括的关系。有些时候会看似漫不经心的来一句“层层递进”,其他的内容看起来都没问题,这时候就要再去看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进行平行比较,看前后之间是否构成层层递进的关系。
  ②.关于论证方法,有些时候选项中会将好几种方法并列在一起,这时候就要仔细分辨,几种方法到底有没有全部用到,有时候会故意多加上去那么一种,增强迷惑性,这个时候要迅速浏览全文中运用了论证方法的句子,略过每一段的开头,相当于是在扫视——“一目十行”的读法,只要找见其中的一种,就立即开始下一种的寻找:既要细心,又要迅速。有些时候会说“没有”用到某一种论证方法,这种情况也要迅速在全文中“扫描”,看是否果如其言。
  [实例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
  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
  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
  (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
  B.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
  C.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都是自身民族语言的符号,都和本民族语言相辅相成。
  D.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重点阐述关于古文字产生时代的不同见解,并作出了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
  B.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   点。
  C.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  入。
  D.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
  B.文字的产生是在语言产生之后,不管是表意文字、表词文字还是标声文字,都是民族语言的符号和辅助工具。
  C.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D.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
  第一题答案选A项,选项将原文内容前后次序颠倒后意思没有变,正确;B项中“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这句话在原文里面没有,而根据原文中“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时,只好用手势比画或在地上画图表示”可推断出用手势比画的时候还没有产生语言,当然也就谈不上“帮助理解语言”;C项:“相辅相成”错,原文是“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答题时要在原文中把相对应的句子找见,仔细进行比對,有时候问题就出在个别字词上。D项:“也应该认定其不存在”错,根据原文“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作者在一开始就已经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否定。
  第二题,原文共分四个自然段,四个选项恰好就是四个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根据前面已经说过的答题技巧,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尤其重要。答案选D项,“是为了证明”后面的内容要从第四段中找见,根据原文“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可推断原文中这样说是为了证明甲骨文“是简化了的古文字”。
  第三题答案选A项,选项中首先进行了假设,然后得出一个结论,需要根据第二段内容进行推断,根据前三行的内容,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就可以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早。
  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出正确答案,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做到的,须得遵从答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静下心来先考虑正确率,等到做的题多了,阅读的速度自然会提升,有些时候单凭语感就可以找出正确选项,这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但是更多时候需要的是一颗不浮躁的心,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一种不畏艰难向前冲的决心,在题海中游弋,虽苦犹乐,假以时日,定能将这9分稳稳拿下。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著.《温儒敏轮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  马国山著.《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15期.山西:山西师范大学,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大岗中,明确了对于初中生的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初中生的“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而“听”和“说”与“读”和“写”可以进入这样的结合培养。因此在我国初中英语中,学校老师也是将听、说结合培养;将读、写结合培养,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英语的学习中不会隔离的分别学习听、说、读、写这四大语言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就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生管乐团训练中,是否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对乐团演奏的水平非常重要。大部分中小学生管乐团都是由非专业的学生组成,吹奏出准確的音准和节奏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视唱练耳训练极其必要,它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识谱、认识音准和节奏,也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基础训练更快的培养合奏的默契。本文主要通过探索视唱练耳课程对于中小学生管乐团的重要性,将吹奏乐器的训练和视唱练耳相融合。以我们在日常训练中的教学实践,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人们普遍都认识到体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都非常关注体育教学。初中的学生普遍都喜欢体育课,对各种体育竞赛的喜爱程度更高,因此利用体育竞赛来促进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效果非常好,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会非常高。在初中教育阶段,体育竞赛是学生普遍喜欢参与的一项集体活动,因此利用体育竞赛提升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体育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突飞猛进的增长;现代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紧张、复杂化,无形中造成人的身心健康有了很大的问题。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抗挫力,心理承受力日显突出,使许多人心理变得扭曲、变态、不正常,产生精神障碍、抑郁、躁逛、神经质等,如马加爵杀人案、清华北大生投毒案、因不给玩手机或父母说几句就跳楼自杀事件层出不尽,再次引起国家对人健康心理问题的重视,很多人忽视了生命意义的可
期刊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自古以来流传的传说故事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幼儿园教育对国家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孩子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将传统文化扎根于心中,有机地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十分有必要让中华传说走进幼儿园阅读教育。本文是我结合自身多年幼儿园教学经验进行的有关中华传说在幼儿园阅
期刊
摘 要:经典诵读是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体现,重视经典诵读就是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将经典诵读更好的实施在教学中是我们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实施策略  文化传承方式之一就是经典诵读,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所在,体会文化传承的精髓,文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优质高效的课堂导入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课堂,促使其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导入;启思;激趣;优质教学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导入也不会相同,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热点时政导入。  热点时政导入新课法,就是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
期刊
摘 要: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历史教师与其给学生学习的压力,不如创设合理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真正喜欢上历史,让学生主动学习历史,享受历史,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让学生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而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也就成为空谈了。针对以上情况,初中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并创设与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加强和学生间的沟通、合理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情况等,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均得到了一定發展,较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比较在思维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复杂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中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自私欲较强、不合群、缺乏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缺乏责任感及感恩的心、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较差等诸多不良心理问题,不少教师和学校注重以团体拓展活动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团体拓展活动对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团体拓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中小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重要因素。纵观当
期刊